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张爱玲作品赏析(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张爱玲作品赏析(散文) ——张爱玲作品赏析


作者:蕴秀 白丁,5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804发表时间:2014-05-21 09:59:49

【流年】张爱玲作品赏析(散文)
   几天后,深夜读《异乡记》,读到夜里“沈太太”听到“闵先生”问起“沈太太”睡了吗?“我面朝里躺着,听到闵先生的声音,仿佛见了亲人似的,一喜一悲,我一直算睡着了没有作声,可是沿着枕头滴下眼泪来了。”
   这一段话,那个沈太太就象是自己,真切,感伤。张爱玲文中的一缕轻愁,恰似我满腔不合时宜和积郁,还有她那坦然的笔调,带着冷眼旁观的漠然,象极了我此时的心绪。
   张爱玲的小说,悲剧的成分多。不记得谁说过,悲剧的力量比喜剧的力量大。悲剧是一种残缺的美,更真实地再现了生活的本质。因此,更能耐人寻味。
   “一大早上路,天气好到了极点,蓝天上浮着一层肥皂沫似的白云。沿路一个小山冈子背后也露出一块蓝天,蓝得那么肯定,如果探手在那土冈子背后一掏,一定可以掏出一些什么东西。”
   这样有创意的句子,也只有在张玲的书里随处可见。难怪有人说:“别的作家,在文字上,在意象的运用上,在人生观察和透彻深刻方面,实在都不能同张爱玲相比。”
   读张爱玲与读董桥不同的是,董桥的文字是玩味,张爱玲的文字是体味。
  
   八、再读张爱玲
   假日,是属于自己的清闲日子,捧一本张爱玲,随意地翻,有点不习惯半白话文,她自己也说过多华丽的词语堆彻的叙述,我也不喜欢她不太明朗的男女关系的描述,有点压抑难当的感觉。
   短篇小说《金锁记》,怎么有那么多红楼梦的影子,繁琐的叙述,不在我此时心境所能接受之列,虽然看红楼梦是遂字遂句地斟酌的。《红玫瑰白玫瑰》,将一个男人振保写得如此放荡不羁,又如此百般无奈,跟现在的生活,象隔得很远,又觉离得很近。这让我不由想起钱钟书《围城》里写的那个方鸿渐,不过方鸿渐比振保要清白得多,但他们的无奈是相似的。不知道是不是那时候大多留过洋的男人都那样。《打人》这一篇,写她自己,却象在写别人,没想到如此才华横溢的才女,年幼时期受过那么多的折磨,而写出来,却象与自己无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生活虽然不幸,却得到过那么多幸运机会的张爱玲,学英文,学国画,学钢琴,住洋房,留学香港,多种经历集一身的她,多种身份错杂其间,因此又是多面的,也因此显出了她的多才多艺和与众不同。
   这个季节,在如此闲淡的节日,我看只有那篇散文《双声》,觉得还挺真实的,张爱玲和她的好友莫梦边吃边聊的对话,虽然是闲散的聊天,却深刻而显得另类。我想不是随便两个女孩在那餐厅里一坐就能聊出那些能让人寻味的关于生活,关于艺术,关于衣着,关于男人和女人的话题的。同为女人,对这篇我觉得给我们女人聊天倒是提供了一个范本。
   张爱玲的文字里,也如她本人一样,带着小资情调的,不是我们这些平民所见惯的那种生活,所以她笔下的人物,多半是属于那时颇有些文化底蕴,家庭又还有些殷实的底子的男女们。因此,她那篇《草炉饼》是她文章中,不多见的写下层生活的文章,不过写出来的味道也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写的,她并不知道吃草炉饼的人的生活,也不了解卖草炉饼的人的生活。
   张爱玲曾说:“一个文人的最好训练是不快乐的童年。”先读过张爱玲的传奇故事,后读张爱玲的文章,就非常理解她笔下的人物,为什么个个都显得沉重,即使是写少女,也带了许多成人的味道,好象最后都没有什么好结果。所以我觉得张爱玲小时候的经历,是她一辈子的阴影,也是她后来爱上有妇之夫,民国军伐兼汉奸的胡兰成,并伴随她后半生的一系列悲剧的主要原因。一个生活在幸福之家的女子,应该是清纯的,她的爱,也应该是明朗的,而生活在充满暴力和冷漠家庭中的张爱玲的爱,却是含糊的,看得让人心痛,让许多关爱她的人扼腕长叹。这都是她年少时期的家庭环境的恶果,抽大烟的父亲娶了姨太太,打孩子;清高而激进的母亲,飘洋过海,远走他乡;被后母排斥,被父亲痛打禁锢的张爱玲,在香港留学无果而被炮火轰回上海,过多的挫折给她的性格注入了太多不和谐的因子……因此,每读一次张爱玲的作品,就有一种压抑的感觉。
   但,张爱玲确实是个写作天才。

