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卖报纸的小孩

精品 卖报纸的小孩


作者:阿娜尔古丽 进士,9351.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385发表时间:2014-02-23 10:07:24


   命运竟然如此相似,六年以前母亲对姑母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六年之后,姑母把这话又对他们兄弟重复了一遍。王李生明白,日本人已经断了姑妈家的口粮很久了,这样下去,姑母和自己都会饿死的。哥哥没有说话,他是个从来不爱多说话的人。王李生对姑妈说:“姑妈,我们兄弟拖累您六年了,眼下的情况,我们兄弟也很明白,不到万不得已,姑母是舍不得让我离开您的。我们走,我们到大陆投奔我们的堂姐王婉葵。”王李生的心儿一片一片破碎。
   王李生与哥哥王李民如石缝中倔强的生命,会使人感动得潸然泪下。又如奔沧海的大河一般千转百回……
   姑母含着泪水,为兄弟俩做了最后的一顿饭。李生牵着哥哥的手,走出姑母的房子。六年了,多少感情在这里深深地融入骨髓。他们原以为会陪伴姑母终老的,没想到这样快就分开了。姑母将他们送出门外,在门口站立了许久,直到他们的背影消失得无影无踪,姑母才哭泣着转身回家。
   李民与李生跟着一大批水客们,他们都是小挑担,依靠苦力挣钱,如今也被日本鬼子赶回老家了。水客中有个本家的四嫂,他们跟在四嫂的后面,一步一步走回东莞,王李生内心在呐喊:“再见了香港,再见了姑妈,再见了我童年温软的记忆。”
   沿路日本人组织了维持会,给返回老家的人一些吃食。三天三夜,兄弟二人跟着小挑担的队伍不停地走着,不知道走了多远,王李生的双脚打满血泡。累得实在是走不动了,就地躺下来休息片刻,又跟着庞大的水客队伍们前行,那是一个时代酿造的凄惨的风景,几千人浩浩荡荡一步一步走出香港。哥哥不止一次地问:“阿生,如果石龙的堂姐对我们不好怎么办?”王李生无力地笑了笑说:“见面以后再说,我们赶路吧。”兄弟二人一路风尘地赶到福隆。因为没有证件,兄弟二人暂时住在委姑家,等待办手续回石龙。
   几乎等待了一个多月,他们终于与堂姐见面了。堂姐人如其名,她如盛开的葵花一般火热,如盛开的葵花一般美丽。也许她为了保住王家最后一线血脉,堂姐非常热情地招待着远来投亲的两位堂弟,这种火一般的热情给了李民与李生一种莫大的安慰。无父无母的孩子,如野草一样卑微,能在任何艰苦的岁月中生长,却无法面对堂姐对他们巨大的温柔,这种温柔能焚山煮海、感动顽石。
   堂姐王婉葵是个很有文化的女子,她曾经是香港某纱厂的女工,颇有见识,又聪明伶俐。她20岁嫁了一个60多岁的老男人。王婉葵并不是因为老男人家有钱,而是为了她的母亲。堂姐的母亲李积仪在怀着堂姐王婉葵的时候,丈夫就死了。生下王婉葵后,由于劳累与悲伤,害了一身的病,而无钱治愈。堂姐对来说媒的媒婆说:“我不嫌弃他岁数大,只要他愿意养活我妈妈,舍得花钱为我的妈妈治病,我就嫁给他。还有就是我一嫁过去,就当掌柜子。”
   媒婆高兴得脚不沾地一路小跑来到堂姐夫家,当时表姐夫开着就记成山货店,是石龙镇有名的商富之一,他对堂姐的美色早就垂涎已久,听到媒婆说了王婉葵提出的这个要求,马上答应:“好,好,只要她王婉葵肯嫁给我,我什么条件都答应。”
   王婉葵要嫁人了,并且嫁的是一个比自己大四十岁的男人。这个消息如炸开了锅一样,家家户户都在传扬着。一些平时想着娶王婉葵的小伙子们听到这个消息,犹如五雷轰顶一般。是啊!一家女百家求,王婉葵这样漂亮能干的女孩子,谁家不想娶就是脑子让大母猪拱了。一个小伙子实在气愤不过,他暗恋王婉葵已经很多年了,等了一年又一年,心爱的人却要嫁个老头,于是喝了二两追魂酒找到王婉葵,第一句话就是:“你为什么要嫁给一个老头?就是为了钱吗?”王婉葵一边干活一边风平浪静地说:“我嫁谁用不着你管,你少瞎操心。”那个小伙子说:“我不是管你的闲事,也是不忍心。”王婉葵说:“你让我嫁谁?我妈一生病,不嫁个有钱的,我就眼看着我妈病死,这样好吗?”小伙子捶胸顿足地解释:“你太委屈自己了,你这样好的女孩子,如仙女一般,你也知道那个老男人的养子都比你大二十岁。”王婉葵说:“委屈什么?我觉得一点儿也不委屈,为了我妈妈,我做什么都值得。”
