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春】母亲的家西地(散文)

绝品 【齐鲁.春】母亲的家西地(散文)


作者:紫玉清凉 举人,4698.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37发表时间:2024-05-31 14:25:45

【齐鲁.春】母亲的家西地(散文) 这是一处很奇异的地形。高高的黄土坡,四面环绕,一块块自留地,在它身下延展向南。几条斜插下去的黄土路,均匀分割了黄土坡。黄土坡的东面,是从南面层叠大山里涌出来的沙土路。总会有红色或绿色的拖拉机喷吐着黑烟,在路拐角处冲出来,摇头晃脑地向镇里奔去。
   年轻的母亲把这里叫作家西地,距离村庄有二十分钟路程。我沿着秋日的小径走向村外,路边不断有野枣的枝条探出来,明黄色的野菊花穿插其中,麻雀在路上蹦蹦跳跳,一只绿色的大蚂蚱跳到了我头上……我咽了一口口水。我曾见母亲在灶膛下掏出过它,它的身子被烧得焦黄,腿都没了。如果轻轻咬上一口,会有一种香气在嘴巴里“嘭”的一下子炸裂。母亲形容它,“一香一个跟头”。有的蚂蚱肚里有籽,如一粒粒芝麻挤在一起。一个芝麻粒就是一声“嘭”,无数的“嘭”在嘴巴里绵延不绝地响着、香着,心里也翻腾起无数次的跟头。
   母亲撅断一根玉米秸,撸下几片绿油油的玉米叶,径直把剩下的秆子送进嘴里。嚼几下后,吐出渣滓,然后扔掉。再撅一根,再尝。终于有一根让她的表情放松了,于是她便递给我。我接过来,小心翼翼地送进嘴里,甘甜甘甜的,味道像秋梨,又略带一点玉米特有的香气。我兴冲冲地举着它,站在地头上,又啃又吐,忙个不停。天边有一轮又大又红的日头斜照着我们。母亲看它一眼,估量一下时间,转身重新钻回玉米地。那片墨绿色,海一样荡漾着的玉米地张开温柔的口,衔起母亲,将她送到深处。我蹲下来,从一株株玉米秸秆的缝隙中,追寻她的身影。我看到她在地的深处,蹲下去,拔下与玉米争抢营养和生存机会的杂草,汗水从额头滚落,摔进脚下的泥土。后来,她索性跪着,爬着,一寸寸,一点点向前挪动。那一刻,母亲离大地最近,与一株玉米面目相同,血脉相连,在大地辽远深厚的脉搏里簇拥着、亲近着,糅杂于一处。
   母亲在某一年的春天生了病,是甲状腺机能亢进。这场病潜伏在她身体内部已久,爆发只是迟早。那段时日,母亲开始暴食暴饮,却浑身无力,并迅速消瘦。疾病折磨着她,使她烦躁易怒,且不再去家西地,只能整日躺在炕上。而地里的活计,却铺天盖地而来。我和父亲时常面面相觑,忽然感到,之前母亲顶起的不是半边天,而是这个家的整片天。做不了活的母亲把我们支使得团团转,却依旧达不到她想要的效果。后来,家西地成了父亲躲避灾难般责骂的避难所。但每次去了没多久,就一脸土灰,宛如瘟鸡,耷拉着脑袋,撅着锄头回来了。母亲感觉奇怪,几次询问,父亲三缄其口。
   事情的来龙去脉,在一个飘着细雨的春日早上,有了答案。
   父亲的一个侄媳妇来找母亲。侄媳妇推门而入时,母亲正在东间屋的饭桌前吃东西。五六个煮熟的鸡蛋,一大碗热腾腾的小米粥摆在母亲面前。她生病后,总是感觉饥饿。侄媳妇带来了真相,也激发了母亲的斗志。
   家西地是由三家人的地块组成的。左边相邻的那家女人,最近总是无缘无故恶骂父亲,一生隐忍且懦弱的父亲从不还口,只装作听不见。侄媳妇见过几次,实在看不下去了才来找母亲说明情况。母亲童年丧父,姥姥一个人拉扯五个子女长大。在农村,没有顶梁柱的家庭,不仅是生活困顿,也得或多或少承受一些欺压或者霸凌。母亲因此养成了男人一样的性子,打架不分男女,从未输过。平时村里人多少对她都有忌惮。母亲的病,让左邻女人看到了希望。女人对这块地,这一整块家西地觊觎已久。右边的邻居,早被女人吓跑胆,几乎放弃了耕种,地里的草长得比庄稼还高。证明地界的木头橛子也被那女人一挪再挪,几乎占去了一半。母亲不在家西地,女人就对着我父亲骂:俺家施过肥的水,跑你家地里,肥了你家的地,你就得把地转给我。父亲看着比自己胖大一圈的女人,看着她嘴巴一上一下的碰撞,吓得诺诺:说些什么,说了些什么。转身便丢盔卸甲离开。
   母亲得知真相之后的第二天是个大晴天。上午才九点多,母亲已经在给自己做第二顿饭了。父亲苦着脸,眼睛落不到实处。又到了该浇地的日子,那女人一定又等在地里。女人庞大而壮硕的身体,狡黠而骄横的眼神,如石磨,在父亲的心上一遍又一遍地碾压着。母亲看在眼里,却一声不吭,叽里咕噜地把一堆吃的扒拉进去,身上逐渐有了力气。然后站起来,对父亲说,我去浇地了。
   母亲在父亲诧异又担忧的眼神里,步履生风地走出去,像出征的将军。父亲一度以为她的病好了,直到看到她空旷起来的衣服才知道,她确实消瘦了好多。
