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山水】义勇先锋(小说)

精品 【山水】义勇先锋(小说)


作者:扰之 秀才,2874.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34发表时间:2015-07-24 08:44:05
摘要:四杰神勇扫狼烟, 碧血丹心著史篇。 侠女双枪驱日寇, 悲歌一曲壮河山。


   此时潘二喜押出凤英,凤英连踢带踹潘二喜,对着哥哥说“大哥,你没有错。是他们平白无故地抓人的。你陪父母回家,我愿意随二喜上山。”
   “不可以,妹妹。”
   李寒秋为了争取潘二喜,暂时放了张凤武,只要他妹妹在山寨,不怕抓不住他。就给潘二喜一个人情,也成全张凤武和他父母,大将军要有大将风范,运筹帷幄之中才行。李寒秋竟然忘了一句话:大将死在小矬子手。殊不知,潘二喜更高人一筹,这也全是为了一个情字,真的将计就计。
   张凤武说声妹妹不要,欲上去阻拦。却被喽啰兵拦住。
   “哥哥,带父母走。小妹愿意随他们去,快走。不走,我就死给你们看。”说着,潘二喜一个没抓住,凤英朝寺内的搂抱粗的圆木柱子撞了过去。
   三
   和张凤武一起跑散的朝阳籍学生蒲天,盘锦的杜尚辉,都是学生会的领袖。他们回到家乡,秘密组织群众,开始对群众声讨日本鬼子强占东北的罪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家要站起来,不做亡国奴。他们没有枪支,就在铁匠炉里打造各种兵刃,什么大刀、长矛、板斧等等。
   开拔锦州、朝阳一带的日寇,正夜以继日,长驱直入,一拨奔辽西盘锦,一拨奔凌源、热河方面而来。天上飞机轰炸,地上兵马密集,随到一处,鸡犬不宁,成为一片焦土。盘锦的杜尚辉已组织群众逃往芦苇荡,红海滩上,成为打游击的好战场。只是当时,还没有正确的方向,只是一心把鬼子赶出中国,怀着不当亡国奴的满腔抱负,大家走到一起。有的孩子被鬼子扫荡,烧杀抢,死了爹娘,才十几岁就扛起了大刀,长矛。
   经过二道河子激战之后,直到张凤武在金马驹子山上,接到命令,说热河来了一行慰问团,他牵过坐骑,率领马队,秘密下山迎接,才有了政治方向。来到的记者、学生中,有著名音乐家聂耳。他亲眼目睹了由张凤武带领的民众组成的抗日队伍的风采。
   聂耳问张凤武:“这支抗日的队伍,有没有番号?”
   张凤武此时早听说了,辽西一带杜尚辉部几经和鬼子松本战斗的士兵,个个肝胆狭义,勇猛无比。自己也带兵和鬼冢在二道河子交战数日,民众誓死不屈。顺口说:“我们是东北义勇军,宁死不当亡国奴!”
   “好,义勇军!你们是第一东北义勇军!有没有军歌!”
   张凤武想了想,我们的口号是:“打日本,杀日本,不当亡国奴!”
   随行慰问的来了六辆大卡车,拉来了很多枪支弹药。卸弹药的马队成员士气热情高涨。那是1933年2月23日清晨,天气格外晴朗,春风暖融融地吹拂着大地。弥勒寺外的空地上,刚刚萌芽的小草仰着笑脸,一片生机盎然的壮观景象。大家卸了枪支弹药,聂耳对张凤武说:“义勇军名字好啊,我一定谱曲填歌,你们也要做一面旗帜。”
   “是。将军。”
   “我不是将军,也是学生。”聂耳笑着。接着,他就哼着“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他眼望张凤武的马队热泪盈眶,决心回去,为义勇军创作一支歌曲,“中国人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
   张凤武喜得热河的慰问团送来的枪支、弹药,如虎添翼。
   想起去年,二道河子交战,死伤了那么多的兄弟,还是没有个主心骨,没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啊。
   他免不了慨叹。那日,小妹被潘二喜要挟,一头撞到弥勒寺的圆木柱子上,还多亏潘二喜楞头,一下子抱住小妹,才免于遇难。凤英的头撞了个大包。凤英再撞,已经没有力气。而大哥张凤武生怕凤英出事,就勉强答应说:“二喜,你放了我二老,要我上山,要我妹妹上山都可以。”
   “好。把他们放了。”潘二喜示意李寒秋。
   “放了。”李寒秋附和地说。
   张凤武说:“我愿意跟你们走,把小妹放了。”
   “哈哈,这个,不行啊。我们怎么能相信呢?”
