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荒原苍狼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荒原】再回首(小说·论坛征文)

精品 【荒原】再回首(小说·论坛征文) ——谨以此文献给我最亲爱的妈妈和已逝的爸爸


作者:清影儿 秀才,1446.6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28发表时间:2014-04-14 10:50:13
摘要:他们是一辈子的夫妻,这辈子举案齐眉。对着两个人的照片,她每天都要看一会儿,那些年的日子她一一都记得,而每个记忆里都有他。


   那个小小的孩子,紧紧地闭着眼睛,包在一个小小的被子里,露着脸,安静地睡着,这么小,这么嫩的肌肤,他看得痴了,伸出手,却不知道怎么抱,她在火炕上正躺着,“呵呵”地笑着,盯盯地看他和孩子。王二嫂咧嘴笑了,“来,来,我教给你,这孩子得这样抱,先拖住孩子的脑袋,用胳膊这样。”边说边做着示范。
   他高兴地抱着自己的女儿,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这是他的孩子,第一个孩子。回来陪着她们,这几天他都是笑着,闭不上嘴,由衷地笑着。
   他回去上班了,临走又仔细地看着女儿,女儿醒来了,好像在沉思,安静的样子,也许正观察爸爸,不知道这个小小的人儿在想什么。“我过一阶段再回来。”他留下一句话,不去看她留恋的目光,怕看了便再也移不动脚步。
  
   (五)幸福生活
   孩子三个月的时候,他把她们娘俩接到了他工作的地方。那里是一个石材厂,盛产花岗岩,据说,北京天安门的花岗岩就出自这里,当然这些都是听说,因为没有人去考证。
   那里是一排排的民房,都是土墙瓦盖的,四五家连成一栋房子,这里也是石材厂的家属房。他被分了一个一居室的房屋,屋内面积小,但是在当时他们都很满足,因为这是自己的房子,之前的住处都是租赁别人家的房子。
   屋内有一个热炕,外间是一个大锅,拿来简单的炊具还有一幅铺盖和一个木头箱子,那是她的陪嫁品,这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现在他们有自己的房子了,那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现在一家三口团圆了,不用再两地分居了,他有固定的工作,每个月都有工资,再也不用发愁吃不饱,不用发愁过了今天明天怎么办这样的事情,生活多美好,这样的好日子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因为孩子小,需要人照顾,所以,她专职在家看孩子,做家务,而他上班,养家糊口。如此,正应了那句话:男主外,女主内。
   现在家里有三个人了,孩子的户口随她,而他现在也是农转非了,三个人都是城镇户口,每个月都有供应粮,供应粮食的地方是离家不远的镇子里专门的粮店。这个时候的小孩子都是随妈妈的户口,邻居家小霞的妈妈还有小军的妈妈都是农村户口,所以小霞和小军也随妈妈上了农村户口,所以这几家人都很羡慕他们家,可以每月吃供应粮。
   每次去买本月的供应粮,都是她去买,等到他下班回家,她便一一说给他听,玉米面多少钱一斤,三口人一共多少斤,大米多少钱一斤,三口人一共多少斤,瓜籽油,白面,高粱米,盐等等,只要是粮店供应的粮食,她都会买来,一次性拿不动,她会分几次,她会一一记住每样的单价,每样的供应量,一共花了多少钱,然后回家后让他算算对不对。他就会拿出算盘,在她面前“噼噼啪啪”地一通上下扒拉,看得她充满了崇拜的表情。他算好了,停下了拨弄算盘,抬起头,告诉她,“对上了,就是这些钱。”然后,她的忐忑的心便放下了,松了一口气。
   他会算数,在当时的工厂,很多工人都没上过学,能认识几个字的也是寥寥无几,何况是他这样的高才生,在工厂里基本是没有的。他是在老家山东师范毕业分到学校做老师,后来,自己扔下工作闯东北,而他学过的那些文化一直跟着他。现在,他们这个厂子用他做核算员,记下班组里每人的工作量,然后按照计量给这些人开支。
   幸福的生活持续着,每天都是柴米油盐的计算,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傍晚的时候再从西方落下。东去春来,花开花落,几个春秋后,他们有了四个孩子,老三是男孩,其余三个都是女孩。四个孩子的家庭了,还是他一个人上班,她在家做做家务活,生活过得紧紧巴巴的,但是他们过得很充实,每个月的工资开回来后,先把供应粮买来,然后有一点剩余的,便留着。
   大姑娘已经到了九虚岁,上学的年龄了。他听孩子爷爷的话,东北的冬天太冷,让孩子们晚一些上学吧,每个孩子都九岁再上学就可以了。大姑娘要上学了,他们特意给老大买来一条粉色的裙子,让孩子上学时穿。
   老大梳着两个辫子,那辫子在脸颊的两侧,低垂着。老大站在窗户的窗台上,跳着脚往外望,隔着房后的长得茂密的大榆树,隔着把头的邻居家的菜地,她极目远望,望向桥的另一侧,爸爸和妈妈应该快回来了吧?怎么还不回来呢?
