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火】童年的乡村记忆(散文)

精品 【柳岸·火】童年的乡村记忆(散文)


作者:石川 童生,731.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16发表时间:2024-05-27 11:50:51
摘要:还是在我3岁孩童时代,有过一年乡村生活的经历。如今花甲之年的我,对童年时光的乡村生活记忆犹新。为一块糖,滚土坡,为捡鸡蛋,秒变周扒皮。

久居城市,乡村是个什么样子呢?花甲之年的我,曾经在三岁时有过一年的乡村经历。
  
   一、母亲侍奉公婆,替夫尽孝
   1961年我3岁,这年,我远在河北乡村老家的奶奶,不慎摔折了大腿骨。父亲上班工作忙,请不了假,照顾我奶奶的这个任务就落在没有工作、身为一名家庭妇女的母亲身上。那时候我还没上托儿所,父亲上班,哥哥上学,家中没人照顾我,于是我就作为母亲的小尾巴,跟随母亲一起回到位于河北省饶阳县的乡村老家。
   回到老家,一进门屋里就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儿。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身体瘦弱、头发凌乱,脸色难看的老太太,躺在乡村的土炕上,在不住地哼哼。
   母亲对我说:“这是你奶奶,快叫奶奶”,看着眼前陌生的老太太,我没有说话。母亲又说了一遍:“这是你奶奶,快叫奶奶呀!”我这才怯生生地叫了一声:“奶奶。”
   我的一声奶奶,躺在土炕上愁眉苦脸的奶奶,顿时脸上有了笑容。奶奶强撑着身体要坐起来,母亲赶忙拦着说:“娘,您甭起来,躺着吧。”
   奶奶说:“不行,我得起来,儿媳妇快扶我起来,我得好好地看看我的大孙子。”母亲赶忙扶我奶奶坐起来,把枕头贴墙立起来,我奶奶靠着枕头坐着。农村的土炕高,母亲抱着我放在炕沿边儿上,对我说:“去,上炕上,让你奶奶看看你。”
   在母亲的协助下,我连滚带爬的上了土炕,爬到奶奶身边。奶奶伸手摸着我的脑袋,眼泪顺着眼角流了出来。奶奶一边摸着我的脑袋,一边说:“我瘫在床上了,还能看到我的大孙子,我真高兴呀。”
   此时母亲也转过身去,偷偷地抹着眼泪。那时候我还小,才3岁多,不知道奶奶和母亲为什么流泪。但当时的情景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终生难忘。
   回到老家母亲就忙乎开了。我奶奶卧床不起,爷爷岁数大了,也照顾不了她。母亲承担起了家中所有家务。她不顾奶奶床上吃,床上拉因此而产生的异味儿,每日给我奶奶洗脸、擦洗身子、洗衣服,熬中药,喂水、喂饭。还时常给她翻身,以免长时间卧床患上褥疮。母亲每日里除了要照顾我奶奶外,还要照顾我那年迈的爷爷。母亲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的,不辞辛苦地侍奉着公婆,为不能回家照顾父母的我父亲尽着孝道。
   有时母亲为奶奶做面片汤,汤里面放上香油,卧上鸡蛋,然后一口一口地喂奶奶。我在旁边不错眼珠的看着,直咽口水。母亲看到后对我说:“奶奶是病人,要吃点有营养的。”我听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每次母亲给奶奶做了面片汤卧鸡蛋,做好后喂奶奶时,奶奶吃一半就不吃了。母亲劝奶奶再吃一点吧。奶奶说:“吃饱了,吃不下了。给我大孙子吃吧,别浪费了。”
   母亲整日忙着照顾我奶奶,没有时间管我,给了我疯跑疯玩儿的机会。整天不着家,跟个小野孩子一样。好在乡村比较空旷,空气又好,大街上也没车,我就无拘无束地尽情玩耍。我整天往外疯跑不着家。跑到中午饿了回家吃饭,吃完饭放下碗筷,就又跑到街上和村里的小伙伴儿们开心地玩儿去了。
   二、为一块糖,我滚下土坡
   我奶奶家在村东头。紧靠村东头有一个高高的大土坡,土坡上住着一户人家,这家有个小闺女叫艳茹。虽然60多年过去了,但我还记忆犹新。这个大土坡又高又陡。有三四米高,坡度有将近五十度。有一天,我和村里的一群孩子和一个叫会叔的人在高坡上玩儿。开始会叔给我们这些孩子说笑话。
