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站在“归来堂”前读李清照(散文)

精品 【东篱】站在“归来堂”前读李清照(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40475.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27发表时间:2024-06-22 06:42:06
摘要:婉约也是博大浑厚的。我这样认识李清照的词风。专程赶往山东青州,走进“范公亭公园”,拜读一代词人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溪亭就在故居庭院里,溪亭就是临水的亭子。这是一座三间前后透光的歇山式长亭,与一般的八角六角亭不同。夕阳斜照,光线抚亭。词人“常记溪亭”,我而今临溪亭,也是沉醉流连于词人故居园中,近千年的时光,并未隔断我的心与词人的情的相融,一下子唤起了我对亭外之景的喜欢,铺开《如梦令》这首词,做了一遍欣赏。我入戏了,也跟着李清照再赏这道精致的风景。
   其实,这里未必就是李清照词中所写的“溪亭”,因为一个“常记”开头,就告诉我们这是忆旧之作。据说,山东就有三处溪亭,在李清照老家章丘,济南大明湖和青州范公亭公园,各一处。无论何处,人们据词而重建的溪亭和“如梦令”风景,依然是精彩的排演,让我们可以真实地走进“李词”的梦境中。
   叠翠扑向洋溪湖中,墨影静处近岸浅水,似镶一圈墨色花边,将一湖围定,生怕哪一风景逃出湖水的润泽滋养。归舟还在,只是没有谁坐上去,那是给一代词人李清照留出的座位,可李清照只是站在岸边(雕塑),迟迟不登舟,哦,她留恋人间美好的兴致还未尽,为何要归舟呢。藕花?此时荷花只擎着绿叶,轻摆着裙幅,但多情的青州人,在湖中早就放了人造的硕大荷花,朵朵嫣红,绮丽摇曳,这样的美,来自李词的启迪,为一湖水,平添了诗意。一湖水顿时化作词人词中的风景,我睁大眼睛,寻那“藕花深处”,哦,词人是在历史的深处,已经与我遥隔870年,我愿那藕花香不散,还那么多情地呵护着一颗婉约的灵魂。
   鸥鹭未见,确有水鸟在岸边蹲踞,时而发出“咕咕”之声,有行人踏石巡岸,惊起水鸟数只。或许是斑鸠,或许是鹧鸪……哦,李清照在,她一定会再填一首《鹧鸪天》。“惊起”一个绝妙的意境,被那几个游客获得,我却不忍心再走湖岸,“惊起”水鸟,生怕这番词境,被惊坏。
   极目,向南是洋溪湖岸上的古木,一棵老树,半空倾斜,探身向湖。我觉得这就是李清照的化身。向湖取词意,倾身吻湖光。她开启的一代婉约词风,就像这棵千年老树,再怎么大的飓风,都无法拔根,四两拨千斤。它在柔风里,正如一首婉约词。
   溪亭有楹联曰——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哦,这就是李清照归来的姿势,隐于一池曲岸,居在时光静处,日问波光,夜伴水静。但愿其后的日子就这么娴静下来,李清照得到了吗?今天的青州人,还在等着你给这棵古树填一首词……
   我喜欢词牌,多半是因李清照的填词。这种喜欢,有时候我就要表达,近日受邀为威海的里口山风景区的民宿房间起名,我就用了一些词牌,将民宿推向词境,希望夜宿的游客,可以在填词里眠去,当然就有李清照经常使用的词牌,希望她的影子,站在这些民宿的房前屋后。
   与我有着同样情怀的还有青州人。洋溪湖岸的树,早过了花期,就是柳絮,也不飞了。他们把李清照的词句刻在塑料板上,垂挂在树枝上,经常用“琳琅满目”形容的是物品,在这里,却是生动的词句飞上了枝头,高低错落,琳琅作响,声声不慢,句句平仄。李清照以其精美的词句活在青州,活在诗意的青州人的心中,她也成了青州古城的代言人。
   何时建了岸边“清风亭”,默读李清照的词句,未有“清风”两个字。古装剧写李清照有剧作,名“清风明月佳人”,哦,这是后人解读你的最好意境。你的词,就像一抹清风,醉在人们的时光里。最好的纪念,还是以时代的方式。莫非这座亭的名字,就是给婉约词一个主题词——清风,词句如一抹抹的清风,吹袭在湖岸,漫游在古城青州。
   何时我再“归来”?毕竟我不能常站归来堂前,不能打扰词人午休。
   应有时。古语云,故书不厌百回读。李清照岂只是一部故书,她的光彩,她的词韵,依然活在当下。我还要来青州“范公亭公园”读你。
  
   2024年6月2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6592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据说,这句话是林徽因说的。林徽因又说,“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其实,人和城、老宅、风景和往事,还有那千古流传的诗文,怎么分得开呢。怀才老师青州系列之“归来堂”,读的就是曾写下“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宋代女词人、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的千古绝唱。1990年夏,大明湖畔“漱玉泉”边的“李清照纪念馆”,那副“枕上诗书闲好处,门前风景雨来佳”的对联,醉倒了怀才老师。1998年,章丘“李清照旧居”百脉泉畔,作者掬漱玉泉以饮,泉香至今。