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雀巢】马驹桥地区民间花会(随笔)

精品 【雀巢】马驹桥地区民间花会(随笔) ——大葛庄村的雷音大鼓会和少林武会


作者:刘福田 进士,999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04发表时间:2015-07-16 11:15:20
摘要: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传统的文化形式自然会淡出我们的生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它们中的一些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或者可以成为博物馆里的珍藏,我们理应给历史以尊严。(作者刘福田,北京市通州区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特邀委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本文口述史料提供者:张金生,大葛庄村村民;石俊清,马驹桥退休教师。特致感谢。)

【雀巢】马驹桥地区民间花会(随笔)
   什么叫摆鼎桌呢?就是路过的商铺在路边刻意摆出的免费茶点桌子(也叫摆香桌,但不能叫摆“茶桌”,摆茶桌一般是办白事时的说法),这既是慰劳参加走会的表演者,也是借机给自己的铺面做做广告。走会的只要见有人摆了鼎桌,有资格享用茶点的同时,也必须为人家表演几段拿手的节目。关键这种摆鼎桌还不一定就摆在走会最前面,人家喜欢哪档花会就可以截住哪档花会,这样后面的花会肯定走不了了,前面的花会也不得不停下来等,因为走会的队伍不能断开。
   走会时摆鼎桌的当然不止一家,某一家还可以摆上不止一次,这样一来走会就走得拖拖拉拉,有时候一里地就能走上好几个钟点。这倒也不是什么坏事,那时的农村乡镇文化生活匮乏,人们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好让走会这种娱乐活动持续的时间久一些,各档花会也乐于表现自身,被人摆的鼎桌越多,说明自家的节目越精彩、技术越精湛,这是一个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状况。
   为了得到更多的称誉和赞美,各档花会私底下都会下不少苦功夫,他们要不断提高表演技艺,还要不断创新节目内容和种类。想一想就知道,要是被人摆鼎桌拦下,却没有了能表演的节目,不表演走不掉,重复表演又会被人笑话,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就得提前离场,这是挺没面子的事,但有时却没办法。各档花会中途离场是允许的,后面的跟上来就可以,但这样做就等于栽了跟头,是以一般花会都不会轻易提前离场,尤其是第一天,没有金刚钻也不敢揽这瓷器活儿。
   可是这么一来走会就变成了一件很辛苦的事。一般走会早上开始,走到中午也还刚算是开了个头,这中午吃饭怎么解决呢?解决不了,表演者只能“扣香”(暂停表演),自己回家去吃午饭,吃饭回来继续表演。那年代大伙生活都不宽裕,这走会也是“穷欢乐”,但人们还是很需要文化生活。
   吃完午饭下午走会继续,可一般走到天黑还走不完,走会要经过许多村街,最后要走到比如镇上碧霞元君祠需要走五、六里,有时候走到马驹桥南门还没进正街天就黑了,吃完晚饭还要继续走。这活动当然不能隔夜,一隔夜就没了气氛,可当时又没有路灯,这照明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没钱有没钱的办法,玉米骨头插根棍儿再蘸上煤油点着了就是火把,这般夜色里的狂欢,更渲染了走会的气氛……
   马驹桥走会往往要走到第二天东方天亮,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折腾,无论表演者还是观众都已成强弩之末,就是还有拿手的节目也没力气表演了,天一亮各档花会都相继收场。
   这收场也自是有讲究的,如同大葛庄的雷音大鼓,每档花会收场时都要拜庙进香,只不过各家有各家的收场说词。收场说词大同小异,无非是祈求神灵护佑,拜庙进香之后,各档花会自行散去,一次走会活动至此就算完美收官了。
   那时候马驹桥每年都要“走皇会”,一般一年走三、四次,多选在春、秋农闲时,以正月十五元宵节和碧霞元君祠庙会的走会最为盛大、精彩;每次走会规模(参加走会的花会档量)也不一定,最少的十几档,一般的三、四十档,赶上重大庆典,参与的花会最多时达上百档。
   马驹桥走会,参加的花会主要来自马驹桥地区,马驹桥地区辖七、八十个村庄,大部分村庄都有花会组织,有的村还不止一档,就比如大葛庄。
   1945年秋日本投降,1948年底马驹桥镇解放,马驹桥都组织了大规模走会庆祝,这两次特别走会规模空前、盛况空前!尤其是庆祝马驹桥镇解放,石俊清和张金生两人都清楚地记得,走会那天是1948年12月13日(农历十一月十三),由于参演的花会太多,走会队伍排得太长,秩序都有点乱了,但那一次也是他们记忆里走会最热闹的一次。
   解放后农村乡镇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比如大葛庄村解放后就组织过评剧团等,相对于新式文化娱乐活动,走会不占优势,还多少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因而渐渐衰落直到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有关它的记忆,也正被时间慢慢尘封……
  

共 1176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述民俗溯历史,娓娓道来,自然顺畅。每个民俗都承载着丰富的民族历史。大凡民俗都有着它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民间花会跨越了地域和民族的局限,所以,可以说民间花会传承的是整个人类的优秀文化传统。各民族的优秀诗歌大多源于民间花会,诗经也好,楚辞也罢,许许多多的的歌谣都保留着民间花会的风格。这就是文化史。推荐阅读。编辑:邵魁先生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719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15-07-16 14:32:53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刘老师让我们大开眼界,祖国有五千年文明史,保留下来的都是好东西。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2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7-16 20:20:14
  福田老师回家了,真好!
   福田老师这回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哦,是民间花会。不要说我们的后代了,就是我们这代人,对这些花会也是闻所未闻。从这个角度说,福田老师也是在用文字打捞历史,传承历史呢,很有意义!
   点赞啦!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3 楼        文友:石佛        2015-07-17 08:04:09
  民间文化及花会也是优秀的民间舞蹈;更是真正的文化软实力。问候福田兄撰安。
中国作协会员。写字为生。出版多部长篇。
4 楼        文友:碎月岁月        2015-07-18 22:03:28
  复审理由:民间花会是人类的优秀文化内容之一,但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相对的民俗特色各不相同,如何抢救逐步遗失的民间花会史料,及至相关的民歌和诗词源泉,口述文学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马驹桥地区民间花会》就是口述文学的重要成果,作品的表达形式和方法也不失为可借取的楷模。强烈推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