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那条弯弯斜斜的老街(散文)

绝品 【荷塘】那条弯弯斜斜的老街(散文)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33发表时间:2015-06-08 12:47:30
摘要:站在老街的起点,顺着蜿蜒的河堤,远远看去,堤柳如烟,堤半坡种植的紫槐条和白蜡条莽莽苍苍。贾鲁河绕过村庄,折个陡弯,向东南驶去。可童年的我,以为它只停留在村东北角那苍茫的芦苇和和西南角如烟的杨柳之间。那弯弯斜斜、斜斜弯弯的老街,永远定格在了我人生的底板上,永远定格在了我心灵深处。     

【荷塘】那条弯弯斜斜的老街(散文)
   从此,坏小子经常问我们“梅菊美在什么地方?”初开始,小朋友们谁都不知道啥意思,只是随口说“长得漂亮!”“坏小子”故作神秘地说:“那才不是呢!你们猜猜?”小朋们都说“不知道”,坏小子这才说出“大白腿”三个字,大家先是惊异,而后都是哈哈大笑。我还记得,不知什么原因,那个时候,人肚里常生一种蛔虫,有一次梅菊替她妈看荷塘,突然感到肚里疼,赶紧跑到荷塘边去解溲,不料却拉出两根长长的蛔虫。梅菊很害怕,蹲也不是,站也不是,恰好红军爹牵羊走过,见此情景,用小棍帮她夹了出来。又一次,梅菊和几个小姐妹偷偷地到塘里去洗澡,不慎滑到了深水处,恰好又被红军爹碰到,把梅菊抱了上来。这两件事也不知怎么被“坏小子”知道了,他向我们小伙伴说:“红军爹我那个侄儿真有艳福,好事都被他赶上了。要是让我抱抱梅菊多好啊!要是人能变虫,我愿做梅菊肚里的蛔虫!”这一次小伙伴们都感到恶心,说再也不理“坏小子”了。
   梅军家右侧是一条南北向的胡同,向北通往后街,向南折过这条弯斜的老街,穿过桐树园,贴着积肥的粪池和金牛家,变作一条小巷。“坏小子”家就住在这条巷子的东侧。“坏小子”并不叫“坏小子”,原名叫做“开运”,他的父母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辈分最高的长者。村里很多年龄偏大者,还都喊他们“小爷”“小奶”。“小爷”是一位铁匠,不是那种抡捶蘸火式打铁的,而是用白铁皮焊制水壶水桶水舀子或装东西的铁箱子之类的,一直住在镇上。“小奶”慈眉善目,虽不吃斋念佛,但心地善良,口碑很好。“小爷”“小奶”有个大儿子是开飞机的,三里五村都知道,有两个女儿,人品都很好,一个已经出嫁,一个在镇子小学校里当老师。唯有这“小儿子”,娇生惯养,由着性儿长,由于他是小爷小奶的小儿子,好捣蛋、爱使坏,所以人们都叫他“坏小子”。
   这“坏小子”身上毛病很多,他不但好色,而且坏点子很多。年下放炮,他把炮插到牛粪上,结果崩“三锁”一身,看着刚穿的新衣服,金牛夫妇找到了“小奶”,气得“小奶”一天没吃饭,赔了不是,又给“三锁”买了一身新衣服;元宵节挑灯,他不但弄烧了丽娅的大红灯笼,而且在与妇女队长小儿子新国的争执中,他用蜡点着了新国的衣服,结果让新国做了一月多的院,花了很多钱,最后胳膊上还留下一个大疤瘌,当然还是“小奶”跑前跑后,拿钱劳累不说,还心里欠了别人多少人情。小奶最后得出一个道理:娇惯不是爱,不是养儿子,而是养老子。
  
   (十五)
   从“坏小子”家所在的巷子往西,紧靠桐园的南边就是赫赫有名的支书家。支书家宽宅深院,十多间宽的宅子居中盖了五间,虽然也是那种青砖地基,但明显比别家高了很多层,直到半腰,屋顶和屋脊是清一色的小瓦传布,屋后的墙上书写的是当时最时髦的标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院子里靠门口有两棵高高的枣树,每年枣结得很多,成熟后的枣子又大又红。他家没有小孩,支书婆常常笑嘻嘻地拿出来分散给来回跑着玩的小朋友。记得当时,其中的一棵枝条上还挂着一个白色的倒宝塔似的马蜂窝,马蜂是那种细脚细腰的山马蜂。除了两颗枣树,偌大的一个院子,一律是阴阴森森的大桐树。他家的桐树似乎比桐园的都高,甚至连挂钟的那也棵略有些逊色。
   支书名叫“长智”,初听好像是“长治”,以为是“长治久安”的意思,后来才知道,这“长智”的“智”,是古代五常“仁义礼智信”中的那个“智”。支书弟兄五人,他排行老四,前哥仨为一个母亲,他和老五“长信”是一奶同胞,金牛是老二“长义”的儿子,那个叫“马黑”的就是他亲兄弟老五“长信”的大儿子。
