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正向音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正向】猎人的救赎(小说)

精品 【正向】猎人的救赎(小说)


作者:墨染诗笺 秀才,140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04发表时间:2015-06-18 19:38:11


   第二天早上,张冲拖着狩猎到的狐狸,大摇大摆的回来。在不支持张冲人眼里,这是不可一世的高傲,显得有些飞扬跋扈。但在支持张冲的人眼里,这是王者归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可刘昊,迟迟没有归来。人们对于比赛的结果,已经看得不那么重要了,更多的是同情,同情刘昊,希望刘昊平安回来,结束这场实力不对等的比试。茂密的森林,危机四伏,少不了凶猛的野兽。人群中,有一个人的眼睛湿润。那就是刘昊的母亲,一个极其普通的彝族女人。自从刘昊的父亲无辜离开后,母亲独自支撑着刘昊和三个弟弟的生活。一个女人,日复一日的田间劳作,不辞辛劳,让她显得比同龄人更憔悴,更为沧桑。
   天黑了,夜色更深。黑夜有些恐怖,风儿萧瑟,下起了小雨。人们在村口点起了火把,跳起热闹的左脚舞。不知是为张冲的胜利庆祝,还是为刘昊的归来祈祷。但“成王败寇,唯有胜利者才有资格接受鲜花与掌声”却是大多数的人的想法。人们跳起欢快的左脚舞,热闹喧嚣。调子婉转动听,彝家的“百灵鸟”阿玉,唱出天籁般的梅葛调。人们似乎早已遗忘了刘昊还没有归来,狂欢一直持续,大有通宵达旦的趋势。楚雄的牟定,大姚的昙华,姚安的适中等地颇为隆重。左脚舞是彝族人的精神的寄托,寄托着人们对祖先的怀念,对胜利者的庆祝,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村口,刘母站在槐树下。柔柔的月光洒下,洒在刘母沟壑纵横的脸上。刘母眼中泪水滚动,却没有落下来。独自支撑着家庭的刘母,早已学会了坚强。丈夫离开后的几年里,她早已流干了所有的泪水。她唯一的盼头,就是期待儿女早日成家立业,自己能够轻松一些。
   凌晨,露水凝结在草上,露水晶莹剔透,如同落了一地的珍珠。刘母的身体有些僵直,眼睛却总是盯着村口。在刘母期待的眼神里,刘昊拖着狐狸回来了。刘昊靠近母亲,不等开口说话,刘母的巴掌,早已落在了刘昊的脸上。不知是村口跳左脚舞的声音太大,还是刘母打得太轻。没有人听见这一巴掌的响声,因为爱是没有声音的。那只刘昊历经千辛万苦捕获的狐狸,重重的摔在了地上,血从狐狸的嘴中流出,眼睛却没有闭上,恶狠狠的盯着刘昊和母亲。刘母一把搂过蓬头垢面的刘昊,用力拥入怀中,她紧紧地抱住他。没有只言片语,却早已眼眶湿润。刘昊能体会母亲的艰辛,体会母亲的不容易,体会母亲的爱。
   年少的急于证明自己,过度的自信让刘昊输了这场比试。刘昊利用两天的声东击西策略,先在森林狩猎,将狐狸逼到了那片设置了陷阱的森林。刘昊有信心抓到那只狐狸,但狐狸的狡猾,早已超出他的意料。狐狸天生胆小,预知危险,宁愿饿着肚子,也要藏很久,方才出来,刘昊明明知道狐狸就在附近,闻到了狐狸就在附近,但终究无法捕获。直到第三天凌晨,狐狸方才出来觅食。然而刘昊的准捕很不顺利,狐狸几次察觉刘昊设下的圈套。刘昊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将其捕获,但是早已过了约定的时间。
   急于求胜的年轻人,需要一场失败才能让自己看清自己。这次和人打赌捕狐狸的经历,失败让刘昊成熟了许多。他明白了这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比胜利更重要。他突然宣布自己宁愿认输,再也不捕杀狐狸。还在母亲的面前立下誓言,从此以后不再捕杀狐狸。因为他不想再让自己的母亲为自己担心。
  
   【四】
   时间如白驹过隙,伴随时间的流逝,刘昊长成健硕的青年。潇洒的彝家小伙,到了结婚的年龄。在众人期待的中彝山“百灵鸟”阿玉走出闺房,和刘昊喜结连理。母亲在为刘昊操办婚事的当天,长期操劳过度的她,看到刘昊结婚,兴奋过度,晕倒了,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婚礼一下子由喜事变为丧事。红灯笼一下子换成了白对联。刘昊没有丝毫责备母亲的意思,在刘昊看来,此时的母亲,就如同自己猎杀过的动物一样,安静地睡着了。他强忍痛苦,为母亲办了丧礼。母亲一生悲苦,能在儿子热闹的婚礼上闭上眼睛,也算是很好的归宿。阿玉理解他,彝族姑娘的宽容与大度,默默支持刘昊。母亲走后,刘昊的担子更加重了,刘昊迅速从悲伤中中站起来,支撑起破碎家庭。早出晚归,日复一日,用勤劳的双手,承担照顾弟弟的责任,支撑起弟弟的梦。
