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暗香】翙岗的翙(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暗香】翙岗的翙(散文)


作者:风中求静 秀才,184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69发表时间:2024-06-15 14:04:14


   我在村口的牌楼下,听村里的老人说,这里东汉末年就有人居住,牌楼上的扁是刘伯温写的。我看这座牌楼,八柱擎顶,粗壮的柱与粱,榫卯结构,木雕精简美观,匾额为“凤翙高冈”。两层的飞檐,如大鹏展翅,果真有凤翙其羽的气势。
   我坐在村广场旁那个澳口的凉亭下,听正在洗衣的村妇说,村里有好多这样的澳口,地下有一条暗溪,溪水源源不断流经各个澳口,洗刷很方便。只见这溪水,从地下暗溪汩汩地涌入澳口,碧绿碧绿的,清澈见底。村民还说,这水冬暖夏凉。
   我走在村里那条狭窄幽深的朱雀巷中,迎面遇见的村民热情地问我,到了老街没有?那里也有很多老房子。朱雀巷夹在高高的砖墙中,斑驳的墙体和肆意的绿苔,幽邃中还有几分画意。特别是巷道还有一点弧弯,不仅有女人小蛮腰般的优美,而且增添了老巷的深邃感。石板与鹅卵石铺就的巷道,在雨后泛着清光,尤其是中间抛光的石板犹如镜子,倒映着墙檐。
   我从地图软件上知道,长深高速凤川互通旁有个“凤翙高岗古村落景区”,它离桐庐县城不远。起初,我还以为村子就叫“凤翙高岗”,这点小误会确实也吊足了我的胃口,让人联想到《诗经》中的“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来到村子,我才知道,原来古村叫“翙岗”。
   这个名字看上去是不是有点生僻?翙翙,是鸟飞声。那翙岗岂不是鸟儿振翅,翙翙高飞的山岗?但我在村史馆中获知,这个村子曾经却叫“悔冈”“晦冈”,并没有“翙翙”这么优雅的意境,这难免使人有点失望。
   悔,悔恨、后悔之意。悔冈,莫不是山冈也会悔恨、后悔?当然不是,悔恨、后悔的只能是人,传说这个后悔的人叫孙钟。孙钟,又是何许人?他的名气不大,但他的孙子大名鼎鼎。相传也正是他的这一次后悔,才成就了其孙子的帝业。这话如何说起?
   传说,孙钟为了安葬母亲,请风水先生选择了一块宝地,此地在桐庐的香泉山附近,有“万代诸侯”之象。在将灵柩抬往墓地的途中,风水先生又在乌石山发现了一块能子孙“一朝天子”的福地。孙钟思虑再三,便大叫“回杠,回杠”,将灵柩原路抬回,往乌石山去。回杠与悔冈音似,回杠之地便被叫做悔冈。孙钟的孙子,正是三国时期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也有说是孙权后悔只能天子“一朝”,不能诸侯“万代”。孙权故里龙门古镇,其实就在翙岗村北二十多公里处。
   至于“晦冈”,我想最直接的解释是同音,但也有可能是觉得这样的传说故事过于“隐晦”吧。古代人迷信,安葬的灵柩是不能往回抬的,回抬是大忌讳,故而“晦冈”是不是有回杠之地不吉利的含义?古人应该不愿意用“悔”和“晦”做村名吧,故而这里后来还曾经叫“凤冈”。最后正是因为刘基(字伯温)的题匾,村子改名“翙冈”,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翙岗”。
   在这个传说里,翙岗之翙,曾是后悔之悔,隐晦之晦。
   翙岗村名字的变迁,是不是就是一个挺有意思,很有文化味的故事?这样的村子里,会不会藏着更有韵味的东西?
