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剪烛西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窗】我的读书生活(散文)

精品 【西窗】我的读书生活(散文)


作者:李锦恒 榜眼,2594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47发表时间:2014-09-01 23:28:06


   初中三年最幸运的事情就是认识了江老师,担任我初三时的语文老师。江老师穿着随便其貌不扬,确切地说是一个小老头,其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他是解放前生人,解放后因家庭原因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对待,他的坚韧最终留在镇上初中教学。他讲的语文课很棒,又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很多家长和学生都以进入他的班级而自豪。我们那年,江老师辞去了班主任,只专心教授两个班级的语文课程。在我看来,我们整个班级七八十名学生中,我明显是受到了优待。或许我在他的眼里,一是对字词掌握的熟练程度高,二是我当时的作文都能按照要求写成他想象的范文以供他在班级里朗读。当然,考试结果也是令他满意的,在六个班级数百人中总是出类拔萃。他私下给我找寻了很多语文试卷、习题集,甚至把他珍藏多年的参考资料都给我翻检了出来,还有一些语文教学类的杂志。我喜欢杂志上刊登的那些文章,在当时紧张的初三生涯中,已没有多余的时间偷看课外书,也无从可找了,人人都在为未知的前途拼搏着努力着。
   那时的时间总想着一心多用,所以平均两到三天,我就能看完一本习题集或杂志,然后还给江老师,再从江老师那里领未看过的。一旦我还书的速度快了起来,江老师就会现场检阅我的阅读效果,在我看来都是熟面孔的习题无论怎么变幻都差不多,关键是基础知识掌握的牢靠,检查的效果就是当着其他语文老师的面,对我进行不确定题型的口头测试,让我像是在搞脑筋急转弯的抢答游戏,引得部分语文老师的围观。将近二十年了,我依旧能把一些字的拼音声调写得完整无误。这些都要归功于江老师,如果不是当年对我的鞭策和激励,加上那些杂志上的美文熏陶,应该不会有我现在的文学爱好。就是从那时,我的文学梦开始树立,一步步走起来。按理说,这些所叙述的和我的读书生活不是很搭调,但无疑是基础知识的搭建,为培养阅读兴趣自然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待我全部阅读完江老师给我预备的那些参考资料后,对于文字的认识又有了更多的见解,在幻化无穷中咀嚼着生活的别样味道。回首望,我从故乡走出这么多年,鲜有江老师的消息,此时此刻也只能在远方祝愿他一切安好。
   三
   升入高中,某种意义上来说,仅仅是把身心和人所关注的重点从路东转移到了路西。两所校园一路之隔,把之前的那些好奇观望俱变为现实之后,虽然学科的增加和知识新鲜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对于眼界和视域有一定的刺激,但习惯于生活的平稳后,还是觉得索然无趣,倒不如每日读上一本书,或者看上一本杂志。学习的动力在刚刚升入更高学府后,突然就消失殆尽,再也提不起劲头,老师和家长口中的大学梦还遥遥无期,趁学习成绩还能跟上,倒不如在课外书中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好好地放纵一把,体验一下别样的精彩,管它是空虚般的无聊,还是无知的虚妄,无论什么都要不管不顾了,沉浸在书香中,在文字的恣意排列中悠游,再也不能转身,更不能自拔。
   在高中校园大门里侧种植着两排梧桐树,按理说在树下读书绝对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或许是学习都太紧张的缘故,除了周日时那个卖盗版书的人过来,树下才会呈现一片阅读的情境。很多人买盗版书,多是贪图价格的便宜,其次才是满足内心读书的欲望,当感受到书籍的印刷质量太次,而且错别字随处可见,就连常识性的东西也是漏洞百出,渐渐只有学生围观,很少再看到买家了。免费阅读,自然成为常态化。再后来,也有人顺手牵羊,自觉不自觉地就把一些书带进了教室里,任人自取,直至放假时都还在教室里丢弃着,好像无人看管的孩子找不到归家的路,就连我这等爱书的人也懒得收起,盗版书一旦成为累赘,就便讨人嫌了。加上平时老师们也说盗版书的危害性,更在学生心中留下烙痕,无形之中更对盗版书加以排斥。