   就这样,王婉葵以“惊天一嫁”当了记成山货店的老板娘,她性格柔中带刚、聪明能干,犹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一样,把一大家庭治理得风调雨顺。
   王李生兄弟俩到了王婉葵家之后,王婉葵这个堂姐好比亲生姐姐一样,热心热肺地对待着两个堂弟。姐夫虽是有钱人,看着爱妻这样喜欢两个及其董事的小舅子,爱屋及乌,也逐渐对王李生兄弟俩好了起来。
   王李生与哥哥在这个时候,不需要一个住所,只需要一个角落。
   正当王婉葵打算送这兄弟二人上学的时候,王李生兄弟二人却病倒了。因为水土不服,他们同时拉肚子。拉肚子看似小病,北京人叫掏瓤子病,那可真让人够受的。兄弟二人的身体很快拉得骨瘦如柴。王婉葵是热心人,看着两个堂弟病成这样,她东奔西走到处去找医生。王婉葵亲自用沙壶子煎药,一煎就是几个钟头。药吊子噗噗地冒着白汽,王婉葵坐在药吊子边,耐心地等待着一盏接一盏地煎药。最后把药渣过滤出去,把药汤端给两个弟弟。两个弟弟听话地把苦不堪言的汤药喝得一滴不剩,但是他们的病依旧没有好转。
   王婉葵到处打听偏方,什么办法几乎都用尽了,两个弟弟仍然经受着病痛的煎熬与折磨。王李生躺在床上,想到了母亲,想到了姑妈,想到了香港的日子。六年,就这样转眼间过去了,姑妈家那条熟悉的街道,怎么忘都忘不掉。他问哥哥:“哥哥,我们还能回到香港吗?”哥哥虚弱地抬起头说:“我不知道,我好想念香港的日子。”其实,王李生更想念那段卖报纸、卖香烟的经历,王李生说:“堂姐对我们真好,我只想好起来,为堂姐挣钱。”兄弟二人的话让王婉葵听得清清楚楚,她的心里一阵镇痛,双眼充满了泪水,王李生是何其懂事,他小小的心灵日月一般不为浮云遮蔽,清澈如泉,心如泉水一样澄明。王婉葵擦了一把眼泪,她决定就是倾家荡产,也要为两个弟弟治好病。于是她便四处求医,只要有一点希望,王婉葵都不会放过。
   沧桑的岁月广博而宽容,如慈母的怀抱一样抚慰着两个苦命的孩子,在堂姐精心的照料下,他们的身体逐渐有了起色。
   王李生病好以后,王婉葵便给两个弟弟改名字,她精通文学,觉得李生有些俗套,这样可爱的弟弟,叫这样古板的名字,简直就是糟蹋人。她想到了一句民间谚语“瑞雪兆丰年”,而“兆”字也正好代表着一个数量“亿”,于是表姐为王李民与王李生同时改名为王兆民,王兆生。新的名字,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强大的幸福感充斥着王兆民与王兆生兄弟二人。大病初愈的王兆生背着书包,走进学石龙第二中心小学。许多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不知读书机会的难得,接受过现实社会这部大书教诲的王兆生当然十分珍惜这命运的恩赐,他在心里暗下誓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努力,要努力!人生就是这样,生活无数次把自己撕得粉碎,然后涅槃重生。他要让自己的翅膀长得更加坚实,然后就可以实现自己飞翔的梦想。
   历代先贤沙里淘金,写出了不少感化人心的作品,如《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巨作。当拿到新课本的时候,王兆生眼前一亮,心头一热。读书,这是多少年的梦想,王兆生踏雪寻梅一般寻找着等待着,如今终于实现了。读书的日子,是那么和谐而美好,它谱写了真实的文明与满载而归的生活。王兆生钟情于《爱莲说》,热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这篇文章虽然短小,内容却精致深邃。每一次背诵,都会深深地感触着这个热爱读书的孩子。
