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韵凝芳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韵·相遇】理发见闻(散文)

编辑推荐 【文韵·相遇】理发见闻(散文)


作者:廖春波 布衣,24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7发表时间:2024-06-28 05:02:04

头发渐长,颇不舒服,吃过午饭,去老地方。时值周末,天飘细雨,阴霾笼罩,顾客盈门。主人热情相迎后,又忙着手上活儿,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我静候一旁,听大伙闲聊,天南地北,无所不涉。
   此乃一家夫妻店,位于菜市场转角,门前行人,川流不息。丈夫是师傅,妻子为助手,配合默契,宾至如归。别看两人刚逾五旬,干这行三十余载了。他俩先从云阳农村到万县城,白手起家,租房开业,又由沙河子移民搬迁百安坝,精研创新,生意兴隆,不仅购置了一套住宅,还买下一间带楼门面,拥有一辆小车,全靠勤劳致富。
   客人多为社区居民,有的慕名远道而来,一视同仁,童叟无欺。因此,大家心平气和,自觉排队,等候和理发时,畅所欲言,交流着信息,犹如茶馆,弥漫人情味。这不,一位妇女怀抱婴儿剃完胎毛,正怡然自得,人们纷纷边逗稚幼边搭上话。
   “笑得可爱,真乖,几个月了?”
   “六个月。”
   “你的小孩?有几个了?”
   “不,她是我的独孙女,我只有一个儿子。”
   “哟,这么年轻,当奶奶了。”
   “不年轻啰,四十九岁,老公比我大七岁,他等不及,点早包谷,深怕我晚生晚育。”
   “儿子多大?咋不多生,添个千金?”
   “二十八岁。计划生育,否则罚款,岂敢超生?男女一样。”
   “看不出来,你领社会风气之先,嫁了大叔。”
   “他只是小包工头,我可不图人钱财,而是自由恋爱的。夫妻像一双筷子,酸甜苦辣一起品,粗茶淡饭一起尝,一起养娃,一起努力,携手到老。”
   “以前不像现在,相亲标准条件,还一度推崇为:金日成的小伙,周恩来的嘴巴,毛泽东的思想。”
   “小伙子帅,嘴巴会说,思想要好,如此择偶,门槛不低。”
   “是不低,但纯正,不邪门。”
   “如今多向钱看,婚前要房要车,彩礼越抬越高。”
   “也有不嫌穷的,主动放弃彩礼。新田镇某博士生结婚,女方倒陪奁一百万元。”
   “是真的?即便有,也稀罕。你看当今社会,剩男剩女增多,生育率下降了。”
   “难怪有专家建言献策,国家可立法,没结婚鼓励生儿育女,如借腹生子。”
   “放狗屁,胡言乱语,破砖家!”
   “你是哪个单位退休的?”
   “在国企干过,企业改制后,买断工龄,养老金少。”
   “以前百货、糖酒、粮油等公司红火,未婚女不愁嫁,连县委、县政府的公务员也瞧不上。”
   “今非昔比,关停并转,女工失业,四零五零,人老珠黄,后悔极了。”
   “最近三十多年婚育观念巨变,不晓得下一代又是什么状况。”
   “鬼知道。”
   “大姐莫操心,把胎毛拣好,用红绸包裹,暗藏家中最高处,没准这孩子好学,成长为栋梁之才。”
   “好的,老板收钱,多少?”
   “三十五元。”
   “剃胎毛不贵,一般性理发,也才十五元。”
   “是的,谢谢!”
   漂亮奶奶背着小孙女离开,话题又迅速转向今年高考,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全市本科划线四百二十多分,我楼下理发店女老板的儿子,考了六百二十一分,高兴得歇业放假了,关门插锁,四处咨询,如何填报志愿,录取最好大学。”
   “有啥了不起,我邻居的小女孩,考分高得多,一家人平平淡淡。”
   “据说万二中和万中都考得好,校门口家长报喜鞭炮轰隆响,乌烟瘴气,阻碍交通,城管也不管,交警没办法。”
   “还不是奉承学校,为了高中好招生。中考成绩和录取线也同时公布了,万中比万二中高,尖子生被主城重点中学挖走不少。”
   “生源大战愈演愈烈,普通高中难以为继,只好搞填鸭式教育。”
   “重点高中也需应试教育,高考便是指挥棒,一切围绕分数转,众皆看重升学率重本率,素质教育跟不上,又形成恶性循环。”
   “不是还有大学吗?难道学不到本领?”
   “理工类大学,会教点技能,相对好一些;文科类大学,办得水的多,除非是名校。”
   “大学扩招,收费不菲,却学非所用,毕业即失业,考研究生,出国留学,也趋之若鹜,找不到工作。”
   “经济形势下滑,新冠疫情,战争冲突,世界动荡不安,就业更加困难。”
   “譬如律师,近年来,一方面执业人数突飞猛进,另一方面经济萧条缺案源,僧多粥少,年青的,不得不转向自媒体等行业。”
   “其它诸领域,如房地产和餐饮业、大型超市、零售商铺之类的实体店,也一蹶不振。”
   “电商和物流发达,大学毕业送快递,不失为一条门路。”
   “岂不大材小用?”
   “维持生计要紧。”
   “过去已去,未来没来,何时是头,重拾信心?”
   “希望早日和平,开放合作,恢复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
   还有不少谈话,断断续续,零零碎碎,我记不清楚了。只是洗发时,换成年少者,手法笨拙,印象深刻。侧面打听,竟然是店老板的独生子,高考落榜,干脆回家随父母学手艺。曾几何时,他也发奋,想实现阶层跨越,无奈留守老家时,由爷爷奶奶带大,在乡下读孬初中,放任自流,基础太差。父母劝他复读,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他死活不愿了。然而,当剃头匠,又不甘心,遂闷闷不乐,长吁短叹,焦眉愁眼。
   私底,我安慰他,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好在自家有门店,目前效益还不错,本小利大,子承父业,天经地义。他不吭声,不时眺望窗外,雨燕绕屋三匝,展翅飞翔。父亲在厅堂剪发,母亲在楼上炒菜,他在隔壁洗发,一切似乎正常。剪洗吹风,理发结束,我匆匆付款、道谢、辞别,顾客络绎不绝,又加入聊天中。
  

共 21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老师去社区熟识的理发店里理发,叙写了所见所闻。文章中作者老师用独特视角,使用了大量的语言对话,这些对话一路引领,写出当下民生实情,从幼童剪胎发,至中考,高考,择业等等,记录了民生实情,看似闲谈,细品其中大有文章,足以看出作者老师的良苦用心,文章似一支人间小曲,婉转着社会真实的咏叹。又似一脉溪流,流淌涌动着人间烟火。感谢老师赐稿文韵,推荐佳作赏读,期待精彩继续。【文韵编辑:宇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宇蓝        2024-06-28 05:04:08
  一篇看似简单的记叙理发的文章,却包含了人间万象。拜读老师佳作,点赞学习,期待精彩继续。
2 楼        文友:竹石秀女        2024-06-28 08:42:36
  我记得有句话,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文中的年轻人,落榜了,和他读的什么中学没有关系,主要是父母忙于做生意,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了,爷爷奶奶岁数大,精力有限,加之可能对孙子有些溺爱,孙子就形成散漫性格,导致学业不良。没有考上大学,回来若能踏踏实实跟着父母做好理发生意,也是一个好的生活路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怕做人不踏实,站在这山望着那山高。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