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流年】铜香炉(外两首)

编辑推荐 【江山·根与魂】【流年】铜香炉(外两首)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7071.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16发表时间:2024-06-09 14:54:53

【江山·根与魂】【流年】铜香炉(外两首) 瑞脑消金兽,暗香盈袖
   薄雾愁云,西风销魂瘦
   青烟袅袅一千年
   至今欲说还休
  
   我把铜香炉点燃
   沧桑底色渍包浆
   我让青烟飘逸
   今生容颜夜未央
  
   朦胧和迷离,让我困惑
   就算翻遍故纸堆
   也找不出天问谜底
   就算仗剑走天涯
   黄铜铸造的敬亭山,只有一片孤云
   飞鸟身影,只能靠想象模拟
  
   有了智能模式,又怎么样
   它回答我的,只是过去式信息
  
   一怒之下,我砸了铜香炉
   一堆残片,反倒更像
   刑天舞干戚
  
   ◎青花瓷
   青花瓷上飞龙
   经过揉捏烧炼
   在云彩之中,波浪之下
   张牙舞爪,将腾云驾雾渲染
  
   古人智慧,让复杂工艺
   演变成精美艺术
   从拉坯到描坯,青花釉彩
   在岁月动画里细致入微
  
   虚拟空间,智能绘画
   让青花瓷,大放异彩
   只不过,异彩纷呈之后
   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还是桃花净尽菜花开
  
   ◎毛笔
   再好的毛笔,都经不起长期搁置
   狼毫、羊毫、兼毫
   远离了宣纸和墨汁
   都只能一根根衰残
  
   当年的流觞曲水
   一群读书人的临文嗟叹
   随着清流急湍
   流淌成墨海经典
  
   笔走龙蛇
   须有灵犀撑持筋骨
   妙笔生花
   须有日复一日积淀
  
   一位老师,曾经手把手教我临帖
   如今,耄耋之年
   将二十四节气,一挥而就
   前无古人,是否后无来者
   至今还是悬念
  
   而我,惟剩下吹鼓手的皮囊
   只能一一复制苍劲清朗
   让人书俱老的风采
   在网络云端璀璨辉煌
  

共 6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瑞脑消金兽”,“金兽”就是香兽。 明代宣德年间,以黄铜合金仿制宋代器形的香炉谓之宣德炉,实际是以宋仿三代的彝、鬲、钵、盂造型铸出线条简洁而流畅的铜炉,青烟袅袅一千年。如陶渊明写的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大丈夫在世,仅数十年而已,不能效刑天舞干戚,岂不是人生至憾?诗人绝不只是一个东篱采菊人,也写诗歌颂精卫精神。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还残存有用毛笔书写留下的朱迹。从而,毛笔的历史也上溯到三千几百年了。历史资料记叙蒙恬笔出产在赵国中山地区,该地有极好的兔毫,蒙恬笔选用秋兔毫中最优的原料制笔。诗人笔下,毛笔的生命之源是墨,是宣纸,是引龙舞凤。拿起毛笔。一段笔的历史画卷就展开了。书法家每一笔的成就都来自日积月累的勤于苦炼,都涉及一个人使用毛笔的历史,而每个人的书法功夫又与毛笔息息相关。一位老师耄耋之年,将二十四节气一挥而就,想像那是何等的潇洒从容。诗人是随时间而来的智慧,这种智慧在轻舟老师的人与诗中都体现得十分尽致。诗人以青花瓷作为言说切口和联想入口,却没有把目光局限于此——只是以物说物,就事论事,顶多算是用众多溢美之词对古玩的“玩赏”,而是通过对作为物的青花瓷内质的深入和延展,以及对作为词的青花瓷的引申、转喻、隐喻等技术处理,让它“打开了自己的呼吸”,以敞开的姿态缔造出色彩斑斓的意义世界。青花瓷在时间里承担了淬火的考验后,留下的是对人生的领悟与诗歌真诚的承载。诗歌真正做到了,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做到物有形而意无穷,并打开全新世界。流年推荐阅读。【编辑:素心若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4-06-09 15:08:19
  一组很有阅读价值的咏物诗歌,香炉,笔,青花瓷都是我们国家的很有历史渊源的实物载体问候轻舟大哥端午安康!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4-06-09 19:23:13
  谢谢素心的编审,辛苦了。真心佩服你的诗歌素养。
2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4-06-09 15:42:13
  这组诗充满了灵性与洞见,有内心的挖掘与心灵的呈现,有现实与社会性深处的思考。绝决与精细,平实与厚重使诗境气质在一大堆平庸中脱颖而出。这组诗选材的角度都很小,却小得气象万千。用诗来解释心灵与情感,呈现一个个载体形态与内涵。很好一组诗歌,学习了。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4-06-09 19:21:54
  谢谢素心,更谢谢你精彩的编者按语。这组诗歌,是我坐在书桌前,瞥见铜香炉,青花瓷笔筒和毛笔,一时兴致所致。纯属灵感来袭。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