   母亲尚未回到家里,捷报就飞遍了村里的每一条街巷。侄媳妇兴奋得脸都红了,眼睛里闪着星星:俺婶子就是厉害,把她揍得嗷嗷叫。小抓钩(我们这里抓地用的)一下一下猛揍,不打别的地方,专打屁股。又疼,又不伤人。会打!说得母亲像是英雄。也确实是,左邻女人在村里横行已久,从未吃过败仗。
   战斗过后,左邻在无声无息间与人交换了地块,从家西地撤离。右邻一家也回来了,地里的草不见了,地橛子也回到了正常位置。
   家西地长玉米,也长小麦。这两类农作物是土地性质决定的。家西地是我们一家四口的口粮地,不可以种植其他农作物。只不过,随着斗转星移,先前的政策有了松动,一大片葱绿盎然的大姜占据了这里。家西地的主人公差不多换成了父亲,他以比母亲还要热忱的态度,如日月星辰般长在了姜地里。
   大姜可不同于玉米和小麦,它是娇贵的孩子,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人的照看与喂养。即便父亲付出了此生最大的耐心与努力,这孩子还是不可避免地病了。是传染病,一株传染十株,十株传染百株。几乎在一夜之间,先前昂首挺胸器宇轩昂的姜苗萎靡了,叶黄了,垂下头去。在此之前,父亲以无数次的冷暴力和说教,才从母亲手里夺来对家西地的耕耘权。母亲不是反对大姜这个物种,而是在见证并考察了无数大姜犯病的例子之后,心里有了掂量。她不是不信任父亲,而是不信任风,不信任水。因为这病毒很嚣张,有时候只需要一阵风,或者一股流经病地的水,就能够迅速生根、繁衍并扩散。哪块地要是受了病,其他人只要在那片土地上站一站,脚底就有了携带病毒的可能。
   母亲读书不多,有些睿智却无师自通。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给母亲如何判定人性,如何照顾庄稼,如何审时度势。母亲与其他农妇不同的是,她懂得思考,并懂得举一反三。她有农村人的善良朴素,也有农村人特有的狡黠与智慧。在我们这儿,母亲甚至可以作为一个标杆。家西地就是明晃晃的证明。她种的玉米,棒子大,皮子白。她种的小麦,产量高且很少秕粒。
   父亲要的丰产与财富一夜崩塌。无数药粉与操劳追着太阳、星星和月亮,撒进家西地垂头丧气的大姜身上。依然无果之后,父亲仰头向天,长出一口气,他看到瓦蓝瓦蓝的天空上,有一团山一样阔大巍峨的白云,毫无预兆地分崩离析了。父亲知道,自己要的“姜山”(江山)永不再来了。
   父亲能够对自己读过的书、写过的字、经过手的数字过目不忘,他修剪的果树,总能结出最丰满、最合理的果实,却在人情世故、种地过日子上处处比不过母亲。他们在一铺炕上滚着,却如同欢喜冤家般明争暗斗了一辈子。家西地里一度葳蕤丰茂的大姜,是父亲这一生最接近翻身的时刻。
   在一个夕阳残照的傍晚,父亲又去了家西地。此时,家西地四周笼着一层薄薄的雾气,那条从大山深处钻出来的河流,哗啦啦地叫着。沙土路两旁的白杨树垂下阴影。父亲环视着周遭熟悉的、一成不变的景色,面无表情地从家西地撤离,把夕阳、流水、白杨树远远地撇在了村庄以外的旷野里。那天,在薄雾与逐渐洇上来的暮气中,地里仅剩下三分之一的大姜,如同残兵败将般凄惨地目送着被它们战败的将军。
   父亲从那天起,直至那年的大雪飘起,都没有再去家西地。是母亲顶着若干意味不明、揣着许多幸灾乐祸的眼神将剩余的大姜从地里起出,一并贱卖。之后找人治理生病的土地,重新种上小麦。那些种子在地表下如同死去一般昏睡着,母亲则开始了精心地守护,早中晚必去田间地头给这些祖宗们请安。这种祈祷式的照看有了结果。有一小簇芽苗在即将落雪的某一天傍晚,针芒般刺破家西地的寂静。母亲抑制住内心的狂喜,波澜不惊地回到家里,去肉铺称了肉,后园割了韭菜,破天荒地包了一顿饺子。这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出现的美食,吃得我们直咂舌,内心满足不已。母亲却并没有松懈,家西地去得愈加频繁。地里的小麦,先是一小簇,后来便一行行、一垄垄地出现在母亲眼前。母亲深吸一口气,整个人松懈下去,蹲到地面上,身子几乎揉进了泥土里。远远望去,像一幅怪异的、造型奇特的、正在祈福的上古图腾。
   家西地活过来了。直起身子的母亲没有抬头看天,她知道天上没有她想要的东西。只有抓紧了脚下这一亩三分地,日子才会从从容容地向前。她像是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一株野草,长在家西地,长在围绕着家西地的一个圈子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越折磨越顽强,越打压越坚忍。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的种庄稼,有的种花草,有的种理想,有的种算计。一万种不同的种子,最终会结出一万种不同的人生。
  
