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菊韵】荆木黄梁传奇(小说)

编辑推荐 【江山·根与魂】【菊韵】荆木黄梁传奇(小说)


作者:杨帆 白丁,7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5发表时间:2024-05-21 23:31:31

【江山·根与魂】【菊韵】荆木黄梁传奇(小说) 清嘉庆十五年。麻城,兴福寺遗址。
   一个从外地云游回到故地的和尚释永空,通过到处化缘,弄了一些银两。请来附近有些名望的地主老财,归田遗老,隐士名人,大家聚集一堂,商量着一件大事——重修兴福寺。
   原本这兴福寺,建成于公元645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十九年。是当地闻名遐迩的佛家圣地,鼎盛之时,香火不接,晨钟暮鼓,南北信客,络绎不绝。
   它的第一人主持,甚是了得。古籍云:“兴福寺,古刹也。无用,方僧也。无用游方来至其寺,悯寺僧之衰残,忿居民之侵害,持竹枪连结果十七条性命,然后走县自明,诣狱请死。县令怜之,欲为出脱,无用不从,遂即自刎。寺僧感其至性,能以身护法,以死卫众,遂以此僧为开山第一祖。”说的是兴福寺第一任主持的传奇故事:当年游方僧人无用刚刚来到兴福寺,见到寺里僧人因为居民侵害,寺院衰落,僧人伤残,感到无限愤慨,就拿起竹枪将伤害兴福寺的十七人杀死。然后到县衙投案自首,请求县衙将自己下狱,并处死自己。县令很同情他,想为他出脱罪责。但是无用不听,遂及自杀。兴福寺的僧人被其性情感动,他能够以身护法,为保护众僧,毫不怕死。于是众僧推举无用为兴福寺开山第一祖。
   寺中佛像也是盛大。寺前有十顷大水塘,荡漾若湖。传说此塘是自唐贞观六年建兴福寺以来,为塑造大庙里的泥巴菩萨取土而逐渐形成的。当地俗语说,“兴福寺的菩萨,三石六斗田的泥巴”,可以猜想当年的泥菩萨有多大。白居易曾游兴福寺,并在藏经楼上题诗。
   可惜的是,战火无情,上下几千年,它是屡修屡毁,屡毁屡修。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人物一样。
   兴福寺明朝永乐甲辰年被毁后重修,其殿宇、佛像规模宏大,盛极一时,成为麻城最大的寺庙。后来又毁掉。
   明嘉靖年间重修后,梅之焕题“永镇山门”、“大雄宝殿”等匾额。明代麻城名士周柳塘和寓居麻城的李贽曾分别为其作传。可惜明末清初的战火,又将它烧毁殆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多了清朝嘉庆年间。携着康乾盛世的余威,嘉庆年间,社会还算稳定,老百姓生活还算过得去。重修兴福寺也算是顺势而为。
   释永空法师在宴会之前,朗朗之声,劝动众人:今逢佛缘成熟,民心所向,为了护佑众生,为了让大佛“慧传千载,福佑万灵”,为了使正法久住利益众生,贫僧悲心切切,欲修建大雄宝殿,择日将举行大雄宝殿奠基法会。佛经有云:“人天路上,做福为先,功德林中,布施第一。”为保证修建工作顺利进行,现将修建大雄宝殿募捐信息公布于众,恳请众善士奔走相告,愿得诸位和善心人士助力,根据自已的能力大发慈悲喜舍之心,广结善缘,鼎力相助,为寺庙添砖加瓦,筹集资金,力争早日修好大殿,以慰我佛。佛曰: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仁人志士,仁心厚宅,慷慨解囊;父老乡亲,反哺故土,回报家乡,众人拾柴火焰高。
   佛寺重修,募集善款,大宴善士。坐席是有讲究的。谁坐在首席上,谁就必须保证捐款最多。
   出众人意料的是,当大家公推本地的一个望族,正准备坐下的时候,但见大门口传来一声:“且慢!”众人抬眼望去,进来一个人,他身穿一件灰布长袍,长袍上还打着几块补丁。左手拿着一支长杆烟斗,烟斗中间,还吊着个烟袋,在摆呀摆的。他开口说道:“今天的首席,我来坐!”
   这个普普通通的穷人,那又那大的口气?主持宴会的人说:“老倌,今天的习,可是不好做。谁坐首席,谁就要出最多的钱!你能保证吗?”“今天吃了这餐饭,明天你们修庙宇,到我们家挑银子,爱挑多少挑多少。一个大男人说到做到!”负责登记的人,写下了来人的姓名和家庭住址。宴会正式开始。
   第二天,在麻城仙居乡永兴社周家庄园里,高僧释永空如约来到这里。“庄主,今天我来是想请你兑现昨天的承诺的。”“说话算数!”周庄主带着永空法师,走到最里面一重房子里。打开仓库门。顿时珠宝黄金,价值果然连城。他们闪闪发光,都迷住了法师的眼睛。“大师,你看看,需要什么,随便挑!”“施主,我们一起到外面走走看看。”
   这是一栋怎样的庄园呀。门楼高耸。青墙黛瓦,屋檐斗拱,雕梁画栋。庭院之外,假山池沼,玲珑精巧。面朝绿水,背靠青山。后山之上,茂林修竹。鸟兽藏身,呼朋引伴。泠泠清泉,叮咚作响。
   突然,山林中一颗大树,引起了永空法师的注意。他推开荆棘杂草,走到树前,伸开臂膀,这棵树一个人合抱有余。
   周庄主,一见法师抱住这树,心里就犯嘀咕。这可是自己庄园的一个奇树。它俗名叫蚊烟树。本来是一种山上常见的灌木,乡下人到了夏天喜欢用其树叶点燃,发出烟雾,用来驱逐蚊蝇。按照常理,这种灌木是不可能长得又高又大,这棵树奇就奇在这里,历经千年风吹雨打,吸自然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竟然成了气候。也成了他周家庄园的一宝。
