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站在“归来堂”前读李清照(散文)

精品 【东篱】站在“归来堂”前读李清照(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40475.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29发表时间:2024-06-22 06:42:06
摘要:婉约也是博大浑厚的。我这样认识李清照的词风。专程赶往山东青州,走进“范公亭公园”,拜读一代词人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溪亭就在故居庭院里,溪亭就是临水的亭子。这是一座三间前后透光的歇山式长亭,与一般的八角六角亭不同。夕阳斜照,光线抚亭。词人“常记溪亭”,我而今临溪亭,也是沉醉流连于词人故居园中,近千年的时光,并未隔断我的心与词人的情的相融,一下子唤起了我对亭外之景的喜欢,铺开《如梦令》这首词,做了一遍欣赏。我入戏了,也跟着李清照再赏这道精致的风景。
   其实,这里未必就是李清照词中所写的“溪亭”,因为一个“常记”开头,就告诉我们这是忆旧之作。据说,山东就有三处溪亭,在李清照老家章丘,济南大明湖和青州范公亭公园,各一处。无论何处,人们据词而重建的溪亭和“如梦令”风景,依然是精彩的排演,让我们可以真实地走进“李词”的梦境中。
   叠翠扑向洋溪湖中,墨影静处近岸浅水,似镶一圈墨色花边,将一湖围定,生怕哪一风景逃出湖水的润泽滋养。归舟还在,只是没有谁坐上去,那是给一代词人李清照留出的座位,可李清照只是站在岸边(雕塑),迟迟不登舟,哦,她留恋人间美好的兴致还未尽,为何要归舟呢。藕花?此时荷花只擎着绿叶,轻摆着裙幅,但多情的青州人,在湖中早就放了人造的硕大荷花,朵朵嫣红,绮丽摇曳,这样的美,来自李词的启迪,为一湖水,平添了诗意。一湖水顿时化作词人词中的风景,我睁大眼睛,寻那“藕花深处”,哦,词人是在历史的深处,已经与我遥隔870年,我愿那藕花香不散,还那么多情地呵护着一颗婉约的灵魂。
   鸥鹭未见,确有水鸟在岸边蹲踞,时而发出“咕咕”之声,有行人踏石巡岸,惊起水鸟数只。或许是斑鸠,或许是鹧鸪……哦,李清照在,她一定会再填一首《鹧鸪天》。“惊起”一个绝妙的意境,被那几个游客获得,我却不忍心再走湖岸,“惊起”水鸟,生怕这番词境,被惊坏。
   极目,向南是洋溪湖岸上的古木,一棵老树,半空倾斜,探身向湖。我觉得这就是李清照的化身。向湖取词意,倾身吻湖光。她开启的一代婉约词风,就像这棵千年老树,再怎么大的飓风,都无法拔根,四两拨千斤。它在柔风里,正如一首婉约词。
   溪亭有楹联曰——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哦,这就是李清照归来的姿势,隐于一池曲岸,居在时光静处,日问波光,夜伴水静。但愿其后的日子就这么娴静下来,李清照得到了吗?今天的青州人,还在等着你给这棵古树填一首词……
   我喜欢词牌,多半是因李清照的填词。这种喜欢,有时候我就要表达,近日受邀为威海的里口山风景区的民宿房间起名,我就用了一些词牌,将民宿推向词境,希望夜宿的游客,可以在填词里眠去,当然就有李清照经常使用的词牌,希望她的影子,站在这些民宿的房前屋后。
   与我有着同样情怀的还有青州人。洋溪湖岸的树,早过了花期,就是柳絮,也不飞了。他们把李清照的词句刻在塑料板上,垂挂在树枝上,经常用“琳琅满目”形容的是物品,在这里,却是生动的词句飞上了枝头,高低错落,琳琅作响,声声不慢,句句平仄。李清照以其精美的词句活在青州,活在诗意的青州人的心中,她也成了青州古城的代言人。
   何时建了岸边“清风亭”,默读李清照的词句,未有“清风”两个字。古装剧写李清照有剧作,名“清风明月佳人”,哦,这是后人解读你的最好意境。你的词,就像一抹清风,醉在人们的时光里。最好的纪念,还是以时代的方式。莫非这座亭的名字,就是给婉约词一个主题词——清风,词句如一抹抹的清风,吹袭在湖岸,漫游在古城青州。
   何时我再“归来”?毕竟我不能常站归来堂前,不能打扰词人午休。
   应有时。古语云,故书不厌百回读。李清照岂只是一部故书,她的光彩,她的词韵,依然活在当下。我还要来青州“范公亭公园”读你。
  
   2024年6月2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6592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据说,这句话是林徽因说的。林徽因又说,“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其实,人和城、老宅、风景和往事,还有那千古流传的诗文,怎么分得开呢。怀才老师青州系列之“归来堂”,读的就是曾写下“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宋代女词人、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的千古绝唱。1990年夏,大明湖畔“漱玉泉”边的“李清照纪念馆”,那副“枕上诗书闲好处,门前风景雨来佳”的对联,醉倒了怀才老师。