   刘昊将婚的礼金,购置了一把“火枪”。那时候,狩猎的工具发生了变化,刘昊必须将自己武装起来。才不落伍。不是刘昊喜欢杀戮,喜欢狩猎,喜欢做动物的“活阎王”,只是,生活所迫,在那个到哪里都要有介绍信的年代里,刘昊唯有狩猎,从皮毛贩子的手中赚微薄的钱来,补贴家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生长不出丰收的庄稼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做一个猎人,继续杀戮。
   再一次狩猎中,他发现一只成年狐狸的踪迹。当他把猎枪瞄准狐狸脑袋的时,凝气呼吸,准备扣动扳机,却犹豫了。那一刻,刘昊想起小时候和父亲学习狩猎时,第一次捕获狐狸的激动画面。想起父亲出走的自己哭泣的画面。也想起了少年时候和人打赌捕杀狐狸时的艰难,想起母亲等待自己回家那哀怨的眼神。甚至就连那只狐狸死后嘴里流淌着血,眼睛盯着自己的恐怖情景也浮现在眼前,清晰如昨。他内心矛盾,感到前所未有的烦躁。想起自己远在千里之外求学的两个弟弟,快没生活费了。想起自己的妻子阿玉,由于缺乏营养,一直没有怀上孩子。也想起了小商贩说最近狐狸皮价格高得离谱,很有销路。现实和回忆交织在一起,让这位彪悍的彝族青年,浑身直冒冷汗。纠结自己到底扣不扣到扳机,该不该违背当初的誓言,捕杀眼前这只狐狸。
   最终,那只狐狸没有见到第二天的太阳。三个弟弟也没有辍学。几年后,弟弟们相继成家立业,在城里有了稳定的工作。这一切,少不了刘昊对他们的支持。也是刘昊心甘情愿的,作为哥哥的,看到弟弟们幸福,是幸福的事情。
   【五】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石者河畔的彝族村寨,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很多新进的思想,生产技术传到了幸福展村,地里的庄稼在肥料和技术的滋养下,连年丰收。人们喜气洋洋,卖力的劳作,用勤劳的双手,迎接美好生活的到来。
   但真正让刘昊改变的,是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保护濒危物种,规定了不允许民间持续非法持枪。刘昊作为最优秀的猎人,以狩猎为生,内心自然经历了挣扎。最后一次抚摸自己那只用了多年的火枪,那只用自己结婚的礼金买的火枪,那只维持全家几十年生计的火枪,那只供出了三个大学生的火枪。刘昊留下了眼泪。
   最终,刘昊率先将火枪交到派出所,结束了自己长达几十年的狩猎生活。得到了乡里的表彰,胸口戴了一朵大红花回来,倒也风光。附近村寨的猎人纷纷效仿,一时间,兴起了一股保护野生动物,停止狩猎的热潮。猎人纷纷改行,动物们的春天也到来了。
   刘昊看见了乡村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房子成为了热潮。刘昊改行做了木匠,轻松维持生活,迅速富裕了起来。可有很多事情,无法释怀。他的妻子阿玉,终究没有能为他生下一儿半女。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跑跑跳跳,依偎在父母的怀里,有说有笑。让刘昊看着阿玉羡慕不已的眼神。越发惆怅,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羡慕,越发明显。折磨这阿玉,也折磨着自己。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刘昊将这一切都归结于自己一生杀戮太重,无儿无女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是自己触怒神灵所致。每每夜深人静,耳边好似能听到动物的各种声音,每每闭上眼睛,他总能看见狐狸已死,七窍流血,眼睛却不曾闭上,恶狠狠地盯着自己的画面。