   他和她一起去离家一段距离的山沟里干活,那个地方骑自行车去也要十多分钟,不到二十分钟。去年,家里又新添置了一个大件,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二八式的,在当时没有几家有这个时新而贵重的玩艺。这些年,他在工厂里做的工作除了是核算员以外,还有就是烧錾子,几年下来,他烧的錾子又快又好,远近闻名,他也算是一个手艺人了,所以那个民办的石材作坊便聘请他给烧錾子。因为工厂的工作不能耽误,而家里孩子多,只有他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生活,生活变得有些拮据,他便想赚这个外快,填补家用。最后的安排就是,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然后他骑着自行车驮着她一起去那个石材作坊,为什么要带她一起去呢?因为那里没有电炉子烧炭,只能用人工摇风轮,他算好了,带着她去,也能多赚一份钱。
   大姑娘站在窗台上翘首企盼的,正是爸爸和妈妈的归来,因为爸爸和妈妈回来后,就能让她去上学了,在他们没回来之前,她要在家照顾弟弟和妹妹。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她一颗兴奋的心跳动着,跳着脚向窗外他们要来的方向频频张望着。
   突然,老大在窗台蹲了下来,高兴地露出了白白的牙齿,“回来了。”说完,也不管没反应过来的妹妹和弟弟,又跳下了炕。穿着那件粉色的裙子,开门到门外去迎接爸爸和妈妈。
   吃过饭,他带着老大去上学,家里留下了三个孩子,还有孩子妈妈。老二比老大小两岁,今年七岁了,看着姐姐被爸爸带去上学了,老二羡慕得不得了。现在又轮到老二站在窗台上了,老二比老大个子矮很多,翘起脚也看不清楚,眼前那棵大榆树挡住了大部分视线,只能透过树的缝隙看到一点点的光景,看清楚的只有那座桥的三分之一,桥不长,也就有三十米长,桥的另一头隔着公路,就是小学的围墙。
   终于,在老二目不转睛地注视中,老二看到一个粉色的身影,那个飘动的粉色很显眼,就在一辆自行车后座上,还没看仔细,一闪就没了踪影,老二知道了,那是爸爸和姐姐,在无望地望了一会儿后,无奈地下了窗台。老二明白,自己还要等,自己的岁数太小了,所以爸爸不让自己上学。对上学这件事,他们都充满了好奇,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只是觉得那一定是好事,所以很羡慕可以上学的人。
   时光匆匆间,几年又过去了,他的孩子们都上学了,就像孩子的爷爷说的那样,这几个孩子都是九虚岁开始上学。
   她还是在家做活,每天的三顿饭,春天开始的时候,也侍弄家里的菜园子和小片荒。在没嫁给他之前,她身体很不好,经常得病,每次得病就像抽风一样,倒在地上不省人事,邻居都知道她这个毛病,所以她才一直没嫁出去。没想到,结婚后,她的旧病居然一次也没发作过,就像几滴水受到太阳的照射,直接就蒸发成水蒸气,然后就没了踪迹,不知道去了哪里,剩下的,一点痕迹也找不到。她和他说起自己的病居然不治而愈的奇怪现象,两个人都有些疑惑,觉得这件事不可思议,却又解释不了。不管如何,这总是好事,弄不明白的事情,便不去深究了。
   晚上,她还在灯下缝补孩子们的衣服,等着他回来。夜已经深了,外面伸手不见五指,室内的炕上,躺着四个孩子,几个小脑袋露在被子外,孩子们基本都入睡了。窗帘是一个补着一块补丁的花布,四个孩子盖一个被子,被子是大红底,牡丹花的棉布面,衬里已经被补了好几块,因为孩子们躺下后总是不老实,蹬被,拽被,被子被扯坏了好几次,气得她责骂孩子们,但是孩子们过一阶段又会重演这样的事情。炕里两个孩子,炕外两个孩子,这四个孩子经常在被子里踹腿玩,小孩子总是不老实,不愁不忧的。最大的孩子只比最小的大五岁,一个孩子接一个孩子的出生,四个孩子都是那么健康,活泼,她的功劳多一些。
   被子已经不够用了,孩子们都大了,他俩商量把外屋改成一个小炕,大姑娘和二姑娘去那个火炕住,屋里的大炕住他们四个,这几日就要进行这件小工程。
