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梧桐随笔】京都出行记

精品 【梧桐随笔】京都出行记


作者:江南铁鹰 探花,13428.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52发表时间:2014-09-13 15:39:55
摘要: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灿烂的文明,一个恢弘的京城,一个承载着亲情与家的地方!故地重游,多的是物是人非,多的是记忆沉浮,多的是人生回味。


   我们是开到八达岭的停车场才吃早饭,却不折不扣上了一个大当。被北京的小饭馆狠狠斩了一刀。秋霖想尝尝老北京炸酱面,万万没有想到停车场附近小饭馆里的炸酱面居然要18元一碗。门票上下的缆车费用,一个人就是两百出头。实在不便宜。我没有同意步行的建议。我知道长城的险峻,更加了解大家的实际体力。这240必须出。
   果然,等我们坐缆车到了上面,就体会到了必要性。这缆车站设在半山,还有许多上上下下的长城烽火台等待我们。长城上人声鼎沸,可谓蔚为壮观,也足见国人对长城那种情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还有许多国际友人,显然对长城的崇敬,已经远远越过长城,越过国界,深深地刻印在世界各国人们的心中。有人会批评这种凑热闹式的旅游,对各名胜古迹风景区,游人如过江之鲫般的现象甚为不满。事实上,这些著名景点的各种设施,也的确是早已不堪负重了。但是,我们面对这种情况也还是需要区别对待。像天安门、故宫、长城这类景区,恐怕还是需要另眼看待了。因为这些景点,在国人心目中早就不是什么风景,而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中华的璀璨文化代表。
   登上八达岭长城,才会真正感悟出什么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才会看得到祖国大好河山是怎样壮丽?这里是燕山山脉,山势本就气势雄浑,群山峻岭之间盘旋着一条巨龙,在蓝天白云之下然若如欲腾空而起,在中华大地上起舞。那不就像我们这个民族一样?无论蛰伏多少年,终究会腾空而起傲视寰宇。长城的根基在群山之脉,这燕山山脉上植被茂盛,而且均盛于山阳,也就是长城城墙之内,城外却常见乱石枯草。长城内完全不同,尤其是秋季,那真一派缤纷艳丽的景色。尤其那漫山的红叶,一簇一簇在山坡上、山沟里,宛如一束束火焰一般,夹杂在苍绿、枯黄、暗青的各色林叶里极为抢眼。真是看不尽的秋光无限。
   在长城上不由心潮涌动,有了一首词,【泛兰舟】[长城抒怀]:
   霜降枫红时节,岭头襟怀抒。
   目中尽是秋光,云绕足前树。
   横卧长城,盘旋逶迤,遥遥舒展,龙象腾飞翻舞。
  
   旧时旅,常记少年,青春心底寄豪语。
   壮志可比天高,戎马戍边苦。
   权做清风,月下画松,追思浑似,那年笑中擒虏。
  
   ——皇家园林数颐和重记颐和园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
   我们六个一进去就被无数游客挤开了。总算秋霖和她老公还和我在一起。我带他们去看了长廊,然后去了谐趣园,还登上了佛香阁,给秋霖夫妻拍了不少照片。可惜那天人太多,在佛香阁上想拍好一张照片都难。这次外出,考虑到他们夫妻是第一次到北京,其他人有自己喜欢摄影,我基本都和秋霖夫妻一起走,多给他们拍几张留影,也是此生之幸事了。我那天有事要去办,就在佛香阁顶分手了。
   我今天要去中关村,所以直接从佛香阁后山下山,准备出北门。在北门内就是颐和园的小苏州,一个别有风情的去处。一条不大的小河,或者算一个长形池塘的周围,都是各色店铺临池而设。门前之路极窄,二人并行难走。古色古香的店铺里面的商家,各个都是清式服装的打扮。我绕着走了一圈,一面走一面拍摄,倒是留下不少片子。
   出颐和园后我独自去中关村取回了新购买的微距镜上的转接环。这枚向往已久的微距镜头,不是微单专用,而是单反镜头,不用转接环是不能用的。从此以后就有了三枚镜头,所谓三驾马车算齐全了。
  
