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北】乌镇沉淀在我不会模糊的记忆里(散文)

编辑推荐 【东北】乌镇沉淀在我不会模糊的记忆里(散文)


作者:大山一隅 布衣,46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85发表时间:2014-03-02 10:29:05
摘要:我们一眼就看到了乌镇里的那条小河,清澈的河水不知从哪里来流向哪里去,河面上弥漫着淡淡的水雾,乌蓬船在河面上漂泊,头戴毡帽的船工轻松的摇着浆,乌蓬下的船舱里偶而飘出乡间女子别具韵味的江南小调,船头几只懒散的水鸭在惬意的迷着眼睛。半圆的石拱桥架在小河上,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轮波动的圆月,乌蓬船在圆月中划过,船上的人不知道自己成了画中的风景。

一个难得的日子,我从千里之外来到了乌镇。
   没去之前,曾去过乌镇的人告诉我,那里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有那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有文学巨匠茅盾的故居,有南朝梁武帝太子萧统读书的昭明之处。
   那天,是个夏日里的双休日,游人很多,摩肩接踵、拥挤不堪。我们跟随导游,顺着人流慢慢前行。
   进入景区,先要过桥,一条河横贯东西一镇,一座廊桥架通南北两街。桥名“逢源双桥”,双桥下是“财神湾”,带着乌蓬的船儿停泊在财神湾里,象是等着财神的到来。站在桥上,向西望去,眼中、心中满是水的影子,柔柔的,润润的,幽幽的。
   我们一眼就看到了乌镇里的那条小河,清澈的河水不知从哪里来流向哪里去,河面上弥漫着淡淡的水雾,乌蓬船在河面上漂泊,头戴毡帽的船工轻松的摇着浆,乌蓬下的船舱里偶而飘出乡间女子别具韵味的江南小调,船头几只懒散的水鸭在惬意的迷着眼睛。半圆的石拱桥架在小河上,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轮波动的圆月,乌蓬船在圆月中划过,船上的人不知道自己成了画中的风景。在这里,水与镇相融,桥与街相通。街倒影在河里,桥倒影在河里,河两岸星罗棋布的商铺当铺,酒肆茶楼仍能显示出当年的繁华与歌舞升平。房屋沿河势而建,有几处房屋从岸边建到了河面上,伸手便可汲到清澈河水,青石板砌成的台阶一步步伸向水中。随着这条水街的弯曲,房屋也若隐若现,在圆圆的石桥下向远处蜿蜒的延伸,想不出这幽静的古镇深处还有多少水上人家……几株生长在岸边的垂柳也不甘寂寞,从房屋的间隙中弯下腰来,伸出长长的柳丝垂饮河畔的清露,远远望去,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添加了几抹翠绿。
   过了双桥就到了财神堂,财神堂内供有一尊等人大小的财神雕像,为乌镇的东路财神,原身是比干丞相。这是一位特殊的财神爷,因他是掏心而死,后人誉之为没有私心,并以此告诫世人应取仁义之财,不能有过多的私心私利。
   绕着财神湾来到了“香山堂”,一排乌黑的柜台,悬顶挂着木刻的招牌,原来是中药铺。靠墙一溜的小阁抽屉,一看就知是放中药的。一把切药的铡刀,一副桌椅,几张发黄的字画,由于时间很紧,我们就这么跑马观花的一带而过了。再往西行,一条古朴的小巷,铺着长长的青石板路,两排木门人家。这画面让人不禁想起戴望舒的《雨巷》,不过已看不到撑着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取而代之的是许多撑着色彩缤纷的可挡紫外线的现代伞的阳光女孩。木门上的油漆大都掉落,显出的是木材本来的颜色,不知道这其间需要经过多少次风雨的洗刷,才还原了自己的本色。木门里的人家有的在自家门前摆上小摊卖些玉米棒、茶叶蛋之类的食物。
   再往前走,是一个有趣的江南百床馆的去处。这里陈列有明、清、民国时期的上百种床。雕花描金,无论是人物还是飞禽、走兽,无不栩栩如生。这些古床,精致得无以复加,一张新婚床,从里至外有三层,如同小型的房间一般,真个是红绡帐暖度春宵。我的一同事说她在上海的家,居室也只有这么一张床的大小。一架姊妹床,有两层,里面是床,有着飞凤,也许主人曾经在上面缀满了香袋,而周围的幔帐收敛了姊妹的私房话和笑声;外层是放衣柜的,方便了女儿家更衣。这一张张做工精美的床在向人们昭示着主人所处时代的繁华与奢华。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公生糟坊”。这里满是酒香,靠墙一溜的架子上放着一坛坛红封白酒。这种酒叫“三白酒”,是用白米、白面和白水酿就而成的。这里的生意红红火火,象是从远古走来,源源流长。这一处的回廊里有许多卖姑嫂饼的,三白酒和姑嫂饼都是乌镇的特产。
   走在曲径通幽的小巷里,我们走进了一家大蜡染坊。在这里,古老的蜡染工艺被一代代传承下来,蓝色和白色巧妙组合的图案,显示出民间手工艺特有的魅力,尤其是那种渲染的效果,朦胧虚幻中像幽蓝的湖面上漂浮的缕缕晨雾。在这里,一条条染好的蓝印花布高高地挂在一根根竹竿上,那布上印染的细碎花儿随着那一片片幽蓝迎风摇曳,轻舞飞扬,一间间店铺里陈列着蓝印花布的制成品,有上衣、裙子、头巾等等,因时间较紧,无法挑选,因此一件物品也未买,多遗憾,但还是留下了我和同伴忍不住留影。
