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采】湘桥印象(散文)

精品 【文采】湘桥印象(散文)


作者:灯之芯 童生,72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54发表时间:2015-11-05 17:30:29
摘要:回忆里的点点滴滴在秋风中化作文字,铺满我的心扉。五六年的时光,不长不短,足够留下一些美好回忆,足够适应新的生活。回忆过去的五六年,湘桥区美景,时常令我流连忘返。而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所带来的痛苦,也早已随风飘散。


  
  
   (四)牌坊街
   开元寺出来,向左转,可以走到牌坊街。
   一个牌坊,一个故事。
   牌坊街居住着潮州老市区的居民,居民们保持着朴实、热情的民风。经过路边的许多店铺,都会听见“来喝茶”、“试试小吃”的呼喊声。乍一听,觉得这久违的乡音是多么的亲切,又仔细一想,兜里的钱可得拽紧些才是了。试一试小吃,当然不用花钱,可是你一定会禁不住商家的热情,去买一些茶叶或者小吃回家。
   潮州人会做生意,驰名海内外。许多商家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几十年、上百年经营着一家老店铺。牌坊街是潮州老店铺最多的地方,例如“胡荣泉”、“厚刀”、“厚记”等饼食、小吃店,在市区甚至外地都很有些名气。牌坊街翻新以前,我没有来过。但是听说翻新之后游客明显多了起来,而这些老店受到商业化社会的冲击,价格便也提高了一些。以前多做熟客生意,现在多做游客的生意,自然改变了经营理念。我走到一家店铺前,买了一瓶矿泉水,还算便宜,只要一块钱。这在其它旅游景区,还是比较少见的。潮州人的薄利多销、热情周到、诚信本分的经营理念可见一斑。
   牌坊街牌坊林立,共22座牌坊。每个牌坊都记载着古代节义、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的历史典故。走过牌坊街,就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一般,能够把人带回古老、朴素的年代。儒家传统文化对潮州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个特点在牌坊街表现得尤为突出。仅仅看着牌坊上的文字,便已对这座古老城市的精彩历史产生向往之心。我仿佛看见一个个儒家学者,羽扇纶巾或者长袍青卦,正向我微笑着走来。22座牌坊,多是一些“学而优则仕”的官员。潮州能出大官,但是潮州人本身,很少喜欢当大官。这可能与潮州的传统文化有关。由于语言、风俗习惯等原因,潮州人无论去到哪里,都非常眷恋自己的乡土,他们离不开这一方水土,于是在外当官的潮州人便很小心的经营自己的仕途。稍微有点成就,总容易被牵扯上老乡关系,因而易卷入党派之争。又因为恋家,期望在自己的家乡安居乐业,所以大多到了一定的官位,便想着衣锦还乡。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理解,未必正确,所以前面加了可能二字。
   走着走着,就走到了泰山北斗、十相留声坊的下面。泰山北斗、十相留声坊,指的是韩愈和十位历代被贬或随亡朝来潮的十位宰相,十位宰相中六位被贬,三位随宋亡而来。因自古以来,岭南就是荒蛮之地,所以被朝廷贬至潮州的官员多不胜数。这些被贬的官员,为潮州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在牌坊中留名的,多是进士、举人,只有一位是状元。状元的名字叫林大钦。关于林大钦的才气,我是早有耳闻的。有一次,林大钦在龙湖镇银湖村游玩,有人给他出了一个上联:银湖院后虎耳草。他一时想不起来,便边走边琢磨。当走到了金石镇时,路旁的一棵龙眼树突然掉下一颗龙眼,砸在他的头上,这一砸,就触发了林大钦的灵感,把下联给“砸”了出来:金石宫前龙眼花。对仗工整、格律考究的一幅对联,从此流传民间,家喻户晓。
