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柳岸】风箱记忆(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柳岸】风箱记忆(散文)


作者:林火杉 举人,529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92发表时间:2024-06-20 15:35:32
摘要:那些老物件完成它们的使命后,终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唯一能寻觅到痕迹的地方,只能在遥远的记忆里。

【江山·根与魂】【柳岸】风箱记忆(散文) 在你们的童年里,可曾烧过大柴锅?又可曾用力推拉风箱鼓风,烧出香喷喷的饭菜?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北方农村,那个时候家家的灶台旁都会躺着一个木箱。此物长约三尺,宽有尺余,高约两尺,前有拉手,可拉出或圆或方、或单或双的木杆,近箱底部前后各有一个可活动的方形小木板,随着推拉木杆两个小木板就会交替打开、关闭。木箱内部结构也很简单,在木杆一端连接着一个比箱体略小的长方形木板,为了封闭严实,木板四周一般都会扎有密密的鸡毛。在贴着灶台的一边有一个出风口,来回拉动拉杆时,箱内的空气就会被压缩,由于气压增大,里面的空气就会顺着出风口泄进灶膛。这个木箱就是风箱,农村厨房必备的物件。
   每到夕阳西下,暮色略染的时候,微风吹拂着屋后的杨柳,火红的晚霞染红了整个村庄,屋顶上的烟囱里一道道炊烟升腾而起,很快又被风吹得无影无踪。不用走进屋子或院子,胡同里就能听到“呼嗒呼嗒”的推拉风箱声。整个画面静谧祥和,又不失轻巧灵动,一幅“袅袅炊烟起,人间烟火气”的景象,俨然刻画出一个世外桃园。
   待风箱音止住,烟囱里也不再往外冒烟时,饭菜的香味就会弥漫整个村庄。在大街上玩耍的孩子们,一听到风箱声四起就知道该回家吃饭了,根本不用大人特意来招唤,除非是那些肚子不饿还没耍够的顽皮孩子,赖在大街上不肯走,但最终也会被爹妈连喊带训地领回家。
   我小时候很喜欢拉风箱,喜欢听那种“呼嗒呼嗒”的响动,或急或缓的节奏,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不仅如此,小孩子难免有“人来疯”的性子,大人一两句甜言蜜语就能让你踏踏实实坐在小板凳上,一边添柴一边拉风箱鼓风,大人们就能腾出手去忙别的事情。不过有时候“人来疯”的确也害人,有次被大人一夸赞,便很卖力地拉起风箱,结果不知道是用力过猛,还是风箱年久失修之故,总之风箱的拉杆在我的手下开裂了,本来刚得到的夸赞瞬间就变成了呵斥。好在父亲学过木匠,赶紧找来钉子进行了补救,才让这顿饭没有搁浅。饭后,父亲又找来一根结实的槐木加工成了新拉杆,替换下那个我认为早就该被换掉的坏拉杆。
   每年春夏之际,院子里的鸡就会更换羽毛,母亲总是把品相好的捡出来,洗净晾干收藏好。后来我才知道,那些鸡毛可以做成鸡毛掸子,也可以用作风箱内活动木板四周的密封材料,扎固上密密的鸡毛,有利于增大风箱的排风量,而鸡毛经过日积月累的摩擦后脱落就会造成风箱鼓风量变小。每年秋后农闲时,父亲都会打开风箱顶部的盖板,将里面的活动木板拆下取出,仔细地扎固新鸡毛。有一年家里鸡养得少,鸡毛没攒够,母亲说准备明天去找街坊借点回来,而我却有更好的主意,幻想着用我的办法搞来鸡毛被母亲夸赞的场景,不禁沾沾自喜。于是我和谁也没商量,独自偷偷摸进鸡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逮住一只老母鸡,刚薅下两根羽毛就被赶来的母亲发现了。原来她听到母鸡无故惊叫,以为家里来了黄鼠狼,结果赶来见我正怀抱母鸡薅鸡毛呢。本来以为自己聪明,不用求人就能得到鸡毛,结果一顿训斥又是没能躲掉。而自此以后,那只母鸡见了我就会急匆匆躲闪,连看我的眼神也跟耗子见了猫一样。
   在当时的农村,技艺高超的木匠做出的风箱轻巧耐用,很是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不懂技巧的人做出的风箱就会推拉起来很费力,且出风量很小,便无人问津。农村每天烧火做饭离不开风箱,风箱也在农村的饭香中消磨了自己。关于风箱的记忆与趣事,早已深扎在我的脑海之中,偶尔就会如涟漪般绽开,勾起若干年以前温馨的记忆。
   风箱的出现与发展源远流长,其雏形源于古代一种鼓风吹火的器具——橐龠(音tuoyue)。据史料记载,橐龠最初是以牛皮制成的风袋模样,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道德经》中也曾以橐龠比喻空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是老子对事物的一种形象比喻,同时也阐述出一番哲学道理。在汉代的出土文物中,也见到过橐龠的影子,当时冶炼技术得到长足进步,应与橐龠的发展密不可分。明朝《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活塞式风箱,与现代风箱构造及形制就已经很接近了。由此可见,风箱的出现和发展已历经千年之久,这也体现出我们祖辈的智慧与技巧。
   时至今日,农村中已很难见到大柴锅灶台,更遑论风箱,也许风箱把最后的模样,留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之中。
   端午节回老家去探望舅舅,就在帮他去厢房里找东西时,没承想在一个角落里竟然又见到了风箱。经历了几十年的沧桑与闲置,早已失去了原本的光泽,虽然已经破旧不堪,虽然已经蛛网尘封,但一下子就让我嗅到了熟悉的味道,同时唤起了我儿时的记忆——就是这个风箱,曾经吹出了灶膛里的熊熊火焰;就是这个风箱,帮外婆做出了全家人的饭菜;就是这个风箱,当初我坐在上面双脚还够不到地面……舅舅说,这个物什的年龄比他还要大,算起来怕得有小一百年了。多年前家里有了电动鼓风机,这个老式风箱就基本“下岗”了,但每每遇到停电时它还是能派上用场。后来农村都换了燃气灶,大柴锅灶台也几乎拆除殆尽,大多数人家都将风箱或废弃任其腐朽,或砸烂用作冬天点暖气炉的引火柴禾,而舅舅却舍不得自家这个风箱,便在厢房里收拾出一块地方,这一放就是三十多年。他说,以后的孩子们很难再见到这样的老物件了,就留着它做个“念想”吧。
   的确,现在科技日益发展,别说老风箱了,即使现在生活中所用的器具,不知道哪天就会被更加新颖便利的东西所替代了。而那些老物件完成它们的使命后,终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唯一能寻觅到痕迹的地方,只能在遥远的记忆里。
   风箱,是我一段亲切而温馨的回忆,亦是我生命里一道无法复制的风景。
  