   随即来到余榴梁钱币馆,在这所小小的青瓦民居里,钱币就是历史的书籍。钱币馆内分批展出的皆为余先生数十年来收藏之精品,走马观花,也领略了浩瀚钱币世界之一二。
   继续往前走,我们随着人流走进了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纪念馆,好多年前,这里就是茅盾少年时的读书处。书院大门的门楣上嵌着“立志”二字,两旁的柱联是院名的注解“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进得门来,穿越过道,就见一个小天井,内植桂花树。过天井是讲堂,上悬“有志竟成”匾额,纪念馆有茅盾塑像,通过文字及图片向我们介绍一代文豪的光辉一生。茅盾十三岁前住在乌镇,乌镇的风土人情融入了他的生命及作品。《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茅盾为乌镇增添了一份静雅之气。
   最后我们来到了位于东栅西头“江南三大道观”之一的修真观。修真观布局宏阔,气势轩昂。 山门前的石板广场十分开阔,是镇人迎庙会,看社戏的地方,是旧时乌镇的文化娱乐中心。修真观的山门正门上方挂有一特大算盘,下方书对联一副:人有千算,天则一算,极具警世意味。
   在这里,我们走进了一处宅邸,只见气派的门楼和上面的砖雕匾额及花饰,纹理依然清晰秀美,院内的结构精巧别致,仍能显示出主人当年的显赫和儒雅。不必说正堂的大气和雕梁画栋,单就一处连接后院的过道,也处理的非常讲究,自成一景:白色的墙上前后两个月亮门,过道从门中穿过,门的两侧用青砖砌成扇形的小窗,透过小窗,前后院的风景尽收眼底,青砖铺就的地面平整而洁净,角落里一棵棕色的树,树干弧线一样划向天空,抬头望去,硕大而茂密的树冠像一把巨型绿伞遮住了宅院多半的风雨。
   是呀!这个经典的江南水乡古镇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天意注定了她与生具来的淳朴秀丽,任风云变幻,任时光荏苒,至今依然展示着小桥流水,茶香琴韵,竹露蕉雨,美仑美奂的绝代风华。
   乌镇人告诉我们,如今的镇上年轻人都去镇外新的地方居住了,不知是有意的安排还是故土难离,古镇上多半是老人在悠闲的重复着轮回的日子,固守着祖辈留下来的老屋,坐拥这道浑然天成的风景。苍苍的白发和佝偻的身影,伴着古色古香的小镇,犹如一首典雅的谣琴,弹奏着和谐的韵律。
   想远古雅士:邀风流骚客,聚临河水阁,凭栏对酌,诗酒风月。低吟浅唱,共鸣琴瑟。远观落日,畅舒豪情。近望炊烟,笑谈古今……
   我想,乌镇自古以来就是一部书,一首诗,一支歌,一幅画,一部文化厚重内涵丰富而文笔细腻的史书;一首灵感涌动柔情似水而清新隽永的情诗;一支历经沧桑唱响千年而久经不衰的老歌;一幅浓淡相宜雅俗共赏而意境深远的水墨风景画。
   只要有一天走进乌镇,您就能剥掉虚伪抛弃世俗,坦荡展露着人性的真诚和残缺的心灵。走出乌镇的时候,您就能宠辱皆忘雄英姿发,恣意澎湃着精神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
   由于行程匆匆,还有许多重要的景点来不及去领略,我们只好草草的结束了在乌镇的游览,意犹未尽的离开了乌镇。离开时,或多或少留下了些遗憾。
   我想,这也许是我们这些游人的到来打扰了这江南水乡那幽静淡雅,古风悠然的一帘幽梦;抑或是我们错过了它最美的时刻,没有适时赶上。但愿在未来的哪一天,找上一个好机会重游乌镇,再次领略乌镇清晨的寂静,漫步烟雨长廊,走过梦幻般的黄昏,在古镇静谧的夜晚,坐在乌蓬船上,去倾听那亘古不变的吱吱摇橹声和潺潺流水声……
   我想,如今的乌镇正托着中国梦高歌前行!

共 30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乌镇是种记忆。回忆里的翘首顾盼,印象中的巧笑嫣然,一切美好,都属于小镇的黑白砖瓦。就像是微风吹拂不走的年华,印刻在每一片深深浅浅的斑驳里。古旧的木屋,静流的河水,玲珑的小桥,飘雨的小巷,寂静的长廊,红衣的女子,日暮的炊烟,如诗如画的江南啊,沉溺在它恬静的怀中,静静感受它温柔,用它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用它将人们沉积已久的疲惫轻轻拭去。一篇游记,作者对乌镇的印象极深,描写极细腻。河、桥、青石板、大蜡染坊以及鲁迅纪念馆......等人文景区,让我们感受到了散发着浓郁的古朴清香和经典的江南水乡古镇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天意注定了她与生具来的淳朴秀丽,任风云变幻,任时光荏苒,茶香琴韵,竹露蕉雨,美仑美奂的绝代风华。文字沁香靓丽。一幅祖国山水之赞美和讴歌。欣赏美文!倾情推荐!【东北风情编辑:雪梦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