
【文韵】透明的秘密(小小说)
阳光很好,心情也很好。
赵老太坐在阳台上,暮春的阳光在她身上温馨地流动,她微笑着,静静地望着不远处的小区广场。五楼的视野非常开阔,广场小径边开花的杏树、绿化的冬青、健身的双杠,都看得清清楚楚,尤其是那些忙碌着为小区居民做核酸的大白们,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尽收眼底。
赵老太挪动了一下身子,换了个姿势,阳台的温度比室内要高一些。她身上有了微微的汗意,但她并不打算离开阳台,她拿出手机,对着广场调好焦距,又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她一张一张地欣赏着、甄别着,犹豫了一会,她发了今天的第二个朋友圈,并在照片下边备注了自己的心情:孩子们还在忙,小娟在上海,应该和她们一样,孩子们,加油!
很快,有人开始给她点赞,老姐妹们纷纷发了大拇指的表情,有人在留言:赵姐,咱闺女是好样的,虎母无犬女啊!赵老太心里笑骂了一句,什么“虎母?”我难道是母老虎吗?
一只麻雀无声地落在院子里的一棵杨树梢上,它抖动着翅膀,左顾右盼了一阵,又箭一般无声地飞走了。
赵老太收回目光,她翻看着手机的万年历,一个月多月前,上海疫情形势严峻,女儿小娟报名参加了医疗支援队,和同事们在黑夜中驰援武汉。武汉好远啊,远得女儿的电话都很少打来,远得都忘记了女儿的模样。
老伴经常唠叨:养了个带翅膀的,说飞走就飞走,招呼也不打。倒是女婿经常打来电话:妈,小娟的工作太忙了,上海形势很不好。等她回来了,你们带着我,我带着钱,咱们出去旅游几天。赵老太听了,心里有一朵花在怒放,你们忙你们的吧,我和你爸都可好。倒真是希望能和女儿女婿一起出去转转,人老先老腿,趁现在还走的动,春暖花开的,出去开开眼界也好。
每天早上,居民们都要排队去广场做核酸,她的眼就有些不够用,十几个捂的严严实实的大白们牵走了她的目光,她紧紧地盯着她们看,哪个都那么亲切,哪个都像女儿小娟。她很想和她们在一起多呆一会,或者抱抱她们,呼唤她们的名字。但该死的疫情又使她不得不与她们保持距离。每次和老伴做完核酸,他们都要在远处静静地看一会,目光慈祥而又心疼。看得累了,就相互搀扶着回家。老伴安慰她,老太婆,咱小娟在上海估计也是这么忙,咱们别影响她的工作,过去这几天,她要再不来,咱们就去上海找她,让她请咱们吃大餐。赵老太嘿嘿笑了起来,孩子一样纯真,南方菜味太淡,我想吃热干面!她和老伴讨价还价。
广场上的杏花开始飘零的时候,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大白们从原来的十几个人,减少到了五六个人。赵老太坐在阳台上,神情有些失落。她眯起眼,专注地望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不时举起手机拍一下。老伴也来到阳台上,陪着赵老太一起望着广场,两个人都不说话。
许久,赵老太低声说,唉,是忙,她们是真的忙,当年非典的时候,我也这么忙过,三个月啊,救了多少人。老头子,你那时候竟然没和我吵架。说着,赵老太笑了起来,脸上的皱纹像水纹一样荡漾开来。
呸!老伴啐了她一口,还有脸说?我以为你被非典抓走了,不要命的主,你说你咋那么拼命啊!生个女儿,和你一样德行,又是个拼命三郎!
赵老太脸上涌出幸福的笑容,她望着窗外的一棵杨树,目光怔怔的,像在回忆一件难忘的往事,一切都那么遥远,一切又尽在眼前。她轻轻叹了一口气,我饿了,快给我做饭。她对老伴撒了个娇。
老伴忙不迭地跑进厨房,锅碗瓢盆立即叮叮当当地响了起来。赵老太起身悄悄走进卧室,她轻轻拉开衣柜门,打开一个抽屉,左翻右翻,没有找到她需要的东西。她疑惑不解,若有所思地回到了客厅,看着老伴的背影发呆。
夜晚,赵老太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身旁的老伴倒是很快响起了均匀的鼾声,赵老太翻着手机上白天拍的照片,间或浏览着上海的疫情防控新闻。夜深了,她还是毫无睡意,她看了看老伴,轻轻下了床,来到另一个卧室。
女儿结婚前,就在这个卧室住着。赵老太打开灯,拉开了几个抽屉,终于找到一个红色的证书,它被严严实实地藏在抽屉的最低部。赵老太颤抖着手,轻轻地打开证书,女儿小娟的照片出现在她的眼前,小娟穿着白大褂,微笑地看着她,仿佛张口就能喊她妈妈。
娟儿,乖女儿,妈妈我……想你了!赵老太喃喃地叫了一声,眼泪扑簌簌地掉落下来,她把证书轻轻地捂在脸上,肩膀抽搐着,头上的白发也微微颤动。
灯光下,红色的证书封面上闪着几个黄色的烫金字:“抗疫烈士证书。”
(原载江苏省一级期刊《三角洲》2022年第二十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