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春秋】张二与狐仙(小说)

精品 【春秋】张二与狐仙(小说)


作者:河杨 举人,4311.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83发表时间:2013-07-21 18:36:20
摘要:人狐传奇


   经过这一番折腾,张二对秋珍更猜不透底细了。正月十八办喜酒,那么大的排场,办得井井有条,已经令张二费解;目前,这样离奇的遭遇,更叫张二生疑。于是,张二问秋珍:“秋珍呀,你到底是什么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耐?”秋珍说:“什么能耐不能耐呀,这些都是我父母的财产!不要大惊小怪。”张二无法再问得明白。
   第二天早上,张二和秋珍又到茶馆里喝茶,吃饭。钱老板更是早早地就在茶馆里等候了。茶馆老板和钱老板见张二夫妇出来,还和昨天一样,都用异样的眼光瞧着他们。钱老板无不惊叹地说:“你们真不愧是房子的主人!祝福你们事事如意!”秋珍说:“托大家的福,今后还盼望多多照应啊!”
   早饭后,张二和秋珍再回到了竹叶滩。张二向所见到的朋友们一一打着招呼,将家里本来是朋友馈送的东西,分别送给了边近的人,将草屋托付给了小吃店老板照应。他夫妇双双,还乘上民船,来芜湖正式创业了。
  
   六、开市创业
  
   张二夫妇以一万块银洋的代价,买下了华盛道口的十八间房子,还得到了无数财宝。至此,张二那“无钱难办事”的心情算是解除了。他们请来匠人,改造门面、装饰房子;购置器具,采购物品。开张了“张氏”百货店和杂货店。他夫妇俩人精心经营。由于货真价廉,顾客渐渐地多了起来。于是,张二又从火龙山找来两位善于经营的朋友,做着朝奉。火龙山离华盛口也只二十五里路。朋友们出于对张二的信任,不嫌路途较远,都到张二店里来买货物。时间不长,张二的店呈现出繁荣景象。张二夫妇又开始着新的扩张。
   这年的秋天,江北流行瘟疫。秋珍对张二说:“我们开个药店吧。这是既能为百姓做好事,又能赚钱的行业。”张二说:“开药店虽好,可是,没人懂行,如何开法?”秋珍说:“我有位表哥,姓胡,既懂医术,又通药理。请他来做朝奉,决不误事。”不几天,秋珍的胡表哥来了。此人是一介白面书生,文弱、恬静。在药店里永远是不慌不忙地动作着,使来买药的处方都发配得准确无误;两位助手在他的指导下,也工作得井井有条。由于药的品种齐全,再偏的方子也能配齐,而且价格低廉;时间不久,药店也红火起来。同行们竟然有了嫉妒之心。
   这年深秋,疟疾大流行。尤其是劳苦大众,许多人被折磨得肌黄骨瘦;还有的人因此丧失了劳动能力。这时,凡是到张二药店里来的人,都能免费得到一包草药,回家煎汤喝,有疟疾的即可治好;没有疟疾的也能预防。第二年的春天,张氏药店又免费发放“红辣椒”。这是中草药碾碎后用红布做成辣椒样子的药袋。戴上它能预防感冒、白喉、百日咳和脑膜炎等传染病。对此,同行们大放噘词,说:这是哗众取宠,笼络人心;蛊惑人们不要上张二店买药。只有张二的朋友和火龙山的人知道张二为人诚实,不会作乖骗人。都接受了张二店的大包草药和“红辣椒”。他们不但没生疟疾,又由于把“红辣椒”长期挂在胸口,还免去了许多传染病。那一年的初夏,白喉、脑膜炎大肆流行,大批小孩死亡。社会上竟然流行着“阎王收少丁,小人要发瘟”的流言蜚语,闹得人心惶惶。家有小孩的惟恐有失,提心吊胆地将小孩关在屋里不让出来,却还难得幸免。只有接受了“张氏红辣椒”并长期挂在胸口的孩子,才个个健康无虞。这样一来,受了益的人们都十分感谢张二和他的药店。
   张二的药店渐渐扩张,还办起了药厂,制造中成药救济百姓。“张氏药业”从此在芜湖街上红火起来。
   张二创业的名声不胫而走,远在黄口镇他的哥哥张大也有了耳闻。
  