   2024.6.11廊坊

共 22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风箱记忆》是一篇颇具年代感的怀旧之作。作者着重追忆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必备家什——风箱的点点滴滴和难忘记忆。文中首先记写了关于风箱的样貌与构造,引出“木板四周所扎的鸡毛”,为顺理成章引出下文故事埋下了伏笔。接着,略写了每到夕阳西下,胡同里就能听到“呼嗒呼嗒”的推拉风箱声,由此构成了一幅“袅袅炊烟起,人间烟火气”的景象和孩子们听到风箱声就回家吃饭甚或被爹妈连喊带训地领回家的情景;接着作者着重回忆了两件小事。一件是自己小时候因喜欢拉风箱,却不小心将风箱杆拉坏掉并遭到家人呵斥的旧事;另一件颇有意思,也是文中最出彩之处,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相融合,颇具看点,正如文中所写:“每年秋后农闲时,父亲都会打开风箱顶部的盖板,将里面的活动木板拆下取出,仔细地扎固新鸡毛。有一年家里鸡养得少,鸡毛没攒够,母亲说准备明天去找街坊借点回来,而我却有更好的主意,幻想着用我的办法搞来鸡毛被母亲夸赞的场景,不禁沾沾自喜。于是我和谁也没商量,独自偷偷摸进鸡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逮住一只老母鸡,刚薅下两根羽毛就被赶来的母亲发现了。……结果一顿训斥又是没能躲掉。……本来以为自己聪明,不用求人就能得到鸡毛,结果一顿训斥又是没能躲掉。而自此以后,那只母鸡见了我就会急匆匆躲闪,连看我的眼神也跟耗子见了猫一样。”接着,作者又记写了关于风箱的历史:“风箱的出现与发展源远流长,其雏形源于古代一种鼓风吹火的器具——橐龠。”并引经据典,加以佐证。最后又记写了“端午节回老家去探望舅舅,就在帮他去厢房里找东西时,没承想在一个角落里竟然又见到了风箱”的情景。总之,全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既有趣味性,又有故事性,尤其是捉鸡薅鸡毛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充满童趣,如能克服个别错别字(已修正),将是一篇难得的怀旧佳作!推荐阅读!【编辑:纪昀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21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06-20 15:44:47
  全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既有趣味性,又有故事性,尤其是捉鸡薅鸡毛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充满童趣。正如作者所言:“风箱,是我一段亲切而温馨的回忆,亦是我生命里一道无法复制的风景。”向老师问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6-20 16:24:56
  感谢纪总在炎炎夏日里斧正编辑小文。遥祝夏安!
2 楼        文友:老笨熊李春胜        2024-06-20 16:09:08
  风箱,老物件,我也记得,当时不在意,现在失去了,才觉得弥足珍贵。
李春胜,教师
回复2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6-20 16:27:45
  是啊,就如我文中所写“那些老物件完成它们的使命后,终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这也说明科技在不断地向好发展。感谢李春胜老师留言点评。远握!
3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6-20 16:24:44
  林社厚积薄发,最近佳作连连,让人敬佩。因在农村呆的时间不算长,关于风箱我记忆模糊,好像有一点似是而非的印象,不过拜读老师佳作以后,学习到有关历史资料,认识清晰起来。这些老物件,总能勾起过往的记忆,引人共鸣。学习欣赏,预祝林社佳作频传。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3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6-20 16:30:40
  诚挚感谢北方雪飘飘老师第一时间到访小文。风箱在现代生活中已难得一见,但它毕竟承载过人间烟火,一些老物件我们应该铭记,尽管它们的存在已成为了一段历史。再次感谢老师留言鼓励,顺祝佳作连连,夏日安康!
4 楼        文友:老百        2024-06-21 08:40:57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4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6-21 09:23:27
  感谢社长鼓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