  

共 35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让人读后感动的文章,一个普通的家庭,一块土地,一位勤劳淳朴的母亲,让我们心中荡起阵阵的暖意。文章是围绕一块土地的来龙去脉展开,却写出了母亲的心酸经历。她深爱着这片土地,精心细作,披星戴月,用心呵护,为的是它养育着一个贫穷的家庭吃喝。生活的艰难,压垮了母亲的身体,长年累月的劳作,让母亲的身体承受不住,病倒了。此后,作者才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不容易,每天在地里的劳作,是多么的辛苦。烈日暴晒,繁重的体力劳动,打药除虫,浇地施肥,耕种收获,没有一样是轻松的。父亲虽然也是一个勤劳的人,但却老实本分,遇事唯唯诺诺,不与人挣。但世界上,总会有那种欺软怕硬的人,她们不会因为你的忍让是对她的尊重,以为软弱就可以欺凌。左边的地邻,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对于母亲的这块肥沃的土地觊觎很久了,现在,趁母亲病中,竟然强占界线。说来也是奇迹,久病虚弱的母亲,竟然立刻有了精神,强撑起身体,去找地邻理论。迫于母亲的威严,左地邻妥协。母亲就是一位敢于斗争的人,不是自己的,一点也不要,是自己的谁都抢不去。后来,读过书的父亲,擅做主张,在那块地里种上了经济作物大姜。没成想,土地却生病了,大姜都陷入绝产的境地。于是,母亲又一次迸发出她倔强不服输的性格,临危受命,把损失减少到最小,重新治理土地,种上了久违的麦子。那一片片的麦苗儿,茁壮成长,那块土地,又换发了生机。文章没有华丽的语言,以平实的叙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中国普通母亲的勤劳,善良,和深深地爱!一块土地,在漫漫的岁月里,播种下希望,收获着人生的精彩乐章!母爱如海深,亲情最温暖,读着这样温馨的文章,心中也溢满浓浓的爱意。欣赏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成敏】【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310008】【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20240701第0028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成敏        2024-07-02 17:31:05
  祝贺老师的文章获得绝品,希望老师继续努力,写出更好更多的佳作!
回复11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24-07-04 08:38:52
  感谢社长的推荐,希望齐鲁越来越好!
12 楼        文友:叶华君        2024-07-02 23:33:08
  父亲、母亲、家西地,三者融合出来的生活故事鲜明生动,有生活的起起落落,有生活的磕磕碰碰,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有生活的哲理哲思……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的种庄稼,有的种花草,有的种理想,有的种算计。一万种不同的种子,最终会结出一万种不同的人生。恭喜月儿姐姐的美文佳作加精进绝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2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24-07-04 08:40:43
  有时候,我们不经意间看过千遍万遍的镜头,在回忆中才会体会到当时的深意。生活是我们最好的启蒙老师,也期待华君更多佳作!
13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24-07-08 14:49:49
  生活中颇不起眼的细节,瞄准的却是一个重大的主题。以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观照人自身命运,又并不局限于对生活的态度。万象之中,更具对生活的思索,而隐含在文字中的情感,则如静水深流,缓缓入心。推荐绝品。
回复13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24-07-09 13:14:27
  感谢绝品组老师们的认可!土地、村庄、与亲情,会成为一个人骨子里的信仰与支撑。祝福老师们!
14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7-08 21:03:05
  好久不见清凉文字,拜读绝品,倍感熟悉而温暖,有爱的文字,大爱的母亲,一如既往地打动人的心灵!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14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24-07-09 13:16:26
  看到你还在江山,真的挺开心。期待看到你的更多佳作!
15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2-01 07:00:13
  清晨向老师问安!今天是大年初四,恭祝老师幸福安康团圆美满,也祝愿老师在新的一年里创作丰盈,硕果磊磊。拜读老师的绝品佳作,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自然流露。感谢老师精彩分享!
共 15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