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根与魂】【柳岸】卢沟桥,宛平城(散文)
到北京旅游的外地人,大多数的行程里都会有这几个地方:要么选择去故宫窥探皇城里前殿后寝的神秘,要么选择去天坛欣赏皇家祭天的恢弘场所,要么选择去长城抚摸历史遗留下的烽火痕迹,要么选择去颐和园游览皇家园林的秀美奢华,要么选择进入天安门广场遍观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群,要么就会去大栅栏、南锣鼓巷寻找老北京的遗韵,至于王府井、西单等现代繁华满地的所在更不必特意提及。
作为一个曾经在北京待了八年的外地人来说,以上地方我都去过,有些地方甚至到访不下十余次。然而,有两个知名的景点一直没有去过,要说是没机会就显得有些矫情了,要说没时间连自己都会感觉到心虚。细细究其原因,得出一个我认为合理的结论,因为我是一个感情丰富又偏感性的人,这两处知名景点因历史原因而承载了深刻的内涵,至今所呈现出断壁残垣、千疮百孔的场景,令人一见仍然无比愤懑,很多时候我都无法说服自己去触摸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因此即使近在身边,也一直未找到好的契机去亲眼瞻仰。
去年在友人的怂恿下,鼓足勇气去到其中一处的圆明园游览之后,我觉得之前一切顾虑都是多余的,虽然破败颓废的残垣断柱令人扼腕痛惜,但亲临现场缅怀历史,更能激发起内心的斗志,也更能体会出更深的含义——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更好地保护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砖一瓦,保护我们家园里的一花一草,保护我们那些无法用具体价值来衡量的瑰丽文化。既然从残破的遗迹中可以得到深切的鼓舞,那我也就不再避讳去另一个叫做卢沟桥景区的地方瞻仰一番。
从北京广安门一路向西南,经六里桥,过岳各庄,直抵西五环,十余公里路程一路畅通,二十分钟时间就到达了卢沟桥文化旅游区。
曾几何时,在黎明前静静伫候,等斜月西沉之时,遥遥远山隐约如黛影,宽宽河水朦胧似白练,一弯皎洁的下弦月倒映水中,宛如一位超尘脱俗的白衣女子,徜徉于清波涟漪之间。彼时彼刻,鸡未啼,鸟未鸣,横跨在永定河上的那座石桥,仿佛一位入定的老僧,轻得听不到一丝一毫的呼吸声。这幅如画的美景就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
如今的卢沟桥,经过八百多年的沧桑与积淀,愈发显得沉稳、刚劲。若究其根本来源,需借助一些史料:“卢沟桥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九年,历经了三载方建成,虽然后朝历代经过多次修葺,但桥的形制、基础、桥身构件,乃至桥上石雕还都是金代原物,整座石桥处处闪着金代匠人们的无穷智慧与高超技艺。由于卢沟桥是横跨永定河的石桥,永定河古称卢沟河,故桥以河得名。”
站在引桥一端,遥望二百米开外的河对岸,仿佛就是在感触一道风景,端详一段历史。卢沟桥十一个不等跨度的连拱,与水中倒影形成十一个圆形图案,仿佛就是十一个眼睛,凝望着端详历史的人们,也或者是想让游人从它们的瞳孔里读懂历史的厚重。桥西头有康熙年间所立的石碑,碑文记录下了修葺过程;桥东头也有一块石碑,是乾隆年间修缮后所立,碑上题有“卢沟晓月”的御笔字迹。
“卢沟桥的狮子数也数不清”,不只是游人闲来好事,乾隆帝也曾多次亲自数过,但每次得出的结果都不一样。我也跟随其他游客的步伐数了一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得出的结果是486只,虽然数字吉利,但与文物单位所给出的501只大相径庭。只因桥上的石狮子千姿百态、神情各异、大小杂糅、数量庞大,在大狮子的头、足、胸、背等处都会隐蔽地雕着一些小狮子,令人很容易就漏数掉一些,难怪天下石狮子千千万,唯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也数不清”。
石狮子虽然是卢沟桥的一大特色,但相比这些石狮子,更让人佩服的是卢沟桥的桥墩。卢沟桥之所以在几百年河水的冲击以及暴风雨的摧残下依旧安然无恙,与它稳固的桥墩是密不可分的。桥墩的迎水面被工匠设计成了船头的模样,前端砌出了“分水尖”,在“分水尖”前端装有铸铁防护,上面还压了六层巨大的压面石用以保障桥墩的稳定性,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能将迎面所奔来的河水或冰凌顺流分开,以降低它们对桥体的冲击力,从而增长卢沟桥的使用寿命,大国匠人智慧在这一细节的设计上体现地淋漓尽致。卢沟桥之名很早前就走向了世界,曾被马可波罗称赞是“世界上最好的石桥”。