  
   二
   那天,我是冒着霏霏细雨走进村子的,那时时钟刚过七点,山山岭岭笼罩在薄雾轻纱之中,似乎还没完全苏醒。
   被山岭三面环绕的翙岗村也睡眼惺忪,从山中飘来的薄薄雾气,让它似乎还睡意朦胧。可是,一切都是新的一天开始的清新脱俗,清凉的空气让人舒爽惬意。
   我这么早来到村子,其实只是路过顺道来访。“五一”我和妻子自驾从上海到南昌,为规避高速堵车,凌晨三点就出发了。开了四个小时的车,正是该休息的时候,想到这里有个古村,故而下高速前来。来到了翙岗村,这里的老宅与古巷,这里的幽邃与古朴,这里的历史与文化,很快让我沉醉其中。
   一条四百多米的老街,贯穿翙岗村的南北,路面也如朱雀巷一样,是鹅卵石与石板铺的,只是石板更宽,街道也更宽。老街上的古建筑一栋接一栋,并列于街两侧,一眼望去,层层叠叠,鳞次栉比。这些古建筑都是二层的砖木结构,翘角飞檐马头墙。那些面街的砖墙伸出有风火墙,而木板的门面,显然是店面房。
   砖墙的门面大都没有过于繁缛的雕饰,甚至简单的门罩都没有。不过,有一栋比较特别,它就是“忠孝门台”。这栋古宅的整体建筑已毁,仅存部分砖雕墙体,其中门楼主体尚好。这座砖石的门楼,框架结构,大石框套小石门,门柱上刻有对联“东晋忠臣裔,南齐孝志家”,门楣上的匾额刻有“忠孝门”,字体都篆体的,门楼显得古朴又大气。
   那些木板的门面,却大都有精美的雕饰。吊脚阁楼下的牛腿、雀替和横梁都精雕细刻,无论是花草古木,还是人物瑞兽,都工艺精湛,惟妙惟肖。这些雕饰中,自然少不了凤凰。有一栋的横梁上刻有凤凰牡丹图,长度横跨整个门面,那对簇拥在牡丹花丛中的凤凰,好似正要“翙翙”地振翅而飞。这莫不是说,翙岗的翙,正是凤凰于飞的翙?难道当年刘基是亲眼见识这里“凤凰于飞,翙翙高冈”?
   刘基是明朝开国功勋,是朱元璋的谋士,为何他给桐庐的这个山村题如此有气势与韵味的匾额?
   事情是这样的:刘基在效力朱元璋之前,仕途失利,曾经在凤冈隐居三年并以教书为业。凤冈的李氏家族,有多位善诗文书画,性情豪迈逸怀的名士,他们寄情山水田园,拒绝出仕为官,如李骧、李文、李康和李恭等,刘基与他们相识甚欢,交游酬唱,他在这里叙文咏诗,不仅写下了《虎镇山记》等,还应邀为李氏新落成的祠堂题匾。他觉得村子地处高处,形似展翅的凤凰,故而在“凤冈”中添入翙、高二字。这就是“凤翙高冈”匾额的来历,也就是“翙岗”的来历。
  
   三
   翙岗是个多姓氏聚居的村落。当地流传:“先有王、胡、郑,后有吕、俞、方。”说的是王氏最早定居这里,后来胡、郑、吕、俞、方先后迁入。李姓是南宋绍熙年间才迁入的,成为了翙岗的望族。由于村子是三源、新合、诸暨之间的咽喉之地,逐渐成为商贸集市,到元明清,就有更多的姓氏迁入,如吴、宋、华、廖、袁、林、章等。如此多姓氏的融合,村子就像是大海能够海纳百川,就像是位胸襟宽广的高士具有宽广包容的气度,也成就了村子如此大的规模,目前还有八十多栋古建筑。
   行走在翙岗的老街,你会发现它有几处直角的小幅折拐,使老街的走向呈现弧线,像是长长的一捺,视观上有隐隐约约之感。这莫不是古村先民有意创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种先藏后露的设计,显然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一种讲究,我认为这也贴切古村名士居隐的史话。
   老街上的著名古建筑有豫立堂、和兴堂、嘉庆堂、凤清堂、敬义堂、东边厅、方店厅、敬吉堂、康德堂、忠孝台门等,都建于明清时期。
   嘉庆堂坐东面西,大门仅是抛光的石条框,如果不是门墙上挂了几块标识其堂名和功用的木牌,人们很容易就忽略它的存在。可是,当我们走进它后,很快被它建筑的恢宏和雕饰的精美所惊讶。
   这里现在是村里的国学馆,兼议事厅,是村子文化礼堂的组成部分。这栋曾经四进三天井四偏厅的建筑,虽然部分毁于火灾,但总体尚好,那些用桐油刷过的木柱木板等木构件,从岁月悠久的墨黑里,透出桐油渗透在原木中的红韵。
   雨滴从天井的瓦檐掉落,嘀嗒嘀嗒地落入大水缸中。水缸里的水已经盈满,水滴像是掉落在大圆镜上,打破了庭院的静谧,似乎是要把天井四周那些雕刻的花草、鸟兽和人物唤醒。在嘀嗒嘀嗒的水润中,天井的石板,甚至旁边石礅上的苔藓醒了绿了,而那些木雕饰似乎也活灵活现了。
   如大多数中国的传统古建筑一样,嘉庆堂的雕饰也主要集中在天井四周。天井两侧的花格门窗,除了雕刻有花草,还有喜鹊、蝙蝠等动物,显得富丽堂皇。厅堂的梁柱都很粗壮,牛腿和雀替上都是寓意丰富、美好的精美雕刻,像是木雕的博物馆,让人叹为观止。