1998年,章丘“李清照旧居”百脉泉畔,作者掬漱玉泉以饮,泉香至今。李清照故去870年后的2024年6月,作者站在青州“归来堂”前,那副“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的楹联,让唐风宋韵和红雨熏风一起沉醉,轻盈的婉约,不羁的豪放,藏在柔情里的风骨,复活了“千古第一才女”轻移莲履的脚步,嘤嘤吟唱的声音和夫妻琴瑟和鸣、赌书泼茶的一段佳话。归来堂是李清照的公公、赵明诚父亲赵挺之所建,没有陶渊明东篱采菊、归去来兮的潇洒,至少还有任兰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退思园”的流年吧。“归途”太远,心愿难圆,魂归故里,客死他乡,成了一段悲怆的历史。但青州有幸,“寻寻觅觅”、“易安”难安的苦痛化作了31首归去来兮词。“所有前朝事,化作安居心”。洋溪湖畔,“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两个”,千古才女也有甘做小女人的心态,夫妻二人也有了一段长达17年“共剪西窗烛”的快乐时光。可是,夫妻二人,一个虽是金石学家,却无金石之骨;一个虽是女儿之身,却是“巾帼不让须眉”,随着赵明诚的外任和“缒城遁逃”事件的发生,让清照端坐抚琴,明诚侍立持卷的浪漫,化作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嘲讽与羞。感情纽带日渐松弛,夫妻感情渐行渐远,唯有洋溪湖水静静流淌着“拂柳吟时光,对溪唱婉词”的昔日时光,唯有“归来堂”、“易安室”留住了赵李青州故居的生活写照。这座7000年的古城,因为有了李清照,更有风骨,更有柔情。李清照给了青州一个唯美的注解,若把青州喻为一架古琴,李词的词句就能拨动琴弦,弹出宋风的旋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那“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的“叠翠扑湖”,醉倒了怀才老师,也醉倒了屏幕前的小编。“婉约词宗”的婉约里带着锋芒,也带着豪放,“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和“大江东去”、“惊涛拍岸”同样的雄浑,同样的豪放。怀古之作,“走近”已经不易,“走进”更加艰难,寻踪追迹,更是难上加难,非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大手笔不可为也。怀才老师去青州,临溪亭,沉醉流连于词人故居园中,留下了“朵朵嫣红,滴滴流翠”。这样绝美的画卷,不仅来自于“婉约词宗”的启迪,也为柔情里的一缕清流平添了浓浓的诗情画意。深度好文,倾情推荐。【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22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烟水一袖        2024-06-22 19:09:15
  怀才老师作品,深刻,深情,唯美,读之,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陶醉于婉约的韵律里。跟随老师走进归来堂,仿若听到千古第一才女婉约词宗李清照嘤嘤吟词声。“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羞怯,“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箪凉”的娇羞跃然纸上。婉约不仅是词的风格,也是她的生活态度。作者对“易安的解读诠释了婉约生活态度的内涵,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是易安;夫妻感情淡之若无,是易安。正是这种“易安”的生活态度彰显了词人的人格魅力。但是,当丈夫赵明诚弃城逃走的时候,词人对丈夫极度失望,这个写出“绿肥红瘦”的女子,立马霸气外露,写出《夏日绝句》,显出令无数须眉羞愧的如虹大气。李清照的词有柔情,有风骨,给古城青州一个唯美的注解。“若把青州古城比作一架古琴,李词的每一句都能拨动琴弦,弹出宋时的旋律”,比喻句美到了极致。读老师佳作,总感到意味无穷,绕梁三日,受益匪浅。祝老师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20:09:23
  谢谢烟水一袖老师的精彩点评。希望深刻,深情,唯美,成为这篇文章旋律,但有差距啊。一袖老师更把那些婉约的词句送给了我,你理解的李清照很深刻,我的文笔肯定有不到位的地方。你的点评,简直就是一篇精彩的随笔。是的,我也记得婉约就是她的生活态度。不惶惶,不碎嘴,不喊冤,不计较,婉约的意思很丰富。易安两个字,的确内涵深刻,已经成为那时李清照的生活理念了。她的词,一向只当的婉约表达,细软绵柔,其实,这样的理解是很片面的。我浏览归来堂时就感觉李清照还在古城青州弹着曲子,那些婉约,那种铿锵,都是令人回味无穷的。绕梁三日的是李清照的词,小文只是蜻蜓点水而已。遥握,非常期待一袖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每日幸福!