共 11906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风言风语,一系列张爱玲作品的框架下,一步步接近一个本真的人物的心路。张爱玲,近代文学上的一个传奇,亦是个没有让人停止争议的人物。她的传奇早已在她的幼年里种下,这不仅仅是她传奇的身世,传奇的中西合璧思想来源,更以她鲜明的个性而让她的文章从来不是普世言语,那是她的特立独行。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唯有这样的独立才会闯眼,才会在众多色彩中一抹出她鲜明的色调,那色调绝不属于别人,是属于张爱玲的。 色彩与形式无疑是爱玲方式,女人天生对色调有一种敏感,不同的是张爱玲的色彩也不是三原本色,那是她调制的。至于那个形式,便是她的衣着方式,你若从《更衣记》中的那两条晒衣的竹竿与竹竿间掠过,便会看到一个女子是怎样从华丽与落寞的交织中穿行着的。她笔下的人物亦是包裹在华美的袍中的灵魂,她的衣着附于灵魂,魂在,那便是众多的色彩,是流苏,是旗袍面盛放的牡丹花,若是抽掉了那灵魂,那衣着是什么吗?是一条条再也拼不起的碎片了。以读一个人的方式认识一个人,也便深深地为这个人物迷住了,那是有泛着樟脑香的回忆的旧味,亦有流年岁月里的痕迹,你也便理解了她的许多,理解了她的自负与刻薄,理解了许多团而不圆的结局。你也会一读再读她,透过她一生的掠影,看一个人从斑驳的影际间走来。 好文赏读!问好蕴秀! [编辑:雪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飞        2014-05-21 10:05:38
  蕴秀是张迷哦,我是伪张迷,呵呵,不过喜欢倒是真的!问好!读你的赏析也让我更了解了她。
2 楼        文友:雪飞        2014-05-21 10:07:55
  这篇文是我来流年的第一个编按文,挺曲折的呢,电脑还坏了。
回复2 楼        文友:蕴秀        2014-05-22 23:55:32
  非常非常喜欢雪飞的按,没想到有素未谋面的文友如此用心地为我这些零碎的读后感写按,让我对流年越来越有归属感,通过雪飞的按,看出雪飞绝不是伪张迷,你对张独到的评论,也让我有更大的收获,真有种抛砖引玉的惊喜!我这些文字,最后起了个名字叫《风言风语》,源于一个朋友,我把几年前写的张爱玲读后感集在一起,想给它们起个名字,我原来有个名字叫晓风,他说,不如就叫风言风语吧,也很合爱玲《流言》的意思,他也有打趣的意思,说我是“疯言疯语”,这其实也挺合我意的,因为写得杂乱,正好借以解嘲。谢谢雪飞!虽然我的感谢来得有点迟,但诚心诚意!
回复2 楼        文友:蕴秀        2014-05-22 23:59:05
  能成为雪飞第一个写按的人,非常幸运,感谢缘分!曲折写按的过程,是见证缘分挡不住!
3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4-05-21 13:00:00
  认真地沉浸在蕴秀体悟的“爱玲”系列里,悲喜交集。
   晓风有心,将散珠串成了项链,让旷世奇才的爱玲熠熠生辉了。
   仰慕她,怜惜她,也排斥她。这是我真心的感悟。
   她的童年,为她的一生奠定了悲欣之根。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3 楼        文友:蕴秀        2014-05-24 09:37:21
  读多年前的文章,感觉是浅浅掠过,深入不了,半夏读了这一串文字后说,没有深入到张的内心,只看见表面,我是同意这种观点的。姐姐也可以给我提出建议的。
4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4-05-21 13:57:25
  晓文确实是张爱玲的钢丝,几乎把她的作品一网打尽。
   读她的文,慢慢地读懂了她这个人,反过来,更深刻地理解了她的文。
   洋洋洒洒一万多字的系列赏析,不仅留下了作者阅读张爱玲的心路历程,
   而且将一个历经人生苦难的文学天才全方位地呈现于读者的面前,
   让人痛惜、仰慕、感喟,然后沉浸于她的文字中,欲罢不能。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4 楼        文友:蕴秀        2014-05-24 09:34:13
  我这些都是几年前读张爱玲的零碎记录
   那时候读书较用心
   所以读完后还可以回味很久
   现在读书已经像走马观花
   为了涉猎更多的内容
   希望看见大家提出的意见
   多批评才能让我有进步啊
5 楼        文友:雪飞        2014-05-23 06:51:54
  我没有读很多张爱玲的文,也只撷取其间一小部分试图读懂她。张爱玲喜爱穿戴,讲究形式,据说她的衣样很多是自己设计的。而她的文中也有很多衣着涉猎,小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散文中最有代表的就是那篇《更衣记》,你看看她许多照片,无不华丽复古,又绝不是刻板的样式。她是个不错的服装设计。大凡穿戴讲究,都是在标榜自己的特立独行,张亦不例外,“出名要趁早,她有极强的表现欲,不然她也不会以爱玲的方式出来。说真话她真是个天才,她的表现欲恰到好处,也与她的文字非常搭调。另张也很懂电影手法,也颇得西画中对色彩的理解,她的许多小说其实也早有电影剧本的雏,因而她的作品一而再地被改编成电影剧本。有许多关于张爱玲的谈题,有机会再聊,认识蕴秀算不算缘份呢,当然了!握手!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