   这样的梦,持续了几年。生活平静,富裕起来,不愁吃穿。刘昊和妻子阿玉都已经头发如雪。虽然没有儿女,倒也恩爱一生,不曾有丝毫的抱怨对方。刘昊的三个兄弟,倒也尊敬哥哥嫂嫂,每年都会回家很多次,就像对待父母一般,对待哥哥。弟弟的儿女们,也对他们非常尊敬。可这一切,刘昊始终无法释怀。
  
   【六】
   虽然不做猎人了,但刘昊也喜欢到树林走走。去看看自己曾经狩猎的森林,曾经成就了自己的一草一木,格外熟悉。刘昊不狩猎,遵守法律法规,并不意味所有的人都不狩猎,都崇尚法律的权威。随着经济的增长,城里的富人们,追求更加奢侈的生活。对貂皮大衣,狐皮坐垫等情有独钟。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决定了人们的消费倾向。有市场,有钱赚,皮毛贩子们重操旧业,蛊惑猎人狩猎。自然就有冒险的人们,为了牟利,非法捕猎的勾当时有发生。宁静的村庄里,时常能听到枪声。
   这些让刘昊惶恐。刘昊半辈子的猎人,对机关陷阱格外敏感。空气中的弥漫的羊油味道,让刘昊暗叫“不好”。刘昊明白,此处的陷阱,专门针对的就是狐狸。狐狸嗅觉灵敏,对羊油情有独钟。部分猎人捕杀狐狸的办法就是将铁钩和火药包裹在羊油里,狐狸经不住羊油的诱惑,明明知道是陷阱,但还是心存侥幸,前往尝试。很多狐狸就是这样丧生的,被猎人毫不费力的捕获。
   刘昊发现陷阱,正想拆除陷阱。弥补自己年轻时候的罪孽。但他发现,一只狐狸,已经落入陷阱,他亲眼看到,狐狸被虎夹住,挣扎着,极其痛苦。刘昊身为老猎人,深知陷阱里的虎夹不是最厉害的,而是土雷。聪明的狐狸能轻松从虎夹下逃生。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聪明的猎人,也会在虎夹附近设置土雷,增加捕获狐狸的概率。眼看狐狸即将触发陷阱里的土雷,命损当场,血肉横飞。老人赶紧奔向狐狸,吓得狐狸直哆嗦。迫不及待地打开虎夹,将狐狸抛向陷阱外的空地山。狐狸死里逃生,消失在茂密的丛林中,留下一串脚印。刘昊却被陷阱里的土雷炸伤,昏厥过去……
   刘昊醒来时候,发现已经躺在病榻上。身体的多个部位剧烈疼痛。妻子阿玉守在自己的旁边,唠唠叨叨。泪流满面。刘昊干咳了几声,发现自己心中却比以前畅快了很多,想起自己救了那只狐狸,心里暖暖的。那些曾经纠结的东西,瞬间放下了许多。刘昊的心灵,彷佛得到了救赎。三个弟弟听到哥哥醒来,迫不及待的走进来,齐刷刷的站在榻前,红着眼睛。看到哥哥醒来,兴奋极了,嘘寒问暖,庆幸哥哥能够醒来。弟弟明白,哥哥的一生不容易。父母离开的早,哥哥为了能让三个弟弟都能上完学,受苦可想而知。
   刘昊坚持让阿玉将自己扶起来。看了看挂在墙上的狐狸皮。金色的狐狸皮,是他十岁时候和父亲一起捕获的狐狸上取下的。那朵红花,是他停止狩猎的时候政府奖励的。弟弟明白哥哥的意思,迅速将那张狐狸皮取下,迅速递到刘昊手中。然后将那朵红花取下,交到哥哥手中。刘昊抚摸着狐狸皮,眼泪滑落,打在狐狸皮上,他想起了许多事情。手里红花格外耀眼。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大半辈子都在丛林里度过,手起刀落,杀害了无数无辜的动物生命。每天都在遭受良心的谴责,直到停止狩猎的那刻,才稍微好受些。如今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一切都已经释怀了。
   人们都认为,狩猎成就了刘昊的一生。陷阱以同样的方式惩罚了刘昊。阿玉明白,明白自己的丈夫,是故意触动陷阱里的土雷的。因为她在无数个夜里,看到刘昊被噩梦惊醒。嘴里喊着狐狸,要救狐狸。三个弟弟也明白,哥哥是用死,来偿还自己作为猎人一生的罪孽。他用自己的死,来呼吁其他猎人“停止杀戮,敬畏生命”。
   金色的狐狸皮从刘昊的手里滑落,掉在地上。那朵大红花,却永远挂在刘昊的胸前,永远鲜艳耀眼。刘昊闭上了眼睛,走完了跌宕起伏的一生。彻底得到救赎。脸上带着微笑,很灿烂,如同春天的向日葵,朝着希望的远方微笑。刘昊的生命,也顿时有了价值,有了内涵,有了高度。
   人们尊敬这位老猎人,敬佩勤劳的彝族汉子,被他特殊的救赎所感动。为他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追悼会上,子子孙孙发誓:“永远也不捕杀狐狸”。村口的墙上,鲜红的油漆写着“停止狩猎,敬畏生命”。
