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璞】端午情思(散文)

精品 【文璞】端午情思(散文)


作者:麻雀 白丁,44.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66发表时间:2024-06-09 20:09:26

又到端午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关屈原的传说,民间有很多版本,我只记住一个版本。根据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楚国百姓悲痛万分,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很多渔夫摇船驾桨,自发去打捞屈原的尸体,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屈原踪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划龙舟比赛的日子,担心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所以借划龙舟营造的声势,来驱散江中之鱼。
   我没有爱国诗人屈原那博大的家国情怀,但有千丝万缕的绵绵乡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乡,无论你身处何地,身居庙堂还是沦落天涯,对故乡的那份情感,不唯可亲,亦复可敬。随着时间推移,对故乡的依恋只会与日俱增。
   我的故乡是洪湖,一个稻花飘香、野鸭满湖飞且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到过洪湖的人都知道,那里的荷花最艳丽最美最动人。碧水蓝天,荷叶如盖。邀三、五好友,泛舟湖上,泡一壶清明前后的新茶,赏花观鱼,畅聊人生。如果再用湖水煮湖鱼,那就更惬意了。
   故乡如一坛陈年的酒,醇厚而香甜。我常常沉醉在故乡的梦里,久久的不愿醒来。故乡的一花一景,一草一木,都如春雨润物般潜移默化的根植于我的脑海。那些逝去经年的往事,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清晰明了,恍然如昨。
   写到故乡自然就会想到故乡的田野、河流、湖泊,及一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和事。留在人生旅程中的那些记忆,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父亲喜欢一个人饮酒,那时候我们还小,没人陪他喝酒,但他从来不觉得孤单,一个人喝得津津有味。看父亲饮酒的样子,好像挺惬意,是那种怡然自得的惬意。父亲每天总是最后一个离开饭桌的人。我们兄妹快速吃完饭都散了,留下父亲一个人仍四平八稳的坐在靠近神龛的上席位子,左手持杯右手握筷,远远望去,真像是一个活菩萨,又好似一幅妙趣横生的画。
   故乡的小河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尽头。河上没有桥,常有装秧苗装稻谷的小木船穿梭来往。收稻谷的季节,河水渐渐枯竭,满载稻谷的船只水上行走有些吃力,这时就需要一个人在岸上拉纤。这种拉纤的活我是深有体会的,常常是父亲撑船或是母亲撑船,我在岸上拉纤。田埂路窄很不好走,有些地段因水牛过于频繁踩踏,根本无路可走,得卷起裤管蹚水过去,水下的淤泥齐大胯深,光人蹚过去都不容易,何况还要拉纤,一根麻绳勒进稚嫩的肩膀,生疼生疼。我脱下上衣垫在肩膀上,这样可减轻一些压力,缓解一些疼痛。
   在一片平整过的水田里,许多妇女及一些待嫁的姑娘们,头戴斗笠,身着五颜六色的花衣服,正躬身插秧。她们的手鸡啄米似的一边插秧一边后退,无数条讨厌的蚂蝗,它们听不得水响,拼命附在忘我劳动的人们的小腿肚子上,吮吸着鲜红的血液。
   小河水满鱼虾多,一群鸭在河水中寻找食物,起码有八百只之多,大多是母麻鸭,颜色以褐色为主,掺杂几只白色或尾毛带些黑色的公鸭。放鸭人张跛子,走路一蹶一蹶的,他撑着鸭筏子,拿长篙不停的吆喝,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的鸭棚就在不远处的堤埂上,每天清早起来打开棚门,鸭子们扇动着翅膀,争先恐后般,连走带飞地扑向小河,留下鸭蛋一片。蛋壳呈白色,也有些绿蛋壳。有的蛋壳上沾着一坨坨鸭屎,张跛子也不嫌臭,他从地上捡起鸭蛋,装满整整两大竹筐,于是他张开嘴,露出半口残缺不全的牙,会心的笑了。
   牛在坡边吃草,我在牛背上仰头看蓝天白云,太阳在云层里时隐时现,带着腥味的风从大湖边上吹过来,父亲上穿一件白大褂,下穿黑色粗布短裤,扛着铁锹赤足走在田埂上的身影,依然那么矫健,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母亲们累了,小憩一会。她们将吸得圆滚滚的蚂蝗用手掐死,恨恨地抛向天空。田间地头是没有厕所的,走回家去上一趟厕所至少得半个钟头,耽误插秧不说,很不划算。实在急了,母亲们就往没人的地方走几步,然后蹲在田埂上方便,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那个时候,我的母亲四十刚出头,正是农村干活的最佳年龄。
