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春秋】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赏析)

编辑推荐 【春秋】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赏析)


作者:剑断流水 童生,88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860发表时间:2013-08-24 12:35:04


   千载之后,我站在庐山上,凭高远望,畅想着岳飞当时创作这首词时的情景,该是何等豪迈!山间云雾缭绕,风吹散不开,一切消隐在云山雾深处。冥冥中,我仿佛理解了岳飞当时的心境,耳边传来一声微微唱叹。把浮名、抛却他人后,穿越千年,我看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悲绪,九曲刚肠,道一声: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轻;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
   下阕展现了岳飞当时那种悲愤交加的浓烈的爱国情感,“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何等的大气磅礴,凛然正气视死如归雄心壮志的英雄形象深深印在了人们心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是一种信念,更是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里评价此词为“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更是奠定了此词在文学上的地位。
   后人根据这首词谱写成了歌曲,另外岳飞的故事也被写成了一些比较著名的歌曲。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很多年前曾经流行一首歌《精忠报国》,雄浑激昂的声音直透人心,我相信每个人听到这首歌曲,内心总会燃起一股激情澎湃的热血豪情。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这首歌可谓是唱出了岳飞的心声,近年来,各种关于岳飞的影视剧也是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让人们再次回顾岳飞精忠报国的热血历史。
   中国古代自清朝开始,就开始走向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时代。中国的领导者还在幻想着天朝梦,殊不知,此时的世界已是天翻地覆,工业革命大大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西方列强逐渐走向工业社会。
   鸦片战争让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给中国上了一节惨痛的历史课,落后就要挨打。此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地赔款更是加重了当时中国人民的负担,于是一些有先见之名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中国的出路,提出了“师以长技以制夷”,这也就是洋务运动的由来。起初也曾作出了一些成就,但是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注定是个失败。甲午战争的惨败,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彻底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辛亥革命的枪声,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华民国成立。但是由于长期的贫弱,当时的中国工业水平刚刚起步,再加上内忧外患,西方列强始终未曾放弃过侵略中国。而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经济水平一度跃居世界前列。快速增长的经济速度,使日本需要大量资源,而日本本土多山,资源短缺,于是就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时刻在窥视着中国的领土。
   甲午战争只是一个前奏,九一八事变,日军轻松占领了中国东北,紧接着又不断制造摩擦,相继占领了热河和长城地区,虽然中国也曾组织军队进行抵抗,但落后的工业生产水平,军事装备大大落后于日军,最后都相继失败。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日战争正式爆发。日军大举侵华,企图把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正如《国歌》里开头唱的那样,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无数中华儿女纷纷投入在这场保卫战中。抗战八年,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等等,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
   《越调·天净沙》(民国)于右任
   兴隆山上高歌,
   曾瞻无敌金戈,
   遗诏焚香读过。
   大王问我:
   几时收复山河?
   这首曲作于于右任参观兴隆山成吉思汗墓时,又恰逢抗日战争期间,因此结句“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亦古亦今,成为全词的点睛之笔。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先生的那首著名的诗歌《望大陆》,字字饱含深情,感动了无数读者,其实这首曲的艺术手法也是何等奇妙!
   曾经有一个趣闻,1945年9月6日中午,于右任设午宴招待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并邀请张治中、张群、邵力子、丁维汾、叶楚伧等人出席作陪。由于毛泽东和于右任二人志趣相投,都喜欢诗文,在宴席上,两人就聊起诗文来了。
   在谈话中,于右任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极力称赞,对该词的结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尤为赞赏,认为是激励后进之佳句。
   毛泽东却道:“怎抵得上先生‘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之神来之笔。”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先生的丰功伟绩,于右任,我国近代、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同盟会元老,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事业,中华民国成立后,一直身居高位。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
