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谁也没有告诉你,这些都已被忘记

编辑推荐 谁也没有告诉你,这些都已被忘记


作者:沉酲 秀才,1563.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76发表时间:2014-10-24 07:49:04
摘要:那个过去了很久的年代,因为亲历了,所以不堪回首。


   那个时候死个人不算什么稀奇事,每隔几天就可以见到一具尸体。饿死的、冻死的、累死的、打死的……都有!不知道是谁家的人死了,也不知道死的人是什么人。尸体很长时间无人过问,遇有好心人,弄点杂草在尸体上掩一掩,就算是走运了。
   只是由于管三道是小学的学生,民兵连长好歹还向磷火镇的领导报告了一声:“菱角湖小学的学生管三道,怕苦怕累,畏惧砍树。趁夜晚天黑无人知晓,上吊在树上,自杀身亡。”
   文物、建筑物也破坏了,山上的树木也砍光了,各种钢铁器具也毁了,人也累了、有的还死了,铁幕人民公社通过大兵团突击奋战,也部分完成了上面交给的炼钢铁的目标任务。但是,所炼出来的钢铁都是一些豆腐渣形状、有的像蜂窝形状的废品,完全没有一点用途。
   五
   铁幕人民公社管辖着十多个生产大队,每个大队下面还设有若干个生产队。张四文、潘大胖所在的生产队叫红旗生产队。外出时不认识的人问他是什么地方的人,他会回答得非常详细:“湖甸县铁幕人民公社卫星生产大队红旗生产队。”
   红旗生产队有二十来户人家,一百三十多个人,分别分布在六七个山坳中。每户的房屋基本上选择建在三面环山,一面有水的地方,符合风水学上宜居宜旺之地脉,都是泥砖红瓦结构的房屋。每户在房屋的周边种有桃、李、杏、桔子、枇杷、枣子等果树;吃的蔬菜在各家自留地去采摘;牛、羊、猪、狗等家畜和鸡、鸭、鹅、鸽等家禽或圈养,或放养;水塘养鱼……过着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日子过得虽然十分清苦,但每个人心中充满着梦想。这梦想虽然多数难以实现,但人活在世上,总得有一种希望充当正能量来给予支撑。有人希望孩子能多念些书,有人希望庄稼长得好一点,有人希望建新屋……
   是年八九月间,红旗生产队的领导被多次叫到卫星生产大队,通知说是要传达上面的重要文件。生产队的领导也是领导,尽管在共和国的版图上,他是最小的。他没有工资拿,也得靠挣工分养活自己和家人。但他起码比普通的生产队的社员(公社社员)高一等,再也没有谁能比普通的公社社员的地位更低了。
   领导拉着脸回到了红旗生产队,满脸的阴沉、不高兴、愤怒、无奈,叹气,五味杂陈。他不敢不传达上面的文件精神,试问他是九头鸟不是,长着好几个脑袋不成?!他毫无表情地念着文件。社员们有些可能听出了大意:红旗生产队前一段时间,炼钢铁不力,在全公社排名靠得比较后,挨了批评。从九月初开始,红旗生产队现分布在六七个山坳的二十来个住户,要全部搬出来,住到一起。一百三十多人吃大食堂,在食堂开饭。家里现有的自留地、家畜、家禽、果树、粮食、农具、房屋等全是生产队的,由公社、大队统一调用,不许私用。谁敢不听,食堂就不分给饭吃。另外,听说“湖X省长风生产大队,早稻亩产15361斤;河X省保X市X水县,一亩地产山药120万斤、小麦12万斤、水稻12万斤、皮棉5000斤。”红旗生产队从今年开始,水稻亩产最低也要达到1万斤;达不到,又要挨批。还有一点,跟各位都有关系。现在先打声招呼,今年十二月中旬之后,所有七十岁以下的男社员、六十五岁以下的女社员,全部都要上水利,到本县(湖甸县)“鬼门关”去修水库,大家做好准备……