12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6-22 20:11:18
  我也喜欢李清照的诗词。老师对李清照解说最透骨的一句话:是她写词为派遣情绪。我写东西就是为了抒发情感。所以诗词都是有个性的,有作者的芬芳之气。她的词不止婉约,还是大气特别有风骨。怀才老师在青州流连于词人故居,含慧吐芳,好不风雅,学生好羡慕。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2 20:20:43
  谢谢本真老师的精彩留墨。其实,文学就是为了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并非为了证明什么。在创作中,那些形成的思想意识,往往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我喜欢有文化深度的风景,李清照的归来堂就藏着很多东西,之前认识的李清照,可能就是简单的人生经历,和对一些词句的认识理解,并不深刻。这次旅游,让我有着进一步的理解,所以也算是不虚此行。期待本真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3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6-23 02:14:53
  怀才老师以“归来堂”作为切入点,来解读千古才女李清照,可谓独树一帜,别具匠心。文章中对归来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的解读深邃透彻,也把李清照追求易安的闲适生活、婉约的唯美词风,傲然的风骨,以及爱国的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读来让人回味无穷。我非常喜欢李清照的诗词,她的词造诣深厚,诗虽然写的很少,但这首《夏日绝句》,尤其这句“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真是千古绝唱。记得我最初填词时,就是仿李清照的《如梦令》,她的很多词我都喜欢,婉约、清丽、唯美,意境深远。非常喜欢这篇文章,拜读老师的美文佳作,盛赞才情!问好怀才老师,遥祝幸福快乐!吉祥如意!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3 10:12:25
  一个才女,肯定喜欢李清照。最近忙吗?看你还是坚持文学创作,写出那么精彩的文章,我的一个老同学说,如菊这个作者的文章,很有特色,写得非常好。如菊老师拨冗创作,令我敬佩。继续期待如菊老师的美文。
14 楼        文友:竹石秀女        2024-06-23 09:18:18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是我喜欢的。从老师文里,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李清照这首诗创作背景,文学创作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感谢怀才老师奉献的精美大餐。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3 10:10:21
  谢谢竹石老师的美评。一首诗,就给李清照建一座人杰亭,实在是一个传奇。砍了感觉震撼,以前我也并不很多滴注意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在青州,我特别注意到了,感觉就不一般了。期待竹石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1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6-23 15:11:21
  老师胸有万壑才能写得如此恣意汪洋,字斟句酌才能领略老师文章深意之一二。李清照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不是她是一位女子特意拔高的,她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诗人不幸诗家幸,他们两代人官场的起伏,自幼饱读的诗书,都在情绪起伏的一刻化作了词句。老师对李清照的解读,尤其最后一段对那首词的解读,剖析精辟,拜读佳作,恭祝万安!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3 15:28:04
  谢谢天方老师的美评。我读李清照,断断续续30几年,有时候只是翻翻她的《漱玉词》,并未系统地读,停留在婉约的层面。这次如青州李清照纪念馆,面对她生活的地方,有了较为深刻的阅读。让我了解了一代词人的复杂,也感受到了她的词风和精神,不仅仅是婉约。天方老师的寻夷齐庙,写得别具一格,一袖说,开了她的眼。我觉得也是。遥握。
16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6-26 10:41:40
  “一幅楹联,一首填词,都是安神药片,也是一种毒,我发现我又中毒了。”多么优美的文字,多么优美的诗词,怀才社长的文章,处处都是这种令人艳羡的才思。我也喜欢李清照,读了多少遍她的诗和词,可是对于这些诗词和作者的解读,似乎只是停留在表面。欣赏美文,学习美文,问好作者!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6 10:51:49
  谢谢淑君老师的美评。走进李清照纪念馆,我发现我的喜欢更进一步了,所以才有那段话。我们的解读,永远不能有止境,再度还会有收获。今天,我有工夫有一份闲心,来跟古人对话,实在是一种庆幸,我非常珍惜。淑君老师是才女,怎么会不喜欢李清照呢。尽管生活阅历不同,但都向往文学世界,足够了。这就是相似点。最近读淑君的求学系列,非常精彩。非常期待你的 作品,谨祝创作快乐。
共 16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