   ——走进地下宫殿
   北京的西郊有一处十三陵,那里埋葬了明朝十三个皇帝。除去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不在,其他都在这里了。虽然知道这里埋着十三个明朝皇帝,只是开挖出来的只有一座定陵。定陵地下宫殿是中国著名地下建筑之一,明代神宗皇帝朱翊钩(1573~1620年)的陵墓。明十三陵之一。在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南麓。
   第一次走进地宫
   我还清清楚楚记得第一次走进定陵地宫的情景……
   那是1958年的春末夏初,我才8、9岁。母亲当时担任北京电子管厂办公室主任。厂里有大批援华的苏联专家,他们的接待陪同等事务,就是母亲安排负责。逢到节假日,常常也会安排聚会和郊游。苏联专家带着家属和孩子,我们兄弟姐妹也就常常根据对方孩子的性别和年龄,理所当然成为小伴童了。那一次去十三陵,我和二姐就是小伴童,负责陪伴苏联专家中两个孩子。二姐陪同一个女孩叫莲娜,我陪同一个男孩叫阿廖莎。
   我十分清楚记得当时的情况,地面一个巨大的坑,上面盖着遮风避雨的临时大棚。一条分段的木制扶梯向下缓缓延伸,走在上面晃晃悠悠、战战兢兢,而且越是深入也变得越发黑暗,真有些阴森恐怖的感觉。那毕竟是真的走进地狱之宫啊。
   地宫还在最后的整理阶段,墙壁上临时拉起的灯泡,发出昏暗的光,照出不过一尺远。洞穴里一股带着腐朽霉味的泥土气,洞壁还在渗水出来。地宫的走道上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地面上还有散落的各种瓷器丝帛。甬道中央是一排巨大的缸。在巨大的棺椁旁边,蹲着一群忙忙碌碌的考古工作者。正在拼合一些碎布片一样的东西。
   陪着我们担任临时向导和解说的,是故宫博物馆的一位主任专家。他告诉我们还在挖掘清理的最后阶段,并没有对外开放。只有中央领导和外宾,才有机会下来看看考古的实况现场。他告诉我们本来甬道铺设的不仅有色彩缤纷的鹅卵石,还有其他珠宝、玉石,以及金块。油缸里盛满了灯油,耳室、偏殿,正殿都有大量的瓷器丝绸,还有金银玉器,以及许多古籍书画。可惜,因为没有经验和必要设备与措施,他们打开之后很快就发生氧化,那些看上去精美绝伦的丝绸服饰,古籍书画,眼睁睁看着就“灰飞烟灭”,及时抢救得以保存的不足十分之一。
   不过我真是很幸运,看到了地下宫殿里的实物。以后我还来过一两次,可惜再也看不到明代实物了。
   这次,我也是刻意安排大家来一次。无论如何总是一座古代的地下宫殿。只是再也没有了地下宫殿的感觉,简直可以说灯火辉煌,里面游客也是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拍一张真实一点的照片都有困难,还不如明陵,处处森森的松柏掩映,有一种沧桑感。
  
   ——野鸭湖的秋天
   若不是有小王做向导,我们断不会想到京西郊外,还有这样一处好地方。没有过多的游人,也没有喧哗的商业氛围,有的只是那种充满野趣的自然之美。野鸭湖,就像一片正在被揭开面纱的美丽少女,慢慢向世人正式自己迷人的魅力。
   野鸭湖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西北部,属于华北平原向山西高原、内蒙高原的过渡地带,它北靠燕山山脉,南临太行山脉,西南部与河北怀来县接壤,东南面是雄伟的八达岭长城。
   大片的湖水,成群结队的野鸭,还有浩渺连接天地的芦苇,直接穿越芦苇荡的木栈道,远方的群山,还有山麓下的草原,便是这样的元素构成了野鸭湖,这片恬静的土地。
   秋天,这里并非一片焦黄。相反,恰恰是秋风将大地涂染出五彩缤纷的颜色。绿的,依旧保持着最后的苍翠;黄的,深深浅浅,交映成辉;红的,有鲜艳夺目;还有湛蓝的天空,雪白的浮云,黛墨色的青山,深绿色的湖水,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和谐、雅致。
   我们6人沿着野鸭湖的人工栈道,在芦苇荡里穿行。一群群的野鸭一直在追逐我们一点不怕人,时不时扇动翅膀,在水面扑飞,惹起一阵阵涟漪。仔细看,湖水浅处,透过湖水看得见游鱼在五色的鹅卵石上面游弋。阳光透过高高的芦花,把眼前的景色变得斑斑驳驳,竟有些扑朔迷离了。
   这条木质栈道沿着野鸭湖一周,有8公里之遥。问了同行几人,都愿意走上一遭。于是,5、7个人各自为阵,让自己溶入大自然的天地。一路走,一路拍。一圈走下来,已然夕阳西下。
   原来这里的暮色更美,那种紫霭染成的天地湖水,令人陶醉痴迷,已经不是用语言可以描述出来。填了一首《红窗听》,虽然不能概括全貌,总算可以记述点点滴滴。
   郊外平湖秋色好,寻远近、苇窠藏鸟。
   云天青碧飞双鸭,水连洲心岛。
  