   此时,李寒秋满可以一枪击毙张凤武。但,上方有命令,抓住张凤武,可以顺藤摸瓜,揪出很多共党分子。但他还顾及到潘二喜,他答应潘二喜,把凤英逮住,秘密抓捕张凤武后,张凤武由他本人借金马驹子山的兵,押送张凤武去北平。此时,山中只有几匹战马,张凤武的马队是在张凤武统治了金马驹子山后,张凤武回到朱碌科借来的马匹,他拢共借了十几匹马,安上马鞍子,在张凤武的训练下,各个如同战马一样。后来,经哈拉沁、榆树林子、牛河(叶柏寿)、凌源、平泉、热河方面来了各路人马,便集聚了五百多人。这很多战马,都是当地老百姓,在半牧半民的内蒙古乌丹镇买来的马匹,乌丹有草原的马市,那内蒙古人憨厚、彪悍,在朱碌科镇经商的也多有内蒙古人。他们精通马匹,张凤武择贤而用,以礼待人,曾三顾茅庐邀请蒙古牧民训练马匹,训练得战马在战场上神勇无比,所向披靡。当时张凤武和族人借马时说:“赶走小鬼子,一定奉还。”谁知道,自己越走越远,有的马战死疆场,怎么能还呢?张凤武自己从此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回到朱碌科,生他养他的那方热土。
   二道河子一仗,鬼冢先是率兵攻打那百米的河岸,张凤武早有准备,在河岸上修筑了工事,用石头磊了很多坝梗。但是,除了潘二喜的几杆洋炮外,再没有枪支。张凤武组织的自卫民众只有几杆长矛,所谓长矛,就是带桶的杀猪刀子,安上了把柄。他们靠着马匹冲向鬼子,和鬼子血拼,终究吃亏在没有枪上。二道河子血流成河,民众死伤惨重,马匹也死了几只。张凤武号令潘二喜带兵往山峰上退。死守山门的凤英急忙打开山门,民众将士才退进山寨。
   还是张凤武早有预谋。哪知鬼冢是个中国通。他竟然没有追赶,掉头直取朱碌科镇。张凤武早把老百姓带到了金马驹子山上。
   在进攻朱碌科的前夜,鬼冢翻看一张由祖父传下来的朱碌科弥勒寺和清月庵山里的草图。还有水塘沟等白云石矿。来东北后,大日本狼子野心,要占据东三省不算,主要的是东北的矿产资源。他盯着的弥勒寺的图纸,是祖父带兵寻宝未完成的心愿。
   鬼冢疯狂地扑向弥勒寺。当搬开弥勒寺的金马驹时,里面仍然是个大洞,鬼冢狡猾地踹了一个鬼子,唔哩哇啦地命令鬼子跳入洞穴,结果空空如也。
   待他掉头攻进清月庵时,清月庵里的自卫队有云霞师太带领,手持浮尘,率众尼姑与鬼子进行殊死搏斗。众尼姑当时都被鬼子奸杀,其惨状不忍目睹。金马驹子山张凤武此时只怪自己疏于防范,哪知道小鬼子打的主意?小鬼子已经盯上了朱碌科的矿产资源,张凤武一拍桌子,吓潘二喜一跳:“潘二喜,你就没想到鬼子绕道进山?偷袭清月庵?他们的鬼主意就是盯着财富而来的。”
   “他们根本没走金马驹子山,谁知道他们那么鬼精啊。”
   “可怜那些苦命的尼姑啊……”
   “硅石矿被占了,民工都被关押了。”
   “关押?怎么能救?”
   潘二喜说,“我们刚刚吃了鬼冢的亏,士气正低,怎么能攻?”
   凤英瞪着杏眼说,“潘二喜,你个怂蛋,孬种,说好了,赶走小鬼子,本姑娘就嫁给你,怎么不敢上前!”
