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云水】扑灰年画,草木灰中七彩绚烂梦(散文)
一
那些色彩绚烂如诗,那些描绘如醉如痴,那些姿态如梦如幻。
说那是一幅幅画,不如说那是一个个梦,说那是绘出来,不如说那是从心里生长出来的,从梦幻里焕发出来的。然而,让人怎么也想不到的是,绚烂又斑斓的梦幻图画,却是草木灰成就的。因此,它有一个朴素而直接的名字,叫做扑灰年画。
想没有想过,那些芨芨草,那些麦秸秆,那些高粱秸秆,那些野麦子,那些数也数不清的草木,成烟成灰后,是否可以再次筛落在宣纸上,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绘画。
我说着这些时,别人只是听一听,笑一笑,不作答,而粉秀姑姑却说:“蕤儿,你说的,别的咱不知道,但是,柳树枝条烧灰后,可以描线做底板,绘画的。”哦,我听了好神奇,我原本以为自己只是在发挥想象,没想到,真的就有草木灰来作画的。粉秀姑姑还说:“那叫做扑灰年画,我们那里好多村庄都会制作的,不信,你可以跟着我去看看。”
粉秀,她是七姑奶奶家嫁出去的女孩,逢年过节的都回来。这次,她是回来过麦的,她抱着六七个月的娃儿,粉红的脸儿,有些发胖的身材,略略凸起的小腹,大大隆起的前胸,稍显富态呢。暗自想,美少妇的样子,就是这样吧?
那年我在读初中,十几岁,住在奶奶家里,在县城里读书,每周回来一次。奶奶村庄紧邻市区,属于郊区吧,都说是好地方,村里副业多,又靠着市区,做生意也方便呢。因此,都说村庄好,人富裕,很多女孩当村结亲的,不愿意远嫁呢。
粉秀咋还嫁得那么远呢?谁也没想到,竟然,嫁到高密去了。回一趟家,还得坐火车坐客车的。粉秀却笑着说:“不远呢,没觉得什么呢,就到家了。比起大西北,东北的,南方还很近嘞。”没等别人搭话呢,粉秀又补了一句,“高密还没出咱们潍坊嘞,还不是一样是潍坊嘛。”
粉秀娘我的七姑奶奶,早不知抱怨过多少次了。但是,自从去了几回,许是看着粉秀姑姑过得还好吧,才不那么抱怨了,反而,觉得粉秀嫁得不错呢。那又是不是因为喜欢上了那里的扑灰年画呀?还是只因为那里一片片,又一片片的,只种红高粱呢?但也没听她说起呀,这我得去找一找她,说道说道呢。
我和奶奶一说,奶奶却笑着说:“你这丫头,就是顽皮嘞,那里也不一定就只是种高粱,也是谷子豆子小麦都种呢。”奶奶边在庭院里晾晒着被子,用一枝柳条抽打着,边和我说着话。
说起年画来,奶奶喜笑颜开呢,因为奶奶就是喜欢年画,爱惜得了不得呢,就说:“要说年画嘛,倒是说过的,没有说完全,没说扑灰年画的全称呢。你七姑奶奶只说年画年画的,当然,你没在意,你以为是咱们这的杨家埠年画呢,不稀奇了呗。”
是呀,我们这里的年画,是杨家埠年画,木版年画,已经够我惊叹的了,如今又听到了更让我惊叹的,竟然草木灰作画,叫做什么扑灰年画的。真是更加让我好奇起来,不由得,要去一探究竟呢。
二
那就别等了,跟上粉秀姑姑去趟高密吧。
潍坊到高密还真是不算远,也就六七十公里路,要是开车去,个八小时就到了,坐火车也就半个多小时而已。
我一路上什么没太在意,因为正是春天,一抹抹的是淡淡的绿,再就是那些花儿在盛开,淡淡的粉,红艳艳的桃花,玉兰、连翘、樱花紫的黄的白的,一朵朵一片片,从眼前闪过。仿佛间,好似“嗖”的一下子就到了高密。只是下了火车又坐汽车,倒了几倒车,就到了粉秀姑姑的村庄。
当时,正是春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种地,村庄里的扑灰年画依然兴隆,绘画艺人不停地日夜作画,来上画的人们也依然很多,不减年前的。当我的眼前出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扑灰年画时,比我想象的还要色彩斑斓,还要内容丰富呢。首先它的题材之广泛,流传之年久,是我没有想到的。
一位正在作画的年长者,粉秀姑姑叫我喊他六叔公,还有一位年级更大的老人,胡须已雪白,叫我叫他九姑爷爷的。两位老人都是慈眉善目的,神态自若,和蔼可亲,见了我,又是让座又是倒茶的。我一个孩子,却对我如此热情款待呢,弄得我不好意思起来。当得知我是特意跟着来看扑灰年画的,两位老人更是欢喜,还说:“光看看还行,那得学呀,不如学起来吧。”
我说我对绘画一窍不通呢,两位老人家却欢喜地说:“没有基础,学得更快呢,就怕是半拉家子,才不好学嘞。从零开始,打好基础,学吧。”老者,我叫他九姑爷爷的,将一支笔递给我,要我现在就开始学呢。我知道他们那是欢迎我的一种方式,我知道要想学画,岂非易事呢。