   他去打鱼了,要很晚才能回来。在工厂,他有好几个好朋友,这些人和他有相同的爱好,冬天打猎,其余时间打鱼。他有成套的打鱼工具,渔网,鱼竿,鱼弦(不知道这两个字是不是这样写)等,他还会在房前屋后,或者是垃圾堆附近挖蚯蚓做鱼饵,很管用的。他有一支枪,是单管猎枪,以及一些打猎需要的枪砂,弹药等,他经常自己在家制作弹药,打猎用的。
   门“吱呀”一声开了,她回头,便看到他背着全副武装进来了。放下手里的针线活,去外屋拿来准备好的盆,他已经卸下了身上的背袋,将被袋里的鱼尽数倒在盆子里。鱼进了盆里,立刻欢实起来,扭动着,好像要挣脱什么束缚一样。盆里没有水,只有背袋里带出来的一点水花,她紧忙去外屋,又舀来一些水,鱼在有水的地方终于安分地忙着呼吸,忙着游动,不再躁动了。
   他卷了一只旱烟,并点燃了,深深地吸了一口,吐出一口轻烟,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些鱼是他起早出发,很晚才回来的报酬。这些鱼够家里吃几顿的了,这几个小孩子正是能吃的时候,自己的工资不多,要想总有好吃的是不可能的,今天的收获颇丰。她看着这几条活蹦乱跳的鱼,再看看她,也笑了。
   “睡吧,太晚了,明天再收拾鱼吧。”他说。
   供应粮是固定数量,孩子们正长身体,不够吃的。他想到一个好办法:种一些菜地,夏秋的时候能节省粮食,节省下来的粮食冬天用,因为冬天没有那么多蔬菜,粮食就会耗费得多一些。他们种了豆角、茄子、辣椒、韭菜、地瓜、土豆、玉米等。豆角都等到鼓粒了才采摘,豆角下来的时候,是全家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她会做一大锅豆角,锅边贴满玉米面饼子,做好了以后揭开锅,就会看到豆角上都是泡泡,饼子挨着豆角的部分也起了一层泡,只看着,人的哈喇子就要掉下来了,这绝对是人家最美味的食物。每次家里都要做五斤面的饼子,六、七斤豆角,做豆角的时候,要加一些荤油,那是她早就熬好的荤油,放在一个小坛子里,专门用来做豆角,吃了一顿饭,一锅豆角和饼子就所省无几了。因为吃豆角多,所以这个阶段家里省下了一些粮食。
   家里还种了地瓜,萝卜,玉米,这些也能当作粮食吃,他们每天琢磨最多的就是怎么把孩子们喂好,让孩子们吃饱。这四个孩子真能吃,每个都像一头小老虎一样,其实是他总鼓动孩子们多吃,并且还说,谁吃得多,谁就是好孩子,孩子们对爸爸特别敬重,都想得到那个好孩子的称呼,不用时间长,短时间内,每个孩子就不挑食,爱吃饭了。
   其实在孩子们小的时候,他就一直琢磨怎么喂好这些孩子,第三个孩子出生不久,他就曾买了一头奶羊,每天上班牵到上班的山前放牧,中间休息的时候再给挪一个地方,这样孩子有奶喝。后来这头山羊居然横死了,这个就不具体说了,说了感觉这头羊的命运太不幸了。等到老四出生的时候,他又买了一头羊,并且吸取上次的教训,放羊的时候注意距离山崖远一些,拴的时候拴得牢固一些。但是,这头羊却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里,冻死在家里的羊棚里。
   那个时期,这两头羊作用很大。每天早上他们俩都会在自家的挨着炕的小炉子上放好小耳锅,熬羊奶,给几个孩子喝,几个孩子听话地乖乖地围坐在炕上的小方桌周围,眼巴巴地等着每天的那多半碗的羊奶,是小碗的。羊奶熬好了,拿出准备好的碗,每个孩子都有,特别是最后阶段,四个孩子齐刷刷地坐在炕上,等在桌边,那么乖巧的样子,特别喜人,他们俩每次都美滋滋地看着孩子们喝羊奶。孩子们长大后各个身体好,也许这与小时候喝羊奶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们上学后,成绩都比较好,与他同厂子还有一些孩子与他们的孩子同年级,有的甚至同班,但是,他们俩的孩子总是能名列前茅,这让两人很自豪。