   屋后栀子花开,端午节也就近了。家家户户鸡鸭成群,我们家也不例外,三十多只鸡,八、九只鸭,都是鸡娃娃鸭娃娃慢慢长大的。母亲从集镇上将小鸡小鸭买回来放在堂屋地上时,数量多,队伍很庞大,没过多少日子,数量锐减。刚买回来的小鸡小鸭,一般会关在屋里头养一段时间,稍大一点了才放出去。除正常夭折外,黄鼠狼是小鸡小鸭最大的天敌,它们藏在屋前屋后的草丛中,蠢蠢欲动,我曾亲眼目睹,大白天的,黄鼠狼随时随地就会将小鸡小鸭呑噬。还有就是,再忠实的狗,饿极了也会对小鸡小鸭下口。因此,最后能存活下来的,数量也就有限了。
   端午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迫不及待的龙舟早早地游进涨满水的小河,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激荡在村庄的上空,传出去很远很远。人们奔走相告,传递着龙舟赛的喜讯,脸上漾溢出无尽的欢乐。
   提前一个月,母亲会腌盐蛋,一般是腌鸭蛋,如果鸭蛋不够也会捡些鸡蛋替代。母亲先将烧过的稻草灰和上稀泥,洒上适量的盐,然后将洗净的鸭蛋或是鸡蛋在稀泥里来回滚几下,直至黑不溜秋,看不清蛋壳时,再一个个码放在一尺多高,陶制的荷叶坛子里,荷叶边凹陷处注满水,盖上盖,这样密封效果好。那时,乡下腌制食品都用的这种方法,连装盐蛋的荷花坛子也是一个厂出的。
   母亲一早煮好的一锅粽子盐蛋、鸡蛋,很远就能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气。刚出锅的粽子,热气腾腾,清香四溢,香气穿过厨房,四处弥漫开来。粽子都是母亲亲手包的。母亲包粽子选用的粽叶是正宗的蓼叶,就是老家门前池塘边上长的芦苇,那片芦梗上长出的蓼叶仿佛就是专为端午节而生,端午节一过,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母亲包出来的粽子菱角分明,极其美观。除蓼叶正宗外,捆扎的草也是选用我们故乡湿地上长出的蔺草,这种草又叫马蔺或是灯芯草,稍长,呈绿色,用镰刀割下来后晒干,结实扯不断。这种草开出的花和种子可以入药,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味。有人图方便省事,用早稻脱粒后的稻草捆扎也能凑合。
   我趁热吃了一个粽子再加两个鸡蛋。扯掉蔺草,轻轻剥开蓼叶,一团糯米在灯光下晶莹剔透,并散发着扑鼻撩人的糯米香,醇厚浓郁,久久挥之不去。我吃粽子喜欢粘上白糖,最多一次吃了一小提,大提二十个,小提十个。吃完粽子我又拿一个盐蛋和两个鸡蛋揣进口袋,端午节这天,我们吃多少个盐蛋或是鸡蛋,母亲是不管不问的,因为平时鸡蛋鸭蛋都很金贵,母亲都拿去卖钱了买油盐酱醋。
   现在市面上卖的粽子,大多是一些宽叶子包出来的,拿细丝线捆绑而成,没一点蓼叶的香味,也没有儿时印象中的粽子美观耐看。吃的时候糯米沾在上面,拿筷子撮也撮不下来,只好拿舌头舔,尽管不雅,吃相难看,但不会背上浪费粮食的骂名。
   现在的粽子,可谓是五花八门,什么牛肉粽子、蛋黄粽子、猪肉粽子、红枣粽子、红豆粽子等,没一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还是更倾向于清水粽子,吃起来才有家乡的味道。
   小时候看母亲包粽子,也是挺有意思的,母亲包粽子时,隔壁几位堂嫂也学着母亲包粽子,她们包出来的粽子没母亲包的粽子好看,另有一位堂嫂包几次不成功,渐渐没了耐心,后来干脆不包了。那一天,各家各户都在包粽子,煮盐蛋,整个村子上空都飘着粽子的香味。这种特殊的香味,如今是闻不到了,它只能永久停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每到端午这个时刻,记忆的闸门又会开启,往事如烟,氤氲成脑海中的一缕缕乡愁。
   五月初五那天是全民看龙舟赛的一天。学校放了假,无论多忙,大人们在这一天也会休息,劲大的青壮年男劳力会抽去划龙舟,其他人自发去当啦啦队,村子里除了老弱病残外,凡是喜欢热闹的人,几乎全部去了龙舟比赛的现场。
   写到龙舟赛自然而然想起一个朋友,监利龙舟达人夏昌红,有人叫他夏武士、夏教练,或是叫他夏黑皮,长期在太阳底下暴晒,不黑才怪,皮肤黝黑,古铜色的肩膀,肌肉发达,一看就是划龙舟的猛将。他踏遍千山万水,到过全国很多地方,带出的龙舟学员成千上万,上过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综艺节目,会吹小号。他吹小号很有激情,听他吹小号是一种享受。
   每条龙舟的龙头都是照古时供奉的神,按其外表来进行雕饰。舟身长度一般都是七丈四尺的标准,首尾尖,显翘高。中间粗而低,呈椭圆状。前面龙头威武,后置旌旗长棹。监利人周良松说:“ 广义上来说,桡也是一种桨。但生活中的桡和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划船工具,无论是外形还是用力的方式都不同,湖区的人应该最清楚。”