   “妹妹,切不可感情用事。对付鬼冢,从长计议。”
   凤英如何说出此等话来?她果真嫁给不喜欢的人吗?当然,还得从她被潘二喜和国军将领李寒秋押上山说起。
   四
   那日,张凤英被押到弥勒寺侧房后,潘二喜就闯了进去。李寒秋看潘二喜来了,知趣地走了。他径直去找张凤武的二老,想问问张凤武近日是否回来。
   九一八事变以来,国民党提出不抵抗政策,还疯狂镇压学生运动。他怀疑张凤武等学生是共党分子。其实不然,张凤武就是不当亡国奴的青年学生。看到奉天街头被日寇践踏的惨景,义愤填膺,组织了学生运动。
   潘二喜很久没有见到凤英了,从心头里喜欢。对凤英说:“我不是诚心抓你,只要你回心转意,我会放了你。”
   “屁,什么叫回心转意?你长心了吗?我起初就没有答应过,贼头子!呸!”
   “骂的好,小丫头不大,挺有骨气!”潘二喜擦了脸上的口水,却没急恼,讪讪地笑。
   “没脸没皮。有种你潘二喜就把姑奶奶杀了。”凤英甩了几下大腿,一时间踢不着潘二喜。
   “当贼怎么了?还不是这世道逼得吗?”
   “腆脸说呢,放着正经的庄稼人不当,干些偷鸡摸狗的事。”
   “我是杀富济贫来着,你眼睛瞎,耳朵也瞎啊。”潘二喜不和凤英分辨,背着手,大肥裤子上挂着个自己做的短筒洋炮,一颠搭一颠搭地出了侧房。他想,等抓到你哥哥,看你听不听话?
   果真,张凤武被抓到了。张凤武在弥勒寺院外说的一席话,让潘二喜大吃一惊。难道小鬼子真的强占了奉天大本营?以后,还有我们好过吗?
   潘二喜很快就跑到侧房,在押凤英出来见哥哥时,潘二喜说,“凤英,如今你哥哥被那个李寒秋盯上了,只有你才能救你哥哥。若真像你哥哥说的,小鬼子践踏东三省,我们哪有好日子啊。”
   “我就以死相挟,把我哥哥,父母放了。”凤英小声说。
   “我看只有这样了。等把你押到山寨,我再找机会放了你。”
   张凤英仔细打量一下潘二喜,感觉突然不认识眼前这个曾在自己心中认为恬不知耻的人,一种敬意油然而生,随口说:“二喜,哥哥,父母还需你多方搭救,若有朝一日,把小鬼子赶出中国,我张凤英不死的话,一定嫁给你。”
   “不要胡说,你会好好活着。我们走——”潘二喜已经押解凤英来到弥勒寺当院。
   就这样,潘二喜和张凤英唱了一出双簧,给张凤武和李寒秋看。李寒秋和潘二喜押着张凤英往金马驹子山而来。潘二喜想,先稳住李寒秋,等他把国民党的装备和探宝的仪器弄上山,再解救张凤英。翌日,张凤武安置好二老,草草地扒拉口稀饭,独闯金马驹子山,来和二喜要人。
   也就是此时,松本在奉天城召集驻华日军要员大会,派出一支部队攻入辽西盘锦,鬼冢为朝阳、凌源、热河一带高级指挥官,挺进辽西朝阳。鬼冢回到军部,坐在白色的膏药旗下,膏药旗边上写着“武运长久”四个字,墙上还挂着一把锋利的剑。鬼冢屁股还没有坐稳,疯了似地回身抄起剑柄,“唰——”抽出宝剑,像桌上一张草图刺去。
   唔哩哇啦一阵。他说,一定替祖父报仇!一定!当年,鬼冢的祖父为了这张从弥勒寺和尚手里得到的藏宝图,为大日本帝国献出了生命,还没有完成夺宝使命,就在硅石矿的高山里为大日本帝国尽忠了。鬼冢表示,此仇不报,枉为鬼冢人!刺完后,把剑入鞘。对着门庭的照片连行数礼,礼毕。他决心占领各个矿藏,为祖父树碑立传。他戴好军帽,又回到座位上,仔细端详起草图来。这里是弥勒寺,金马驹……那里是高山,是朱碌科镇的各个矿山、是清月庵,金马驹山……他反复琢磨其中奥妙,怎么也猜不透地下宝藏究竟在何处。就这样,鬼冢自来到中国,就寝食难安,为了中国的宝藏发疯一样。目前,暂时没琢磨出结果,待进入辽西后,先占领高山,夺取辽西的金、银、铜、铁、煤矿,再夺取硅石、萤石、白云石等等矿产资源。
   朝阳沟门子是进入朱碌科的必经要道。这在鬼冢的战略地图上,分明可见。攻克沟门子,抢占二道河子,就能攻进朱碌科,再直入凌源、热河。
   一周后,鬼冢率兵攻进九凤朝阳城。朝阳爱国学生蒲天组织民众、学生,扛起锄头、扁担、还有打造的大刀,长矛和鬼子厮杀,不少群众都被鬼子活活挑死,蒲天率民众转移到辽西丘陵、大凌河、努鲁儿虎山脉,靠着山间、河畔的树丛做掩体,打开了游击。
   张凤武在金马驹山也有耳闻,奈于国军李寒秋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只有按兵不动。潘二喜说:“大哥,我们要不要先杀入朝阳,取了狗日的鬼冢的头?”