   先生的诗、词、曲均有很高的造诣,曾写下不少寄托国家民族兴衰之情的诗篇。尤其为世人所推崇的、成就最高的还是他的书法艺术。
   先生的书法雄豪婉丽,冲淡清奇,到了晚年,其草书更是进入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真是字字奇险,绝无雷同。在他的笔下,将草书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时呈平稳拖长之形,时而作险绝之势,时而与主题紧相粘连,时而纵放宕出而回环呼应,雄浑奇伟、潇洒脱俗、简洁质朴,给人以仪态万千之感。
   他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全面系统整理历代草书,从浩繁的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中,遴选出符合标准的字,集成《标准草书》千字文,成为现代中国文字学研究上的伟大创造,也是草书发展史上的新高峰,更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先生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早年积极投入到革命当中,黄埔军校成立之初,更是到家乡陕西秘密招募青年学生,宣扬革命,后来这批人都成了一代名将。抗战时期,每临重大战役动员前,先生更是冒着生命危险到前线,为将士赠送《满江红》书法字帖,希望以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激励前线将士奋勇杀敌。
   自本世纪初敦煌莫高窟秘室宝藏被发现后,一时风传全球。屡遭帝国主义国家的所谓"学者"、"探险家"的盗窃,被劫走的遗书、绢画等文物就有几十大箱。洞窟壁画、泥塑亦有被拓被盗而流于国外。千年古物遭受劫难,使中国的有识之士无不为此扼腕哀叹!
   抗日战争时期,恐文物落于日军之手,1941年10月初,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由重庆到西北考察。2日抵西安,经兰州,趋敦煌,同行者尚有高一涵、马云章、卫聚贤等人。10月5日正值中秋节,县长章朗轩盛备鞍马和木轮轿车,率同地方人士任子宜、窦景椿等人陪往莫高窟参观。时画家张大千也正在洞窟临摹壁画。于先生当晚即在张大千的临时住所,邀众把酒赏月。席间,大家谈到敦煌文物历年来不断受到外人窃夺,而现在的大量艺术珍品又得不到妥善保护,致使许多洞窟坍塌残毁,许多壁画和彩塑在风沙侵蚀下,颜色褪变,泥皮剥落,千年国宝濒临毁灭危机,而当局却对此漠然置之,言下无不痛惜!
   1941年12月,先生完成了对西北的考察。回到重庆后,他深感莫高窟的现状岌岌可危,心颇忧之。遂向国民党政府送达一份建议,要求设立"敦煌艺术学院",以鼓励学人研究敦煌艺术。
   先生的建议,在当时引起了各方面强烈的反响,敦煌艺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在莫高窟成立。从此,具有1500余年的莫高窟艺术得到拯救。
   这首曲即作于先生考察敦煌莫高窟时,途经兴隆山成吉思汗墓时有感而发。开篇“兴隆山上高歌”,由景而入,大气磅礴。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先生站在兴隆山上,遥望万里河山,大江南北,国土纷纷落于敌手,怎能不令人痛心!多想披挂上阵,去策马杀敌,驰骋疆场,奈何自己是一位老人,不复当年。
   “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这两句即是幻想也是写实。国民革命时期,西安城被围半年之久,城内几乎守军几乎弹尽粮绝。眼看城就要破,先生亲帅一支军队杀来,里应外合灭了叛军,解了西安城之围。如今再回首当年的奋勇,徒留一声叹息。
   结句“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于怀古中隐喻现实,可谓是出神入化。遥想当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横扫千军时,是何等气魄!环顾现在,大片国土沦于日军之手,中国人民虽付出了惨重代价,却还是抵不住日军铁蹄的践踏,不禁要问:何时才能收复旧山河?先生的爱国之心溢于言表,读来催人泪下。
   往事悠悠,历史的车轮碾过滚滚千古风云,以史为鉴,在历史的惨痛中反思,回首过往,惟愿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共 8554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开篇道出了一个道理: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接下来,自然而然地引出富而不强的宋朝,对其原因做了正确分析,对这段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宋徽宗,岳飞、辛弃疾等人及其词作,做了介绍和详尽的赏析。文章篇幅宏大,气势雄伟,史实准确,诗词赏析到位。最后,以抗日战争时期,于右任的词句做结尾。把抗击倭寇的抗日战争,与抵御异族侵略的宋朝联系起来,让收复山河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主线,把文章紧密联系起来。使这篇文章文学性和思想性完美结合,成为难得的佳作。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3-08-24 12:43:41
  流水的赏析文章大有进步,继续努力哦!
北极主人
2 楼        文友:迦南        2013-08-24 16:39:22
  写得气宇轩昂,足见真功。欣赏!
迦南
3 楼        文友:三月传奇        2013-08-26 22:55:25
  拜读老师赏析,仰慕老师的渊博!学习了,问好!
4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3-08-29 12:26:02
  复审理由:
   以抗击民族压迫收复旧山河为主线,介绍了北宋致抗日战争间,出现的
   英雄人物,并对其作品进行了赏析,文章篇幅宏大,涉及的人物多,范围广,机构严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详细周到。文学性、史料价值、教育意义完美结合。难得的赏析佳作。
北极主人
5 楼        文友:三月传奇        2013-09-01 14:43:04
  最推崇这篇作品,如天马行空般展开想象,引经据典,笔笔惊人动魄,一腔爱国之情抒发得畅快淋漓,令人读后热血沸腾、夜深难寐!这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诸如一些空洞的绝品精品在此面前,神马都是浮云。欣赏,再次拜读!问好老师,向您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剑断流水        2013-09-01 18:15:00
  呵呵,三月过奖了,流水只是一名书生,夜深人静时,读着岳飞的《满江红》词时,不由得热血沸腾。因幼时家庭原因,听着祖辈和 父辈讲述战争故事,军事 影响比较深。大学时违背家长意愿,未能如愿 去当兵,至今想来是一大遗憾。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