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齐鲁】商河地方小吃(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齐鲁】商河地方小吃(散文)


作者:成敏 进士,8683.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1发表时间:2024-06-25 16:21:23

说起商河的地方小吃,不得不说几样特色食品,这是商河县独有的小吃,甚至在济南市都是非常出名的。其中有商河老豆腐,马蹄烧饼,龙桑寺火烧,玉皇庙豆腐皮。这几样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因为既好吃又方便携带,还美观,所以走出了商河济南市周围地区,都挂着商河正宗的招牌。
   要说吃到真正正宗的商河老豆腐,那必须来商河,因为商河能够真正做出色香味美的老师傅,是不会走出去的,在商河都供不应求,哪里还有时间外出做生意?只有他们的徒弟,慕名前来学习技艺,传播了商河老豆腐的美名。老豆腐就是熬制的豆腐脑,全国各地都有,没有吃过商河的老豆腐的人,是不会觉得这有什么出奇。但只要吃过商河老豆腐,才能体会到,一碗普通的豆腐脑,竟然如此的神奇。入口即化,神清气爽,回味无穷。但在商河以外,打着正宗商河老豆腐牌子的,不一定会保证这样的口感。
   商河地处华北腹地,齐鲁大地的北边,因为黄河曾经在此流淌过,后来改道,便留下了一条时常干枯的大沙河。早年间,商河县境内沙丘遍布,地势低洼的地方,沼泽坑塘沟渠纵横,素有七十二洼的称呼。春秋两季风沙漫天,夏天一片水茫茫,冬天白色的盐碱地,让人觉得来到了西北的罗布泊。所以粮食产量很低,人民生活艰难。主粮不够吃,人民便用大豆来制作豆制品,可以大大增加人民的体质,抵抗饥饿。因为一斤大豆,可以制作出七八斤豆腐,而一斤大豆更能制作出二十斤豆腐脑。比起玉米小麦,可大大增加食用价值。
   商河几乎每个村里都有豆腐坊,但最出名的,还是城西贾家,城南的豆腐店村。曾经,他们每家每户都制作豆腐豆制品,成为豆腐村的典范。在制作豆腐脑的过程中,有人在偶然的制作中,加入了自制的调料,没有想到,这豆腐脑竟然味道鲜美,让人食欲大增。于是,经过一次次的改进,一年年,一代代的传承与发展,才形成了现在的商河名吃,商河老豆腐。并且在全国名吃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制作老豆腐的传奇老师傅,他是几代传承人,在附近很有威望。他制作的老豆腐,百能细腻,如同鸡蛋清,透着光泽。加上他秘制的配料,金黄铮亮,吃一口爽嫩细滑,那股香甜的味道儿,会让人立刻感到一种无名的幸福感。他说:商河的老豆腐,为什么这样好吃,经久不衰,就是在制作上要求高,精心挑选的大豆,粒粒饱满,不能掺杂质量低下的豆类。现在,人们为了快捷省劲儿,都用电磨磨制豆浆,但味道肯定不一样。他还是用石磨人工磨制,虽然每天起早贪黑,非常辛苦,但他却坚持,认为这样制作出的老豆腐,才是最可口,最美味儿。
   我问他:“您老的老豆腐供不应求,每天来吃老豆腐的人,都排队等待,后来的人,经常都吃不到,这样不影响你的生意吗?”
   他说:“无论再忙,也要保证老豆腐的口感营养,不能光为了利益,去省工省料,这商河金奖老豆腐的牌子,比啥都重要,咱可不能丢了做人的法则。”
   老人很少再自己动手制作,把手艺传给了儿子。但他还是每天都来店里,监督工人们,不能有一丝的马虎。我对这位不苟言笑,认认真真的老人,充满了敬佩。
   一碗老豆腐,一个鸡蛋,一个馒头,成就了一顿既管饱,又享受的早餐佳肴。外地人吃了一碗,还想要第二碗,第三碗,啧啧嘴,意犹未尽。我们当地的人,每天去吃一碗老豆腐,一天都会精神飞扬,神清气爽,所以很多人都是每天雷打不动的去吃。
   商河金奖老豆腐,早年间为了果腹,无奈的选择,现在却成为一道济南的名吃早点,这也许是古代人没有想到的结果。现在,商河老豆腐,经过人们的口传身受,不断改进发展,已经成为商河地方小吃的特色,并且走出了济南市,山东省,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商河的马蹄烧饼,与沂蒙山的煎饼,周村烧饼,并列为山东名吃。也是因为早年间的生活困难,才有了烧饼。因为烧饼携带方便,保存时间长,不容易变质,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早年间外出的人,要长途跋涉,很多时候,在半路是遇不到卖吃的店铺,所以为了方便,也是为了省钱,就携带一些烧饼,作为路途中的食物。
   商河马蹄烧饼,因为形状和马蹄相似,以此得名。烧饼外酥里嫩,香甜可口,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食物。在制作中,需要两种面食。一种是地道白面,经过反复揉搓,形成劲道的面团,制作师傅,把面团揉成粗长条,然后截成一块块小的面团。有经验的师傅,截出来的面团,重量几乎不差分毫。拿一杆小擀面杖,把面团擀成扁平的形状,加入提前炒好的面酥。这就是第二种面,用加工面食中留出来的次粉,用食用油炒香后,就成了面酥。然后把加入面酥的面饼卷起来,再按平,撒上芝麻,在面饼底上沾一下白糖水,用长柄勺子的底,托着面饼,迅速地沾到架起的铁锅底上。
   铁锅周围用砖或者土坯垒砌,下边点燃锯末,这锯末不冒明火,红红的火牙,炙烤着铁锅。在冷预热的粘贴中,面饼被牢牢地粘住。经过炙热铁锅和下面燃烧锯末的炙烤,酥香的味道飘满了房间。有经验的师傅,拿一个长柄铲子,铲下烤熟的烧饼,用勺子接着,放进菠萝里。我拿起一个热热的烧饼,咬一口,嘎嘣稀脆,里面的面酥酥软香甜,味道儿简直美的无法比喻。
   龙桑寺火烧,虽然也是烧饼的一种,但却完全不同。龙桑寺火烧,是千层饼,里面有瓜子,花生核桃仁等磨碎的加料。外面,由千百层薄如蝉翼的面皮包裹,用油炸酥,咬一口,又酥又甜又香。小时候,很少能够吃到,因为买不起。那时候的火烧,用草纸包裹,那油都把草纸浸透。舍不得一次吃完,慢慢一层一层地吃。看得别人口水直流。
   玉皇庙豆腐皮,也是商河的名吃,劲道有力,色香味形都是无可挑剔。本来豆腐皮是农村里招待客人的菜肴,后来被人卖到了大城市,进了高级饭店,成为一道美食。原来是生活贫困,没有钱买鸡鸭鱼肉,就用劲道的豆腐皮来弥补。俗话说:豆腐皮长果仁(花生米),拿着亲戚当外人。意思是没有好的食物招待客人。但现在,人们的思想在转变,豆制品因为它的营养,低蛋白,口感好,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美食,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重视它。如今,豆腐皮这种农村人曾经看不上眼的食物,已经变得非常抢手,走向了城市,并且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之一。
   商河老豆腐,马蹄烧饼,龙桑寺火烧,玉皇庙的豆腐皮,诞生在遥远的古代,但由于是贫困地区,没有可查的历史记载,只能是师与徒,父与子的口口相传。但它们生在困难时期,动乱年代,为当地的人们带来了生机,为现代的商河带来了文化的美食。我在想,无论什么事物,只要能够传承,能够代表当地的特色,这就是一种文化的传统。
  