   七、张大寻弟
  
   张二离家出走后,其兄张大十分着急,曾经到处寻找和打听。由于黄口镇是水乡集镇,与竹叶滩山货市场没有联系;张大事务又重,时间长了,渐渐地将张二放在了一边。
   第三年的初夏,黄口镇百货店的老板秦富去芜湖进货。凑巧,就是在张二店里批发的。他见“张氏”不仅有百货店,还有杂货店和药店;不单场面壮阔,还生意红火。一打听,这老板叫张二。他想,这张二莫非就是三年前出走的豆腐张的小儿子么?秦富回来将他的想法告诉了张大,并且加上了自己的主观臆测,他希望真的是张二,那样的话,他以后的生意就会更好做。于是说道:“我敢保证,他肯定是你的弟弟张二。”希望张大能够去将张二寻到。
   一直惦记着弟弟的张大,听了秦富的诉说,喜出望外。连夜打点行装,第二天一大早,就在河边码头乘船到了芜湖来。一百二十里的水路,到了芜湖已经傍黑。他只好找了个客栈住了下来。
   第二天早上,张大吃了点点心,慢慢打听,来到华盛道口。见这华盛道上,足有半里路长的铺面,打着三块“张氏”牌子。店前街上,买货的人来人往,肩挑手提,熙熙攘攘。店里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店里伙计文雅大方,彬彬有礼。张大这边店里看看;那边店里望望。心想,我弟弟一个光身人出来,如何能有这么大的产业?这秦富大约是想叫我蛮撞乱攀了。我这么一把年纪,怎么能这样蛮撞!
   约摸过了两个时辰,张大坐到小茶馆里休息。他一面喝着茶,一面孤零零地打起了肚算盘:我老远的赶来,就是为了寻找弟弟;现在到了这里,见这“张氏”店面明显不像我弟弟可能拥有的产业,而我也应该打听明白,这店的主人究竟是哪里人氏、姓啥名谁、多大年纪、店开几年了?如果打听清楚了,也不枉我来了这一趟。
   于是,他毕恭毕敬地询问茶馆老板说:“请问老板,您是哪里人,这店开了几年了?”这老板瞅瞅张大,见他一把年纪,又问得恭敬,就如实地回答说:“告诉您老人家,我是本地人,一直开这茶馆。由于本人无能,一直没有发展。”
   张大心想,这可问到点子上了——本地人,一定知道本地事。于是,又问道:“请问,这里‘张氏’的几个铺面,主人是谁?多大年纪了?这铺面开了几年了?”
   因为这是茶馆老板肇发的事,很有些得意,于是炫耀地说:“您问这个嘛,我可一清二楚啊。他买这房子还是我做的东呢。这对夫妻都是二十出头的人,男的叫张二,女的叫秋珍。去年四月里来的,也在我馆子里喝茶,说要买房子,我给介绍买了现在他开店的这些房子。具体是哪里人,我还不太清楚,好像是竹叶滩的什么,搞不准。不过,他们的店开的可红火了!一天到晚买东西的人川流不息。带携我的生意比以往也好多了,”
   张大听了心想,这个张二的年龄、来的时间和我的弟弟倒有些相像,最好能见一见才好。于是张大说:“这张二能见得到吗?”茶馆老板说:“这个容易。只要张二在家,我去叫他,他随时都会来的。”张大说:“拜托老板,请张二老板与我见上一面。我感谢你呢!”茶馆老板听说,把手在围腰布上擦了擦说道:“您老略坐。我去看看张二有没有空;要是有空,就叫他过来。”说着,径直向张二店里走去。
   时间不大,茶馆老板回来了,对张大说:“张二正在吃午饭,马上就过来。”果然,话音刚落,张二从百货店里出来了。张大见了,赶紧奔上前去,一把抓住张二的肩头,声音沙哑地说:“兄弟,真是你呀!”张二先是一愣,定神一看,面前这位确是胞兄,顿觉伤神。但是他很快就镇静了下来。说:“哥哥,你怎么来了?”张大说:“是秦富告诉我的啊!”
   兄弟俩的表情,使茶馆老板也产生了亲切感。说:“这还是你的哥哥呀?他可从来没有来过啊!今日兄弟见面,可喜,可喜!”马上抹桌子,整板凳;端水、倒茶。张二说:“你别忙了,我哥哥到我那边去吧!”于是,兄弟俩手挽手,到张二店里来。这对兄弟分别后初次相见,亲热之感,自有一番情趣。
  