   长智在村里当干部已有二十多年,从记工员到民兵排长、队长,一直干到村支书,一路走来,应该说还是比较稳当的,这除了他家门头大、成分好之外,还得力于长智本人能说会道。无论什么事,也无论他办到办不到,只要你提出来,他都会笑着说:“这事好办,你就等着吧!”事办成了,他会说:“都是老少爷们,小事一桩,不算什么!”如果事没办成,还没等你说话,他就会帮你分析,给你找出各种合适的理由,而且最后还告诉你他在努力,这样让你感恩戴德,说不出任何他的不是来。他的老婆很贤惠、有容量,绝不给人争这那,见人都是那种客客气气的样子。
   不过,据有人讲,长智在当生产队长的时候,却出过丑丢过人。那一回,有人见他把村妇联主任拉进里屋、推到床上、压在了身下。这妇联主任名叫美容,她可不比一般人,是东村大队长的女儿,又是解放后本村第一个大学生的媳妇。当她哭着回到娘家向老队长倾诉所遭到的非礼之后,老队长火冒三丈,恨不得亲手灭了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可老队长毕竟阅世很深,冷静下来一想,如果做出过头的事情,又怎样对得起那远方的大学生。他思考再三,但绝不能绕了这小子,非得教训他一番。
   长智也知道自己错了,马上大难临头,于是先向妻子求情。他一面一把鼻子一把泪地忏悔,说妻子平时是如何如何的宽宏大量、如何如何的好,自己真不是人,一面又说是那小媳妇平日里自作多情地勾引了他,他向妻子保证打死他也不会再这样做了。他还像妻子陈述了自己极其危险的处境和严重后果,说东村来人会把他整死的,与其这样,倒不如让自己的老婆打死得了。据说最后,东村来人,长智夫妻俩都跪下了,说是鬼迷心窍,一时糊涂,大人不记小人过,请求原谅他这一回,长智还自己煽了自己的脸。有了这次“鸿门谢罪”,长智好像老实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不过,美容还是跟着自己的大学生丈夫去了青海,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十六)
   长智和老婆生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叫个“泰”,高鼻梁,白净面皮,下巴嘴角处,可能是小时候吃饭烧一下,结个疤,远看像颗“麻子”,因此都叫他“麻泰”,喊的时间长了,人们都以为是“马泰”。马泰高中毕业后,和同村北街的“樱桃”也是他的同学自由恋爱结了婚。可按老家的规矩,这同村同姓原本一家是不能结婚的。当时两家人都反对,可马泰和樱桃硬是不顾一切的结婚了。结婚后,两人一起去了离家五十多里的黄泛区农场,当上了劳动工人,后来有了孩子一家人过得很不错,马泰还当上了一个小厂的会计。
   长智的二儿子叫“平”,三儿子叫“安”,那个女儿叫“英”。由于都是一个字,于是人们便顺着老大马泰的名字,在他们名字前各加了个“马”,这样似乎喊起来更顺口,分别叫他们“马平”、“马安”、“马英”。这时候的“马”,早已没有“麻子”的意思了,而且他们一个比一个长得漂亮、好看。其实,不仅是马泰的同胞兄弟姐妹,就是前面说到的马黑,因为是马泰的堂兄弟,人们在称呼的时候,便顺便加了个“马”字。二儿子马平很早就当了兵,为人很争气,一直干到了营长,在甘肃那边转业安了家,很少回来。女儿马英被推荐上了大学,经常在外,也很少回家。
   长智的三儿子马安,像他二哥马平一样也是个当兵的。他在山西太原,混得也不错,是个连长。马安媳妇是我们当地的,人长得很水灵,她叫“宝莲”。“宝莲”就是电影《劈山救母》中“宝莲灯”的“宝莲”。宝莲是北村支书的小女儿,宝莲的父亲和长智是那种“八拜之交”式的好朋友,是两家爱好结成的儿女亲家,保媒的据说是镇里的牛副书记。宝莲是一位很坚强很能干的女人,她平时寡言少语,全村她就和顺成家的最好。顺成死后,顺成家的带着两个儿子在“熬寡”,马安在部队不回来,宝莲就等于是“熬活寡”。两人或许是有情感上的相同,生产队干活的时候,她俩经常在一起,似乎和其它的女人不合群。