   王兆生因成绩优异,老师让他从二年级开始读起,庄严静谧的校园中,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同学们大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贫苦让人懂得了读书的可贵。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孕育出一个相亲相爱的民族风气底蕴,老师谦虚和蔼,同学们团结互助,这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因为王兆生感觉到了知识的力量与做人的美德,他主动帮助一些学习落后的同学,知识是他最高贵的客人,他尊重知识,让高贵与努力相遇是王兆生的使命。
   第二个学年开始了,本该升三年级的王兆生因优异的成绩跳了班,成了四年级的学生。同学们羡慕地看着王兆生,王兆生第一次感到了自豪。他每日都会受到老师们的表扬。王兆生接触到《诗经》的一刹那,顿时为中华文化的久远和深邃而惊叹并深深地折服了。那华美的楚辞,好比金子般闪闪发光,还有那讲究人伦礼仪逻辑完备的孔孟思想,还有那流芳百世的争鸣百家;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是古长城上细细的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王兆生从心底呐喊——我爱你中华!中华——我热爱你博大精神的文化!徜徉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道归路,王兆生沉醉于那线装的书本中,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就在升五年级的时候,心里泛起一层淡淡的忧伤,眼中泛出一些无奈的孤独。他觉得堂姐王婉葵收留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供着自己读书。他知道,文化美好也需要传承,可美好的文化更需要现实的滋养并回报于现实,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而这些最终都需要劳动和付出得来。十四岁的岁月,本该在学校中度过,可王兆生决然放弃了天堂一般的学校。他来到堂姐面前说:“姐姐,我不读书了。”王婉葵惊愕地看着弟弟说:“你的成绩那么好,每年年终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老师们总是夸你刻苦学习,你怎么能随意放弃学业呢?”王兆生平和地说:“不,姐姐,我想到姐夫的铺子里做事,这是我对你最大的回报。”姐姐伸出手气愤得想打弟弟,但是手掌停留在了半空,她哭了。这样懂事的弟弟,谁能舍得打呀!
   姐夫姓曾,伙计们都叫他曾老板。店铺里共有十八个伙计,十四岁的王兆生成了店铺里年纪最小的伙计,他干的是杂工,每月只能挣18块钱的工资。杂工就是最苦的力气活儿,抬木头、点汽灯、打扫店面等都是王兆生一个人干。
   石龙是一个古香古色的小镇,狭窄的街道充满了时代气息,姐夫的店铺坐落在石龙的一条街里,这里十分繁华。有做布匹生意的、有饭馆、玉器店、街头书法家卖字画、帮人写信的穷酸文人、竹器店等各种铺子。早晨,静静的东江河散发着雾气,大家划着船登上石龙镇的码头来赶集,涌进街道,小镇热闹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妇女们拿着竹篮在河边洗衣服、挑水,肥壮的狸猫发射出火焰一样的目光,瞬间消失在街道的角落中;燕子如蜻蜓点水一般掠过水面,留下一道涟漪。通往石龙镇,有一座火车桥,火车冒着浓烈的雾气,留下长长的尾音,进站了,遥远的游子提着大包小包下了火车,拥挤着走出车站。石龙镇的魅力,随处可见,举头看着高大的古树,便会知道天有多高;听着鸟儿的飞翔,便知云有多高;感受着巷子中的阳光,便知太阳有多高!石龙镇的水是柔美的,感受小镇中曲折的溪流,能沁人心脾;春雨一丝丝,柔柔地湿润着行人的脸庞,露珠偎依在草尖,久久不愿落下;东江河中的漩涡上,漂浮着渔船点点。秀水与镇子交织在一起,咋看上去,整座石龙镇俨然是一副南方的水墨画。
