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杨柳】碾子院(小说)

精品 【杨柳】碾子院(小说)


作者:荧屏之旅 秀才,2226.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24发表时间:2013-07-22 12:08:09
摘要:《碾子院》是孙犁荷花淀派的风格,用一万多记录了白洋淀水乡人从清末写到文革的生活进程。


  
   隆峰一直托人打听小儿子的下落可就是没有音信。郭文氏患痰火顽疾身子每况愈下,在弥留之际,嗓子还有最后一口痰时喘息着:“仁宇我的儿,你在哪啊?仁泽、粉艳和小宝我的肉在召唤我呢!”老人的离世仿佛秋风扫过惨淡悲凉。郭文氏去世的第二年,一名身穿军装的战士来到碾子院,郭隆峰把他请进屋里,小战士手捧着仁宇的骨灰送到老人手里。隆峰用老树皮般的双手抖着接过来,捂在胸口再无言语。小战士献上最庄重的军礼向革命烈士家属致敬。
  
   孙立到了抗日根据地延安,在艰苦卓绝的战地记者工作中,以在蒲台避难的日子为背景,创作了短篇小说《蒲台》和《蒲台的苇》,成为激励和鼓舞前线战士保家卫国的精神食粮。在华北大地上浴血奋战的仁宇,某日看到孙立大哥的文章,胸腔里燃起一团红色的火焰,一直冲到头顶。他拿起画笔同样以金龙淀为背景,描画出碾子院、芦苇荡、荷花淀、庙泥濠、小巷子和各路英雄形象,这里边包含他太多太多的情感。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军民抗战作品在部队里引起轰动。仁宇因为有绘画的才能,被编入宣传队开始保家卫国新的历程。春暖冬寒,一年又一年,仁宇随着部队在抗日前沿南征北战。练就了父亲和大哥一样健硕的体魄,一双发亮的眸子和稳健忠贞的个性,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戴和尊敬。
  
   谁也无法预料战争何时结束,每天生活在生死之间的战场上,战士们对家乡和亲人更是思念。在抗战间隙里,战友们找仁宇让他画下自己的肖像,有机会捎回家让家人知道自己还活着。仁宇没打不字满口答应下来,因为这没法拒绝。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有着同样的牵挂和期望。仁宇为自己画了一张全家福,母亲抱着小宝,父亲偎依着小亮坐在前排,后排是大哥、姐夫和自己,分别站在大嫂、大姐两侧。仁宇把画贴在胸口笑着哭了,他企盼着战争快点结束,解放回家,把全家福装裱好挂在碾子院。
  
   那天,部队撤到开满映山红的驼梁山下,敌军的飞机在天空盘旋着。形势特别紧急,军队把百姓们集结好准备转移。当一切就绪了准备撤退时,仁宇想起革命宣传画、战士的画像和自己的全家福还在木房里,他不顾大家的劝阻执意跑回去拿,没想到战机投掷的流弹炸开。仁宇永远的消失在一片烟雾里,带着洒下心血创作的画为千家万户传家书……
  
   第十章
  
   沐在淀里的蒲台岛是那么遥远和神秘,可挡不住各种社会风潮和运动的侵袭。大跃进刚结束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蒲台人拎着棍棒、凌枪等凶器,砸了祈福的庙宇,摔了神龛、神像,毁了郭氏祭祖的祠堂,就连族谱也不翼而飞至今下落不明。最后像是中了疯魔,闯进后塘淀边的大殿将其毁灭,据说这是五百年前先人落户安家的宅邸。
  
   蒲台苇塬子上悄悄立了电线杆,不久电线拉过来村子通电了,四面环水的村子告别点煤油灯的历史。村东头建了粮食加工厂,碾子院的青石碾子寿终正寝,完美谢幕。隆峰腰背驼了,头发霜白,已是年华垂暮、风烛残年。他让族人卸下碾子,把青溜泛光的石碾、碾盘和碾杆,用蒲草苫子包裹好永远地埋在地下。
  
   隆峰老人不理解,也不参与任何的运动。他拄着枣木拐杖蹒跚找到党支部,提议为蒲台的烈士们建一座祠堂,让他们的英灵都回家不再漂泊,这像一把刀子戳到人们的心口上。大家积极响应摒弃眼前的一切,在大前街街北的老爷庙原址,集全村人的财力和物力,不久在金龙淀边的大前街矗立起一座青砖木格的二层小楼,楼身镶有血红烈士祠字迹与五角星环绕,在低垂茫茫的金龙淀上显得肃穆巍峨。
  
   整条大前街鞭炮响起,为国为家献出生命的英灵们回家了。小宝抱着父亲郭仁泽、老爸郭仁宇和姑父白运飞的灵牌走在最前面,跟在后边的小叶子抱着父亲川口的灵牌,所有牺牲的蒲台籍烈士家属的后人,轻轻地踏上烈士祠的环形台阶、推开红色的木门,沿楼梯缓缓而上。他们跪在英雄父辈们的灵位前,在骨灰盒旁放好灵牌祭拜。蒲台人哭了、蒲台哭了、金龙淀也哭了……战死的孩子们回来了,所有人都祈祷着战争再也不要发生了。
  
