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酒家】钟灵毓秀边城美(说文)

精品 【酒家】钟灵毓秀边城美(说文)


作者:施云南 状元,52152.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19发表时间:2015-06-13 10:35:48


   沈从文在《边城》中不遗余力地描写着湘西淳朴的民风,就连故事里所有的配角,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他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和青山绿水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健康、质朴的人性美。
   比如说船总顺顺,在他的身上几乎看不到世俗的功利心,也几乎看不到他有恃强凌弱的一面,对破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士兵等人,他都会尽力相助。虽然说,他和老船工之间因为翠翠和天保、傩送之间的事情有些矛盾,但是,最后他却依然不计前嫌,在得知老船工逝世的消息后,派人送了白木匣子,还派人送了米、酒、肥肉等,并告诉翠翠说:“你不用发愁,一切有我!”其实顺顺恨老船工,那不是没有理由的,他的大儿子因为翠翠而死,他又怎能让翠翠又做了自己二儿子的媳妇呢,当他面对老船工的时候,怎能不给他白眼呢。然而,当他发现傩送和翠翠之间真心相爱后,却还是默许了两个人之间的婚姻。
   不只是顺顺,其他的人也是一样,慷慨大方的摆渡之人,乐善好施的商人,重视义气的歌女,他们的身上也都看不到任何阶级压迫的痕迹,他们也不被封建伦理所束缚,就连原本住在城中的杨马兵也深受湘西淳朴的民风感化,在老船工死后赶来帮忙,承担起了老船工原本的职责,开始照看翠翠。“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不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的确,正如沈从文所说的那样,“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他们都是一些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
  
   说到这里不觉让人心生感慨,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沈从文写下了这样唯美的文字,塑造了这样完美的人物形象呢。
   或许,《边城》之中体现了沈从文所特有的人性美的观念,他笔下的人物是纯自然的,是没有受到都市文明的沾染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边城之人还都在尽力避免城市文明对乡土文明的侵袭。但是现实世界呢?在沈从文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时代,十年来的内战对乡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沈从文感受到农民的性格中那种质朴、勤俭、正直的情感正在慢慢地被都市文明所侵蚀,他发现心中的桃花源面临贫穷和落后的现实,这些都使得沈从文不得不用乡下人的淳朴眼光来看待并审视都市文明,使得他将充满了尔虞我诈和铜臭味的城市文明和乡土文明做对比,他试图用自己的文字召唤人们心中的自然美。也就是说,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压抑,才反而促成了他的美文,正如他所说:“我将其某种受压抑的梦写在纸上。”
   在遭到城市文明压抑的时候,湘西淳朴的民风对于沈从文来说是一种救赎。湘西淳朴乡情对沈从文的创作影响深远,他出生于湘西凤凰县,他一直都自命为“乡下人”,他自称:“乡下人照理有根深蒂固的乡巴佬情性,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们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或许就是因为如此吧,他才有一种对乡土生活与生俱来的执着,他站在湘西地域的角度对现代都市文明进行了批判,批驳了城市中文明道德的沦丧,歌颂了乡村生命形式的纯美。
   《边城》体现了沈从文对于个体生命的感悟,他尊重人的天性,认为人天生就应该有着追求爱情和自由的权利,而这种天性不应该受到金钱、权势等外来因素的扼杀,不能以任何方式加以扭曲。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各种限制而得不到天性的释放和个人的自由,那么最后就只有通过死亡这种方式来获得最后的解脱,这种质朴的生死观体现了人和大自然的融合。就好像《边城》中的老船工一样,老船工明知道子女儿和军人的爱情是不被看好的,但是他还是尊重了女儿的选择,甚至默许了女儿最后所选择的殉情,他这么做不是对女儿生命的漠视,而恰恰相反,这体现了他对于女儿个体生命的尊重,他尊重女儿的选择,而不去横加干涉。
   沈从文对于个体生命的感悟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他曾坦言自己受到了《圣经》的影响,他的博爱思想和泛神思想都和《圣经》有关。由于古希腊美学思想是欧洲美学乃至世界美学的源头,所以古希腊美学思想自然也对沈从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古希腊美学以客观原则的充分发展为主线,体现了人本活力的不断张扬。它有客观主义和人本主义这两条发展主线,它开启了欧洲美学两千年的探索目标。古希腊美学对生命持有理性的肯定态度,同时也倡要热爱肉欲的享受,不要对自己的心灵进行过多的束缚,这些都和沈从文对于人性美的理解不谋而合。《边城》中的人性美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本思想,正如沈从文本人所说的那样,他想要塑造的是一个“希腊小庙”,这个具有象征性的指代所指的就是一种世俗生活中的人性本然之美,我们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到,作者用翠翠、傩送、天保、老船工等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沈从文用自己笔下那个钟灵毓秀的边城和边城人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动荡社会中尔虞我诈的人性丑恶面的批判,体现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小说来唤回人们的良知,让人们摆脱现实社会的扭曲的美好愿望。
  

共 7215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边城》是一代文豪沈从文大师独具特色的代表作,其对中国近代文学史的贡献和影响,一直延续到如今,相信会一直璀璨在华夏文学史上。这一篇说文,在熟读原著,深入了解上世纪20代前后时代背景的基础上,用一腔发自心底的浓情,全身心沉入小说里,与故事、情节和人物相溶相知,去近距离触摸他们的情感和喜怒,在深深体味了爱情、亲情、人情的甘苦之后,巧妙的抽身,用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思考,站在时代的高度,提炼出小说的主旨和核心,深入浅出剖析小说所带来对当时社会和人性的评判。读文读心,方知其甘苦,才能正确审视现实,发掘真善,惩恶励志,“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老船工的话言犹在耳,像这篇抽丝剥茧的文章一样,撼动着读者的心扉。推荐阅读!【编辑:山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614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