   说了一会儿笑话,会叔说:“咱们做个游戏吧!”孩子们问:“做什么游戏?”会叔从衣兜里掏出几块糖,对孩子们说:“谁要是敢从这个土坡上滚下去,我就给谁一块糖吃。”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了。
   我看了看大高土坡,又看了看会叔手里的糖,也不知哪来的勇气,对会叔说:“我敢。”说完,我就走到大高土坡边上,往地上一躺,然后一闭眼,就滚了下去。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感到身边呼呼生风,稀里糊涂地就滚到了土坡下。
   一骨碌爬起来,也顾不上掸去满身的尘土。赶紧又爬到坡上,从会叔手里领到了一块糖。甭提多高兴了。别的孩子看到我手里的糖,别提多羡慕了。他们看到会叔说话算话,言而有信,有几个胆大的孩子,也学着我的模样,从大高土坡上滚了下来,每个人也得到了一块糖,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感激我给他们带了个好头儿,让他们吃上糖了。
   三、为捡鸡蛋,我秒变“周扒皮”
   1964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出品的动画片《半夜鸡叫》想必不少人都看过吧?影片里有地主周扒皮,为了让长工多给他干活,半夜起来学鸡叫。结果挨了长工一顿暴揍,一头扎进鸡窝里,让大公鸡啄得满脑袋大包。在乡村老家时,我也曾经与大公鸡有过密切的接触。
   我奶奶家养着七八只鸡,其中有一只大公鸡。我奶奶家的鸡窝是用砖砌起来的一个正方形,有一米见方,鸡窝出入口在顶上有一个大圆口,用一块大青石板盖着,上面再压上一块大石头,怕晚上黄鼠狼来偷鸡。
   母亲每天一大早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窝盖板,把鸡放出来。每天母亲刚一打开鸡窝盖,鸡窝里的鸡就扑扑楞楞争先恐后地往外飞,站在鸡窝顶上往下跳,跳下来后成群结队地往街上跑,瞬间就跑得无影无踪了。我家的鸡可是正宗的散养鸡呀,跑出去找野食,一出去就是一大天,天一黑不用叫,自己就回来了。一只只地飞到鸡窝顶上,然后再从大圆口跳进鸡窝,一只只地挤着卧在一起,把眼睛一闭睡觉了。在外面遛达了一天,太累了。
   每次听见我家母鸡“咕咕嘎!咕咕嘎!”的叫声,我第一个冲向鸡窝捡鸡蛋。同时给下蛋的母鸡喂一把大米。有一次我听见鸡窝里传来“咕咕嘎!咕咕嘎!”的叫声。我赶紧抓了一把大米往鸡窝那里跑。跑过去趴在鸡窝上,先把大米撒到鸡窝里,然后把脑袋和手伸进鸡窝里,看看哪有鸡蛋,看准了伸进小手去捡。往里一探身,伸手去捡鸡蛋,由于用力过猛,失去了平衡,一下来了一个倒栽葱,一头扎到鸡窝里,吓得一窝鸡乱飞乱跳乱叫,吓得我哇哇大哭。母亲听到哭声,赶忙从屋里出来,来到鸡窝旁,把我从鸡窝里拽了出来。我满脑袋沾满了鸡毛和鸡屎,我狼狈不堪的模样,简直就像电影《半夜鸡叫》里的周扒皮一样。如今想起来,我还憋不住想笑。
   四、母亲“助人为乐,善良待人”,对我言传身教
   在我童年时那个年代的乡村,还时不时的有要饭乞讨的来到家门口。胳膊上挎着个竹篮子,手里拿着一根打狗棍,站在院门口喊一声:“大伯大娘给口干的吃吧。”听到喊声,一般的人家都会多少拿出点吃的,送给要饭的。
   有一回母亲正在家里烙饼,这可是少有的事。一般母亲做饭都是蒸窝头,贴饼子,熬棒子面粥,很少烙白面饼。母亲刚烙好两张白面饼,放在盖帘上,门外就传来要饭的喊声:“婶子大娘给口干的吃吧。”这时恰巧母亲不在灶台边上,去里屋拿东西了。
   我从盖帘上抓起一张烙饼就往院门口跑,由于烙饼刚出锅,我抓在手里直烫手。我一边跑,一边两只手不停地倒腾。到了大门口,我把烙饼递给了乞讨人,乞讨人接过我的烙饼,一个劲儿地给我这个小屁孩儿又是鞠躬又是作揖,千恩万谢,我当时心里别提多高兴呢,仿佛我做了一件大事一样。
   我回到屋里,母亲也拿完东西从里屋走了出来。她看到盖帘上烙饼少了一张,就问我:“烙饼怎么少了一张?”我怯生生地回答:“我给了要饭的一张烙饼。”说完后我就做好挨母亲呲儿的准备。