李清照故去870年后的2024年6月,作者站在青州“归来堂”前,那副“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的楹联,让唐风宋韵和红雨熏风一起沉醉,轻盈的婉约,不羁的豪放,藏在柔情里的风骨,复活了“千古第一才女”轻移莲履的脚步,嘤嘤吟唱的声音和夫妻琴瑟和鸣、赌书泼茶的一段佳话。归来堂是李清照的公公、赵明诚父亲赵挺之所建,没有陶渊明东篱采菊、归去来兮的潇洒,至少还有任兰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退思园”的流年吧。“归途”太远,心愿难圆,魂归故里,客死他乡,成了一段悲怆的历史。但青州有幸,“寻寻觅觅”、“易安”难安的苦痛化作了31首归去来兮词。“所有前朝事,化作安居心”。洋溪湖畔,“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两个”,千古才女也有甘做小女人的心态,夫妻二人也有了一段长达17年“共剪西窗烛”的快乐时光。可是,夫妻二人,一个虽是金石学家,却无金石之骨;一个虽是女儿之身,却是“巾帼不让须眉”,随着赵明诚的外任和“缒城遁逃”事件的发生,让清照端坐抚琴,明诚侍立持卷的浪漫,化作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嘲讽与羞。感情纽带日渐松弛,夫妻感情渐行渐远,唯有洋溪湖水静静流淌着“拂柳吟时光,对溪唱婉词”的昔日时光,唯有“归来堂”、“易安室”留住了赵李青州故居的生活写照。这座7000年的古城,因为有了李清照,更有风骨,更有柔情。李清照给了青州一个唯美的注解,若把青州喻为一架古琴,李词的词句就能拨动琴弦,弹出宋风的旋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那“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的“叠翠扑湖”,醉倒了怀才老师,也醉倒了屏幕前的小编。“婉约词宗”的婉约里带着锋芒,也带着豪放,“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和“大江东去”、“惊涛拍岸”同样的雄浑,同样的豪放。怀古之作,“走近”已经不易,“走进”更加艰难,寻踪追迹,更是难上加难,非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大手笔不可为也。怀才老师去青州,临溪亭,沉醉流连于词人故居园中,留下了“朵朵嫣红,滴滴流翠”。这样绝美的画卷,不仅来自于“婉约词宗”的启迪,也为柔情里的一缕清流平添了浓浓的诗情画意。深度好文,倾情推荐。【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22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6-22 07:13:59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在中华民族璀璨夺目的诗山词海里,一代“婉约词宗”、宋代风华绝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堪称“千古第一才女”。她有“和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羞”的婉约清丽,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建安风骨,更有“九万里风鹏正举”、惊涛拍岸的苏辛豪放,小女人的柔情里藏着大丈夫的豪迈。让我们跟随着怀才老师所的脚步,走进青州,走进归来堂,品读一代词宗的千古绝唱。绝美好文,倾情推荐。大赞、问候,致敬怀才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0:58:41
  谢谢梅骨先生的精彩编辑,谢谢美评。走进一代词宗的世界,我将粗糙的时光,过滤成想要的婉约颜色。我们的日子,不都是大江东去,还有绿肥红瘦,所以,我喜欢这份丰富多彩。李清照,古今写她的作者和文章很多,但我的就是我的,我想写出我一份感觉,尽管有些还是人云亦云,那是事实的叙述,感情是我的。我想进一步理解李清照,写作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非常期待梅骨老师的黄山松文,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2 07:22:56
  这篇关于青州“归来堂”和李清照的文案,带我穿越千年时光,置身于那宋风雅韵之中。林徽因的话语深刻,但李清照的青州情缘更是令人动容。那“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的楹联,不仅是对李清照词作的赞美,更是对她人生经历的写照。青州因她而更有风骨,更有柔情。读罢此文,我能看见那婉约中带着锋芒,豪放中藏着柔情的李清照,在青州“归来堂”前低吟浅唱,那悠扬的歌声穿越了时空,回荡在我的心间。这篇文案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深情致敬,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祝怀才老师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1:01:12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提及李清照,一串婉约唯美的句子就跳到了我们的眼前,她给我们留下的也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包括在青州的那个归来堂和易安室。尽管写她的人很多,我想写出我心中的李清照。努力为之了。遥握,期待滴善斋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22 07:35:06