   与之相对,正版书籍和正规杂志就很容易俘获每位同学的内心。读一本好书,等于交了一个朋友。如有这类一本书出现,就从某个点向外辐射,流转速度之快真可谓加速度,就算没能全部看完,若能瞻仰一下书籍的模样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似乎大家都有了默契,如同定下来一个规矩,那就是在每个人手中必须小心翼翼地存放,生怕弄脏了弄破了,搞得主人生了气一旦收回去,就可能错过阅读的机会。这些情况都是课堂之外的时间在运作,课堂上老师监管比较严格,毕竟高中了,人生难得几回搏,教课老师也不愿承担误人子弟的责任。所以,课外时间是少之又少,完不成作业是没有时间看课外书的,周末也是一样,基本每天都要面对书山题海,丝毫不敢轻易放松,放松就意味着倒退,倒退就会有老师给你单独谈话,就会成为“重点对象”。那时,想看一本书,如不能专心致志地在课堂上学习,课下不及早完成作业,挤不出时间只能老老实实一心只读“圣贤书”。敢于越雷池的肯定大有人在,可惜了那些书籍,全被老师没收,只能兴叹又错过了拜读的机会。
   高二时,学校外面又陆续办起了几家书店,可以办理借阅证,按照单月或者单本书来进行计算。这真是一个好消息!让我的心里蠢蠢欲动,那应该是藏着很多故事的地方,积累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财富,汗牛充栋的史书典籍,充斥着古今的文明。那应该是一个美丽的城堡,里面居住着无数的“颜如玉”,当然还有“黄金屋”。只是,摆在我面前的问题——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是遥不可及。我没有能力办理借阅证,也没有办法去完成这样一个成为奢望的念头。或许,我就不应该有这种想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是首要任务,而其他的,都应该搁置一边,那是奔向独木桥的拦路虎,那是走向象牙塔的绊脚石。事实上,想与做,永远都是矛盾的,也是对立的,诱惑无处不在,就像饥饿到了某种程度,突然一桌佳肴摆在眼前,换成是谁恐怕都不能无动于衷,何况当时的我正处于花季雨季的年龄,多愁善感的天性偶尔也会表露一下,对于课外读物的亲近在所难免。
   此时,班里很多同学都办理了借阅证,同时也是响应语文老师要大家扩大阅读面写好作文的号召,在每周四的作文课上,可以为所欲为地阅读各式各样的文学读本,哪怕武侠言情之类,只要不被语文老师发现就万事大吉,只是要按时完成作文的书写,既看书又要写作文,绝对是一项技术活,稍微懈怠一丝一毫便会露出马脚,那后果就无法想象了。聪明的同学便会揭掉作文教材的书籍黏贴在课外读物的封面,这样可以以假乱真。每每想起高中时代的这些事情,宛如时光的镜头又映射到了昨日,把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目视每一个在回忆里出现的角色,为每个人在当时的场景中各自的表现,真想拍案叫绝,岂止是高智商妙手段的展示。
   课外读物在班里渐渐有了泛滥之势,形形色色的书籍或隐藏在桌兜里,或压在课桌的书本之下,或被遮挡于课桌上摞起来的课本之后。这些对于极度渴望阅读的人来说,如果不考虑学习的话,那么每天都有课外书看,每天都能换取到千思万想的书籍,而这些全都是免费的,我所担心的问题就是自由掌控的时间太少了,而书又有那么多,这让我竟然无从选择了。我的底线依旧是不看言情和玄幻,里面所透露的那种天马行空的思想不真实不可靠,在我看来完全是由于内心的空虚寂寞而产生的虚妄,妄图通过不切实际的异想天开来实现某些永远不存在的事情,或者达到某种程度的荣耀。只能说具有想象力的无限丰富,却徒增苦恼。一场春梦了无痕,竹篮打水一场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书是绝对充满魔力的东西。一旦爱上,只能是深深爱,不说再见,不能告别,是把身心全部交付的一次从内心世界与精神支柱的完美交融。