   同事们说起他的孩子,都会竖起大拇指,“你怎么教育的孩子啊,怎么那么听话,学习还那么好?”他会玩笑似地回答:“那就是遗传呗,我遗传的孩子当然智商高了,你就不行呗。”人家听了也是一笑而已。他能说会道,嘻嘻哈哈地与人玩笑,而她比较老实,甚至不会说一句玩笑话,碰到和她开玩笑的,她只是笑笑,不会回嘴。
   孩子们上学后,每月买供应粮的活还是她的,不过,每次回家后,她会让孩子们帮助算算,她花的钱对不对,每样的单价,每样一共买了多少,一共花了多少钱,她都能一一记得。孩子们拿出铅笔,认真的计算着。后来孩子们长大后,对妈妈能一一记住这么多单价以及每样买了多少,感到不可思议。
   大孩子上初中以后,家里开了一些山地,孩子们每天放学后都要跟着去刨地,撒种,锄草。每次出发的时候,家里都是六口人一起出发,邻居们遇到了就给让路,并且都笑呵呵地说,小军队又出发了。
   被垄的时候,他要求孩子们从下往上被,不能从上往下被。拿着大搞头,一下一下的,汗珠子一滴一滴地落下,还有一个要求:一个跟着一个,谁也不能拉下。干完活回来,他们都累得不想动了。秋收的时候,沉甸甸地黄豆,比相邻的同事家的那块地居然多收入一倍,弄得同事疑神疑鬼地认为是他家的黄豆籽品种好,其实他们种地的时候,用的种子里面有很多都是半个豆子,或者是瘪豆子,怕出豆苗的时候缺秧,所以他让孩子们多多放几个,就是这样的黄豆种还成了品种好,他只是笑笑,给了那个同事一些新打下来的黄豆做下一年的黄豆种,同事看到给他的黄豆又大又饱满,很满意,带着对明年的美好憧憬走了。几年后想起这件事,也终于弄明白了,那是因为他同事家对地侍弄的不勤快,地里都是荒草,黄豆自然长势不好,秋收的时候自然不能和他家特别勤快地摆弄地种出的黄豆相比较。
   孩子们通过种地知道干活累,干活苦,明白了还是上学好。家里的四个孩子,老二和老三先后考上高中,上了大学。这在当时曾经在小镇子里轰动一时,传为佳话,令人羡慕不已。
  
   (六)离别
   孩子们大学毕业以后,没上大学的两个先成家,后来两个大学生也结婚了。家里因为孩子们上学,一直生活比较拮据,当孩子们大学毕业以后,生活条件逐渐好转了。但是刚盖好了五十多平米的新砖瓦房,住进去三年多,他就得了病,零四年,他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与他朝夕相处一辈子的爱人,离开了已经成家立业的四个孩子。
   在他走后,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她不想去儿女们家居住,一个人顶着这座砖瓦房,后来儿女们想办法帮她换了一个楼房。她在家里的餐厅位置放置了一张照片,那是用电脑合成的,他和她的结婚照,照片中的两人还不算太老,笑得那么自然,那么幸福,紧紧地依偎在一起,每天,她都要好好看看,并且对着照片说几句话,就像他生前,她经常和他说话一样。好多好心人看到她一个人,想给她介绍一个老伴,她说,不找了,就这样了。儿女们试探地问她,并且说,妈妈要想找一个老头,我们不会拦着,想找一个伴也很正常,她说,不找了。
   现在,利用女儿给买的仰卧起坐机器,她每天都能做一百个仰卧起坐,每天早上都出去走走,锻炼身体,身体强健,气色也越来越好。
  

共 10928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平常人家平凡故事,就像大部分中国人的家庭一样,虽然日子过得艰难,却也让人倍感温馨。其实,我们这代人的父母爱情大部分都是和亲情融在一起的。因为他们所处的那个年代所限,没有花前月下浪漫的条件,因此他们那代人的爱情故事是非常简单的。也许简单的爱情最能经得住岁月沧桑的考验,虽然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绊绊。推荐阅读,问候清影儿。【编辑:铁血胡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415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4-04-14 10:56:02
  清影老师;按语写好了,您看合题不?
