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水源之思(散文)

编辑推荐 【江南】水源之思(散文)


作者:蓬蒿老翁 秀才,2509.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0发表时间:2015-10-30 19:41:07


   据环保部2010年的评估结果显示:2009年,中国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有28%劣于Ⅴ类水质标准;国家重点监控的26个湖库中,有35%劣于Ⅴ类水质标准。另据相关报道,目前中国约50%水源受到污染,有上百种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离子进入水源;地下水源存在氟、砷、铁、锰等超标情况:“厂里产什么,水里就有什么,河流成为‘超级化工厂’。”
   更重要的是,在水源地恶化的情况下,全国尚有近11%的水源仍未制订相应的突发环境应急预案。一个连预案都没有准备好的政府,在面临水危机时,人们是不可能相信他们会处理好的。
   当地表水被严重污染的时候,地下水源的情形同样不容乐观。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种自然储备形式,也是一种应急储备形式。在大旱之年和战争时期,地下水是救命水源。由於地下水还具有取用方便和水质洁净的优点,再加之深井设备的使用,地下水已经成为重要的水源。
   可是,就是这隐藏在地层之下的地下水,在某些地方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和破坏,尤其是,某些地方在城镇化进程的过程中,由于建设大量高层建筑的需要,许多不良开发商为了节俭开支,直接在施工地打井取水,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破坏。长江三角洲由于没有对地下水资源进行适度地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而是长期地、过度地、无节制地开采,造成长三角地面沉降大于200毫米的范围超过1万平方公里,上海、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和杭嘉湖(杭州、嘉兴、湖州)地区的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2.63米、1.80米和0.82米。除此之外,截至2003年,浙江省的宁波市区地面沉降面积超过190平方公里,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达到489.2毫米,温州永强地区累计沉降量超过200毫米,沉降中心的沉降速率保持在每年30毫米以上。
   济南,山东省省会,因境内有“七十二名泉”,而被誉为“泉城”,并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趵突泉、百脉泉、黑虎泉、珍珠泉等享誉国内外,趵突泉更是享有盛誉,为七十二泉之首,被称为“天下第一泉”,有语为证“游济南不游趵突,不成游也。”可在2007年6月,黑虎泉再次出现停喷现象,黑虎泉地下水位下降很快,平均每天下跌五六厘米,最终导致停喷。趵突泉与此同时也再次停喷了。而在1999年3月14日至2001年9月17日,趵突泉创下了停喷长达926天的记录。如果黑虎泉、趵突泉都停喷了,那么这一座有着“泉城”之誉的城市岂不失去了光彩。
   除了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水的水质也遭到了严重污染。据2014年4月22日国家发布的《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203个地市级行政区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监测点数为4778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为800个,其中水质较差的监测点为2095个,占43.9%;水质呈极差极的为750个,占15.7%,也就是说近六成地下水水质较差与极差。
   可是,地下水是中国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全中国有近七成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全国657个城市,有400多个城市是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水源,然而竟然有近六成地下水水质较差与极差,这叫我们情何以堪。当被人类作为储备的救命水源——地下水都遭到了严重污染和破坏,到时候,人类又将以什么赖以生存?
