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暖冬有你】采撷极光(小说)

编辑推荐 【暖冬有你】采撷极光(小说)


作者:甲申之变 进士,7071.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66发表时间:2014-12-30 12:56:59


  
  
   你的儿子:小光
   11月27日“
   这是李志华刚离开北京去上海港口写给自己的,没几天就已经在澳大利亚的弗利曼特尔海轮上。那会,李志华给家里打了几个远洋电话,只是听了几个断断续续的声音,信号就中断了。
   李志华看着信纸开始发呆,镜片在茶杯的热气上开始模糊起来,里面呈现出一团和谐的家园气氛。
   “怎么了?老李。”小宋看着李志华呆呆地坐着,摘下没有声音的耳机,把书本放在桌子的另一侧平整地放好。“老李,想家了吗?”小宋继续平静地说。
   李志华定了定神,喝了一口放在桌子面前的热茶。“谁说不是呢。”李志华苦笑了一下。
   “我也想,好久没有回云南。在这次回去以后,我想给父母送去一个最大的祝福。”小宋脸上浮现出笑容。
   “怎么祝福呢?”李志华好奇地问。
   “我会在村寨上面的种上南极甘草的种子,并且我会把自己在南极的合影画上我父母的头像,这样我的父母等于也去了南极。”小宋带着自傲的神色说道。
   “这是一个好主意。”李志华表示赞同,高兴地拍了小宋的肩膀,“那样把思念和团聚都写在记忆的瞬间。”
   “小宋,这次回云南,你好好地和父母多团聚几天吧,我向团里帮你请几天假,怎么样?”李志华转而用了另一种口吻,对小宋亲切地说。
   “不用了,工作的事情,我……”小宋推辞说。
   “难道你就不想你那位远在家乡的彝族姑娘?”李志华突然把话匣子一转,笑着对小宋调侃道。
   “哈哈,原来你操心我这档子事。”小宋笑了起来,像放肆的空中飞花一样,“我谈对象的事情你怎么也喜欢插一手。”
   “嗨,明摆的事情。再说你是唯一一个有音乐细胞的,不像我们只在工科的学术里面死板到老。”小宋是个对艺术有热衷的青年,算起来,他已经和那个同是彝族的艺术系毕业生谈了三年恋爱了。
   南极的雪积得很深,有些地方在阳光的照射出出现了土地的颜色。在北京,雪夜沉寂着,像钟声一样。而在伦敦的大本钟上面,转过的那一秒,走向了历史性的一刻。格林尼治天文台显示步入了二十一世纪,李志华和小宋一行队员只是在广播里平静地休憩,享受普通的下午时光,而李晓光在清晨的八点醒来,窗户外的一阵小风,吹到脸上并不寒冷,像是从极地吹来。这一时刻,每个地方,都在按着最平静的方式表达平静的时间记忆。
   晚上五点,李志华把晚饭端来,冒出腾腾的热气。此时北京的天空下是阒静沉睡的夜晚。
   “今天就算是庆祝新世纪的第一个元旦了。”西经60度的日历上还没有翻过1999,小宋提前庆祝了起来。
   在空间站,李志华和小宋只是简单的吃着伙食,把先前剩下的鱼尾又热了一边,开水在一百度的沸腾下生起一团美丽的热雾。除了鱼,就只有素菜了。
   李志华先去风向标上看了看数据,脚踩在冻着的石头有踩裂的声音。他并没有吃饭,只是嚼了几块饼干,碎屑一并掉在白色的雪地上了。
   “老李,这盒鱼罐头给你,是我在北京的时候我爸妈从老家寄来的。”小宋把一盒腌制的云南鱼罐递到李志华旁边,刚才出去的时候,小宋把几碟菜都吃得差不多了,包括那条热过的鱼尾。
   “老李,对不起,刚才菜都凉了……”小宋抱歉的说。
   “没事,没事。”李志华看着数据喃喃着,他并没有怪小宋,也没有吧注意力放到吃住上面。
   “你尝尝吧,这味道不错。”小宋笑着用手指了指。
   李志华大概是饿了,嘴先快手一步,罐头里面的物体就消失殆尽。
   “老李,你慢点。我去给你倒水。”小宋见李志华吃成这样,无奈地笑了起来。他没想到,和自己共事的严肃的前辈也有这样狼狈地一面。
   “诶,小宋。他们人怎么都不在?”李志华在空间站并没有看见多少队员在,有点疑惑了起来。
   “哦,他们都去总站看晚会去了。迎接元旦的到来,差不多是我们考察团第一次的文体活动吧,是张队批准的。”小宋倒着茶水,并没有回头,“不过你也知道,在这儿,条件也是有限。”
   “哦。”李志华擦了一下嘴。
   “不过我想待会再过去。还是这样先看会书,缓解一下神经也好。”小宋说着,把冒着热气的一百度的茶水递到李志华的手里,手上和镜片上的寒气瞬间被烫得无影无踪,“对了,老李。你下次二月份回北京的时候,有什么打算呢?”
   “我,我还能有什么打算呢。”李志华笑着打趣,手拿起杯子的手柄,吹着腾腾的迷雾。
   “老李,你现在有想念你的家人吗?”小宋又问了这个问题。
   “想。”李志华放下杯子,咽了一下喉咙,“我想我的妻子,我想我的儿子。我当初答应要从这里带礼物回去给儿子。”
   “什么礼物?”
   “极光。”
   “极光?”
   “是啊,我对儿子说,那是极地的希望之光,看到它就能看到希望。”李志华目光凝重,把思绪飘向另一个半球。
   “哈哈……”小宋笑了起来,打断了李志华,“老李啊老李,我本以为你是老队员会比我们成熟,没想到幼稚起来比谁都幼稚,老李,现在可是极昼,你打算把这个白色的星空拍下来送给你儿子吗。”
   “当然不是。”
   “我想也是,难道你就打算从《地理》画册上拍下极光的自然现象的那一页,作为送给你儿子的礼物。”
   “你以为我是哄骗孩子吗?”李志华认真的板起脸,像是在斥责小宋的无理。可是话说回来,这时候确实没有极光的现象,他自己心里也没有办法。
   小宋笑个不停,把手捂在肚子上,肌肉都快笑抽搐了。他把耳塞放进耳朵上,打算用听爵士乐的方式让自己减缓笑声。李志华没有说话,只是慢慢地起身往屋外走去。
   “老李,你干吗去,刚才我不是有意要笑你。”小宋摘下耳塞,对起身披上大衣的李志华说。
   李志华白了小宋一眼,说:“我只是觉得刚才测量冻土的数据有误,重新去看一下。”
   “老李,你坐吧。”小宋笑着说,“我帮你去看看吧,你也辛苦了一天了。”小宋把音乐搁置一边,披上大衣。室内的温度已经突破了零度,这是温度计上显示的。
  