   张四文家有一栋三间泥砖瓦屋,八十平方米。中间一间做堂屋,四十平方米;左边一间二十平方米,中间用半截墙隔成前后各十平方米的两间房;右边一间也是二十平方米,也是用半截墙隔开,前面十平方米为卧室,后面十平方米做厨房。现在大家都在大食堂吃饭,很少用,主要用作烧开水饮和烧热水冲凉。爷爷、爸爸、妈妈、张四文一家四口人原来住八十平方米不算很挤。传达文件后,先搬来一家姓史的夫妻俩带着一女一儿四口人住进来,紧接着潘大胖的爸爸、妈妈、他和妹妹一家四口人也搬进来住。一栋八十平方米的泥砖屋一下子住着十二口人,非常拥挤和不方便。其实农村的地域宽广得很,几户人家住在一个山坳里,想去找都找不到,完全用不着这么挤。那个时候只“唯上不唯下”,只“唯官不唯民”,“一切行动听指挥。”
   吃公共食堂,每户家里的粮食全部都要交到食堂去,不留一粒米。食堂听领导指挥,给谁吃什么,给谁吃多少,全是领导说了算。有一次,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要张四文去砍树,四文没领会清楚,以为是书记让他放了学之后去砍树。结果张四文上学去了,放学后立即去砍树。其实书记是让四文以后永远不要上学,就在生产队干活。结果是:书记让生产队队长三天不要给四文饭吃。四文饿得病倒了,他妈抱着他痛哭,那场面十分悲戚。
   到了快要收割稻谷的时候,红旗生产队那些老农估计,每亩顶多能收一千斤左右,离一万斤差得远哩。领导怕“官帽”不保,让生产队的社员将其它九亩田的快要成熟的稻谷移到一块田里。结果稻谷之间密不透风,吸氧不足;又不透光,起不到光合作用。造成了稻谷熟不透,制作出来的大米几乎不能吃。
   是年冬天,红旗生产队全体男女社员都被赶到本县鬼门关去修水库去了。这一修就没完没了,到第二年春耕农忙时,也未见返来,田地已无人耕种。
   六
   湖甸县,是年冬天开始,一直到第二年夏末,都没下过什么雨。红旗生产队的水塘慢慢地干涸了,连枫树坳那口大鱼塘都见不到一滴水。那些原来采摘菱角、莲蓬的湖泊和塘堰也干涸了。春种的大好时节,社员们都在水利上,未能按季节播种。第二年秋收时,一颗粮食也未收上来。再此后的两年,情况一直未见好转。没有米下锅了,人们开始没有饭吃了。大家纷纷到湖里的泥地上去找菱角回来吃。菱角吃光了,人们又将原来已丢弃的稗子找回来磨成粉,用来充饥。人们还将原来冬天用作取暖的粗稻糠磨着来吃;有人找树皮吃,有人找树叶吃……
   张四文的爷爷只有粗稻糠吃,有时吃树皮。那时,他爷爷已经七十四岁了,吃过糠和树皮之后,消化不了,吃着吃着,肚子就膨胀起来了,拉不出屎来。四文的爸、妈在水利上。四文开始拿手指从爷爷的屁眼里往外抠东西,抠不出来,又用竹筷子从爷爷的屁眼里往外掏,也没有掏出多少。爷爷就这样被活活地胀死了。姓史的那家什么都没得吃,只好将他家的棉被拆开来,扯里面的棉絮吃。棉絮哪里能吃啊?母亲饿死后,儿子接着死了,女儿也死了。史姓社员那年冬天被赶到水利工地上,在尚未到达水利工地时,就在前往的路上冻饿死了。
   潘大胖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吃的,就到山上去挖树根吃,这树根也不是人能吃的。大胖妈先饿死的,接着大胖也跟着饿死了。大胖的爸只好将不到半岁的妹妹抱到磷火镇,丢弃在人多的地方,指望别人能拣去,留给妹妹一条活路。但妹妹最终能否活下来,只有天知道!做完这件事后,大胖的爸爸就失踪了,永远也没有回来……
   七
   只有张四文命大,最终逃过了这一劫难,侥幸活了下来。多年以后,他从媒体上看到了许多对那个时期的评论,其中两则他多少还有些印象:
   一则是,2009年4月9日,《广州日报》采访表隆平。袁院士说:“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几千万人啊。大跃进把树都砍了去炼钢铁,把生态破坏了。1959年干旱,一年基本没收成,饿死了四五千万人啊。我看到路上有5个饿殍,倒在田坎旁边,倒在桥下和路边。我亲眼看见啊,那很凄惨的。”