   时至今日,我依然没有深刻地了解牌坊上的某一个典故。因为每一个典故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都是非常遥远和充满文化色彩、与潮州乃至中国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怀着虔诚的敬畏,想留在以后慢慢的品味。经过这一次步行牌坊街,我已经能够领略到潮州古城的魅力所在。相反,一些土生土长的潮州老市区的居民,八零后、九零后这一代人,却已经逐渐不喜欢在潮州居住了。他们更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因为潮州经济相对落后,工薪收入比较低。但是,老一辈的潮州人要么走得很远,有很大的成就,要么就是在老市区里安居乐业,过着老实本分的生活,很少愿意离开。
   走了几个牌坊,渐渐的感觉有些疲惫,便在街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这些椅子是专门为游人准备的,由此可见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细心、周到。忽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油煎的味道,循着味道望去,只见一个大招牌上写着:“春饼”。
   (五)湘桥小吃
   好香的春饼!薄薄的面皮包裹着黄豆、虾米、鲜菇、猪肉等食物,再用油炸,听起来都令人直流口水。外酥内嫩的春饼,口感十足,咬一口,满是春天的味道。这是我第一次与春饼结缘,后来每当家里来客人,我便去买来十来个春饼,泡上一壶工夫茶待客。第一次与春饼结缘至今,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值得欣慰和欢喜的是,湘桥春饼通过了“地沟油”的考验,在这个为了利益争得尔虞我诈的社会里,一直保持着较好的质量,并且在潮州乃至潮汕地区一直有着很好的口碑。
   除了春饼之外,湘桥地道的小吃还有很多。如老香黄、腐乳饼、鸭母黏等,老香黄是由香黄瓜腌制而成的,腐乳饼和鸭母黏工序比较复杂些,在此就不再赘述了。每一道小吃都令人垂涎三尺。现在卖这些小吃的店铺有很多家,竞争也很大。游客们不熟悉,只看着店面大的便去买了。殊不知,其实很多物美价廉的商家,店面并不大,须循着店面的招牌去买方可。老字号的招牌,一般都比较厚道,而且制作小吃的原材料和工序都讲卫生、讲质量,价钱也公道些。
   关于潮州的小吃,还有一些故事,很能引人入胜。例如“鼠壳粿”和“姑苏香腐”。“鼠壳粿”是由一种名为鼠壳的草,加上磨成粉的大米精制而成。逢年过节,潮州人都会蒸上一笼“鼠壳粿”,以表达对先人和神灵的敬畏。相传,南宋时元兵入侵潮州,潮州人民食不果腹,幸亏发现了一种名为“鼠壳”的草,味道鲜美,又可以食用,于是便用来充饥。后来发现这种草可以制“粿”,于是便晒干,逢年过节时制成“鼠壳粿”,用于祭奠先人和祭拜神灵。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潮州人民的智慧和孝敬。而“姑苏香腐”的由来,则与潮州人热情好客、心地善良有关。清朝初年,有一来自姑苏的游方道士生活凄苦,于是寄宿在一家药堂。药堂的大夫一家,非常热情的接待道士,一直到道士离去。道士离去之时,便把家乡精制香腐的做法传授给这位大夫。从此,姑苏香腐便在潮州的老市区流传开来。除了这两则故事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关于小吃的故事流传在大街小巷。智慧和善良的潮州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各式各样风味独特的小吃,流传在民间的小吃使得这座古城更加文雅、闲适。
   在潮州,你绝对不敢对某一种小吃一见钟情,否则当你遇见另一种小吃时,立刻就会后悔不迭。因为每一道小吃风味各异,都很能吸引人。居住在潮州的这五、六年里,我几乎尝遍了湘桥所有美味的小吃。身体渐渐发胖,对于小吃口味的选择,也更加挑剔。喜欢吃胡荣泉的鸭母黏,厚刀的豆方,厚记的板栗糖,以及西马路十八曲的鱼饺。吃“粿条卷”要到布梳街,买牛肉丸在牌坊街中段有一家手打的,现打现卖。最让人垂涎三尺的,是西湖边的镇记老尾牛杂店。牛杂店的牛肉和牛杂特别新鲜,而且汤水也好,更让人流连忘返的是,坐在这家牛杂店吃牛肉面条,可以边享受美食,边欣赏西湖公园美丽的风景。记不得多少次在西湖边吃“牛杂粿条”了,虽然卫生条件一般——在马路边,但正是这份喧嚣与宁静之间的魅力,使人感觉到生活的真实和美丽。
  
  
   (六)西湖公园
   回到潮州的第一年,我便在西湖公园旁边买了一套二手商品房。每晚吃完饭便到西湖公园散步、赏景。几年来,写下了许多关于西湖公园的诗句,如:
   七绝 雨后西湖随感
   林间小径无人迹,雨后西湖分外娇。只在风中听鸟唱,不知花瓣满山腰。
  