   很多后,人们在县城英雄纪念碑上,发现了刘昊父亲的名字。那位人间蒸发了的传奇人物,在解放战争中,为了救一位战友,英勇牺牲。刘家两代猎人,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对自己杀戮一生的救赎。
   人们早已原谅,那片茂密的森林里成长起来的猎人父子。他们曾经携一壶白色的月光,捕杀了一只金色皮毛,蓝色眼睛的狐狸。或许人们根本就不知道,猎人父子,捕杀过一只金色的狐狸。但人们记得,猎人胸前都挂着一朵耀眼的红花。
   青春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如同猎人那般,有自己无法释怀的往事。如同猎人般渴望自己得到救赎。但无论怎样,过去的都如过往云烟,终将消散。心若在,梦就在远方,心还在,就还有希望。今天的努力,今天的颠沛流离,今天的朝九晚五,都是对昨日蹉跎的最好的救赎。付出总有回报。付出了,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救赎。
   我希望自己是个如刘昊般出色的猎人,扣动扳机,狙碎前方扑朔迷离的困难。勇敢地穿越青春,无所畏惧。让有的记忆都藏在内心深处,装点我心中那些五彩斑斓的梦,在心只画一个圆,在手心拿支笔,在脚下画一条直线,构筑希望的轮廓,勾勒人生蓝图,撑起我形形色色的梦。扬帆起航,破浪而行,成就属于自己人生精彩,救赎失落的昨天。

共 10121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法国老影片《子熊故事》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最让人兴奋的不是杀戮,而是放生!这篇警醒世人的传奇小说,正是蕴含了“敬畏生命,停止杀戮”的主题。这篇小说,无论是人物的层层刻画,情节的细细渲染,而或是环境的巧妙烘托,都达到悬念丛生,跌宕起伏的视觉效果。小说以猎人刘昊整个成长历程为主线,通过他与狐狸不解之缘的故事情节,牵引出一位勤劳、勇敢、善良的彝族汉子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从初涉领域到狩猎能手,从沾染鲜血的杀戮到慈悲大悟的救赎,可以说,刘昊的命运轨迹,乃至“以死谢罪”的归宿,都像极了他的父亲。在那风光秀丽却信息闭塞的村落,在那虎豹豺狼频出的群山深处,在那被杂草埋没庄稼的贫瘠土地,狩猎,似乎是当时谋生养家的唯一的最佳途径了。刘母终日操持活计,含辛茹苦的抚养四个幼子,刘父则把一生心血都灌输给他儿子,为了让儿子长见识,学到绝活本事,他只得违心设法捕捉最难猎获的狐狸,让自己罪孽的双手再染血腥。饱受良心煎熬的他,最终不辞而别,以抗战杀敌英勇牺牲的方式,解脱了束缚心灵的枷锁。遭遇变故的刘昊继承了父亲的衣钵,配合善良而不幸的母亲照顾三个幼弟,为了父亲的名誉,年少冲动的他应下资深猎人张冲的挑战——第二只狐狸因此命丧他手,却仍落得一失意输局。狐狸临终前的惨景从此阴影般烙刻在了他的心里。岁月流逝,他由莽撞少年日渐变成心智成熟的男子,悲苦一生的母亲积劳成疾,意外地倒在他的婚礼上,既为长兄,亦为人夫的他,强忍内心悲痛坚强地撑起一片天地,为了弟弟的学业,为了心爱的妻子,万般纠结的他终于扣动了火枪的扳机——第三只狐狸没有见到明天的太阳,却成全了一个家庭的圆满。当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的角落,他改行不再猎杀无辜的生灵,却始终心神难安,那是一种犹如被紧抓住灵魂令它窒息的苦痛,是机缘巧合,多年后,第四只狐狸因他获救,他自己却有意无意地触动土雷,重伤而不治身亡,他以命换动物的命,他以死唤醒麻木不仁,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的人们的心——他背负一生的罪孽,终于超然升腾成一缕轻松无比的喜悦,或许,他也终将明白那年父亲的离开。都说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群山深处的人们心性何其纯良朴实,刘昊父子虽为猎人,但他们除了仅仅为生存迫不得已的杀戮外,几乎不存在任何贪欲恶念!若非形势所逼,他们不会选择将手伸向那些可爱无辜的小动物——那些个比人类更懂得知足、宽容,且更懂得自然界平衡法则的精灵们。可不少生在文明之都的人们,比他们有知识有头脑的所谓精英们,却迷失在纷繁红尘的欲望里,为了满足自身的贪婪,只要是有利可图的,哪怕是巧取豪夺,也要不惜一切代价。