   小河里的水快要漫过堤坝,河面宽阔,水也深,这时候正适合划龙舟。每个村都有龙舟来参赛。狭而长彩绘的龙舟,整齐的服装,如潮的人群,每条龙舟上都有朱红的线条,阳光下熠熠生辉。开赛之前,红的绿的黄的蓝的龙舟,在水上慢吞吞的游来游去,鼓点轻轻,桡子慢划,为夺得头彩,都在节省着力气,等待最后一搏。
   舟分二十七栏,一架大鼓置于正中,擂鼓之人必懂音律之美,不然,擂出的鼓点子难以提振士气。踩龙头之人,更不可小觑,双手持小旗,前后左右晃动,五十四位划船的桡拍,以小旗为号令,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使龙舟在浩瀚江河中疾速前进。配上春雷滚动般喧天的锣鼓,将江水泼洒出漫天水花。
   意气风发的桡手,他们腰上缠紧红绸腰带,头上箍着红绸丝巾,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看龙舟赛的姑娘们穿上艳丽的服装,来参加这场一年一度的盛会,孩子们人群中钻来钻去。
   赛台上的广播响了,男女主持人用夹带着方言的普通话,宣读比赛规则及注意事项,随后发令枪一响,一组龙舟从赛台两边像离弦的箭,飞奔而出。一支龙舟队员穿红衣服,另一支队员穿白色衣服。一样激越的鼓点,一样的桡子,整齐划一地向后划水,龙舟像脱缰的野马,飞一样的向前狂奔。两支队伍实力相当,前后不足两米,你追我赶,力争上游,谁也不甘落后,真的是难分难解,胜负难分。那热烈而又催人奋进的场面,震憾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着实令人悠然神往。
   岸上的人群欢呼着,跳跃着,大家都为自己的龙舟队加油。到处挤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排在前面的人,稍不留神就会被挤进水里。一旦有人落水,人群就会一阵骚动,笑声叫骂声一片,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观看龙舟赛的热情。更可笑的是,一中年妇女,拿一搪瓷盆,站在齐腰深的水里,躬着身子不停的向后划水,一边划,口里还不停的喊叫:“齐哟,划哟。齐哟,划哟。齐哟,划哟。齐哟,划哟......”
   今年的端午节,在期盼与怀念中,慢慢向我走来,故乡离我越来越近!
   谨以此文祭奠我那逝去的青春岁月,同时寄托我对故乡深深地祝福!
   (原创首发)
  

共 41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端午佳节,一篇应时之作。关于端午节的文章数不胜数,麻雀老师的《端午情思》别有新意。文章并没有就纠结于端午的来历,而是通过端午节引起绵绵乡愁,无论身在何处,对故乡的情感与日俱增。接下来展示了几个片段让我们看到了醇厚而香甜的水乡风光:独自饮酒的父亲、踩着河边的淤泥吃力拉纤的我、躬身插秧的妇女们、开心的养鸭人、坐在牛背上看蓝天白云,甚至连被黄鼠狼吃掉的小鸡都感觉那么生动 。但端午的主题仍是包粽子、赛龙舟,勤劳的母亲煮好鸭蛋和粽子,香气四溢,现在制作粗糙的粽子是难以比拟的。赛龙舟的场景激动人心,无论是擂鼓之人还是意气风发的桡手,飞奔而出的龙舟你追我赶,岸上欢呼的人群,那种热闹场景正在慢慢走来,使自己与故乡的情感更为接近。文章语言生动,活泼风趣,令人印象深刻。感谢老师赐稿文璞,祝愿创作丰收,生活愉快。【文璞书苑编辑:寂寞看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10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净        2024-06-09 20:32:57
  端午节淡淡的乡愁,浓浓的亲情跃然纸上,粽叶飘香,龙舟竞渡刻画的淋漓尽致。欣赏点赞!
2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4-06-10 09:30:27
  很美的一篇散文,情感美,语言美,意境美。在端午节推出,别具意义。江汉平原独有的地貌风俗,楚风遗韵,在端午节体现得传统而质朴,鲜活的回忆,将读者带回一个年代的记忆。作为湖北人,体会尤其深刻。文中吃清水棕是我们的特色,读来非常亲切。佳作!问好文友老师,祝端午安康,万事顺遂!
3 楼        文友:月亮之巅        2024-06-11 05:54:09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随着麻雀老师细腻而温情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并感受端午,丰富的细节,真挚的情感,让读者仿佛能亲身感受到作者对家乡洪湖端午节的深深眷恋与流连,“…在期盼与怀念中慢慢向我走来,故乡离我越来越近”文章结尾,深深地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引发强烈的共鸣。欣赏佳作,点赞,学习!顺祝安康!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