   五律 雨后西湖即景
   春早时来雨,西湖分外娇
   红花沾玉露,绿水映虹桥
   土湿新芽破,风和嫩叶摇
   闲人欣鸟语,久坐忘尘嚣
  
   七律 秋暮西湖散步有感
   水映青山着白裙,余辉淡淡好时分。 秋园树叶随风落,禅院钟声入耳闻。
   揽翠闲听千竹语,提壶畅饮一湖云。 金风缕缕留不住,吹散尘嚣与酒荤。
   西湖公园不大,方圆才二十几公顷。潮州西湖为天下36处西湖之一,虽不能与杭州西湖媲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潮州西湖公园四季常青,很有古典的韵味。占地面积不大,一个小时足以游玩完。喜欢游玩西湖,甚至看喜欢西湖公园亭子上的对联。那些对联考究、大气,很能吸引和启发思维,并引发无穷的遐想。如西湖公园大门旁边的一个亭子上,写着“龙门共仰无双景;珠浦先开第一亭”。亭子因为有了对联而增添光彩,对联也因为亭子而熠熠生辉。从大门走进西湖公园,须经过虹桥。
   虹桥,顾名思义,其状如虹。弯弯的虹桥横架在西湖水上,给平静的湖水增添了几分生气。夜晚的虹桥更加美丽。灯笼亮了起来,彩灯亮了起来,灯笼在风中轻轻的摇摆,映照着虹桥在西湖水里的倒影,如灼灼其华的少女,看见新郎时含羞的脸颊。
   走过虹桥,就到了西湖的小广场。小广场上耸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曾经仔细的看过碑上的文字,依稀记得,上面记载着潮州人抗日的历史,依稀记得南澳岛,那里打响了潮人抗日的第一枪。纪念碑位于广场中心,被广场四周的老榕树环绕。老榕树似乎在告慰英灵:英雄不死,永垂长青。忆往思今,内心总是感觉到不安宁。改革开放了,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艰苦奋斗、居安思危的意识,却已经逐渐淡化。老百姓不曾想起红米饭、南瓜汤的故事,更不会用来教育下一代;而南海时常风云变幻,台湾尚未统一,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沿着广场旁边的小径,可以走到涵碧楼。涵碧楼位于潮州西湖畔,是建于民国时期的洋式双层小楼。小楼依山傍水,故而取名“涵碧”。它有着自己光辉夺目的历程。国民革命时期,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曾经住在涵碧楼,并在涵碧楼前的木棉树下宣讲红色政权。南昌起义军曾经在潮州居住了七天的时间,因此潮州人民把这段历史曾为“七日红”。“七日红”点燃了潮州人民抗击反动统治的熊熊烈火,更成为当年潮州人民的精神支柱。
   沿着小径再往前走,就到了湖心亭。黄昏时站在湖心亭上领略潮州西湖的胜景,是非常心怡神旷的。风中微微漾动的湖水,在夕阳的照射下益发显示出古典美来。深绿色的湖水平铺在眼前,四周环绕着四季常青的老榕树,不远处的虹桥似乎浮在水面上,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那么幽然、淡雅。宛如一幅素描的山水画,安放在人群熙攘的闹市中,愈加显示出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潮州旧八景中,曾有“西湖鱼筏”,可惜如今的西湖水,已经养不出可供食用的鱼,因此,便再也看不见夕阳西下时美丽的鱼筏了。
   走出湖心亭,沿着葫芦山上的石阶小径,可以爬上葫芦山。葫芦山是一个安静的地方,也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场所。安静是因其位于闹市之中,闹中取静,远离喧嚣与繁华;热闹是因其山上常年游客与锻炼身体的人很多。在安静与热闹之间,我更喜欢葫芦山闲适的美。
   西湖公园的美在心中日积月累,渐渐地变成一种情结。爱西湖、游西湖,已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习惯。然而,我还是禁不住潮州其它胜迹的诱惑,于是便在某一个周末,独自前往参观向往已久的韩文公祠。
  