   现实是残酷的,也是沉重的。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由于30多年来的无节制使用、污染和滥采地下水,已经向我们发出了严厉的警告。中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即使在雨水充沛的南方城市,也多次上演了水危机事件。
   除了干旱造成水危机事件外,由于水污染造成水危机事件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近几年,我国水体突发性污染事故频发,平均每年高达1700余起,2005-2010年报经环保部门处理的事故,每年平均就多达140多起。造成这些水体污染的事故主要是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污染造成的,主要为水源污染和管网污染两种情况。石油类、农药类、重金属、藻类、致病微生物等50多种(类)污染物出现频率最高。
   2012年7月1日开始强制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这个“标准”是2006年底卫生部与国标委、原建设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及环保部一起对1985年版的《生活饮用水标准》进行修订而成,将检测指标从原来的35项增至106项,增加了71项,另外修订了8项。可以说,生活饮用水的新国标要求非常高,基本上实现了中国饮用水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然而,2014年4月10日兰州市因兰州石化管道发生泄漏,造成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发生,则反映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水厂监管与检测同时缺位。
   其实,跟兰州市一样,我国很多地方水厂的检测能力不足,相比于新国标,大多数水厂的检测能力严重滞后,甚至很多水厂连基本的检测项目都没有,只能委托有能力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据2013年住建部的统计,在43个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中,仅有12个具备水质标准要求的106项指标的检测能力;在190个地方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中,有超过170个监测站不具备42项常规指标检测能力;在全国超过4500座水厂中,有超过3500座不具备日检能力,甚至其中有超过2000座水厂无任何检测手段。
   其实,资金的缺乏是横亘在许多水厂面前的难题,他们因资金不到位而不能对设备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供水质量难以保证,供水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未经完全检测就出厂的自来水想必在很多地方都可能出现,另外我国许多乡镇山村甚至连自来水都未能通上,更不要说能够喝上清洁的自来水了。
   一方面要加强水源的保护,防止水污染的趋势蔓延,另一方面又要加快乡镇管网的改造,保障贫困山村的村民能够喝上清洁无污染的自来水,同时,还要保证经济发展的工业用水、农业用水需求。可以说,对于中国以及中国政府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水,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制约因素,仅占世界淡水资源6%,不仅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还要推动经济的发展,其难度可想而知。就是这微不足道的水资源还经常被人为地污染和浪费。
   中国已经属于干旱且严重缺水的国家之列,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虽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如果将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剔除不算,中国实际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就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且其分布极不均衡。目前,中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座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较严重的缺水城市多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如果将世界上的水资源看成是一满杯水的话,那么中国的水资源仅仅是这满杯水的杯底。这是环保纪录片《水问》的形象说明。是的,中国的水资源已经少得可怜,如果我们还不珍惜我们的水源,届时,我们都只能是欲哭无泪了。
   和煦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大冰峰,冰雪融化,一滴、两滴、三滴,无数颗冰清玉洁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它们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跳动汇集,正是这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敲响了长江宏伟乐章的音符,正是这一颗颗冰清玉洁的水珠,开启了长江万里行程的前进步伐。
   奔腾东去的长江之水,由清澈见底逐渐变得浑浊莫测,由平静安宁逐渐变得汹涌咆哮。站在水源之地,透过江水的变化,历史的卷页在眼前一页页地打开……
   东方莽荒的大地上,在长江两岸,在黄河之滨,一群又一群衣不遮体的人在烈日下被驱使着,他们或挑,或抬,或砸,或踩压,重复着一个又一个简单的动作,他们必须赶在洪水来临之前完成大堤的加固,否则他们就会放逐,甚至被杀死,被埋葬,成为防洪大堤的泥土,即使没有被杀死,也会被滚滚而来的洪水所吞没。驱使他们不停劳作的人除了中央专制政权的代表人之外,还有就是他们自己,他们需要保护自己的耕地,保护自己的住处,保护自己的家畜和孩子。
   这样的场景,不仅在亚洲的东方经常存在,在非洲的尼罗河边,在欧洲的多瑙河畔,在美洲的亚马逊河两岸,在所有依河而居的地方同样时不时出现。对于那些灌溉种植的农业国家而言,水就是他们的命脉。数万年来,人类对水的渴求,对水的依赖从来没有改变,而居住在长江、黄河的黄皮肤中国人更甚。
   水,不仅给了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水对中国民族的性格形成和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作用和影响。从水源地流出的清澈水珠中,中国人有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原始想法,而同样生活在水边的西方人,却从汹涌澎湃的江河中得出“人之初,性本恶”的结论。