铁血胡杨
回复1 楼        文友:清影儿        2014-04-14 11:48:00
  谢谢胡场,按语写得很好,辛苦了
2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4-04-14 11:03:03
  说实话,此小说里的一些情景在我家也出现过。比如买供应粮... ...
铁血胡杨
回复2 楼        文友:清影儿        2014-04-14 11:55:58
  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有这些经历。又看了一遍按语,按语很到位。那个年代的人没有更多的花前月下,亲情多一些,平平淡淡才是页,这就是生活。
3 楼        文友:披着羊皮的小绵羊        2014-04-14 11:51:50
  清影的文章很接地气,也很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赞一个,让我恍惚回到那个贫穷落后的时代了
回复3 楼        文友:清影儿        2014-04-14 11:57:21
  哈哈,悄悄地问—声:大饼准备好了吗?
4 楼        文友:披着羊皮的小绵羊        2014-04-14 11:59:27
  好像清影是第四名哦,呵呵
回复4 楼        文友:清影儿        2014-04-14 12:03:42
  第四名不是十张大饼吗?
5 楼        文友:雪飞        2014-04-14 13:25:54
  父母爱情,清影儿写得真好,不愧是写小说的!
回复5 楼        文友:清影儿        2014-04-15 09:12:15
  谢谢雪飞的支持哦。写的是我爸爸妈妈的故事,写的时候带着一丝虔诚,一丝感动,我先把自己感动了,总觉得通过此文,好像为父母做了点什么。
6 楼        文友:雪飞        2014-04-14 13:37:56
  简单的爱情,平淡而浓郁的滋味,日久天长地厮守,读来亲切,感人
回复6 楼        文友:清影儿        2014-04-15 09:15:26
  写的过程中,我几次打电话询问我的妈妈,比如文章中记载的买粮食后,回家算账;种豆角,贴饼子吃等等。妈妈谈到当年的事情有时候很高兴,有时候情绪有些低落,然后我就马上转移目标了。。。。
7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4-04-14 13:48:01
  不辛苦,应该的,清影老师此文写的很朴实啊。
铁血胡杨
回复7 楼        文友:清影儿        2014-04-15 09:16:14
  这里很多都是事实。谢谢胡杨,问好
8 楼        文友:静心雪韵        2014-04-15 11:39:06
  稍后来支持影儿、最近小忙啊。
珍惜当下,万事随缘。
回复8 楼        文友:清影儿        2014-04-15 15:34:19
  这文太长,不用挨个看,小静,你忙你的
9 楼        文友:潮仙        2014-04-15 12:53:28
  现在,利用女儿给买的仰卧起坐机器,她每天都能做一百个仰卧起坐,每天早上都出去走走,锻炼身体,身体强健,气色也越来越好。欣赏佳作!
回复9 楼        文友:清影儿        2014-04-15 15:35:05
  谢谢你的支持,问好
10 楼        文友:天空之弋        2014-04-15 14:34:59
  很乡土文字,很生活的气息。青草姐文笔真好。
回复10 楼        文友:清影儿        2014-04-15 15:35:46
  呵呵,谢谢小天空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