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杨绛四题(作品赏析)

精品 【流年】杨绛四题(作品赏析)


作者:风雨 秀才,145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41发表时间:2013-11-17 20:46:56
摘要:《走到人生边上》的扉页是一桢杨绛的照片。第一次见到这张照片,觉得她就是邻家老太:慈祥,随和,亲切,善良。但读完全书,回过头来看照片上的杨绛,这位曾经的邻家老太已然成为一位智者:目光深邃,能看破红尘,表情达观,已勘透生死。


  
   【走到人生边上】
   一拿起这书,自然就会想起钱钟书那本名为《走在人生边上》的集子。虽说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但杨绛这书名脱胎于钱钟书,却再明显不过。不过,认真思索,杨绛并不是要用钱钟书的书名来为自己广告,她应该有一种用写作来怀念追思钱钟书的深意。明白了这一点,读起《走到人生边上》来,就会有一份郑重,添一丝沉痛,多一层礼赞。
   这本书的主题很明白地写在书的封底上,杨绛说:“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也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死,对每个生命都是个沉重而无法回避的问题。“走到人生边上”,就是到了生命的临界点。再往前走,就走“出”人生走“进”另一个世界了,生命就消失了,人就死了。不管你看得开看不开,理解不理解,死,总在“人生边上”等待着你。
   生命,虽然其构成复杂奇巧,还有很多有待于探索的领域,但总体上应该说是个已知的世界。而死,特别是死后,却是一个广漠无边的未知世界。我们可以说,死是生理机能的完全停止;也可以说,是肉体的彻底消亡;还可以说,是思想的最后终结。但死后呢?死后,“我”之为“我”,还存在吗?如果不存在,到哪里去了?如果存在,又在什么地方?这些疑问,每时每刻都在追问着每个人。陆游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他真能知道死后的事吗?死后真就“万事空”了吗?人类对生命死后是否存在如何存在存在于何的探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到现在,却没有一个公认的定论,依然处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地。同样的疑问也追问着的杨绛,或许因为已经“走到人生边上”,既可归纳总结已经“过去”的经历,又依稀可见一些“前面”的风景,更有认真探讨这些问题的必要。
   几十年的唯物主义教育,已经将我培养成一块“百毒不侵”的“特殊材料”。对不论宗教还是迷信的东西,我一概不理,经常自我标榜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所以开篇看到杨绛研究灵魂甚至鬼魂,很是不安:难道是失去亲人的痛苦折磨得她走进了虚无?难道是死亡临近的恐惧使她步入了迷途?但认真看下去,却渐渐看出味道来。许多与“先进知识分子”、“聪明的年轻朋友们”相同的观点,在杨绛的追问下,渐渐苍白起来。许多看似正确的东西,在杨绛的反驳中,慢慢矛盾起来。许多以前没有思考过的问题,也随着杨绛的疑问,悄悄浮现出来。或许,人“走到人生边上”,经历了太多的挫折磨难,看过了太多的生生死死,自然而然地会思考人生归宿、死后何在这些有哲学意味的问题。肉体在死亡后就“灰飞烟灭”已无需论证,而生命过程中与肉体同在的灵魂呢?也随着肉体一起消亡了吗?如果没有消亡,它在何处?九十六岁的杨绛,在自问自答关于“神与鬼”、“灵与肉”、“命与天命”等问题时,旁征博引,融汇中西,信手拈来,为其所用。文章里既有古人的思考西人的哲理,又有由此而引发出来的探索,合情合理的结论。一章紧扣一章,每章每节都有其前后左右内在的逻辑关联。轻轻提出问题,娓娓解题论证,不知不觉结论便从文字里凸显出来。杨绛的文一步一步地深入,一步一步地升华,却也渐渐地走向“实在”,惭惭地回归到“人”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人生在世,虽只如草木一秋,但却是个长期锻炼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制、修补“小我”,逐步走向、成就“大我”甚至“超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到锻炼的,既有肉体,更有灵魂。到文的最后,杨绛终于总结出了“人生的价值”:“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而“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读杨绛的《走到人生边》,千万别错过文后篇幅很长的注释。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注释写得比正文还要精彩。正文是对生命本真的思考与追问,注释则是对生活细节的体验与感悟。正文充满哲学意味的探索与寻觅,注释则溢满现实世界的生动与温馨。和正文比较起来,或许注释更能体现杨绛的特色,更有杨绛文字特殊的魅力。正文与注释相得益彰,相映生辉,既是理性探究的哲学追问,又是心灵对话的思想随笔;既能当文学作品展现文之优美,也可做哲学教材指导现实人生。
   《走到人生边上》的扉页是一桢杨绛的照片。第一次见到这张照片,觉得她就是邻家老太:慈祥,随和,亲切,善良。但读完全书,回过头来看照片上的杨绛,这位曾经的邻家老太已然成为一位智者:目光深邃,能看破红尘,表情达观,已勘透生死。

共 7125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是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对他相濡以沫六十三年的夫人杨绛的评价,可谓贴切之至。她是钱钟书一生挚爱的集妻子、情人、朋友于一身的伴侣,也是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集作家、评论家、翻译家于一身的学者文人。阅读杨绛,除了欣赏《堂吉诃德》的经典翻译、小说《洗澡》的幽默深刻、散文《我们仨》的朴实温情之外,更让人敬佩的是她“淡泊面世,向死而生”人生态度。文本分别解析了杨绛的《洗澡》、《丙午丁未年纪事》、《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四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并将《洗澡》与《围城》、《走到人生边上》与《走在人生边上》进行比较,揭示了杨绛文字不同于钱钟书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她的文字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份平淡冲和、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作者对杨绛作品的解读非常精彩,可说是鞭辟入里、力透纸背,欣赏。荐阅!问好作者!祝您创作愉快! 【编辑:燕剪春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1119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3-11-17 20:49:15
  风雨博览群书,见解独到,钦佩!遥祝冬安!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2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3-11-19 08:29:24
  平淡中和的笔调,从凡尘实事和生命体悟中寻觅真情真意,这是杨绛为文的成功,也是她做人的成功。
   喜欢杨绛,不是因了她是钱的夫人,而是她自己。
   风雨,你的赏析很有高度和深度,雁子只能望其项背。祝福,加油,期待你更多精彩!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11-19 09:27:0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