相对来说,励志的书籍倒是多一些,像《方与圆》,能让人胸中激荡热血澎湃,不由自主地就将自我的种种表现与书本的很多阐述做出对比,似乎就在那一刻发现了很多自己的优点而沾沾自喜,那些缺点也随着阅读慢慢地全部改正,纷纷扰扰的思想在斗争的同时,超乎常人的素养也在提升,似乎假以时日自己也会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别人只能追赶着我,我在前行的道路上只留下背影。可惜看了很多励志的书籍后,我依旧默默无闻,至今数十年人生也未有大的成绩。痛定思痛之处,方明白历史书籍要当做一面明镜,照出自己灵魂深处的缺失之后,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惟有改变才能进步,进步才是创造生活。这应该才是读书的真谛吧。
   教室的窗外,有一些树。我目睹过萌发的过程,春寒料峭之时,一滴滴雨露落下,一个个芽孢伸展成一片片绿叶,墨绿墨绿的叶片在阳光下闪耀着青春的色彩;我亲眼看到郁郁葱葱的景象却隐藏着一场场的杀机,凌乱的风蛮不讲理,那些柔弱的枝叶被卷向空中,再狠狠地摔落到地面,枝枝蔓蔓在雨中挣扎,最终变得七零八落,就算有些痛楚的泪水也与雨水一起流向大地去浇灌自己;悠忽间满树的青色染上岁月的风尘,在阳光逐渐变得透明的季节里,一片一片的落下,既有诗意的随性飘洒,也有沧桑的无奈退出;在孤孤零零的日子里,裸露出最真实的风姿,毫不遮掩自己的丑陋,同时也在展示静态之美,或许是在收拾自己的悲伤,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创伤,暗暗幻化为向天空争夺领地的力量。年年岁岁,日日夜夜,反反复复,在我的视线里从从容容。这是我在长久读书之后,总喜欢看着窗外的那些树,看鸟雀在上面飞来飞去窜上窜下,我的思绪也便随着它们舞动的翅膀翱翔。观察和思索是相对的,正如阅读和记录。书是看不尽的,千千万万的美好必须去挖掘去发现,绚烂才会更加弥久。如不能妥善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岂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人,读了万卷又有何意义?我又何时能成长为一棵树?
   从那一刻起,我知道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了。初中时,我有过写日记的习惯,断断续续数年,也写了几本,最后却不知所踪,那些青涩的记忆连同花季雨季都湮没在故乡的小镇上。我开始认真整理阅读过的书目,专门在一个笔记本上分门别类地记录着,中间夹杂着摘抄的自以为优美的诗句、语言,以后的作文课上这些都是我引以为豪的素材。同时会记录上自己的只言片语,权当是自己的读后感。这样,没有书可读的时候,可以考虑挑选再读或者多读几次,对那些重点书籍即使读上几遍也依旧爱不释手,同时在心里埋下一个信念,终有一天一定要买上正版的作为珍藏。很快,一本就用完了,再换上一个新本,断断续续记录了八九个本子。与此同时,我还用自己特制的小本记录了很多唐诗宋词,平时装在口袋里,一边走路一边念叨上几句,想着日复一日的,慢慢就能背诵很多,或许有一天唐诗三百首都会在我的脑海里完整储存。年少的轻狂好动,耐不住性子,终究未能实现这一宏愿。再后来,迷上了新诗,徐志摩、席慕蓉、汪国真等人的作品也被我收入我的“个人文集”。
   在新学期刚刚开始的时候,新书本发到手以后,除了枯燥的数理化被弃之一边,像语文历史地理等课本短短几天就被我泛读了数次。只要是某些感兴趣的东西,踏踏实实地读上一遍,其他的就置之不理了。好像从进入高二开始吧,以后的语文课上我再也没有认真聆听过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我不是狂妄,高中语文的书本知识仅仅是在初中的基础之上有了微不足道的延伸,选择的课文不过是多了一些名家,而且大多作者都是故去的作家,缺少现代元素,总觉得是在感受那些名家的回忆。用现代的观点去识别,就如我们穿越到了若干年前,丝毫激不起学习的欲望,没有一点新奇之感。如果不是应付考试,还真没有在课外读物上学到的有用东西多呢。但是,这些话我不能说,我的抗议也是对自己的放逐,就是偷偷地阅读课外读物,把在课堂上得不到的就依靠那些从校外书店里借阅而来的书籍去补充能量,满足内心对外界的渴望。当我对所有课本都失去了兴趣之后,惟有疯狂的阅读才能激起我拿起书本的欲望,其实那时也知道这是一种无可救药的病态行为,但是已经无法拯救自己,只能任其发展……