   另一则是,在1993年上海市《社会》杂志四五合期上,登载了作者金辉所撰写的文章《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明确提出其间的非正常死亡大概4060万人。
   张四文乃一介农村草民,那一段时间全国发生了什么事,他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事,他更不知道。那些知道的人又不说,那些想知道的人又说根本无法知道,知道了反而徒添悲伤,还是不知道为好。张四文只是亲历了他们生产队的一些情况,那里本来有一百三十多个人,三年之后,只剩下五十来人;其间,也未出生一个人。在某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消失了的人的数字,印证了上述两则评论,说明了它们的可信度。他在想,冯小刚拍了一部《一九四二》的电影,将来会不会冒出一个什么何(?)小刚,突然有兴趣去拍一部类似题材的电影呢。天知道,管他什么事。
  

共 8219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个“大跃进”时代所产生的悲剧故事:张四文、潘大胖、苏二狗、管三道、林小花、徐小蕙几人生长于那个时代。他们从小一起玩,学一起上,活一起干。然而,非人的时代并没有放过这几个懵懂的孩子:林小花与苏二狗两小无猜的恋情,没能得到长辈的支持,让他们几经周折,伤痕累累;徐小蕙花蕾一样的生命,在炼钢铁时不幸夭折;能说会道的管三道,通吃黑白二道之后,最终没能逃过第三道——红道的草菅人命;潘大胖一家因为没什么可吃,被活活饿死;唯有张四文稍微幸运,见证了这一错误的历史事迹。文章通过活生生的几个例子,控诉了那个非人的年代对人类造成的悲剧。这是一篇让人愤慨的血泪史。拜读、欣赏。【编辑:风飞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飞沙        2014-10-24 08:02:09
  感谢作者对短篇小说的支持,祝写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沉酲        2014-10-24 10:17:27
  谢谢老师的关注。
2 楼        文友:风飞沙        2014-10-24 08:24:45
  那样的年代,让人写不胜写,很多的故事,让人心颤。作者的这篇题材,若好好运用的话,可以成为一篇好文章的。但是,文章的结构松散,逻辑也有欠周祥。比如在小花的姨妈住在磷火镇,一个有点名气的城镇。她未有生育,无儿无女,就把小花接过去抚养……
   这和前面的内容就缺少过渡。还有就是,几个孩子,除了他俩和张世文,别的都在少年时代遭难。而文章先他们几人之前,就讲到二狗小花的婚事,也许有人会理解为倒叙,但还是有些不合逻辑。
   仅是个键,若说得不好,望作者海涵。期待作者更多的精彩,欢迎继续投稿。
回复2 楼        文友:沉酲        2014-10-24 10:25:37
  谢谢编辑老师细致的点评。我这样的老家伙再不写,也没多少人见证了。
3 楼        文友:诗词        2014-10-25 00:00:39
  回忆过去题材构思新颖,行文流畅有条不紊,感情真挚,书写功底不凡、精湛佳作一篇欣赏问好友期待精彩呈现。
回复3 楼        文友:沉酲        2014-10-25 11:34:16
  谢谢诗词老师精美点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