  
   风力已经减轻了许多,在北京的海淀胡同,被扫到一边的积雪已经融化,融入了水泥地上和泥土中。土地上已经长出了新芽,街上的吆喝声象征着新的初生的美好一天。
   二月四日,节气上已经显示了“立春”,街上已经非常热闹,有搪瓷的泥人,有红色喜庆的剪纸和一切春节元素的喜庆。这一天,大家正在等待着除夕的到来。而远在南极的长城站,李志华和自己的队员也穿上了预先带来的红色外衣,在天南地北,每一处都是萦绕在节日的气氛中。
   “妈妈,看我包的饺子。”二月五日的早上,是正月初一。晓光正举着自己包的不规则的饺子的形状。
   “这是什么呀。”母亲许莉笑着,那饺子看上去像一个有了菱角的汤圆。
   “咚咚咚……”门外有人敲门,打开门是一对慈爱的黑色头发的老夫妻。
   “姥姥,姥爷。”晓光看见他们,顿时笑着喊了出来,冲到门前。
   “我的小外孙呦。”姥爷一把抱起李晓光,在原地转了两个圈,祖孙俩在笑声中打成一片。
   晚上的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又下了一场雪。雪落在热闹的街上,在街市上映衬出美丽的幻影。
   “快,我们打开电视。”桌子上面,许莉端来了早上新包的饺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晚上八点的十分,姥爷和晓光马上习惯性地打开了电视。因为今晚有电视直播,和四年前的那一夜一样。
   “新年快乐——”电视上传来了来自遥远南极长城站的卫星转播,考察团的三十多个队员穿着红色的新年服,戴着绒绒的耳套,嘴上呼出的热气是寒冷中祝福的音符。
   “快看,爸爸在这。”李晓光快步走到电视面前,指着队伍里面前排右三位置的李志华。许莉笑着,姥姥姥爷也开心的笑着。
   “爸,妈,老婆,儿子——”李志华在卫星站里面挥舞着手臂,眼眶中带着泪水的喜悦,“我们胜利了。”
   妻子许莉没有说话,只是开心地捂着嘴任由泪水潸然落下。
   “小光,快跟爸爸打个招呼。”姥姥开心地对晓光说。隔着镜头,晓光不停地喊着“爸爸”两字,李志华无法看到他们,更不能听到声音,隔着两个半球的两个海洋,通过卫星让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
   “姥爷,你知道吗。在南极,不光有企鹅,还有极光。”李晓光对一旁的姥爷说。
   “那什么是极光呢。”姥爷微笑着说,把晓光抱在身上。
   “是希望,只有在南极的山上才有。”晓光不假思索地说。
   “是希望,是希望,是我们晓光的希望。”姥爷笑着抚摸着晓光的头,外面的空气好像褪去了寒冷。
  