   八、兄弟相聚
  
   张二的百货店后面,是两室一厅的住处。张大在这里住了两天。第三天早饭后,张大说:“我来这里,知道了你们的情况,我也就放心了。明天,我要回家去了。”秋珍说:“哥哥不妨多住几天。我们店里事多,招待不周,哥哥别要见怪。”张大说:“我们是亲兄弟,要什么招待不招待呢?何况,你们招待的还真周到。只是我来时也有几天了,家里事还要料理;再说,这次来知道了你们的情况,我也算没有白跑。”
   张二说:“我和秋珍商量过了,想请哥哥一家都到我这里来。一则帮我们料理店务,省得我还请别人。二则在这里比在家开豆腐店也要强些,大侄儿还有文化,会有用武之地。你回家和嫂子商量一下,如果愿意的话,就及时搬来,我马上就要添人的。”张大说:“这样一来,是兄弟拉扯哥哥了。我回去安排一下,就搬过来吧。只是在这生意场上,我们都是外行,怕做不了什么事情。”秋珍说:“一家人嘛,本来就应该住在一起。哥哥不要过虑就是了。”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张大雇佣了一条民船;载着全家人和一些必要的家具,在华盛港靠了岸,搬进了张二的店里。分离几年又重新恢复的二度家庭,兄弟两家都十分珍惜。两家相互尊重,和睦亲热。生意场上也操持得井井有条,繁荣兴旺。从此,兄弟两家都过上了充实富足的平安生活。
  