数不清的卢沟是桥上的石狮子,忘不掉的却是心中的仇恨,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该忘却的历史。就是在这里,日本强盗揭开了全面侵华的面纱,浑然不顾羞耻和舆论,以各种惨无人道的罪行疯狂虐杀我们的同胞,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忍直视的斑斑劣迹,这一切就是源于当初卢沟桥那一声完全没有依据的枪声,而那声枪声在经过了八十多年的时光后,似乎依然在这里回荡。
在卢沟桥东,屹立着宛平城故址,古城墙虽然高大雄伟,但千疮百孔的墙砖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委屈,也似乎刻画着华夏儿女英勇不屈的伟岸形象。站在这里,就会有一种无名的悲壮之情升起,曾经多少母亲的儿子把这里当成了家里最后一道防线,为了保护家园不怕强敌、不惧枪炮、不畏牺牲,一个个信念坚定、奋勇争先、果敢激战,他们遗留下来的事迹,令世世代代的后人们都会为之感动。
宛平城不是很大,城池整体呈长方形,城墙基础为六层青条石,墙外部用大号青砖砌筑而成,墙内部则以黄土与碎石夯筑。城墙顶部有垛口、瞭望孔、射孔等设施,战略用途一目了然。城门上屹立有一座城楼,暗红色的墙壁,黛青色的陶瓦,没有紫禁城里建筑的奢华辉煌,只透着一股沉稳与沧桑。
这座沧桑的城曾是拱卫京城西南的卫士,几百年来夙夜待命,然而却被一群强盗的枪炮打开了城门,最后北平的沦陷也是因为这里的失守,而城中那些拼命战斗过的中华好男儿们,把英灵留在了这个不舍丢弃的地方。宛平城有两个门,城东名“顺治门”,城西曰“威严门”,然而在那段黑暗的历史中,既没有得到“顺治”,亦丢失了“威严”,唯一能照亮历史的是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勇气与尊严,是中华名族不屈不挠的骨气与精神!
宛平城原本只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城,却因侵略者的枪炮声名噪天下,它以最后的顽强凸显了什么叫底线,又以一场战役彰显出民族义勇的精神。如今它身上满布枪弹疮疤,令人痛恨惋惜,但这些不会影响到它伟岸的形象,真凭实据更能一直证明着那段黑暗历史的存在,同时也警示着中国人勿忘国耻!
去圆明园时,看到大水法的残垣断柱,心中除了愤懑还带有遗憾;来卢沟桥后,看到宛平城的千疮百孔,心中除了愤慨还升起豪情。一个是晚晴政府腐败无能的结果,一个是中国军人悲壮抵抗的印证。
宛平城啊,宛平城!就是在这里,中国人敢于拒绝日本法西斯的无理搜查要求;就是在这里,中国军队打响了反抗侵略的第一枪;就是在这里,让世界重新审视中华儿女的韧性果敢与民族底蕴!每一道风景装饰壮丽河山都不是无缘无故,每一个中国人来到这里都不会无动于衷,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奋发图强,不给历史留下重演的可能!
肃立宛平城门下,仰望城墙上炮痕累累、弹迹斑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没有一个孱弱的民族能获得尊严,没有一个衰落的国家能拥有和平,我们更没有轻易忘却一段耻辱历史的理由!巍巍城墙,青砖烙印;落落夕阳,晚霞染血。远山如美画,大河歌悦声,虽然我们在历史中穿流成为过客,但民族未来的命运我们却可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之根,缅怀先烈之魂!我辈当自强,中华崛起时,我们要挺起中华民族笔直而又坚硬的脊梁!我们要借深埋在历史里的屈辱根,唤醒流淌在血液里强大的民族魂!
卢沟桥很长,长得可以承载几百年的辉煌与耻辱;宛平城很小,小得容不下任何一个侵略者的张狂与丑陋。卢沟桥与宛平城,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们本应该是国泰民安的完好无缺,却被迫见证了一场蓄谋已久的野蛮侵略。而它们在受伤以后,同仇敌忾、不畏艰辛,又历经几十年的奋发图强、紧追慢赶,终于找回了应该属于这个民族的尊严与声音!
身在卢沟桥畔,影映宛平城上。对望眼前的景物百感交集,遥溯过往的历史不堪回首,不禁口占一绝:
卢沟漫漫跨永定,故城巍巍曰宛平。
何惧倭寇如鬼魅,山河无恙慰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