   有一年夏末,忽然有一天,马安回来了,说是要和宝莲离婚。宝莲在外人面前,并没有大的改变,只是听说有人见她偷偷地流泪。说来也奇怪,人们并没有看到宝莲吵吵闹闹,也没有看到两家人甚至两个村子打大架。在马安回来的几天里,小两口一直躲在村东南二人当年的婚房里,也不吃也不喝,一直睡大觉。有年龄大一点的嫂子嘻嘻哈哈去劝他们,见他俩还在睡,掀起被子,看到了马安和宝莲的花裤头。在马鞍屁股上拍一下,他们还是不起来,而且把那带有“鸳鸯戏水”图案的花被子拉得更紧。后来两人终于起来了,马安走了,不久,宝莲嫁往了东乡,又过了好几个月,第二年小燕子来的时候,听说宝莲生了个女儿。有人去送东西吃,回来说那妮子长得很像马安。
   就在宝莲和马安的事即将为人淡忘的时候,在一个一年之中最热的伏天里,支书婆死了。有人说她是得陡病死的,也有人说她是气死的,还有人说她是喝药死的,理由是她脸色和嘴唇发青。不管是怎么死的,娘家人都感到反常。尤其是她那个性格暴躁的兄弟,觉得姐姐活着的时候受了不少气,非要求长智伐掉院里的大桐树,用根节做一个四五六的棺材。这里的“四五六”,是指棺木的厚度来说的。“四五六”分别指棺木的底、斜面和上面的盖板为四寸五寸六寸。
   出殡那天,由于天热,棺木前的“引魂鸡”早就糟了,生了不少蛆,由于棺木太重,虽然老驾头思想上早有准备,多调了精兵强将,但仍是连拍了两次,棺木都纹丝未动。最后,还是老驾头亲自走向前去,和两位年轻的后生用脊背顶着棺木的前板,一双双手紧紧地扣住棺底,在气贯长虹的吼叫声中,棺木才缓缓而起。这时,幽咽的喇叭发出了一声长长的高亢的悲鸣,人们似乎感到身上一阵发冷,仿佛陷入了一片悲凉与悲愤之中。
  
   (十七)
   支书家的西北角,也就是老街的右边,与梅军家隔着一条胡同的是前任会计的家,是村里的小能人,他的老婆真姓马,小名叫个“花”,人们都喊她“马花花”。“花花”有些好吃懒做爱打扮,争胜心特别强。她人长得比较丰满,胸脯和屁股挺多高,可她最看不上眼的是梅军妈,说她有妖气像狐狸。其实,背地里人们都说她那是嫉妒。会计家有两个女儿,虽说是一对双胞胎,可姊妹俩长得并不像。小的像会计,大的却更像支书。支书偶尔找会计说事,也不空着手,买东西都双份,小姐妹一人一个。正是由于是双胞胎,有人只是怀疑,所以包括会计在内,谁也没有说过啥。
   会计家是两节院,前院是他哥的,后院才是他的。由于他哥先天有点傻,也未能娶老婆,一个人过着到处流浪的生活,月儿四十,才偶尔回来一次,所以前院一直空着。马花花喜欢到前面来,她把前院收拾得干干净净,据说这自有她的理由。她给会计她的丈夫说:“哥哥一个人,又那么个情况,前院咱也得多料理!”有了双胞胎女儿后,花花又说:“看咱有女儿了,家里还缺个传宗接代的!不如在前院栽上几棵石榴树。”谁也不知她是从哪来的理论,说石榴多子多福。
   会计也信了,照着花花的话,就在前院栽了好几棵石榴。青青的几丛石榴树,长起来后葱葱郁郁的。石榴花开,榴花似火。石榴成熟的时候,绷开的石榴子晶莹透亮,好像要掉下来一样。可不久,有人就发现支书搂着花花在石榴丛里玩浪漫,后来这事就传到了支书婆的耳朵里,也传到了会计的耳朵里。在后来的一次村民大会上,会计和支书因为一件小事闹翻了,会计不干会计了。支书婆倒是没有大的反应,不过没多久就死了。因此,关于她的死,有很多说法。
   老街过了支书家和前任会计家形成的街口,转了个慢弯仍向西南延伸。借着慢弯向前望去,老街在方向上朝南有些偏西。老街像一张“大弓”,弓弦处也就是老街的右边是马三家。马三独自一人,两间土屋是主房,一间低矮的小西屋是灶火。主房门常锁着,灶火没门敞荡着,里面堆了些树叶。院子居中栽有两棵杏树。每年春天,满树的杏花盛开,像一片片漂浮的白云。当杏花飘落的时候,漫天飞舞,犹如晶莹灵动的雪片一般,洋洋洒洒。
   马三是长智大哥长仁的三小子,小名叫“三”,大名叫做“尊孟”。虽然按年龄他不比马泰小,但出于习惯,或者说人们有些轻视他,长辈都喊他“三儿”,似乎还带点儿化韵,小孩子们背后都叫他“马三”。马三白天在家里睡觉,晚上去田里摸些东西,譬如玉米棒花生之类的煮煮吃。时间长了,有时也顺手偷些其他拿去卖。马三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小偷或傻子。他见人不说话,也很少有人给他说话。
  