  老师的文,唯美、细腻、深情、深刻,这是我读完文后的第一感觉。这样的文,没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储备,没有老到的文笔功力,是很难写好的,千年以后,有怀才老师这样的散文大家解读李清照,易安居士当欣慰,当然,也是古城青州之大幸。我从老师的文中,才仔细了解了李清照的家史和情史。曾刚愎自用地以为她只不过是小家子气的词人,弄弄清风明月,顾影自怜,一唱三叹而已。现在看来我眼拙了,太狭隘了,她也是一名爱国词人,那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竟是我深藏心中的诗句,时不时跳出来添我豪气,壮我斗志。为老师的大美之作喝彩!拜读学习,顺祝老师夏日安好,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1:18:02
  每次读韩老师的点评,总是觉得自己还需要进步,谢谢美评。唯美、细腻、深情、深刻,这是我创作这篇文章时的一种原则考虑吧,所以不在乎文字的长短了,随着感情和要表达的东西都放出来了。对李清照的关注,可以说是自我年轻时就有了,老了到青州去看李清照,对她在青州的20年时光,又有了加深的理解,所以就重点表现我对归来堂的解读,而非简单描写。我希望借这篇文章表达我对李清照的崇拜,对青州的认知和热爱。李清照的那个绝句震惊了我,之前并未考虑绝句的创作背景,觉得婉约里透出了一股力量而已,但并非那么简单。韩老师谦逊了,你对古文化的把握,非常精粹,向你学习。我是被那四句诗感动了,李清照是带着沙哑的嗓音在表达,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所以,李清照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人物。我这样看。期待韩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枫桦        2024-06-22 09:44:40
  李清照诗词的婉约清丽,对于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至今她的作品仍广为传颂着。其实,这一类的题材是不好写的,因为,那些东西就在那里放着,差不多谁都知道。记得有一次去哈尔滨,路过萧红的故居,没有去瞻仰,便没有写这个想法。我想如果去看了,真的能写出来吗?不可知。老师的材料筹集得够齐整,差不多是她一生的编年史了。还是敬佩老师的文笔,敢于有自己的突破,实属不易!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1:10:55
  谢谢枫桦老师的美评,谢谢鼓励。的确,写李清照的人和文章,无法计数,要写出一点特别来,的确太难了。我是硬着头皮写的,努力把自己的一份感情和理解代入进去。萧红的世界,也是独特的,我始终觉得她是东北寒冷的代表,所以她是少见的在寒冷里提取穷人温暖的作家。我相信枫桦老师的文笔一定能够驾驭这个人物,写出你的独特感受和精彩来。可能平时就读点李清照,不是十分了解,但她的生活脉络我大致知晓,所以写起来就把那些了解的东西拿进来了。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李清照,是我笔下的,别人写出的,我不想参照,我怕影响了我的表达。期待枫桦老师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22 10:56:00
  针脚绵密,深情灌注,一咏三叹,婉约动人,应是写李清照而受了李清照的感染。风华绝代一词,并非为女子垄断,赞赏。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1:04:06
  谢谢南沙潮老师的精致点评。如果不能细细解读,李清照的很多故事和细节,我们可能都就放过了。风华绝代,唯易安。凭这份声望,我们就不能不泼墨。去青州,不去拜见李清照,就不懂得青州人骨子里那种好客。特别期待南沙潮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6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6-22 11:13:06
  作者专程赶往山东青州,走近“范公亭公园”,步入“李清照纪念馆”,感受婉约词风来袭,品“千古第一才女”的丽声绮句,令人陶醉。站在“归来堂”前,仿佛进入历史时空,看到李清照夫妇“归来”的愿望。归来了,却没有陶渊明归来的洒脱,从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中可以看到词人的万般愁绪。不过,也成就了李清照一代婉约的词风。好文,拜读学习问好老师,祝夏日安康!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1:36:13
