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晓荷】萧鸣(散文)
前几日坐郑州地铁1号线到CBD办事,到会展中心站下车,我看见地铁站宽阔的空间内设立许多展位。其中一个展位内以甲骨文展示百家姓上的许多姓氏,最上方两端有大字标识:“老家河南”、“字敬世界”。古老与现代结合,传统与新潮搭配,浓浓的根亲文化扑面而来。仔细看,在第一列的下端我看见了自己的姓氏“萧”,不过粘贴的是大家都认为是简化字的“肖”。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在“肖”的字头下,均注作“姓,‘萧’俗作‘肖’”。《汉语大字典》注“肖”时说,“姓,也作‘萧’”。1962年版的《新华字典》注“肖”时说,“姓,同‘萧’”。这都是把“肖”“萧”看作异体的关系。无论是把“肖”看作俗体,还是把“肖”“萧”看作异体,实际上都是把“萧”和“肖”当成一个姓,注音均为阴平的Xiāo。《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独树一帜,它把“肖”注成只读Xiào的单音字,字头下的第二个义项就是“姓”。这样处理,“肖”与“萧”就完全脱钩,“肖”已成为独立于“萧”姓之外的另一个姓。《辞源》《辞海》等工具书,在注“萧”时有“姓”这一义项,而注“肖”时并无“姓”的义项。这是沿袭一些老工具书的注法。因此,从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语言文字规定看,“萧”与“肖”既非异体关系,又非繁简关系。既然是互不相同的两个字,作为姓氏也各自独立,汉字简化时随意以一句俗称取代,通行天下,不知是学者们疏漏,还是汉字简化上的不严谨。
制作这面姓氏墙的人没有问题,造成今天的局面,并不是他们的过错。他们遵循已经形成的文化约定设计,至于每个姓氏所包含的更多文化信息并不是他们所关注的。
其实我说的这个问题看起来也不是啥大问题,好歹字典里还是明确规定了作为姓氏,“肖”是“萧”的俗称。这就好比法规,都通行了几十年,也没影响到谁的生活,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既无关乎生死荣辱,也没有需要立马解决的必须,看起来云淡风轻。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个人终身思考的命题,是生命存在追根溯源的本能反映。生命个体以姓氏的方式作为生存的符号标记,通过各自不同的家族代代相传,成为人类繁衍生息的血脉延续,也是每个人最为重要的个体生命纽带。自古以来,宗族历史一直和国家正史交错传承,成为华夏文明史中非常重要的补充见证。姓氏和家族文化的重要性,就像地理上的地名和某些重要的建筑物一样,随着岁月更迭,保持它们的本源和原貌,就是保留原有的人文信息不消失,与之相关联的人分别再远再久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国家由民族组成,民族由无数的家族和家庭构成,每个家族的姓氏是通过祖先延续传承下来的独特标记,是前行的指路明灯,无论天涯海角皆可以找到方向,不至于困惑、孤独、迷失。
作为中华姓氏中的一家,萧姓主要源出说法有二。一说出自大禹贤士伯益后裔。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领伯益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其后代延袭姓萧。史载,伯益能干,舜时曾负责掌火,“烈山泽而焚之”,使禽兽逃匿,从而开辟出许多农田;又跟随禹跋山涉水疏通河道,救万民于水火。伯益的巨大功绩使子孙得到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被分封至萧地(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建立萧国,并以国为氏,因此萧孟亏是萧姓第一人。另一说出自子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萧姓人氏为周代宋国微子启的后裔。《通志•氏族略》:“萧氏,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后为宋所并,微子之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子孙因以为氏,宣十二年楚灭之”。《元和姓纂》亦持此说。由于宋微子是殷商后裔,而萧国是由微子之孙大心所建,故萧姓源流可追溯到上古圣君商汤,后世萧姓子孙多认可此说。
萧姓至汉朝时族群繁盛于山东兰陵,两晋“永嘉之乱”时许多开始南迁,南北朝时期成为齐梁皇族,延续到隋唐宋时期始终是名门望族。诸侯之泽,五世而斩,富贵不过三代,历史周期律对于朝代、族群和家庭一样适用。随着时间推移,再辉煌的姓氏家族到后来都归于沉寂,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们希望得到的不是远古家族的荣光与辉煌,只是让后世子孙对于自己有着更加清醒的定位和认知,能够奋发有为,砥砺前行。
我们这一支萧姓族群,家谱记载的根源是“兰陵世泽,豫章家声”。通过父亲所言,我大概了解到家族兴盛的根基是在兰陵,繁衍在江西,先祖已是地道的农民,世代务农。在明代大移民中又从江西瓦屑坝迁移到河南光州府,兄弟九人繁衍生息至今,族群已近万人。
小时候我快要上学识字时,父亲常常不厌其烦的教我认识“萧”字的写法。一边教着父亲一边说,“萧”字还有更复杂的写法,于是他又写出一个如同天书般的“蕭”字。那时,我感觉自己的姓好复杂难写,密密麻麻的线条绞缠一起,哪种写法也让人喜欢不起来,还是简写的“肖”字容易一些。也许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明白国家决定推行汉字简化教育的良苦用心。只是如今我才知晓,许多字之所以复杂难写难认,并不是古人随意而为,每个字的产生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姓氏的文字起源,更是包含了丰富的图腾文化,彰显先人得姓时所处的职业地位等特殊信息,如此重要的文化意义,就不是简化字轻易所能代替。
每每送灯上坟祭祖时,父亲总是很有兴致地对我说一世祖的坟在哪里,二世祖、三世祖的坟在哪里,讲叙着许多关于先祖迁移过来的往事,然后说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虽无大富大贵,可也无奸险邪恶,平平安安,家族兴旺。在父亲眼里,财富不重要,只要家庭和睦,品行端正,有人才是幸福。父亲的想法应该反映出大多数中国人的意愿,是家族繁衍生息的重要理念。关于这些家族往事过去我听着就像故事,总觉父亲絮叨,从未生出探寻究竟的兴趣。如今想来,我渐渐明白,父亲对于家族血缘的情感看得无比深重,自然是千百年来每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情思所系。一棵树阻挡不了风的肆虐,一片树林就可以抵御;一滴水微不足道,汇集成江海就可供千帆远航;每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以家庭、族群和团体的形式出现就可以战胜任何困难。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以萧姓的源远流长而自豪,感觉血脉里流淌的是绵绵不绝的能量和希望。生命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他的意义体现在互相帮助中成长,彼此成就中实现价值。
2024.5.17日.夏庄
读老师的文,上了一堂人文普及课。不知道的,没听说的……満满收获,长了许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