   母亲对我说:“给就给了吧,要饭的也不容易,要是家里有吃有喝,谁出来要饭呀。”没想到母亲不仅没呲儿我,还夸我。
   这件事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善良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所以多年来,在与人交往方面,我一直坚定与人为善这个信念。“心诚交善友,品正遇贵人”。在人际交往方面我做得比较好,交了不少好朋友,其中不乏忘年交。
   我母亲在老家伺候了我奶奶一年时间,后来我奶奶因病去世,我姨家的孩子(我表哥)帮忙护送我母亲、我爷爷和我一同回到了北京。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如今我母亲已经去世26年了,我也到了花甲之年,可儿时的印象记忆犹新。我儿时乡村的那段经历,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共 31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童年的乡村记忆》文章通过几件小事,再现了童年的乡村记忆。由“侍奉公婆替夫尽孝”“捡鸡蛋秒变周扒皮”“助人为乐善良待人”三部分构成,主要讲述了四件小事:其一是“侍奉公婆替夫尽孝”——着重讲述了母亲孝敬公婆的故事;其二是“滚土坡领糖吃”——着重讲述了作者自己儿时大胆滚土坡为赚糖果的趣事;其三是“捡鸡蛋秒变周扒皮”——着重讲述了作者儿时鸡窝里捡鸡蛋的糗事;其四是“助人为乐善良待人”——着重讲述了作者自己儿时以热烙饼救济乞丐得到母亲夸赞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充满感情和真实的体验,因而每件小事都让人历历在目。尤其是最后两个部分最为出彩,不仅将儿时的童趣描写得生趣盎然,更将母亲和作者的善良刻画得呼之欲出,令人动容。推荐阅读!【编辑:纪昀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60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05-27 11:52:27
  美中不足的是,除了错别字,尤其是“得地得”混用外,最大的缺憾是:将第二件趣事“滚土坡领糖吃”并未单列,而是放在了第一部分“侍奉公婆替夫尽孝”之下,使两者混在了一起,顿感“文不对题”。如能克服以上不足,将不失为一篇充满真情的散文佳作!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2 楼        文友:石川        2024-05-27 12:06:03
  感谢纪总编指教。说的太对了,如果把滚土坡单列就更好了。以后再写文章一定注意文题相对。真是“细节决定成败。”
3 楼        文友:老百        2024-05-27 13:09:56
  文章根据编辑意见,已调整,现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4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5-27 15:30:28
  老师文中所写我都经历过,情真意切,满满的回忆。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5 楼        文友:石川        2024-05-27 16:32:43
  谢谢纪总编的点评,谢谢社长、林编辑关注、鼓励、指教。我所写的文章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感觉有的可写,每写一篇文章,就是一次对往事的回忆。
6 楼        文友:秋天的芬芳        2024-05-27 21:34:10
  大概都是同一时代的人,都经历过同样的事,所以感到亲切真实有趣!美文已赏,为您点赞!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