   这个镇之所以文明与繁华,就是因为有了火车。火车的两条铁轨相依相伴,一直延伸到天涯,它们从石龙镇的北方一直通向遥远的广州及北京,从南方一直通到深圳及上海等地。车站里巨大的钟表,不分昼夜地转动着。王兆生是第一个来到铺子里的伙计,他开始卸下门板,打扫卫生,接着挑水,点火烧水。俗话说:“人勤爱死人。”等会记与其他的伙计们到来的时候,每一个人的茶杯中,都是一杯浓浓的茶水。大家很快喜欢上这个勤劳能干、轻快、充满朝气的小伙子了。店铺装东西,一般都用报纸糊的纸袋,报纸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吸引着王兆生,偶然有不认识的字,王兆生就会虚心地问大家,大家耐心地为王兆生讲解着陌生字的用法、读音,遇到好的文章,王兆生边干活边背诵下来,记在心里。废报纸,给了王兆生无穷的知识。
   王婉葵觉得弟弟不读书实在是屈才了,如果弟弟继续读下去,一定会成就一番事业。王婉葵长叹一声:“可惜了,这样爱学习的一个孩子却不能到学校读书!”于是,她每晚都要让弟弟来到自己的房间,一天认识一个陌生字,她不但教会弟弟这个字的读音、意义、用法,还让弟弟用这个字造句,王兆生在姐姐的帮助下,文学水平越来越高。姐姐一年就可以教会她三百六十五个生字。王兆生的勤奋好学,不断地感化着姐姐。王兆生不是文学天才,是个虚心的学子,他愿意每天进步一点,充实自己的文学修养。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必然的使命,道路越是曲折,越会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只有永远注视地平线的人,才能找到人生正确的道路。
   伙计们都说王兆生是一个早熟的孩子,而他们不知道王兆生受过重重苦难、重重挫折。人无论多大年龄没有了父母,都是孤儿。孤儿必然受到诸多挫折,挫折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没有挫折的人永远不会成熟,实践和挫折出真知,这是千古以来的经验。王兆生在挫折面前带着朝气和锐气,他选择了拼搏。他早起晚睡,除了干活儿之外,还要帮着伙计们出去买烟打酒,伙计们与老板都很喜欢这个不爱多说话的小伙子,晚上铺子打烊了,闲下来,王兆生就用竹子编制竹篓,然后卖到竹器店里,每个月编竹器就能收入32元。整条街,都知道王兆生是个最勤快、最手巧的人。
   薄薄的卷云被阳光刺穿,直射到地面,阳光如被筛子筛过一般,均匀地落在石龙镇的各个角角落落。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有的人家屋顶上摆放着一片咸鱼干,细小的鱼儿散发着河水的气味;有的人家阳台上凌乱地摆着几盆花,花朵精神抖擞地开放着,显得异常脆弱;有的人家在阁楼上搭着竹竿,竹竿上晾着花花绿绿的衣裳与被褥。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东江河散发着水雾,肥大的芭蕉叶子凌乱地耷拉着。从中山东街到中山西街挤满了人,有挑担子做生意的,有背竹篓买东西的。留声机唱片中动听的歌曲在人群中无孔不入地萦绕着。街边有做地摊生意的人,竹笼内的母鸡咕咕地叫着,摆在街边待卖;鲜活的鱼儿,扭动着肥胖的身体,招来买客的围观。王兆生身穿布衣汗衫,抬着笨重的木头,慢慢地移动着脚步,汗水顺着他的脖子蜿蜒流淌。伙计的工作,真苦啊!可是王兆生从十四岁干起,已经日复一日干了好长时间了,这条街,他反反复复不知道走过了多少个来回。

共 10680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个漂亮的故事,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从主题方面讲,作者给我们唱出了一首人性善良的赞歌,给我们唱出了一首逆境中倔强拼搏的志气之歌。人虽然不一定多灾多难,但是谁敢说自己不会经历灾难?遇到灾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应对的勇气和信心。王李生是不幸的,他和哥哥被母亲丢在了香港的姑妈家,他昼夜思念着母亲,可等来的却是母亲家产被抢夺母亲再也无力到香港接他们兄弟的信。