   嘉庆堂建在垒高的地基上,而且从第三进到第四进,要登上一座台门,我猜测应该有步步高升之意,因为第四进正是学馆。
   第四进正中挂着“戜学馆”的匾额,匾额下是至圣先师孔子画像,这里就是国学馆。侧面的房板上挂着孙钟、刘基、李康等的人物介绍,还有中华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恭良让等,也有李氏好家风介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弘扬。
   嘉庆堂之名,不仅因为它建造于清嘉庆年间,而且取“咸乐嘉庆”之意,是位曾任县令的富商的私家宅院。它曾经叫莹素堂,因它的后花园叫莹素园。“莹素”之名,透露着几分江南女子的秀气与婉约。如此规模宏大与雕饰精美的传统古建,虽然浸染了岁月的沧桑,但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味却似乎越来越浓厚,如今把它辟为国学馆,可谓相得益彰。凤翙人重视传统文化,还心思缜密,做事如此周全,我不由赞叹。
   康、德两个字合在一起,意思是显然的吧?简单地看,就是健康与德行。
   康德堂与嘉庆堂隔着老街相对,也是一栋雕梁画栋的古建筑。康德堂宽敞的正方形天井,让前厅后堂都十分地亮堂。这里如今是儿童驿站,是少年儿童的室内活动场所。我不由赞叹,翙岗人真是舍得付出,让这么一栋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建筑成为少年儿童们活动的乐园。康德堂与儿童乐园的结合,这不是明摆着蕴含美好的期望吗?这不就是期待后代们能身心健康成长吗?我觉得,翙岗村能如此地想到和做到,客观上看有一定的巧合,恰好有栋康德堂,但更突显它本就是个有文化底蕴的村子。
   康德堂的正堂中,不仅摆放了两个儿童玩偶,而且挂满“翙”言“翙”语的文字彩灯。除了“凤凰于飞,翙翙其羽”,还有“翙声翙影”“后翙有期”“翙好好长大哟”“开翙了”等等,把“会”字通假为“翙”,它们闪亮在老厅堂里,就像是天真烂漫的儿童们正在饶有兴趣地玩着文字游戏。
   “翙”了,就是“会”了。少年儿童的成长,就是一件件事情的会了,就是一点点文化知识的会了,就是身心健康都会了。
   原来翙岗的翙,就是会了的会?
   行走在翙岗村的老街与小巷,如嘉庆堂、康德堂这样的古建筑,多得让人惊叹,而且从它们的名称我们可以读出其中的蕴意,如存厚堂、德语堂、敬吉堂、怡顺堂、六顺堂、正义堂等,不是厚德、正义,就是吉顺。如嘉庆堂、康德堂一样,被利用起来,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发挥着作用的古建筑,还有不少,比如方店厅,它的门面墙用廉、法两字的各种书写体满墙装饰,厅内则是剪纸艺术馆;东边厅目前是篆刻馆,还有一栋民居是国画馆。从村史馆,到国学馆、国画馆、剪纸艺术馆,再到儿童驿站,翙岗作为一个村子,如此注重文化建设,令人大开眼界。这不就是村子本身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表现?
  
   四
   走在翙岗村中,我们无法忽略它的地下理水系统。来自大山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溪中,被古村人用暗溪引入到村子,那些分布在街巷边的澳口,则是村民取水和洗刷的地方,有的澳口上还搭了凉亭。
   那天从牌楼进入村子时,看见西侧有一口圆形水池,水池与澳口连通,池内有许多肥硕的金鱼。这些鱼儿,是不是可以游遍村里的整个地下水系,像我们一样在村里游逛?
   沿着老街,每隔一段就有一个澳口,比如村广场两侧就各有一个。村子最南的那个澳口相对较大,那天走到那里时,四五个妇女正在那里有说有笑地洗衣服。我说,是不是下雨了水才这么大?她们说,平时也不小。
   我在方店厅右前的澳口见着一位老人家也在洗衣服,她看上去应该有八十岁,满头波卷的头发,尽是银丝,但方圆的脸庞看上去还很饱满,精神矍铄,抬头看人时,慈祥的笑容让人觉得温暖。她用棒槌敲打着衣服,噼噼啪啪的声音,听起来像是穿越时空而来的旷古穹音。在别的地方听到这种声音,应该会让人想到诗意与乡愁,但在翙岗我仿佛听到的却是凤凰于飞的翙翙声。
   莫不是翙岗的翙,还是棒槌“噼噼啪啪”的拟声?