  谢谢吴老师的精彩点评和鼓励。往青州,不能不看欧阳修,不能不拜访范仲淹,不能不去看看李清照。归来堂是李清照的一面镜子,我从镜子里去看一位千古才女,不仅仅是她的端庄仪采,更有一种风骨和婉约。怎样观看纪念馆外的风景,我当时就想到如梦令,那些字句,就是最好的解说词,我给自己做导游,感觉特别 好。今天读吴老师的升金湖散文,很醉。那种蓝色沉淀在文章,闪着我的眼。继续期待吴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简柔        2024-06-22 11:18:58
  我也很喜欢李清照,喜欢读她的词。李清照在男权社会活出自己的亮丽姿态,的确不简单。她的才华是天赋,也得益她宽松的家庭氛围和懂得她,欣赏她的丈夫赵明诚。怀老师的古典文学功底和驾驭历史的能力非常深厚。以归字解读李清照的人生追求,以易安两字解读她的精神理念,以婉约两字解读她的心境和词风。以《夏日绝句》解读她的风骨。以《如梦令》让人坠入词的意境——那么美丽,温婉,诗意画意。若理解有误,见谅。赞叹文笔,可谓大笔如掾,值得反复品读的优秀散文。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1:31:31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评,谢谢简柔老师的深刻表达,谢谢简柔老师对小文的认可鼓励。你的概括力让我欣然。李清照的人生追求,生活信念,温柔的词风,做人的风骨,才是她一生的特点。这样的概括力,让我惊叹。如简柔老师这样的才女,自然心中有李清照,我早就发现,你心中的女侠,不是亮剑者,就是李清照。我觉得,在纪念馆外的风景,似乎都被那首“如梦令”表达了,这是欣赏那里风景的最好导游词,再编词导游,都是蹩脚的,不能恰切。其实,我还想做进一步的解读,可担心篇幅拉长。身为宰相的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就是审理李清照父亲李格非 的主审官,而且毫不留情。如此,对李清照是一个不小的影响,但并未影响赵李的感情,这种气度,非一般小女子可承受的。但李清照装进了他的心底,一句词都没有说这件事,多么伟大的女子!遥握,期待简柔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8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6-22 14:06:36
  易安居士,北方第一拽女,婉约和豪放兼有,怀才老师写得详细、优美!拜读学习!问好老师,致敬!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4:57:31
  砍老师的点评更一语中的,的确,所以喜欢,可能是两个风格的完全和谐统一吧。可惜她“拽”的词存世不多,不然,我们的天下就是被李清照涂满了彩色了啊。特别期待砍老师的精彩诗歌,遥握,问候夏安。
9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6-22 15:31:33
  今天拜读了怀才老师的文,我对李清照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对李清照更是喜欢了。李清照虽然已故近900年,感觉被怀才老师复活了,没了距离感,正站在堂前盈盈地笑。此篇文章好美啊,我一读再读,不舍掩卷!深谢怀才老师给我们带来惊绝之作!遥握问候,谨祝夏祺一切都好!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6:48:07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总是那么热情澎湃,鼓励的力量就像锥子从衣兜里露出。能够复活一个古人,是写作愿望,但愿吧,但愿我们读到活生生的李清照。看李清照,我们并不注意她的样子,但样子早就被我们强化在头脑里,婉约娇嗔,款款多情。不敢说“惊艳”,不过,我有个感觉,在纪念馆,在洋溪湖,我总觉得李清照陪着我看,不敢有半点粗鲁,生怕李清照的词里,呼一句“这般放肆”,哈哈。很期待湘莉老师的作品,谨祝编创快乐!
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22 15:57:33
  读老师的文,再次解李清照——这个千古第一才女。她在中国的词坛上的丰碑从古至今永远是丰盈的,她的愁、她的泪、他的豪放、她的洒脱,她的爱国情怀,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老师的文章有穿越时空之感,又豪情万丈之情,喜欢老师的文。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16:52:27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解读,谢谢美评。是啊,就像你说的,这次去看李清照,有点穿越时空的感觉。总觉得她就站在我的面前,总希望风声送来她的咯咯的笑,却没有,还是愁多,泪多,载不动许多愁,依然是一个无解的东西。我还是佩服她的“易安”之意,再怎么坎坷,再怎么不堪,都要对定居感到满足。有一方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世界就大了。期待红花草老师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