   满目金黄镶紫曜,霞光晚、缤纷彩绘,轻灵曼妙。
   化成风景,伴随神仙老。
  
   ——北京的四合院
   我真正在北京生活的时间是9年,从56年到65年。以后虽然也有回去住过较长时间,譬如半年,甚至是一年以上,却终是不能算在那里生活了。只不过回去探亲而已。在北京的九年里,并没有对胡同与四合院有过什么深刻印象,甚至连基本感觉也不是很清晰。对它们有了印象,反而是以后几年的事情。
   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是还有特色的,尽管如今在北京,已经很难找到保存完好,还具备古朴民风的胡同与四合院。不过让时光倒退40年,那个时间北京城里到处都是胡同与四合院。那个年代,这种结构是这个古老城市的基本构架,也是北京人主要的民居形式。我生活在北京却对胡同与四合院没有印象,是因为那些年,我的生活范围并不在北京城的市区,而是离开老城区挺远的酒仙桥。当年那里是正在崛起的北京电子工业新区,无论是厂区,还是生活区,都是那个年代具有先进特点的,是新型现代的风格。
   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属于老北京的一种文化,就像上海的弄堂与石库门房子。它们折射出来的必定是一种代表那个时代的文化。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
   为了满足几个同行网友的意愿,专门陪着他们花了一天时间,在北京穿胡同找四合院。说实话如今不仅变化实在太大,就是在老城区,要找到基础保留完整的四合院民居真是很难。尽管我陪他们看了故宫,还有和珅的府邸,那都是四合院,可毕竟不是属于民居了,他们还是想看看老百姓居住的那种四合院。总算是勉强在西四一带胡同里找到了几处,可惜现在多数是住着高官显贵,门口都有警卫,根本不可能进去。有几处老百姓的,却完全被改成了十几户人家的大杂院,早就没有了往日四合院的那种风采。
  

共 14307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游记展示了一个历史厚重、风景别致的京城。文笔朴实优美,叙事简洁明了,记史精道准确,写出了出游的乐趣,也写出了对北京的深厚感情;写出了一个游子半个世纪的颠沛流离,也写出了一个炎黄子孙对中华文明的自豪与传承。从天安门广场的气势恢宏到紫禁城的无与伦比,从景山的记忆趣闻到北海的亲情回味,从香山的沧海桑田到长城的壮志抒怀,从皇家陵园的金碧辉煌到京西的闲云野鹤,最后落笔于最具特色的京城四合院。作者与朋友一路相游,一路思索,作者的笔将现实和历史交相辉映,让我们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半个世纪的丰富经历,同时也给我们许多耐人寻味的思考。对于文明的传承和开发利用,对于商业化的历史文化经营,我们到底还能留下多少真正属于本真的传统文化?问好作者老师,感谢赐稿梧桐文苑,祝老师身体健康开心幸福!【编辑:傲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9133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傲寒        2014-09-13 15:53:07
  江南铁鹰老师的文章读起来让人感觉很厚重,是那种经历过岁月积淀后颇具分量的文字。有很深邃的思想性和启迪性。后生晚辈,枉加按语,还望老师指点。仅祝安康!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9-13 21:53:24
  辛苦傲寒点评了,你的编者按非常出色
2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9-13 19:52:57
  祝贺江南老师喜摘一精,恭喜、恭喜。问好,祝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9-13 21:53:45
  谢谢晚霞
3 楼        文友:诗词        2014-09-15 16:42:35
  恭喜师父精品不断,注意身体啊。问世间情为何物?亲情最是无私!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9-16 13:52:02
  乖徒儿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