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品格奠基人生(随笔) ——读《富兰克林传》有感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发明家、作家,也是开国元勋之一,《富兰克林传》是他中年时期写给儿子的自传,其以真诚而幽默的文笔,道出了他从幼年时期一个一文不名的学徒,通过钻研奋斗,自学成才,最终在多个领域取得建树和成就的传奇一生,他的经历成为崇尚个人奋斗的“美国梦”典范,影响和改变了无数读者的命运。因自传多方面的独特价值,几百年来经久不衰,是为传记中的经典。
自传的内涵丰富,不同年龄、经历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示,本文从他成才经历的角度,管中规豹,做些提炼与探讨。
◎良好品格的奠基
富兰克林出生在一个大家庭里,他在十七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十一,父亲忙了赚钱养家,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本教育他。在回忆起原生家庭时,他谈到了与父亲有关的一件,让他幼年时期印象深刻的事。富兰克林和小伙伴想在河边搭建一座小屋,无奈缺乏原料,他和伙伴们在工地上发现了很多尚待使用的石头和木料,于是趁天黑工人休息的时候偷偷运走,最后被发现了,父亲并没有责骂他,而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如果没有诚信,就算建成再漂亮的房子也是徒劳。这件事让富兰克林认识到,良好的品德是人生的基石,也是与人相交最好的名片。他的合伙人和朋友这么评价富兰克林:勤奋谨慎、诚实守信。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富兰克林14岁便离开了家乡,坐上一艘挤满流浪者的破船,带着仅够果腹的钱,踏上了前往纽约的旅途。中途遭遇了昏天黑地的大风暴,船底漏了一个洞,全靠船里的人齐力往外舀水,船才没沉。初登陆地的他饿昏了头,发现一家面包店的食物出奇的便宜,欣喜若狂,立刻买了大快朵颐,连他自己都说,这种狼狈相肯定让过往的人印象深刻。他幼年时期的这些困窘经历,被他以幽默风趣的口气进行描述,显示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纽约,他找到一家印刷厂当学徒,每天的做工所得,除了基本的生活花销,剩下的钱都用来买书,在阴暗简陋的居室里,他读得如痴如醉,因为自己超越同龄人的见识和谈吐,结识了很多忘年交,并获得他们的尊重,这些亲密的朋友,成为他一生的战友和伙伴。
◎主动的学习和反思者
富兰克林所学极杂,靠读书自学了很多领域的知识,电学、医学、文法、写作等,通过反复阅读、练习、专研,讨论,实验,直至精通,为己所用,他求知若渴,对一切新的知识和事物充满好奇心,富有冒险精神,发自内心地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富兰克林幼年时期的学习经历,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动性。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供给,是激发,是引导,是试错,是静待花开。这些不禁让人联想到当下基础教育一些功利性和本末倒置的现象,不正是违背学习规律的反例吗?从小被灌输、安排的“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让孩子们丧失了对知识本能的好奇和渴望,丧失了对生命中有价值事物的主动思考,更像被操控的机器,最终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作为穷人家的孩子,富兰克林没有资本和人脉开办印刷厂,只能当学徒,但他善于观察,很快就通过评估发现:街道上仅有的两家印刷厂,他们的老板都不是合格的经营者,并思考出优化的途径。他吃苦耐劳,勤勉谦虚,很快获得了总督的赏识,事业渐渐步入正轨,开始一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