   “我们势单力孤,眼前找不到蒲天的藏身之处。他们打游击,是好事。躲着鬼子打,专打鬼子,鬼子就像猎物,再精的猎物,也躲不过猎手!”
   “是啊,就像大哥你。”潘二喜赞许地看着张凤武。
   那时,潘二喜为了救张凤英,把李寒秋软禁了。不是张凤武让潘二喜手下留情,潘二喜就一刀宰了李寒秋。
   回到金马驹子山的当天晚上,潘二喜把张凤英放到一个小屋里,吩咐手下人说,“好好照顾张小姐,不可以去打扰她。谁要对张小姐不敬,我让他死无全尸。”
   “是,是。听当家的吩咐。”哪个山贼不敢听他的命令呢。
   潘二喜腰间别着短筒洋炮,一撅搭一撅搭的,大裤裆一甩一甩的,正往前厅大堂走,就听见土墙的拐弯,林丛深处有人小声嘀咕,那面,有一眼天井,平时潘二喜也去天井上香。
   就听那人说:“难道宝藏就在这里?”
   另一个人说,“怎么可能?”
   “这里是不是通往青月庵的地下通道?”
   “这个,不可能的。”
   潘二喜听清了,说话的人,其中有那个李寒秋。潘二喜倒吸一口冷气,李寒秋怎么知道这是通往前山的通道?他站定,屏住呼吸继续听下去,李寒秋对那个人说:“大哥,我实话告诉你吧,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宝贝,多年前,国军来时,你忘了?还不是小毛伢子潘二喜当家,我师傅那是有名的盗墓贼,什么宝藏逃过他的法眼?我们先稳住潘二喜,再斩草除根,大当家就是你的了。”

共 20494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义勇先锋】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寇侵入东北三省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着力叙写“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日寇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英勇斗争故事,并刻画了以张凤武为代表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形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还是比较鲜明丰满的:张凤武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心怀家国,勇敢顽强而又富有斗争智慧;潘二喜虽是一个土匪头子,但在民族大义面前,同样舍生取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张凤英,即便是女流之辈,却是侠肝义胆、胆大心细、敢于斗争。在他们的带领下,东北民众勇敢地拿起了锄头、镰刀、大刀、长矛,与敌寇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共同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民族斗争之歌——义勇军进行曲。作品情节完整,人物刻画鲜明,细腻的环境描写抓住了季节与地方特征,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也较好地推动了情节发展。小说结构独特,几条线索并行而又互相交织,从而全景式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正是由于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拥有一大批像张凤武这样的民族英雄,以及他们永不屈服的坚强斗争,才最终赢得了民族解放。正如小说结尾一首小诗所说的那样,他们,以一曲豪迈的悲歌为我们民族赢得了尊严,也赢得了希望。同时,作品的语言自然流畅,无论叙写情节、刻画人物情态,还是描写环境,都能较好地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感谢作者赐稿,问好作者,并推荐阅读!【山水神韵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724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5-07-24 08:59:14
  老师笔力雄健,笔触厚重,全景式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尖锐的民族斗争。作品情节完整,人物刻画鲜明,语言新颖流畅,艺术表现力很强。与老师商榷: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否可以更加立体化与细腻丰满一些呢?同时,情节的过渡与衔接,也有值得斟酌的地方。纯属个见,不妥之处,请老师批评。问好,并祝创作愉快!
思绪飞扬淡墨痕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