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去找浆村(散文)

精品 【流年】去找浆村(散文)


作者:孟大鸣 秀才,1497.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12发表时间:2015-04-21 20:32:19


   一个蓄着两条辫子身高一米七以上的男青年站在木排上。我没见过爷爷的照片或画像,也没听父辈们描述过是胖是瘦,是高是矮,但我的感觉,他的身高不会矮。父亲一米七四,叔叔也有一米七多,一个人的身高是有遗传密码的。印象中,戎马一生的将军们鲜有矮个,也许这也是职业特征。这大山的环境决定爷爷只能坐木排。他是第一次走出这座大山。那蓄辫子的青年坐在木排上的心情是对大山的眷恋和不舍,还是像关在笼子里的鸟突然放飞一样,迫切翱翔于广阔的天空?说实话,单从两根辫子判断,爷爷当时对外面的世界还处在混沌阶段,很难和各类书籍宣传的那个时代年轻人的革命豪情联系起来。爷爷蓄着两根辫子出山,不是我的想象。是叔叔家大姐告诉我的。大姐信息来源于奶奶。族谱上记载,爷爷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爷爷应该是一九一三年走出这座大山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是一九一四年初。一九一二年清朝皇帝就搬出了紫禁城,这两根辫子明显不合时宜。难怪当时熟人见了惊喊一声:“孟光汉,你怎么还留着辫子?!”
   四
   一进浆村,我就醉了。美景如酒,清新的空气有如陈年老酒的醇厚清香。难怪祖先跑到罗霄山脉深处,像树一样扎根在花岗岩和片麻岩(罗霄山脉上两种主要岩石)里。村口一座桥,桥下如镜般照亮眼睛,水流仿佛不动,却似有潺潺声清彻入耳;三面环山,如敞开的怀抱,一条叫辽边的小河,从中穿过,两旁黑黑的泥土,农家肥似的。这山村确实是桃花园似的人间乐园,清朝未年是浆村的盛世期。现残留的几十座清代建筑门楼,像历史教科书,记载了浆村孟氏子孙的勤劳史。
   去找浆村前,我在炎陵网的论坛上,看到名叫十八公网友发的《浆村孟家老屋》的帖子,共有四张照片。从残留的碑楼、屋檐、屋角判断,有徽派建筑的影子。如果把那些残墙断壁还原到一百多年前,也许每一栋都是电视里的“乔家大院”。我家的祖屋还剩一个门楼。全是青砖建筑。砖与砖之间的墙缝,是一根根白色的平行直线,几百年的风吹雨打,那条白线仍然亮眼。浆村的堂弟孟立平告诉我,以前的浆村,四周有围墙,炮楼,夜晚还有人守更。围墙是糯米加石灰筑成的,坚固不亚于今天的水泥。我童年时见过那种糯米加石灰筑成的围墙。有比我大一些的顽皮孩子,用锄头挖围墙,像挖在石头上,冒出一串火星,围墙却没半点破损。那时的浆村很牛皮,送他一个县城都不要。酃县建县时,要把县城建在浆村。浆村人不要县城,不要繁华,只要自己的生活,也许,浆村孟氏子孙们仍然秉承祖上遗风,坚守着桃花源式的梦想生活。
   浆村这个桃花源却不封闭,她的心和外面世界相通。一九二十年代,浆村有两人就读北京大学,都成为那个时代有名的政治活动家。其中一人还是中共南昌起义二十五名主要领导之一。我的叔爷爷,即堂弟孟立平的爷爷,留学日本,只是时运不济,正逢抗日战争爆发,学业未完就提前回国。站在辽边河岸(横穿浆村的小河),我感到朗朗书声,还回响这个小盆地里。朗朗书声是浆村的魂,南宋年间,祖先们把这魂从山东带到了湖南,再在浆村生了根,并代代传承。
   浆村的衰落在于战乱?我倒不这样认为。浆村的文明也是农耕文明的一部分,她的衰落必然与农耕文明的衰落同步。浆村的破败,那些残留的老门楼,屋檐、屋角,倒是战争机器的产品。从历史的角度看,战争的惟一作用,就是破坏,制造一个一个废墟。令人无奈的是,文明的脚步又是从废墟中踩过来的。
   当年,选中浆村这块风水宝地的祖先们,躺在地下看到浆村土地上熊熊燃烧的那场大火,定会悔断肠子,甚至哭干眼泪。红白两军,在井岗山附近拉剧时,那场大火就无法避免了。大火烧了七十二座带门楼的房屋,爷爷和父亲当年出生的房子,也付之一炬,留一个残破的门楼,飘飘摇摇到今天。火是浆村孟家后代放的。他把旧世界烧毁后就上了井冈山。也许,他点火时,心里还在想,破坏一个旧世界,去建设一个新世界。
   去找浆村,也就是去找我的亲生奶奶,替父亲完成他一生未曾实现的梦想。一老者回忆,后面山上有一个尼姑庵,听说庵里有个尼姑曾是孟家媳妇,到底是不是我的亲生奶奶,她也说不清。老者九十岁,按族谱排,她和父亲共祖父,和我们血源较近,我们叫她伯妈。除了这位伯妈,其他人都没听说过这样一个尼姑。
   冥冥中,我感觉到,这位做了尼姑的孟家媳妇,是我的亲奶奶,父亲一直挂在心中的亲生母亲。一个民国初期的女人,一个做了人家媳妇的女人,因信念而出家的可能性,比红尘中飘着的微粒还小,只有心灵的创伤无法弥合才会如此。什么比亲生骨肉,活活分离的创伤更大?就我对人性的理解,几乎没有比骨肉分离还大的心灵创伤。父亲在世时,曾和母亲说过,他的亲生母亲可能出家了。
   爷爷的婚姻变故,我们无法重现历史,只是推测。父亲的亲生母亲可能是父母之命,后来的奶奶可能是爷爷自己喜欢的,情与欲导致了一场人生悲剧。故人的事,我们不知来龙去脉,不可妄加评论。亲生奶奶的苦难人生,我们也不能因没有看见而装聋作哑。我惟一能做的,就是找到亲生奶奶的墓地,代父亲向她叩个头,告慰亲生奶奶的亡灵,后代没忘记她,让那受难的魂灵,得些许安慰。我只能相信,真有天国,真有灵魂,愿他们母子的灵魂,在天国相聚,惟有此,才是对两个亡灵的慰藉。
   那个可能是亲奶奶的尼姑,什么时候过世,葬在什么地方?不知道。伯妈说不知道,浆村就没人知道了。就连曾祖父葬在什么地方,浆村的堂兄弟们,也是你问我,我问你,最后一齐摇头。我一再要他们帮忙想一想,我知道,我在为难他们。
   浆村也找不到亲生奶奶更多的线索,伯妈说的尼姑,也只是可能。我无法让父亲母子的亡灵相聚,无法弥补两代人的疼痛;仿佛看到亲生奶奶的亡灵仍在苦难中煎熬;仿佛看到父亲还在不懈地寻找亲生母亲。年少时,我没这种感觉,年过五十后,这感觉在我的心里,脑海里,毛细孔里,在我身上任何一个部位冒出来,如江南的梅雨,绵绵于心。

