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内心苍狼』散文原生态:大地原声与现场精神(散文)

精品 『流年*内心苍狼』散文原生态:大地原声与现场精神(散文)


作者:杨献平 进士,7341.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92发表时间:2013-04-01 21:06:43


   福建颜全飚的作品是温和的,有一种向内的力量,他从个人的生活乃至观察中摘取现场的诗意,对事物宁静的抚摸,对人和个人的生活进行生活化和诗意的观照,使得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显露出一种温暖的力量。关于杨献平的散文作品,有一位刊物编辑这样评价说:“感觉非常好,你将日常生活、个人体验与对生命的思考的结合相当完美,你的语言特色是独特的,将具象事物转化为抽象概念或者将抽象概念予以具象化的处理,给人一种别具风味的阅读体验。”(作为撰写者本人,自己吹嘘自己是有些气馁和不好意思的。)除了这些作家和作品之外,还有更多的新近散文作家已经意识到,纯粹新散文写作在某种程度上的封闭性和排他性,转而自觉地寻找自己的写作领域。
   广东叶耳的《一张纸牌的两面》以湖南客里山为背景,运用一副普通的纸牌,将一个地域的各色人等纳入视野,以纸牌的不同玩法对应各人的生活乃至命运背景,是一种新颖而又充满强烈现实特征的上好的原生态文本。四川沈荣均的散文大都有着独到的诗意,给人一种晓畅明白之感,且具备良好的现场感,他对乡村,对人,对周遭事物的敏感发现,都是带着一种温驯的心情去接触和表达的。南京刘纪广的《疼痛的南京》是一篇充满疼感,以我带动或者覆盖一个城市。或许他无意中做到了一点:一个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代表一个城市,一个人的疼痛就是一个城市的疼痛。从而赋予了这一篇作品更为宽阔的内涵。
   无独有偶,上述的作家和作品大都有着扎实的地域依托,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有效的写作。像马叙的浙东北、杨献平的巴丹吉林和冀南山地、黄海的西安和下黄湾、叶耳的客里山和深圳31区、吴佳骏的重庆大足、习习的兰州边上等等。地域是彰显作家极其作品的一个重要根基,也是创作的不竭的精神之源。类似的,已经广为人知的有:冯秋子《白音布朗山》、冯唐《浩浩荡荡的北京》、唯色《八廓街》、王宗仁《五道梁落雪,五道梁天晴》、《唐古拉山和一个女人》、周涛《巩乃斯的马》、《游牧长城》、马丽华《藏北游历》、贾平凹《商州三录》和于坚的云南文字等。可以说,地域和现场是作家写作的最大的生活源,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可以说,我们的散文传统从春秋到《史记》,再后来是唐代和五四,散文一直有着立足现实的传统,而宋代和明清之后,将散文移到了山水寺庙、闺房书斋。到上个世纪上半叶,国难当头,家破人亡,文人高声疾呼,甘以热血荐轩辕,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理想要求,而在杨朔、秦牧等人歌舞升平之后,散文转而向大地寻求诗意,以自然风物寄托情志。现在,散文则成为了高度个人化的产品,对大众的疏远导致了人民对新散文的隔膜。这些具有强烈现场感的作家作品,贴伏大地的“原生态写作”,在散文在文化和私人的迷宫中无边沉醉和独自歌舞的时候,它的出现,是对当前散文写作的一种纠正,也是对传统的一次深刻回归。
   2005年上半年,小说界乃至一些评论家,发出了“我们的小说为什么缺乏诗意”的呼声。对于这一点,散文界也有了一种向诗意回归的迹象。这里要澄清的是:诗意不同于诗性,散文和诗歌一样,都是诗性的文体,小说也不例外。但诗意是一种表现或者说表面手段,而诗性则是内在的,不张扬的和内敛的。很多人将诗意和诗性混淆了,包括小说家和评论家的那一声有意无意的呼唤。对于“原生态”的散文来说,诗意盎然的作品并不缺乏,像冯秋子《生长的和埋藏的》、马叙《流水三章》、朝阳《父父子子》、黄海《南方以南:村庄》、杨献平《有一种忧伤,比路途绵长》、张利文《菊花绿了我就走》、老湖《老家植物志》、王开《秋天是一种句式》、蝈蝈《迎风站立的虚空》、习习《穿梭》等。另外一个问题是,原生态和现场写作容易成为个人的履历表。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现场是特定的,不是连续的,原生态是一种写作态度,而不是写作方法。个人在其中的角色是平视是贴伏,是建立在真实(情感想象、内心经验和现实生活)基础上的生动说出。
   写作是个人的事情,但这不是倡导或者提倡私人化写作的借口。任何一种题材的写作,都是有着许多方式方法的,不惟一,多元素,不惟独,多格局是基本的态度,不能提倡一个,消灭一个,大一统,孤立的艺术再精彩,也还是枯燥的。在艺术实践方面,方法越多,类别越多,恰恰说明了它的繁荣。之所以就原生态散文写作谈以上的看法,包括提到的朋友及其作品,是当前散文写作已经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群体,不约而同,又各具色彩;散文的主张和理念不一定雷同,但作品流露出回归传统和原生态的品质。
   原生态散文和现场写作,不是应时应景的,与主流的官方写作有着宵壤之别,它的立场是民间的,独立于大众话语和主流意识之外的。它也不是一种简单的写作方式,而是向着传统的自觉回归,当然,也是一种正在探索和实践中的较新型散文写作。上面提到的新近涌现出来的作家和作品,不论名气大小,作品多寡,都呈现出了非常健康而且强烈的独立意识,从语言、文体、题材、体裁进行着个性的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这些作家及其作品,都是来自现场和原生事物的真切声音,是对那些大而空的强行凌驾和附加的一种校正,而对于作家本人来说,这样的写作既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又是对当前整个散文写作的一种强力变异——这对于当前乃至今后的散文写作,显得尤其真诚、可贵和鼓舞人心。
  