   “施主,你昨天说的话,还算不算数?”法师问。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周庄主嘴里虽然这样说,内心确不免有些后悔,看来这法师是看中了这棵树。
   果然不错,法师说:“我不要你的钱财,只想要施主家的这颗蚊烟树!”既然是答应了的事情,周庄主只能硬着头皮同意了。
   法师见庄主点头应允。没有丝毫犹豫。请来几个人,操起大锯,准备将这树锯走。
   没有想到,刚刚锯开树皮一股红色的似血样的树汁水从树身上流出。锯树的工人吓得四下逃窜,他们惊动了神灵一般地恐怖着。倒是法师冷静,他请来巫师现场做法,泼上狗血,才顺利将这棵树锯断,搬走!
   周庄主自己知道,自己一时好胜,肯定是惊动了神灵。不过他有自我安慰,虽然锯树的时候,天降异象,但是树毕竟是树,更何况自己将它献给庙上,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时间慢慢过去,这件事情,就没有让他太在意。
   周庄主不知道的事情是这个所谓蚊烟树,学名叫黄荆树。当年白果兴福寺上曾经也有一根黄荆树做的主梁,是该寺的镇寺之宝,这个主梁是黄荆树的枝杈压下而成,树在墙外,与梁相连,梁的另一端杈梢伸出干墙外,仍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如此奇异的景致,世间罕见。
   释永空对这件事是略知一二。可惜多年的兵荒马乱,寺院屡遭焚毁,那个黄粱已不复存在。令他没想到,在这个偏僻的地方竟然有如此巨大的黄荆树。看来是佛祖所赐,重振寺院之雄风,指日可待。看到黄荆树的那一刻,释永空的内心可以说是欣喜若狂。
   倒是在意这件事情的另有其人。那就是周庄主家的管家——唐管家。要说这个唐管家与周庄主家可是亲连亲的。唐管家的奶奶嫁给周庄主的祖父。其祖父那辈在外埠有不少面店。其店铺命名就是周唐记。可见两家关系之好。可惜到了周庄主这一代,虽然妻妾不少,可是只有正妻生下一女。其他皆无子嗣。好在唐管家有一子,正好与周庄主之女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家大人都有结成儿女亲家的想法。本来这事,只要不出差错,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没有想到。和尚锯树,天降异象,让唐管家大受震撼,周家应该不出多少时日,要有飞来之祸,只是不知道这祸事何时到来。
   灾难往往就是在人不经意之中惹出来的。人今天的灾难往往是昨天冲动埋设的种子。你忙忙碌碌种下善因,却不一定能够收获善果。
   却说离周家庄不远的山外,有一股土匪,由十八个拜把兄弟乌合而成。他们号称“十八老子”杀人越货,打家劫舍,无恶不作。他们所占领的山头,因为难以跨越,人们成为铜铸岭。意思就是像铜水铸成的坚不可摧。当听说周庄主在寺院发飙的事情之后,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就在一天夜里,这十八老子带着众喽啰偷袭了周家庄,抢尽了周家所有金银珠宝,杀死周庄主以及众多丫鬟仆从。幸亏唐管家时时警惕,一听土匪攻打庄园,就悄悄的命自己的儿子带着周庄主的女儿从后山的小径上翻山越岭逃命去了。唐管家在掩护儿子逃命过程中,一样惨遭杀害。可惜一家豪门就这样被灭掉。
   却说唐管家儿子带着周庄主的女儿连夜出逃。到举水河边一处渡口。那天正逢一群麻城人准备迁往四川创业。他们随着迁移人群,由举水入长江,过三峡,进入川蜀大地,开始新的生活。
   人海漫漫,世事更迭,他们以及他们的后辈,应该还记得自己先人的那一段故事。
   若干年以后,人们在当年周家庄园的废墟上,建成了一个新的村落,为了记住这段历史,他们在村前的那口水塘边,树了一个牌子。牌子上留有三个字:周唐记。

共 32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事发生在嘉庆年间,虽年代久远,却引人入胜,为了修缮麻城兴福寺而发生的故事,永空法师为修缮寺庙募集善款,周庄主愿意捐自己家库房里的金银财宝,可永空法师只看中了他家里的历经千年的黄荆树,拿来作为寺庙的镇寺之宝。可伐树的过程中,树身上流出象血一样的树汁。这是不吉利的象征,周庄主认为自己是捐给寺庙,没放在心上。不久,周庄主家遭土匪抢劫,土匪抢走了所有金银财宝,还杀死了周庄主以及众多丫鬟仆从。周庄主的亲家唐管家见机让自己的儿子带着周庄主的女儿从后山翻山越岭逃命,自己在掩护儿子逃命过程中,惨遭杀害。后人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在周家庄村前的水塘边写着:周塘记。这篇传奇故事很感人,描写人心向善,周庄主为修寺庙而捐荆木黄梁引来杀身之祸,读来让人唏嘘,一篇不错的传奇小说。佳作推荐欣赏!【编辑:明月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24-05-22 07:54:10
  周庄主为修寺庙而捐荆木黄梁引来杀身之祸,读来让人唏嘘,一篇不错的传奇小说。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