   时间又过去好些天,其实太阳直射的高度开始北移,极昼的时间也会慢慢的减少,海岸线上出现了新一轮的冰冷。
   在考察站,李志华对着显微镜,而小宋则安静地看着《海边的卡夫卡》,他得看完主人公田村的结局。
   这一天,李志华遇见一位久别的老朋友,下午他正在海边踱步,看着漂浮的冰块和海岸线上的起起伏伏。海鸥的声音有些凄哀,只有那些海底里面的动物没有烦恼,应该还在冬眠,不会的,现在还是暖季。
   李志华看着他,有些木然又有些惊喜。这是一位黑发,深眼窝的阿根廷人,他叫诺埃尔,是那年那月在北京留学的学生,和李志华是同学。只是一别多年,老同学已是满脸的络腮胡,也是,都三十好几了。在诺埃尔一旁的是一个漂亮的金发女孩,是诺埃尔的妻子。不过李志华看来永远也记不住她的名字,叫“安蒂尔?勃朗特?希尔菲儿”,他老是说出“安博拉”之类的,后来干脆叫“安蒂”。
   “你也和考察团一同来的吗?”李志华知道阿根廷的空间站的地理位置,所以能猜出阿根廷老同学的此行目的,“你怎么没有和我说一声。”
   “不,我和旅行团一起来的。这次我是以游客的身份。”诺埃尔否定了李志华的话。
   “也许,这样会体现你的性格。”李志华的猜测落空,只好用这样深沉的语言来搪塞自己。
   在诺埃尔的心中,生活也是一种人生的体验。这次他说就是带自己的妻子安蒂一起看看南极的风情,把浪漫留给自己的挚爱。一生无憾,诺埃尔当时迷恋凡尔纳的《80天环游世界》,现在他到处远洋,从北边的大洋到南极的风光,应该实现了他早早植根在心中的梦想。安蒂说,他们从阿根廷的奥利威亚港出发,下一站他们要向着新西兰的毛利舞步出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旅行,只是各有各的不同。李志华把工作当作旅行的生活,而诺埃尔夫妻则把旅行的生活当作最惬意的工作。
   李志华看着安蒂的金发,在风中起舞,像迷人的海浪一样。他想到了自己的妻子,还有儿子晓光。
   几天后,李志华在用仪器摩擦着冻土上的硬石。
   “老李,干吗呢。”小宋安逸地躲在空间站里面,望着站立在寒冷世界外面的李志华,不解地朝着李志华的方向问道。
   “这是有机混合土石。”李志华说。
   “这不就是普通的石头,没有研究价值的。”小宋继续看着村上春树的小说,眼睛并没有对准李志华。
   可李志华觉得它有价值,他有他的眼光。
   空间站在天空下闪耀着几处星眼,显得非常安静。远处,只有海水潮涨的声音。
  