   注:该文为百花文艺出版社《原生态:散文十三家》一书后记,但修订稿丢失,缺周伟和朱朝敏的相关批评。这里致歉。

共 7412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杨献平先生为《原生态散文十三家》一书写的后记,正式提出了以彰显“大地血脉与精神境界,人间烟火与众生关怀”为关键词的原生态散文写作理念,可以看作是原生态散文的理论纲领和实践总结。所谓“原生态散文”,旨在提倡反映生活的“原态原貌”、“原汁原味”;强调作家的“在场”和作品的“临场感”;作品以强烈的现场感和生活质感,乃至新颖自觉的表现方式方法,还散文以生活的传统、艺术的传统和贴近大地自然本质的传统。本文首先梳理了近代的散文传承和流变,认为近代散文承继了《史记》乃至唐宋“入世”散文的精神品格,有着始终紧贴生活,处身尘埃的良好的传统。但是,九十年代以后,这种传统断裂了,“原生态写作”始于二十一世纪初,至今已经形成了一种群体写作,是对当前散文写作的一种纠正,也是对传统的一次深刻回归。本文通过对近代、当代散文写作的回顾,揭示了原生态散文的历史传承和现实背景,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原生态散文作者和作品的特点,对原生态散文这一既传统又现代的散文形式的前景充满了希望。文章视野开阔,行文大气,是了解原生态散文不得不读的经典之作。荐阅!问好作者!感谢你的精彩呈现!【编辑:燕剪春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402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3-04-01 21:13:48
  我的理解是:那些贴近生活、反应现实的作品都应该是原生态的吧。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4-02 08:11:5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3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3-04-20 09:25:47
  杨老师命名的“原生态散文”这一概念非常棒。单看本篇散文,便可只老师之散文笔调与命脉。语言个性化、有生活、有体验、有例证、也有对散文生命的思考,丰盈的情感质地和鞭辟入里的理论思辨,给人一种别样的悦读快感。
   燕子姐姐的按语太劲道了,丰博有力!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