   九、乐极生悲
  
   不过,平常里也常常孕育着是非。张大老婆俞氏有着爱觑人隐私的特性。她见张二只几年工夫,就成了这么大的财主,心理早就有些猜疑;见秋珍美丽聪明,还听说张二的财产是秋珍带来的,更对秋珍怀有神秘感。因此,她不仅处处留神张二,更是着意秋珍的一举一动。
   一天早上,俞氏早早地起了床,躲在秋珍卧室的窗外,将窗户纸弄破了一点,向卧室里窥视。不看则己,一看直吓得她魂飞体外:原来,秋珍每次梳妆,都从肩上把头具拿下来,着意描绘,打扮得如花似玉以后,再戴在头上;在她拿下头具的时候,现出的本来面目,实在是一个奇丑的“鬼精灵”:尖腮露齿,两眼似洞,一脸灰黄,还毛绒绒的。俞氏仗着自己上了年纪,见过世面,还算镇静地看了个自始至终。只见秋珍梳妆好后,走出卧室,又光彩照人地开始了她一天的生活。
   晚上,张大回来后,俞氏将自己所见到秋珍的情况,向张大绘声绘色地说了。末了,俞氏说:“这秋珍不是人呀,我们迟早都要受她的祸害,还是早点回家去吧!”张大听了,吃惊不小,说:“这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呢!就是回家,我也要和弟弟商量一下才是。”
   张大曾经听说过,有一位教书先生,夜里遇到了一位貌美无比的女郎,哭哭啼啼。问她原因,她说被丈夫遗弃,父母不认,无家可归。这先生以为捡到便宜,带回学馆,金屋藏娇。时隔不久,先生死于学馆。胸口一个窟窿,心脏被剜了去。经道士辨认,说是狐狸精迷了先生。吸尽了先生的精髓后,临走时还抓去了先生的心。张大心想,我弟弟要是遇到了妖怪,后果也将不堪设想!
   第二天,张大将此事向张二细细地说了,并且陈明了厉害。于是,兄弟俩商量,明天早上再亲自窥看秋珍梳头。果然若是妖怪,再见机行事。张大回去准备了一把利斧。第二天清早,兄弟俩躲在窗外偷看秋珍梳头。果然如俞氏所说。当秋珍露出狰狞的面貌时,张大隔着窗户,对着秋珍脑袋一斧劈去,只听得“嚯”地一声长啸,便不见了秋珍。兄弟俩来到卧室,梳妆桌上只留下了秋珍的头具;找遍卧室,也没有秋珍的影子。他俩你瞧着我,我瞧着你,目瞪口呆。
   这天上午刮起了西风。到了中午,西风发了狂,江口水浪翻着白沫冲击着江堤。下午,张二百货店里的一位伙计,吸烟时掉了个火星到袜子上。经大风吹拂,立即燃成了火苗。火苗直窜上布匹,冲上了房顶。风助火威,火乘风势。倾刻间,华盛道上张二的店铺成了火龙。从西到东,张二百货、张二杂货和张二药铺,都淹没在火海中。由于风力太猛,火势太旺,救火的人无法近旁,人们眼睁睁地看着偌大的店铺一会儿化成了灰烬。所幸的是,还没有伤及人员;邻居们虽然受了惊吓,也还没受到损失。
   大火过后,惊慌失措的店里伙计都聚集到张二跟前。张二说:“现在到了这种地步,大家只好各找安身之所。我马上去一趟火龙山,找朋友们凑点钱财,都给你们一点安身之费。”又对张大说:“哥哥,你和嫂子、侄儿暂时在茶馆里住下,待我回来后再做理论。”说完径直向南往火龙山走去。
   火龙山离此地二十五里。张二估计初更前能够赶到。他一个人顺着江堤走,现实的苦楚和梦幻似的思绪涌上了心头:我们本来好端端的日子,竟忽然变成了这样的一败涂地!不觉唉声叹气起来。在一棵大树下,他坐了下来。
   张二梦幻般地呼唤:秋珍呀,你现在到了哪里?哥哥,嫂嫂呀,你们不该疑神疑鬼!我自己也没有主见,秋珍本来就不是平常的人,我应该是知道的,为什么不向哥哥说明白?以至弄得我现在焦头烂额,一塌糊涂!
   张二在树下自遣自责,不知坐了多长时间,忽然警醒:我得赶快去火龙山,我的伙计们还正等着我去安排啊;我的哥哥正在等着我的回音呢。于是,他急急忙忙地站了起来,又去赶他的路。此时太阳已经下山了。
   他记得,去火龙山的路抄近走的话要少五里。不过,要通过一片芦苇滩。这条路他曾经走过,还依稀记得。于是,他走下江堤步入芦苇林中。茂密的芦苇林里,本来芦叶就遮天蔽日,大白天也黑古隆咚;何况现在已是傍黑。芦苇林里只能隐隐约约看见路影。不一会儿,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张二只能凭着记忆在芦林中摸索。走着走着,前面竟然找不着路了。他只好按着大致的方向,拨开芦苇前进。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心里发起急来:怎么到现在还没走出芦滩呢?估计自己可能走错了路。正没处计较时,忽见前面有一点灯光。这使他喜出望外,因为,这灯光可能是一户人家,或者是一处渔火。可以去那里问问路径了。他急不择路,看着灯光,拨开芦苇,经直向那儿走去。

共 18926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佳话,借助狐仙的传说,演绎得一波三折。故事构思精巧,行文自然流畅,故事发展脉络清晰,有铺陈,有呼应,借鬼神仙体,宣扬人间真情,大爱大善后,是感恩是回报。推荐欣赏。【编辑:三微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722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三微花        2013-07-21 18:42:02
  如果说河杨的《三农今昔》是一道跨越历史的风景,那这个故事,就是用心谱写的温情画卷。
三微花
2 楼        文友:红毛儿        2013-07-21 18:51:04
  作家红毛儿很喜欢河杨这个故事!!
3 楼        文友:满园        2013-07-22 11:02:11
  作品生活味儿浓郁,语言简短凝练,耐读。
4 楼        文友:河杨        2013-07-22 13:56:58
  谢谢点评。人间真爱,何妨异类;真情相爱,幸福多多。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