  
   北京的胡同里,除了热闹的炮仗,还有孩童的嬉戏声。天空中飞舞着轻盈的纸鸢,那是过年的时候姥爷送给晓光的礼物。这天的阳光很暖,暖得超过了时令的界限。
   “喂。”家里的电话上是温柔的声音,许莉接起电话,“志华???”
   许莉停顿了一下,撂下电话,任它发出声响。意外,惊喜,处处包围着她。
   原来,李志华正在澳大利亚的轮船上,准备回家。
   “志华,你后天就到家吗?”许莉才从恍惚的意外中游离出来,继续拿起电话,对着南半球的那头温柔地说,语气中带着殷勤的期盼。
   “我到时候还不能到北京去,要晚一会回来,还要去市里的研究中心开会。”电话那头是不紧不慢的声音,有些无奈。
   “没关系的。”妻子只是轻轻地说,看来李志华的归程还要一段时间。
   驻港在澳大利亚的轮船开始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烈日照在海水上,是一片咸红的光芒。队员们并没有在开心地欢笑,他们穿着一件简单的外套披在T恤衫上面,澳大利亚的直射点也要开始北移,朝着向往的地方上空的直射点归去。
   澳大利亚的温度在三十度左右,队员们在船上已被酷暑的疲倦打压的合上了眼,正准备沉沉地睡去,海水非常安静,像一曲和谐的《阳光海岸》的黑白键弹奏出汽笛的乐章。
   小宋美美地睡着,睡梦中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李志华知道,小宋那期盼的心思,梦里有他那甜甜的姑娘。李志华的眼神也被困倦占据,他手上是诺埃尔的《旅行日记》,是诺埃尔和安蒂在极地的相片,也许人生能有一次这样的旅行,真好。李志华想着这般幸福,也憨憨地进入了梦乡。
   风吹过的街道,习习的暖意吹走寒冻,纸鸢在天空上飞得越来越高,晓光把手中的线放开,是一道美丽的弧线留在天空。
   “妈妈,爸爸是不是快回来了。”一回到家,李晓光就高兴不已。
   “是啊,爸爸就要回来了……”
   那天夜里,非常安静,又下起了大雪,把胡同与平地都填盖上厚厚的一层白色。李晓光说梦里看到了爸爸,他渴望看到美丽的极光。
   “咚咚咚——”有敲门的声音,许莉揉着惺忪的眼,打开门。面前站着她所期待的男人,一把拥入怀中,泪水流淌。
   “你不是说要晚一些回来吗?”妻子不解地问,但脸上非常开心。
   “哦,我向市领导请了三天假。我就是想和自己家人好好聚聚。”李志华看着妻子的眼神,满满都是深情。小宋也没有去参加会议,据说他回了云南,不止是见自己的父母,还有和那个彝族姑娘的婚礼。
   “爸爸——”李晓光像一个永远没有烦恼的小海鸥,一听到声音就跑了出来。李志华刚把大衣脱下,就把晓光抱起。“快说,我的好儿子,今年几岁了。”
   “九岁了。”李晓光脱口而出。真好,一转眼,过了一年,一个世纪。
   李志华把自己的行李都放在自己的房间,晓光跟在后面。他把玩具和信笺都照收不误,挂在墙上。而李志华则把那三封信整齐的折好,放在自己的纪念相册里面。“对了,爸爸,你说你给我带来希望之光,你要兑现你的诺言。”李晓光并没有忘记他的要求。
   “当然了。”李志华看着晓光,抚摸着他的头,他也没有因玩笑话而放弃自己的诺言,“儿子,明天是晴天,我们去看清晨的第一时间的日出,那会儿可以看到极光。”
   “真的吗?”晓光忘形地拍着手,把期望带进了梦乡里面。
   由于下了一晚上雪的缘故,外面的天气非常寒冷,寒冷得让人感觉冬天没有过去。李志华把晓光抱在身上,靠着阳台的一端,东边的朝阳上是一轮微红,霞光无限,暖人心脾。
   李志华把一只凹凸不平的黑色瓶子递到晓光的手上,他们避免光线的刺激,戴上了墨镜。李志华继续把儿子晓光抱起在身上,用自己伟岸的力量支撑起一处港湾。李晓光坐在父亲的手臂上,阳光照在不规则的瓶子的边上,倒映出一道比七彩彩虹更美丽的绚光,道路上的雪仿佛都已经融化,一并融化了冰冷的心。晓光知道,这是父亲从南极的冰川采撷的极光,是希望之光。
   不规则的瓶子里面,装着有机的混合石,通过和黑色的光线反射在不平整的瓶子上,折射出一道美丽的光芒。
  
   2014-12-30
  

共 10959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很感人的一篇小说,写了李志华和南极考察队在1999年去南极考察的情景。那里温度极低,即使在屋子里也是零下,但他们为了完成南极的科考任务,忍受着对家人的思念,忍受着极地难耐的寒冷。李志华一直记着要给儿子的礼物——极光,可极光一直没有出现。回家以后为了兑现承诺,用一只凹凸不平的黑色瓶子放在阳台等待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让光线折射出美丽的极光满足了儿子的愿望。文章采用了交叉对比的叙述方式写出了极地考察队员在南极的寂寞与艰苦。以心里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语言顺畅,重点突出,表现出科考队员为了科研抛家弃子远赴极地,让读者对考察队员们的奉献精神肃然起敬欣赏! 感谢赐 稿推荐品读 【编辑:冰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凌        2014-12-30 12:59:46
  很感人的一篇小说,写了李志华和南极考察队在1999年去南极考察的情景。文章采用了交叉对比的叙述方式写出了极地考察队员在南极的寂寞与艰苦。以心里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语言顺畅,重点突出,表现出科考队员为了科研抛家弃子远赴极地,让读者对考察队员们的奉献精神肃然起敬欣赏!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