   当我第一次走进学校外面新开业的大型书店的时候,看着琳琅满目的书籍,真想一本本地拥抱亲吻,想象被书包围的场景,岂止是天上掉下来的幸福。一个借阅证可以借到两本书,两个借阅证就可以借到四本书。四本书肯定都是精挑细选过的,回到教室里四选一,挑出最想阅读的那本,其他的放在桌斗里或者分散给周围的同学。很多人如我,或者我如其他人,对自己的学业都不甚关心,剩下的那些心思全部转移到课外读物上了。有时老师也想在课堂上抓几个现行出来,作为典型好好地批评一顿,老师一旦走下讲台,紧邻的同学便用约定好的招呼或动作通知到当事人,藏书或转移的速度真有点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算查下去,也难获得半点有效的线索。那时学校已经采用封闭式教学了,从外面书店租借的书籍只能一个星期出去更换一次,到手的书籍是何等的珍贵,后面还有很多人排着队等着看呢。同学们的保护意识是多么的强烈!往往老师也被弄得哭笑不得,只得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要以学业为重,要对得起四季里黄土地刨食的父母。饶是这么说,起到的效果依旧微乎其微,人啊人,一旦陷入某种热爱的事情当中,真的是很难脱身,一是习惯于这样的生活,二是本身的依赖性和惰性使然,三是缺少意志力,四是一种神经质的迷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课外书,每天处于混混沌沌当中,考试怕什么呢,又不是高考,这次没考好,没有什么的,下次少看点课外书,成绩自然就上去了,现在哪怕靠了零分,又何必怨天尤人?自我感觉良好到了极致,包括班主任在内的还有其他学科老师也都单独和我们谈话,我们答应得好好的,但是等到了数学物理化学课上,那些单调的公式、力学、有机化学就把脑袋弄得蒙蒙的,真有些茫然失措。平时翻阅课外书的两双手也不知摆放在哪里了,大脑一片空白,满堂课下来记住了老师说的四个字——“上课”“下课”,也不会去刻意思量什么,就觉得浑身乏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一到下课,就想到门外透透风。或者望着窗外那些树,目光呆滞,一盯就是一堂课的光景。现在回想,那时的我应该处于正常人的边缘,近乎痴傻的状态,一直到了高三才调整回来。整个高中时代,具体看了多少本课外书,开始还专门记录,渐渐地为了把时间都用在阅读上,看完一本就接上下一本,其他都是浮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我还有值得炫耀的地方那就是每次的作文都是高分,也算是高中时代最为欣慰的事情了。三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我的读书生活随着高考的到来,面对毕业或许告一段落,或者就此停摆。

共 15728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高尔基还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少年强则中国强,文明是一点一滴积累的,人类最好的进步就是阅读书籍。这篇作品,作者回顾了多年来的读书生活,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这一求学的过程,很多熟悉的往事在作者的弊端娓娓道来,似乎将时光拉近,拉伸到我们的视域范围之内,犹如我们身在现场,亦如我们自己的经历。作者从识字课本到爱上课外读物,严格来说,不是一种良好的读书生活,但在乡村无限匮乏的精神生活里,或许惟有课外读物才能给予少年内心的温暖,让一颗熊熊燃烧的心灵感知着外面世界的精彩,当沉迷在其间时,所收获的自然是学业的倒退、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担忧。故,作者在高中毕业后最终放弃学业,选择在流浪中寻觅阅读的乐趣,十年苦读终换来写作的进步,创作带给作者思想的丰盈。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仅仅是从读书到写作的一种转换,或者说是爱好的某种转移。