   隆峰一天没出家门,直到夜深了,整个蒲台都睡下了。伴着清幽的月光,隆峰拄着拐杖走出碾子院,迟疑的推开烈士祠红色木门,弯着腰吃力的爬上楼梯,一点一点走到亲人的跟前。他从怀里掏出一块白色棉布,认真地擦拭和抚摸着英雄们的灵牌。而后丢开拐杖,摘下白色头巾,向每一位烈士鞠躬致敬,慈祥的喃喃自语,“孩子们,我老了不中用了,等明年清明节再来看你们,给你们扫墓!”忽然,木楼梯传来一阵吱吱声响,原来大慧和秋红提着灯笼站在身后,她们扶着老人坐下。走上前抱起自己丈夫的骨灰嚎啕大哭。当三人从烈士祠出来时天已经亮了。
  
   第十一章
  
   变幻的时代车轮飞速行驶,蒲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岛比原来大了一半,横穿大前街数百年的南遥河填成陆地,建了国营的供销社。大前街的街面向南一直延伸到金龙淀,蒲台人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可烈士祠已成为蒲台人精神的图腾,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依然每年清明节烈士祠前鞭炮齐鸣,孩子们系着红领巾登楼为烈士扫墓,在掉色的五角红星下诵读宣誓。春节前,烈士祠就悬挂起流芳百世的花圈、吊上明亮的红灯笼。
  
   碾子院翻盖了新房子,石碾子永远埋在蒲台的土地里。人们依然尊称这里是碾子院,叫隆峰的后人碾子院家族。蒲台岛上的碾子院不是闻名遐迩的景观,也没有任何欣赏和观光价值。可他缔造的仁义孝道的传统美德,在金龙淀边永远地流淌着……

共 17439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描写白洋淀水乡人民和日寇浴血奋战,誓死八路军,保卫家乡的动人篇章。本篇以碾子为线索,描写了围绕着碾子院发生的故事。郭隆峰,这个先进农民的代表,他用碾子造福一方百姓,在日本侵略军进入白洋淀后,为了掩护遭日寇追杀的抗日英雄孙立,亲手捂死了自己的外孙,大儿子仁泽同样为了保护孙立,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下,小儿子仁宇参加了八路军,到了延安,以手中的画笔为武器,宣传抗日,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牺牲在战场上,解放后,为了褒扬烈士,郭隆峰四处奔走,呼吁在蒲台建起了烈士祠;孙立,抗日英雄,他像一个火种,点燃在蒲台岛上,他机智勇敢,带领乡亲们反击日寇,周旋在敌人的周围,点燃革命的种子,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开明财主陆财主,在当地百姓饥寒交迫的时刻,打开粮囤,解决百姓燃眉之急,但他自己的女婿也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下,家破人亡,家业被毁于战火中,女儿也嫁给了参加八路的熊黑子;川口,一个善良的日本兵,和郭隆峰的侄女秋红在芦苇荡中相识,互相了解,有了感情,却被日寇抓去,川口被迫自杀,秋红留下了他的骨肉,熊黑子,一个受尽压迫的铮铮汉子,被迫当了土匪,在日寇横行乡里,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他毅然把枪口对准了侵略军,参加了八路军,最后和走投无路的陆家三女儿结成一家……这是一帮中华民族的热血男儿,在国家遭侵略,家乡被日寇蹂躏的时刻,他们以自己的家乡为阵地,掩护八路军,利用密密层层芦苇荡和荷花淀的掩护,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并发起反击。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和家破人亡,也要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自己的家乡,和日寇展开斗争。小说以碾子院为线索,描写了白洋淀人民的血泪史,白洋淀人民与日寇的战斗史,每一个无法预料的片段,都冲击着读者的灵魂,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悲剧,读之断肠,既有时代的风俗人情,也有战争场面,气势恢宏,惊心动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我们看到了日寇战争时期在白洋淀犯下的滔天罪行,义愤填膺,也为白洋淀人民的顽强斗志所感染,白洋淀人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让人敬佩,在今天,这部小说既有时代意义,也有现实意义,看看这部小说,就知道历史是否认不了的,它是用中国人民的血泪写成的,中国人民永远铭记在心。小说文笔细腻,凝重从容,人物形象鲜活丰满,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故事曲折,动人,很有吸引力,好小说,推荐共赏!【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723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3-07-22 12:19:30
  问候作者,祝您夏安!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3-07-22 13:56:54
  一部描写白洋淀人民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斗争史,一篇具有着荷花淀派风格的文章,让人长见识,受益匪浅!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荧屏之旅        2013-07-22 15:06:22
  谢谢编辑老师鼓励!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13-07-22 13:57:51
  祝作者创作丰收,佳作不断,江山红火!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雨春        2013-07-23 11:50:30
  恭喜你佳作成精!杨柳因你而更精彩!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5 楼        文友:刘柳琴        2013-07-23 13:52:45
  祝贺您美文成精,祝您再接再励,再创佳绩!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