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血肉丰满李清照

精品 血肉丰满李清照


作者:耕石 秀才,2811.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90发表时间:2014-01-04 22:13:22
摘要:简单明了且内容详实地传写女词人的一生。


  
   李清照和赵明诚
  
   赵明诚是宰相的儿子。李清照18岁那年,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了婚。李清照和赵明诚,可谓中国历史文坛上的同志爱人,人称赵、李“夫妇擅朋友胜场”。
   李清照少女时,词名轰动京师,引得太学生赵明诚为她大做相思之梦。据《琅娘记》卷中引《外传》,赵明诚小时,一日做梦,在梦中朗诵一首诗,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讨教。他的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吾儿要得一能文词妇也。”明诚大惑不解。他父亲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虽说是传说,但也表明李清照在当时的名气之大,赵家父子对这位女词人的倾慕之情。
   1107年,赵明诚夫妇回到青州故居,过上了十年乡居生活。他们将书房称作“归来堂”,把内室命名为“易安室”。明诚致力于搜集金石书画,李清照协助他整理校勘,他们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工作,常以“尽一烛为率”。十年之间,所收金石书画、文物古籍,竞达十余屋之多。其中包括北宋书法家蔡襄所写的《进谢御赐诗卷》、南唐徐铉所写的《小篆千字文》真迹。除治金石之学外,夫妇二人在归来堂上饮茶逗趣,相从赋诗。时常于饭后,他们一边在归来堂上烹茶小憩,—边玩一种博弈游戏,规则是一人说一史事,另一人要说出此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说对者就先饮茶,充满了文人雅兴。
  
   同甘共苦夫妻情
  
   1107年3月,赵明诚在朝廷担任宰相职务的父亲突然病逝了,这时,奸恶的宰相蔡京便暗下杀机,污蔑赵明诚的父亲对皇室不忠。昏庸的徽宗听信谗言,立即追回了他对赵明诚父亲的各种赠官和所加称号,赵明诚兄弟三人,也因为“父罪”而统统免职。
   在蔡京的迫害下,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妻二人只好回到家乡青州去住。由于官场的倾轧,连累李清照也遭此不幸。赵明诚内心深感不安,一天,他说:“看来我们夫妻两个要在此白头到老了。”
   李清照笑道:“你以为我是羡慕荣华富贵的人吗?我才不是呢!咱们的日子是清苦一点,可是苦中也有甜。我们应该像桂花那样:悄悄躲在绿叶丛中,暗淡清黄,甘为寂寞。从今后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整理古籍,研究金石,吟诗作词,以慰生平。”
   赵明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过了一会又叹道:“不做官,无薪俸,坐吃山空,纵然粗茶淡饭,也难长期维持,收藏书画碑帖,更是不易。”李清照说:“财源枯竭,更应当一切从俭。我想,从今日起,咱吃的饭菜,可减去肉类;穿的衣服,可减去贵重的绸绢。我头上戴的翡翠、明珠、金钗、银簪等等,统统可以去掉。咱家中的涂金器具,贵重摆设,刺绣之类,也可以变卖典当,一句话,除了碑帖、书画、百家书史,全都可以变卖。”
   赵明诚听罢,深为感动:“贤妻所言,正合我意,翠难相随,情同手足,真是千金难买呀。天下知己,你我而已。”
   后来,在李清照的协助下,赵明诚终于完成了他的鸿篇巨著《金石录》两千卷。
  
   作词祭亡夫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南侵,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徽宗、钦宗被俘北去,康王赵构即位,史称“靖康之耻”。李清照夫妇先后南下,在混乱的局势中,赵明诚接任了湖州太守,但在赴任途中,不幸得病,死于建康(今南京)。这年,李清照46岁。丈夫的去世,使李清照悲痛欲绝。秋风萧瑟,愁云笼罩,李清照独自守在窗前,感到无限悲哀和孤寂。这天黄昏时刻,天上又落下一场潇潇秋雨,那梧桐树的大叶子上,不时滴滴嗒嗒地滴下晶莹的水珠,在悲痛中的李清照看来,简直是天地间都在替她叹息哭泣,那雨帘分明是一串串伤苦的泪珠。痛定之余,长歌当哭,李清照怀着对赵明诚的无限深切之情,提笔写下了一曲千古绝唱的词曰《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用寻常的语言和委婉曲折的语调,自然动人地抒写出她孤独的处境和凄凉的心情。凄风苦雨的秋日黄昏,词人心中怅然若失,到处寻觅感情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但眼前的景物——晚风中的孤雁,满地憔悴的黄花,雨帘笼罩的梧桐,构成了触目生愁的凄冷画面,更加深了这位伟大词人的悲苦感。她心中巨大的痛苦和复杂的人间况味,使她陷入了愁、愁、愁的境地,然而,回顾往昔,面对今朝,遥想明天,一个愁字怎说得出她的心头之情?
  
   苦难的后半生
  
   1127年,“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国难当头,又恰逢家难。1129年(农历六月)赵明诚病卒。李清照刚刚办完丧事,金兵加紧进逼,此时“仅存喘息”的她,手头还有从青州故居运出的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及其他文物家产。数目如此巨大的文物尚不知如何安置,又有人诬陷赵明诚生前以玉壶投献金人(即“金石通敌”案)。亡国之恨、丧夫之痛、通敌之罪,灾难接踵而来。身体羸弱的李清照,想捐出家中所有铜器,以洗清罪名,就追随高宗逃窜路线,辗转流亡在越州、四明、杭州等地。
   而她手中的珍贵文物,引来无数人的觊觎。有官军李将军的强行霸占,有御医王继先的强行购买,有邻居钟复皓掘壁偷盗,更有不择手段的张汝舟,强行骗婚,骗婚不成便极力诽谤,致使至今留下了清照的一段“改嫁”冤案。
   李清照的晚年是十分悲惨凄苦的。自从张汝舟被“编管”柳州再没人打搅她,一直独自默默无闻地过着清贫苦闷的生活。据说她经常出入茶馆,为卖唱的民女填写一些小词,不取费用,和民女同唱同乐。直到72岁那年(1156年),在杭州旅居中寂寞地告别人世。

共 7370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李清照的解读文章,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内容全面,把李清照的人生很好地表现了出来。从文章中,我们看到了李清照的闺阁生活,看到了李清照从小就展露出来的文学才华,看到了李清照的志趣爱好,看到了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看到了李清照的个人命运的曲折突变,更看到了家庭命运和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文章可贵的是,没有死板地介绍,而是采用叙述语言,讲述李清照的故事,结合李清照的诗词剖析李清照的人生,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赏析性和故事性结合的特点,从而有了很强的可读性。好文!【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105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01-04 23:46:51
  文章对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和理解李清照,是非常有裨益的。叙述生动感人。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耕石        2014-01-05 08:23:07
  感谢春雨阳光主编的编辑点评和肯定!祝创编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