   (十八)
   听大人们讲,马三少年聪颖,喜爱读书,年纪轻轻就考上了中师。在驻马店上了三年,毕业后分到了县城教书,娶了个媳妇名叫“小兆”,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在县百货公司上班。一段时间,两人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令人羡慕。在一次教学大比武中,马三脱颖而出,表现非凡,得了个第一名,深受大家好评,成了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在众多崇拜者中,有一个叫“杏花”的姑娘,性格开朗,活波可爱,杏花曾向他请教过一个教学中的小问题,说话带笑,笑起来如春风中绽放的桃花,格外好看;那笑声像银铃般一样清脆悦耳,有着勾魂摄魄的魔力,马三说她就像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婴宁。

共 28486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精彩的回忆性散文。文章以老街为线索,作者用生花妙笔,绘声绘色地描摹一幅乡村风光图。如电影镜头一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了一幅长卷,画面中有美丽的贾鲁河,那条弯弯曲曲的老街,一直延伸到村庄的西南角,“老街不但是村内沟通的主渠道,也是村人走向外面世界的通道。”这儿有方形的大池塘,里面种满了荷花,“圆圆的碧荷浮在水面上,叶叶相连,像一张绿色的大地毯油光发亮;其间点缀的或白或红的荷花正如绣在地毯上的美丽图案。”这里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园还是蚂蚱、老扁、青蛙和蟾蜍这些小动物的游乐场。老街上住着朴实的村民,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踏实能干的和顺,还有英年早逝的顺成家,农忙时节,和顺来帮忙,惹得旁人说闲话,“寡妇门前是非多”顺成家的抵不过流言蜚语,拒绝和顺的帮忙,结果和顺果然应了那个外号,真成和尚了。老街上,还有“头把上还留个小尾巴的”万里,人称小乙哥,老烟师跟平爹,长得黑而得名的马黑。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各异,跃然纸上。快乐的桐树园,夏天敲锣耍猴的场面,秋季炸“爆玉米花”的场景,冬天桐树园成了最好的娱乐场所,听“朱蛤蟆”说书,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油坊和磨坊,那小街上的左邻右舍,家家念着自己的经。生活百态,苦辣酸甜,尽在其中。文章充满了童真、童趣,对童年生活的难以忘却的记忆,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弯弯斜斜、斜斜弯弯的老街,永远定格在了我人生的底板上,永远定格在了我心灵深处。”读着本文,仿佛看到老街上那一幅幅鲜活画面,正越过历史的天空,向我们走来。一篇不可多得的乡村写意画卷,值得细细品茗,倾情推荐赏读。【编辑:阿巧】【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6090018】【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60127第561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5-06-08 12:56:18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期待您的更多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5-06-08 14:34:32
  感谢荷塘,问好阿巧编辑!