然而,那一刻,我早已被眼前的扑灰年画震惊在那里了,一时间回不过神来。一幅幅年画,各有特点,各具神韵,真是栩栩如生,立体又形象。有的已经成品,有的还没有成品呢,宽大的屋子里,墙上挂满了扑灰年画。这才了解到,这种年画的特点就是鲜艳、逼真、形象、动人。尤其是,扑灰年画挥洒豪放、推拙粗犷、再加上它的古朴 又典雅,再加上它的兼工重写,已是融汇到了它的精髓。
扑灰年画它的风格是独树一帜的,六叔公边绘画,边说着:“看着了吗?往往就是以色代墨,着色浓重,而且呀,色彩一定要艳丽,突出形象,最主要就是追求一种动感,形象着呢。”果真哦,我看着一笔笔流畅的线条,再看看人物面部的造型,多是胖耳大腮的,又都很是丰满,然而掌握的又很到位,即圆润中不失隽秀之美。
说起这种画的题材,两位老人家更是滔滔不绝,几乎齐声说:扑灰年画题材非常广泛,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戏曲人物、仙子、仕女还有喜气洋洋的娃娃等等。
我从中也就了解到了,扑灰年画内容的广泛是可见而知的,可以说从山川流水、鱼鸟花卉到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再到从帝王将相到才子佳人等皆可入画的。之所以可以畅销呢,就是因为不仅仅满足了达官贵人,更是贴近了百姓们追求吉祥喜庆、和睦幸福的美好心愿。看看一幅幅精美别致的话吧,什么“富贵平安”“八仙庆寿”“姑嫂闲话”“双童献寿”“踢毽子”“万事如意”“牛郎织女”“福寿双全”“再有家堂”等,既符合了年画的鲜艳喜庆,又符合平常素日的安泰,和谐。据说扑灰年画向来很畅销的,在清代中期,就已不仅在本地畅销,而且销往烟台、徐州、临沂以及内蒙古、东北全国各地了。
我早已看呆了,脑海了怎么也无法将草木灰与这么美的绘画联系在一起。
三
想想,一棵棵草木,化成了灰,落在簸萁里,和着水成了糊状的浓墨,手儿握着笔蘸着这浓墨细细勾勒,这就叫画灰。再呢,用画好的灰稿做底稿,把它铺在画纸上,再用手轻轻而均匀扑抹,使灰稿上的炭灰轮廓印在画纸上。这叫扑灰了。也因此,因为可以一稿可拓扑多张,“扑灰”由此得名。
扑灰后,紧接着呢,就是敷彩,就要按照画面的主色调,大面积处用子笔快速涂色,这是一种快意的写意。然后呢,开始落墨,也就是勾线,勾线追求的是质感和层次感,用毛笔蘸淡墨很细致的在扑好的灰稿上勾画出轮廓。那些美好的意境,在线的虚实强弱深浅粗细中漫漶出想要的意境来。
这还没有完成,离着一幅画的成功还很远呢,要经过粉脸、开脸、熏脸、涮脸手、乌眼、开眉眼、立眼、点嘴等等,最后还要罩明油、刷边裁边等一整套20多道工序一件不落地下来,才能画出一张令人满意的扑灰年画来。
说到作画,六叔公说当地还流传着一首顺口溜呢:“刷刷刷,一溜栽花。大刷狂涂,描子勾拉。细心粉脸,眉眼巧画。待要好看,咸菜磕花。”我听了更加好奇,对里面的说道产生了浓厚兴趣,不禁对最后的“咸菜磕花”有些不解呢。于是,就问了一句,才知道,原来呀,这“咸菜磕花”是在一幅扑灰年画完成后,拿萝卜咸菜刻上图案,再蘸着颜色往“大笔狂涂”的服饰上磕,只是为了加强与突出画的欣赏效果,以便用来打破画面的沉闷与生硬,令画面生动,鲜活,靠近生活。
慢慢长大,对潍坊高密的扑灰年画越来越产生了兴趣,也更加了解了。高密扑灰年画历史悠久,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盛行于清代,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的创始人据说是北乡公婆庙村一个王姓人家,最初他们迫于生计临摹一些文人画和庙宇壁画出售。后来,长年累月的生产实践,促使他们改进年画的技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扑灰年画。据说,咱们高密的扑灰年画、剪纸和聂家庄泥塑,被称为“高密三绝”,其中扑灰年画被誉为“中国一绝”。
直到现在我还珍藏着那一幅我喜欢的扑灰年画,都是些喜庆又吉祥如意的年画,时而拿出来,默默欣赏,不禁暗自感慨,欣喜万分。
哦,扑灰年画,看似简单也不值钱又不起眼的草木灰,却在人们智慧与创作之中成就着七彩绚烂梦,且,必将熠熠生辉,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