   (七)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久已闻名,小时候常常听说,并心生向往。长大读了历史,了解韩愈贬潮的史实之后,更对韩文公祠更生发敬畏之心。
   韩文公祠建于北宋,苏轼曾撰写《潮州韩文公庙碑》。位于韩江东岸韩山上的韩文公祠,远离尘嚣,古朴庄重、典雅肃穆,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总是被我想象成一位满腹学问、历经沧桑的老人家——韩愈,有着儒雅、稳重、亲切的形象。
   几年前,在去往韩文公祠的路上,我便想起韩愈来。韩愈谏迎佛骨遭贬谪之后,在贬谪潮州的路上,写下了泣人泪下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蓑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障江边。
   诗中的潮阳,即是如今的潮州。韩愈贬潮时,潮州还是一个未开化的地方,经济和教育相对落后,在当时属于荒蛮之地。然而经历了挫折的韩愈被贬到荒蛮的潮州以后,并未消极、抱怨,而是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仅治潮八月,便以其丰硕政绩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佳话。“一带江山皆姓韩”,韩愈的政绩,以及潮州人的崇韩现象,由此可见一斑。
   站在韩山下,望着由胡耀邦手书的“韩文公祠”四个大字,以及韩文公祠肃穆的景象时,一种苍凉感油然而生。历史总会记住一些名字,也注定要淹没许许多多的名字。影响历史的伟人,经常会被历史铭记,并把一种文化和精神普及到千家万户之中。韩愈就是这样的人,韩文公祠就是这样的古建筑。名人与胜迹绝不是因为时间而厚重,而是因为有着可供研读的精神,而显得弥足珍贵。
   韩文公祠第一层走廊的墙壁上,镶刻着许多名人手写的诗词。这些诗词多是慕名而来的政界、文化界有名的人士的手书。沿着走廊一直往上走,便到了侍郎阁。侍郎阁大殿的前面,有两株橡木,相传为韩愈手植。传说,橡木花开多寡,便预示着当年科举中举人数的多寡。侍郎阁外草木参差,环境幽雅,使依山傍水的侍郎阁愈加显得古朴、庄重。到侍郎阁前一望,韩愈的雕像神采熠熠,宛如活人一般。
   风景沉淀历史文化的价值,再加上韩愈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拜谒韩文公祠的心情,愈加沉重起来。古代文人的风骨,在当今这个社会还存留多少呢?许多人已不愿做文人,因为文人的风骨,在当今社会已成为迂腐的代名词。然而,文人的风骨与精神,是需要“拿来”的。我们摒弃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念,保留、发扬有积极意义的价值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如今的读书人,重利轻义者比比皆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肆横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很需要一种力量来净化人心,而中国的古文化,就有着这样的力量。文化需要传承,信仰需要凝聚,我们这一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多元化了,如果不加以重视,真不敢想象下一代人会变成何等模样。这绝不是奴役,由此也想到了自由与民主。自由与民主固然重要,但是国民的信仰和凝聚力,更加重要。一个缺乏信仰、缺乏凝聚力的国家,终会导致人心涣散而不堪一击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古国,文化的力量深入人心,儒家思想更是成为我们主要的社会伦理基础,要重塑人格精神,应该从古代文化中汲取有益的价值才是。
   从侍郎阁走出来,双手倚着栏杆,凝望潮州市区。湘桥的美景尽收眼底,湘子桥、广济楼、牌坊街、开元寺一一呈现在眼前。我站立在山上,头顶是蓝天,脚下是大地,不远处,是我可爱的故乡。
  
  
  
  
  
  
  
  
  
  
  

共 10858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长篇散文《湘桥印象》以作者游走观赏顺序,分别记述描写了“湘子桥”、“广济街”、“开元寺”、“牌坊街”、“湘桥小吃”、“西湖公园”、“韩文公祠”这七大颇具特色的景致和小吃,这也是湘桥区之所以令人流连忘返的缘由所在!各章节层次分明,衔接得当,环环相扣,中心事物特征描写突出,并能以相关故事传说、诗词入文,传统文化韵味浓郁,使文章大放异彩,再加之,每章节文末,作者都会借此抒发不同感慨,有对生活、人生、信仰、国家等诸多话题的探讨哲思,从而使各章节主题得以凝聚和升华。通篇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作者对湘桥区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可爱的故乡的赞美和思念情愫!文笔流畅,语言鲜活,主旨鲜明,给人以无限遐想和回味!推荐阅读!【编辑:纪昀清】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110500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灯之芯        2015-11-05 18:47:18
  谢谢纪老师精心的编辑,祝您生活愉快。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