2 楼        文友:阿巧        2015-06-08 13:03:11
  文章气势恢宏,一个个小场景连起来,形成鲜活生动的画卷,给人以视觉享受。为作者点赞!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5-06-08 14:37:08
  再熟悉不过的人和事,梦中多少次相见,如影如幻。
3 楼        文友:阿巧        2015-06-08 13:04:20
  问候酋黄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作愉快!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5-06-08 14:41:01
  写出来的只是一部分,我用了近乎一周,总算有个大样了。前些天回老家,早已物是人非,感慨颇多,谨以此聊以自慰。再次感谢阿巧编辑,感谢荷塘,感谢江山!
4 楼        文友:莹莹子期        2015-06-08 19:03:08
  好生动的文字,好壮观的场景,赞一个
爱文字,写文字是我今生戒不掉的瘾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5-06-08 21:14:42
  谢谢子期,问好,相互学习!
5 楼        文友:清菡        2015-06-08 19:12:52
  很高兴,又看到黄老师文章了。能在荷塘读到这么美的文也是一件幸福的事了!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5-06-08 21:08:22
  这几天高考,闲来无事,一不小心,触动了乡情。问好清菡老师!
6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6-08 19:48:47
  一个是荷塘健将作者,一个是荷塘新秀编辑,联合打造出这篇恢宏巨制,可喜可贺。提的提倡,值得学习。敬佩。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5-06-08 21:11:17
  相关的人和事真多,我几乎很少思考的写了出来,望不吝赐教!
7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6-08 19:51:16
  老师的文,不但对我们进步和学习大有帮助,对新人也有学习的目标和榜样。感谢长久以来对荷塘的支持。感谢感谢
回复7 楼        文友:酋黄        2015-06-08 21:09:36
  谢谢夸奖,我很高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
8 楼        文友:天龙        2015-06-08 20:09:10
  一条老街,蕴藏了这么多妙趣动人的故事,惊叹佩服酋黄老师的深厚文学功底和超强的记忆力!!
回复8 楼        文友:酋黄        2015-06-08 21:12:53
  天龙大哥,真的,这些根本不需记,以闭眼仿佛就在眼前。
9 楼        文友:天龙        2015-06-09 12:09:51
  祝贺酋黄老师佳作斩获精品,期待下一个精彩哦!!
回复9 楼        文友:酋黄        2015-06-09 13:24:34
  奋力拼搏,演绎精彩,共创荷塘的辉煌!
10 楼        文友:阿巧        2015-06-09 12:10:36
  祝贺老师美文成精!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10 楼        文友:酋黄        2015-06-09 13:26:46
  多谢阿巧老师的鼓励和帮助,荷塘需要你们这栋梁和支柱。问好!
共 17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