戳破一个个虚浮的热闹的泡沫,皆是空虚与不安,上帝,其实一直驻扎在心灵深处某个角落,一直在监视着我们的言行,提醒着我们必须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人生犹如一场不可逆的旅行,你作出怎样的选择,前方就会出现怎样的风景,用心活过,便是青春无悔;幡然醒悟,永远都不为迟!再高档的物质享受,再诱人的金钱利益,归根结底,不及心安,穿越欲望的河流,平静的目光与内心的上帝对越:心安,即是岸,心安,即是救赎!感情真挚,内涵丰富,语句流畅,总之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可读性甚强,倾情推荐大家共赏!【编辑:夏以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61900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以沫        2015-06-18 19:52:31
  很荣幸编到诗笺老师的新作,洋洋洒洒万字小说,真情流露,字字感言,狐狸的机警,那种求生的本能,猎人的谋略,精心布置的陷阱,真的是扣人心弦,叫人欲罢不能!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看看这篇小说,虽然道理浅显易懂,可引发无限思考——当理性战胜了魔性,人就是上帝。上帝,就是潜伏在我们心灵角落的本能良知,它总会在午夜梦回时觉醒,与我们对视……
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 过往不恋
回复1 楼        文友:墨染诗笺        2015-06-18 20:56:31
  感谢姐姐详细,唯美,的编按。由于我自己写的仓促,为你增添了很多麻烦。谢谢你,你的编辑水平越来越好了。生性善良,不喜欢杀戮。写此文,也是表达自己的想法。
2 楼        文友:夏以沫        2015-06-18 19:54:08
  敬畏生命,停止杀戮。如果没有交易,就不会有杀戮!自然界的平衡法则,需要人人去维护!
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 过往不恋
回复2 楼        文友:墨染诗笺        2015-06-18 20:57:31
  要每个人都自觉,方能让动物们得到公平的对待。
3 楼        文友:夏以沫        2015-06-18 20:02:23
  由诗笺老师的这篇新作,我不禁想到他前不久写的一首诗:最后一只麻雀。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呼吁我们人们保护大自然,动物永远是人类的朋友,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问好,祝夏安。
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 过往不恋
回复3 楼        文友:墨染诗笺        2015-06-18 20:58:47
  是的,那首诗歌,是我在写这篇小说中途写的。不同的角度,表达相同的想法。
4 楼        文友:玩月        2015-06-19 19:03:20
  以猎为生的两代人在共同经历了无数次猎杀后,都以生命的代价完成心底的清洗,而这个理所当然的夺取到怀疑再到抵偿的过程虽然漫长,但也阐释了人性的光明不可攫夺!诗笺挖掘到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细致的分析和解剖的又岂是文中两代猎人的心理,也剖析了我们自己的内心。赞!
5 楼        文友:玩月        2015-06-19 19:06:28
  以沫的编按精彩纷呈,以《子熊的故事》里一句点睛台词开始,字字见真,句句成仁!玩月受益匪浅,学习!
6 楼        文友:欣然        2015-06-24 13:51:51
  祝贺诗笺此作斩获精品!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