共 7519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去找浆村》这是一篇寻亲的文字,作者以自己的身世为素材,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爷爷的故乡在浆村,而不是宁乡。散文以揭开爷爷的故乡之谜而展开,娓娓道来这其中的渊源。作者的奶奶也不是作者的亲奶奶,而作者的父亲一直都在寻找自己的亲身母亲,作者的父亲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父亲认定亲身母亲就是那位给自己送包子的中年妇女。从小到大,一直都没有改变。亲情是铭刻在骨子里的情感,而作者的父亲执拗地认为,一定能找到亲身母亲。所以父亲从小便很倔强与顽皮,是缺少母爱造成的创伤。寻亲的路上,有很多艰难,作者的父亲终究没有完成遗愿,去了另一个世界,而父亲临终的两滴眼泪,有更多的内涵,也许就是两个偌大的容器装着他一生的遗憾。作者接过父亲的遗愿,继续走上寻亲之路,展现在读者们面前的是历史的轨迹与寻找亲情的感人文字,爷爷的身世,亲生奶奶的寻找,浆村的现在与过去,都鲜活的呈现在读者们眼前。让人唏嘘不已!让人感叹!岁月带走了一切,却带不走历史的痕迹。作者用心寻找爷爷走过的路,寻找那份久远的爱。令人感动!一篇深情的文字,老辈人的根在这里,而亲情更是乡村人最重的情感,那是祖祖辈辈的亲情,是永世不能忘记的。同根同族的血脉亲情是永远割舍不断的。欣赏佳作!问好作者! 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永远红梅】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42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15-04-21 20:35:03
  感谢作者赐稿流年,祝作者写出更多佳作,写作快乐!欣赏佳作!
永远红梅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4-22 09:53:4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3 楼        文友:风逝        2015-04-22 21:39:37
  沿着历史留下的碎片,去寻找血脉至亲,意欲完成父亲未竟之事,可惜,寻亲之路依然出现断桥。
   寻找浆村,写出了一份难掩言述的痛,读罢,喟叹不已。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