   水,往往被人们形容为财富。在翙岗村,大山里的水财源滚滚地来到村里,像大动脉滋润和滋养这方土地上的一代代人。来到村里,我还获知,村里人竟然还用溪水“喜街”。
   村里人将澳口的出水口堵住,让水漫入并冲洗街道,这就是翙岗村的洗街。喜与洗同音,并且每当洗街时,村里人如过节般欢天喜地,尤其是那些儿童更是在洗街的水中打起了水仗,玩起了水滑道,所以无论是为了吉利,还是突出洗街时的欢喜状况,洗街就成为了“喜街”,就成了翙岗村的一项民俗。
   从村史馆我们知道,翙岗村的民俗还有不少。其中迎神节,俗称“抬菩萨”,特别隆重。迎神节在当地也称为“时节”,日子在农历十月十一。农历三月廿一,是村里的“春社”节,也就是“抬贡猪”。这天,将村里最大的猪杀了,放到架子上,敲锣打鼓抬到大庙敬神。其喜气洋洋的氛围,展示了村人生活的殷实。“抬贡猪”既是翙岗村的一种民俗,也是一种文化,有民谣说:“正月闹,二月鹞,三月贡猪抬上庙。”又因为“抬贡猪”蕴含有感恩之礼,严肃,庄重,故被称为翙岗第一祭。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民俗丰富多彩。这些民俗经历几百、几千年的延续、传承,不仅是一种蕴含着各自特殊意义的民间习俗,而且是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它们源自于古代,最能体现原始的民间生活气息,追溯一项民俗的历史,往往就像是梳理民族的文化脉络。
   走在翙岗的村巷中,老街宽敞,弄巷狭长,古宅富丽堂皇,古村古朴典雅,其厚重的年代感,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品味其中蕴含的优秀历史文化,如食美馔般津津有味,如品珍馐般回味无穷。
   翙岗人用心用力,将村史与文化细心挖掘整理,与古建筑结合起来,让古老的建筑亮了起来,让古老的村子鲜活了起来。我仿佛听到,这个古老的村庄正在用沧桑、古韵的腔调,低吟浅唱着新时代的民谣。
   “凤凰于飞,翙翙高岗。”从村子里出来,我觉得翙岗村像是一只背负有厚重历史文化,历经沧桑仍充满朝气活力的凤鸟,振翅于青山翠岭,翱翔于神州大地。所以,翙岗的翙,确实是凤凰于飞高冈的翙翙。

共 542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翙岗村,是由明朝政治家刘伯温描述翙岗“村南黄杨尖三峰插天,犹如护卫列戟于后,东面大源、小源两水滢回,呈龙盘凤翥之天子气象”,并题匾写下“凤翙高岗”,翙岗村名由此而来。其实,翙岗村原名为“悔冈”“晦冈”,原来是因为孙钟的传说。孙钟安葬母亲,在乌石山发现一块福地,他思虑再三,决定将灵柩原路抬回,那么回杠和悔冈音似。因此,翙岗也有后悔的悔,隐晦的晦等意思。走进村庄,翙岗村被群山环绕,雾气迷蒙,多了一份意境。步入村庄,古建筑鳞次栉比,砖木结构的建筑,雕饰着人物瑞兽,或是花草树木,还有最为重要的凤凰。据说,刘基曾在这里看过凤凰?其实,刘基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是朱元璋的谋士,在此之前他仕途失利,在凤冈归隐三年,又与众多名士交游,才有“凤翙高冈”的来历。翙岗还是个多姓氏的村落,这里的老街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还有许多著名的古建筑,建筑也都是明清朝的,雕饰精致优美,寓意美好,还有其浓厚的文化底蕴,无不感受着这里的清幽宁静。除了建筑之外,还有其地下理水系统,水滋润着翙岗村,让水漫入街道,成为洗街也是“喜街”。还有翙岗村的民俗也众多,有“抬菩萨”、“春社”节、“抬贡猪”等传统习俗文化。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习俗文化,特别是翙岗村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是最让人记忆犹新且回味无穷的。行文流畅,文笔细腻,翙岗中的“翙”有多种故事,而故事中一一展开之后,成为了村庄独特的历史,而这样的历史文化,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感受其中之美的!品读好文,问好老师,感谢分享好文,佳作力荐阅读!【编辑:易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16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24-06-15 14:07:25
  品读老师好文,以“翙”呈现翙岗独特的历史人文与故事,佳作推荐阅读!
   问好老师,感谢分享好文,期待更多精彩!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宁夏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小小说学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作家协会会员、黄埔作家协会会员。
回复1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4-06-16 21:57:01
  感谢易辞老师辛勤编辑并置评鼓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