这两种关系的的确确给予作者生活的信心、奋斗的动力、美好的追求。这篇作品,记录了一个人的成长,写出了一个爱书者心境的改变,更是通过写读书生活,蕴含了辛酸的心路历程,文字深处嵌入时代的影子。归根结底,道出了一个深爱文字的人精神世界和价值观。作品描写细腻,内心世界揭露得一览无遗。一路阅读一路收获,一路追求一路讴歌。非常棒的作品,特别推荐!【编辑:温柔小娴】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0200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温柔小娴        2014-09-01 23:35:17
  哇,高大上啊。九月份第一篇作品哎,这么细腻。呈现了过往岁月。嗯,有些东西,闲暇时打捞出来晒晒,会有更多感触。那些岁月,真切地走过。经历过,不计别的,就计收获。
   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嗯。还不错。
   那么,晚安。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2 楼        文友:岁月静好        2014-10-30 11:53:58
  你好!我今天编辑的诗发到《我主江山》,有两首编辑重复了,我不知道怎么联系你们,请你帮助我一下,给我退回来我重新编辑好吗?我现在把重新编辑的发到社团。
岁月静好
回复2 楼        文友:李锦恒        2014-11-03 13:00:07
  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什么意思?
   请问您投稿到哪里了?
   我主江湖社团后台未收到您的投稿。请仔细核查。
   感谢您的关注,问好。
3 楼        文友:岁月静好        2014-11-06 12:21:31
  我今天发了文字到《江湖》,不知道你在不在,会不会看到,也不知道能不能发表。欣赏你的文采!是你的忠实读者,嘿嘿!
岁月静好
回复3 楼        文友:李锦恒        2014-11-06 19:26:23
  收到,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稍后就去欣赏您的文字,祝安好!
4 楼        文友:岁月静好        2014-11-11 12:08:54
  希望你能够看到。问好!
岁月静好
回复4 楼        文友:李锦恒        2014-11-11 13:37:58
  已看到。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请后续多关注江湖社团。一起精彩。
5 楼        文友:岁月静好        2014-11-12 10:16:19
  谢谢!我会的。
岁月静好
回复5 楼        文友:李锦恒        2014-11-12 12:26:50
  期待精彩。
  
   问好你。
6 楼        文友:竹林子        2014-11-24 17:24:16
  老乡的文章,唤起了童年失落的梦。我们豫东黄泛区,穷啊!儿时没有电视,没有书读,一本连环画,常常是几个人争来夺去,翻动像“牛肉烂”一般。
骨子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虽久居城市,却念念不忘生于斯长于斯的黄土地。
回复6 楼        文友:李锦恒        2014-11-24 22:53:55
  故乡是一本写不完的书。流浪的旅途,在思念异常强烈的时候,让我更认真地品读。
   往事不可追,梦里依稀唏嘘。
   感谢老乡前来赏读。问好。
7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4-03-02 21:27:58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李老师的成长书是多彩的、朦胧的、人性的,闪烁着尘世间真善美的光芒。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