更为不信的是,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他们占领了香港,他们断绝了华人的活路,姑妈无奈,只好把王李生兄弟送到大陆的表姐家。谁知到了表姐家,王李生兄弟又得了重病,饱受了疾病的煎熬和折磨……在国家不幸,在命运不济的境遇里,王李生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在姑妈家,他每天凌晨三点就去卖报纸卖香烟,赚钱补贴家用,每天都和驱赶他们的印度警察智慧而又提心吊胆地搏斗着;来到表姐家,他主动放弃了读书的机会,做了店里的伙计,干着店里最苦最累的活,而不埋怨,每天为伙计们早早地准备好茶水;王李生的懂事和坚韧,赢得了姑妈、表姐和众人的喜欢,作者通过王李生这个孩子给我们唱出了困境中不屈的人生精神之歌。王李生又是幸运的,幸运在他遇到了善良的好人们。姑妈是善良的,生活艰难仍然收养了王李生和哥哥,两个孩子去卖报了,姑妈每天等在门口,害怕孩子出事。表姐是善良的,香港沦陷后,表姐主动接受了兄弟俩;王李生兄弟得病了,表姐四处奔走,不辞辛苦地熬药喂药,终于保住了王家的血脉;她送王李生进学堂,为孩子的前途铺路;王李生主动放弃学业要当伙计后,表姐又每天教王李生识字。小说中写的九叔,虽然只有一笔,却也是一个善良之人,他教会了王李生卖报营生;表姐夫是善良的,他也喜欢上了王李生兄弟;店里的伙计们是善良的,他们努力帮助着只有十四岁的王李生,他们和小说的主要人物一起,构成了小说描写的善良人性的感人力量,让我们看到了善良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底层人的可敬和可爱。王李生这个孩子,更是懂事,知道报恩。他是坚强和善良美德的凝聚者,是能震撼人的。从人物形象的刻画看,小说是成功的,特别是主人公王李生,他的早熟,他的感恩,他的懂事和勤劳坚韧,都让人难忘。这个形象让我想到了雨果笔下的冉阿让,但是,他比冉阿让更让人感动和敬重。表姐这个形象也是成功的,她的善良,她不嫌贫爱富,对不幸的表兄弟积极帮助,像亲弟弟一样关爱,特别是为两个弟弟治病的行为,让人感动得流泪。就是她和王李生一起给我们唱出了了不幸岁月里的感人之歌,让我们在感动之中不得不从他们身上去思考怎样做人、怎样走好人生等复杂而简单的问题。从写作技法角度讲,小说的内容描写处处和人物命运保持一致,使小说的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多样的审美价值。比如小说描写的石龙镇,写出了这个水乡古镇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况,给我们成功地描绘了一幅水乡图画;描写中融入的是欢快的情感,这又与王李生此刻的命运一致,通过环境描写很好地衬托出了王李生在表姐的关爱下生活的安定幸福。小说中还有不少耀眼的议论句子,这些句子凝聚着人生哲理的思考,读着总被作者那人生的智慧火花震撼。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才是好作品?这篇小说让我再一次想起了这个问题,这就是好作品,这就是能给人类输送精神食粮、能给人类建立起强大精神支柱的真正的好作品。【编辑:春雨阳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224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02-23 23:28:36
  文章在现实的描写中,给我们写出了真实感人的人性和生活榜样,王李生是感人的,王李生的表姐是感人的。希望尽快看到古丽新的小说。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潮仙        2014-08-19 08:43:20
  街边有做地摊生意的人,竹笼内的母鸡咕咕地叫着,摆在街边待卖;鲜活的鱼儿,扭动着肥胖的身体,招来买客的围观。王兆生身穿布衣汗衫,抬着笨重的木头,慢慢地移动着脚步,汗水顺着他的脖子蜿蜒流淌。欣赏佳作!问好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