共 25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  作者笔下的商河老豆腐、马蹄烧饼、龙桑寺火烧都是非遗传承,其制作工艺淳朴细致,代代相传,不仅是商河人舌尖上的味蕾,更是每位走出去的游子思乡的眷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商河 ,无不对这些地地道道的传统美食念念不忘。编者曾遇到过一位外籍友人 ,那人见我端着一碗老豆腐,跑到自助餐区域却没有找到,便折回问我。在我的一点点指引下,他吃到一碗可口的老豆腐,自己又去连续盛了三碗。现如今,老豆腐、烧饼、火烧都已经大江南北。尤其是老豆腐,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有“商河老豆腐”,但是吃起来都缺少了商河老豆腐的独特味道,感觉仅有其形,没有其神。或许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故。实际上,在作者笔下,商河这些古老的非遗,已经不是一道填饱肚子的美食,而是传递着商河文化新声的名片。祝愿作者能够继续书写家乡,把商河厚重的历史文化与今天的发展展示给读者。遥祝笔丰!推荐欣赏!【编辑 老树听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26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24-06-25 20:30:42
  这些小吃不仅丰腴着我们的生活,也滋养着我们的精神。看过社长笔下描绘的种种,不知不觉间胃口大开,很想去挨个品尝一番。祝福社长!
紫玉清凉
回复1 楼        文友:成敏        2024-06-25 21:08:44
  感谢老师的留评鼓励,有机会来商河,我请你吃商河老豆腐,马蹄烧饼哈哈!
2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24-06-25 20:34:43
  这些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与民间智慧的小吃,经过历朝历代的烟熏火燎,散发出一种恒久的魅力与香气。这是中华独有的味道与传承,坚实了我们的脊梁。拜读社长好作品,问候社长!
紫玉清凉
回复2 楼        文友:成敏        2024-06-25 21:11:31
  中国有很多关于吃的文化,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小吃,在长年累月的传承中,不断的改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再次感谢老师,问好!
3 楼        文友:成敏        2024-06-25 21:12:06
  感谢老师的精心编辑,写出精彩的编按,辛苦了,问好遥握!
4 楼        文友:叶华君        2024-06-25 21:51:20
  哇,商河老豆腐,马蹄烧饼,龙桑寺火烧,玉皇庙的豆腐皮……原来商河竟然有这么多历史悠久的小吃,社长娓娓道来活色生香,令人垂涎三尺。更令人敬佩的是,像制作老豆腐的传奇老师傅,他们是用心用情在做手艺做生意,不然,哪有诱人的舌尖美味小吃?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4 楼        文友:成敏        2024-06-26 21:02:58
  有机会来商河,我请你吃,让你尝尝山东的美味哈哈!
5 楼        文友:老树听风        2024-06-26 07:37:36
  成敏社长笔下的非遗传承小吃,美味可口的感觉透过屏幕传递出来。老豆腐的鲜嫩滑,马蹄烧饼的酥脆香,还有满口酥甜的龙桑寺糖酥火烧,想想就馋得慌。问候社长!祝福社长妙笔生花!
回复5 楼        文友:成敏        2024-06-26 21:03:54
  呵呵,我就是喜欢吃商河的老豆腐,能吃两碗!
6 楼        文友:土木禾刀        2024-06-27 16:31:51
  读了成敏的作品,满口生津。老豆腐、火烧、豆腐皮,是咱们山东人永远的美味。
回复6 楼        文友:成敏        2024-06-27 20:40:17
  是啊,咱们山东的小吃,不像南方那样精细,但是粗犷中带着内涵,不用细嚼慢咽,在豪横中品味。感谢老师的留评鼓励,问好遥握!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