   人之初,性本善”出发的中国人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既渴望得到水的恩赐,得到水的庇佑,同时,他们对水又有着敬畏和害怕的心理,他们认为每一条河流里、每一口井里、每一个湖泊里,甚至每一口池塘里,都居住着大大小小神秘而恐怖的神,江中有江神,河中有河神,井里有井神,湖里有湖怪,塘里有妖魔,而他们认为这些乱七八糟的神妖鬼怪都是被一种叫“龙”的神仙统管着,因为,水是被龙王主宰的,只要是在水里出没的神妖鬼怪都是龙王的子子孙孙,有时候,他们也把自己看成是“龙”的子孙。
   “龙”,究竟是谁臆造出来的,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想象出来的,没有人能够考证出来了。有人说,龙是中国人的祖先在偶然的时候,看见有两个头的巨蛇在天空中朝大地的江河中吸水,于是就刻画出来了;也有人说,是中国人的祖先从风雨交作的天空中,看到一道道耀眼的光芒撕裂云层、劈向大地,这一道道闪电就像一条条有着神秘力量的巨蛇,于是就描绘出这种融和马头、鹿角、猪眼、牛鼻、虎须、蛇身、鹰爪的怪物了。不管怎样的传说,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龙”的出现与水是密切相关的。
   水,在人们的眼中,更多的时候是安静的,是温顺的,也是轻柔的,更是善意的。但是,水,有时候也会疯狂,如咆哮的狮子,如狂奔的疯牛,它们一旦愤怒了,就会摧毁一切,包括家园,包括牲畜,甚至也还包括人的生命。
   正是从水的无常中,我们的民族对水有了复杂的情感,并且将这种情感转嫁到了他们想象出来的怪物“龙”身上,他们既爱它也恨它,既赞美它也诅咒它。一方面我们的祖先为它塑像建庙,向它供奉三牲,跪地磕头祭拜,另一方面,我们的祖先又将它舞弄起来,着实地戏弄一番,甚至还会将用草扎起的龙在舞弄戏耍完之后一把火焚烧了,出一出一年来磕头烧香供奉祭拜、诚惶诚恐的恶气。
   或许,正是这种绝妙的中国式智慧和幽默,让人们对中国民族的性格和中国民族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有着和其他民族不同的性格,他们能够逆来顺受,能够隐忍不发,能够听天由命,然而,在他们的骨子里,也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有着威武不屈的骨气,有着不畏强暴的勇气。五千多年来,他们保存下来了记录着他们民族的基因符号,也吸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他们成为了世界上最庞大的且分布最广泛的民族,他们从不将自己的语言文字强加于人,相反他们还不断地吸收外来的文字语言,将这些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也就是洋为中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的文化就像大海一样对所有的外来文化都兼容并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水库,这个水库的文化之水至今滋润着中国人。中华民族用比海更宽阔的胸襟吸纳着人类的文化精华,发展并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同时,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通过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被世界认同、接受和传承。或许因为有了这样的胸襟,中华民族的文化一脉相承,绵延不断,为世界上五千年来唯一延续下来的文明文化。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先驱、道家代表人物管仲在《管子?水地篇》这样写道:“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官、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概,至满而止,正也。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为都居。”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地,是万物的本原,是一切生命的植根之处,美与丑,贤与不肖,愚蠢无知与才华出众都是由它产生的。水,则是地的血气,它像人的筋脉一样,在大地里流通着。所以说,水是具备一切的东西。怎样了解水是这样的呢?回答说:水柔弱且清白,善于洗涤人的秽恶,这是它的仁。看水的颜色虽黑,但事实却是白的,这是它的诚实。计量水不必使用平斗斜的概,满了就自动停止,这是它的正。不拘什么地方都可以流去,一直到流到平衡而止,这是它的义。人皆攀高,水独就下,这是它的谦卑。谦卑是“道”的所在,是帝王的气度,而水就是以“卑”作为聚积的地方。

共 11249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从水资源的缺失引发的思考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入探讨的。水源之思,从古到今,中外对比,从一个个令人叹惜的画面展开说法,令我们对地球的未来深感忧虑。水资源之所以会陷入这种进退两难的境界,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的贪心,过度的索取,过度的开发,导致了原本取之不绝,用之不尽的水资源面临着即将缺失的危机。确实如作者所说的,我们必须深思未来要如何保护水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文章洋洋洒洒,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及数据,形象而生动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及观点。文章时而议论,时而叙事,时而抒情,多种叙述方法的交叉使用,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说理文章变得趣盎然,富有说服力。倾情推荐阅读,感谢赐稿江南。[责任编辑:梦海晴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海晴空        2015-10-30 19:43:33
  欣赏老翁深度好文,文章淋漓尽致地揭露了社会现状,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问好老朋友。
回复1 楼        文友:蓬蒿老翁        2015-10-30 22:00:09
  谢谢你,梦海晴空。这么多字的文章让你辛苦了。你的编者按很到位的,问好。
2 楼        文友:蓬蒿老翁        2015-10-31 19:57:02
  “水源之思”节选自我的电视散文《水殇》的第一章,欢迎大家给予批评和讨论、指导。谢谢。
蓬蒿老翁
3 楼        文友:娇娇        2015-10-31 21:45:32
  又读老翁文字,真好,好心情一别真的很想念那里的文友,现在好了江山是我们新的文学殿堂!谢谢老翁支持,楚楚谢过!
娇娇
回复3 楼        文友:蓬蒿老翁        2015-11-01 08:58:14
  哦,曾经读过楚楚的文章,有印象,毕竟在好心情发文时间较长,可惜了。我原来在好心情发的文章也被偷了不少,好在自己出版了纸质的,留下了部分证据。问好娇娇。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