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对子

编辑推荐 对子


作者:刘怀权 童生,80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49发表时间:2016-01-08 15:28:48
摘要:一名乡镇借调教师教一农户种魔芋,两年后这农户脱了贫盖了新房,这名教师也因扶贫升为副镇长调任他方两年了,农户费了很多周折请他去喝乔迁喜酒,表现了谁为老百姓出力,老百姓记得谁的主题。


   有时,马志德见我实在热得难受,就劝我说,韩老师,到松林里歇歇吧!注意别把脊背晒破了。我知道脊背晒破是个什么概念。凡是被晒破过皮肤的人都不会忘记,那种火辣辣的疼,让你持续得到一两天。晚上连觉都莫想睡得着。
   但每次马志德这样说,我总是说,再坚持一会儿。但实在坚持不了时,我也会到松树林里躺一会儿。
   真是没有比较也就没有幸福。每次躺在松林里柔软凉爽的草皮上以后,我也感受到了坐在办公室里,冬天烤着取暖器,夏天吹着电风扇或者开着空调,喝着热茶的那种舒服。其实,也不是只有我知道在党委政府办公室里办公的滋味,不然,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就不会那么激烈了。当然,我每次和马志德去山上干活,也都要喝茶,但那是用一大个罐头瓶装一瓶就喝一天,却喝得也不是饮水机上的矿泉水,而是水塘里的人畜共饮水。
   我也常想,自己寒窗苦读十多年,追求的不就是跳出农门么?可谁知教了几年书,进了镇政府大楼,竟然又回来种地了,这不是跑了一圈,又绕回到了原地?许多时候,我简直弄不清自己究竟是农民,还是国家干部了。这期间,我经常想起初中时做的一个梦,梦中太上老君对我说:多帮助别人,你会得好报,交好运的。
   功夫不负苦心人。
   那年,我们种了,准确地说是,马志德种了一亩商品芋和半亩种芋,商品芋挖了四吨半,一块二一公斤,卖了五千四百块钱,还有三百多公斤的小籽芋;半亩种芋挖了一吨半,他四百五十块钱卖了两百来公斤给亲戚家。除去种子钱、化肥钱和卖魔芋时的运费等,马志德当年留了八百公斤商品芋种和三百多公斤籽芋种,还剩两千六百块钱,这么多钱是马志德过去几年还争不到的,他也从没有见过两千六百块钱放在一起是什么样子。
   一位市报记者采访我们后,以《一位“憨干部”和他的扶贫对子的故事》为题写了篇报告文学,把我的事迹登上了省报《乌蒙日报》头版头条,当时的省委书记看到这篇文章,微服私访莫友镇的刘家庄后,对我的扶贫精神大加赞赏,批示全省学习我的扶贫精神。于是,乌蒙全省掀起了,学习我韩佳的扶贫精神的热潮,我一下子成了比我们莫友镇书记镇长还有名的名人。
   我当时是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我父母种了一辈子地,没有种富,更没有种成全省的名人,别说全省了,莫友镇也恐怕没有几个人认得我的父亲。我知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含意了。害怕的是,那段时间,上边到莫友镇的,几乎都不是找我们书记、镇长的,而是来找我韩佳的,我上了报纸,又上电视,从省市县到镇的政府网页上,你都可以看到我的照片和事迹。当然,我手中或者我的面前或者我身旁,一定有一个大魔芋或一堆大魔芋。我和魔芋真是报刊上有名,电视上有声,网络上有影了。我家世世代代在那个叫戛拉槽子的山凹凹里种地,何时如此风光过?人怕出名猪怕壮。可我也怕呀!我怕书记镇长会厌恶我抢了他们的风头,让我外头享风光,里头日子受窝囊。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是以小人之心,度我们书记、镇长的君子之腹了。
   那位采访我的记者,因为《一位“憨干部”和他的扶贫对子的故事》这篇报告文学一举成名。一家出版社找到他,要求给他免费出版散文集、小说集、诗歌集,并要求他以后出报告文学集,也由这家出版社来出版。这位记者的散文、小说、诗歌,走出抽屉,成了乌蒙山书市的一大卖点,许多领导干部百姓,都买了他的书,没有哪个命令,也没有哪个号召。当然,那位记者和出版社都赚了不小的一笔。不仅如此,那位记者那年还因《一位“憨干部”和他的扶贫对子的故事》一文,获得省报好新闻一等奖,被省报评为最佳通讯员,并连获国家、省、市、县、镇等各级政府奖。那两年,乌蒙山区,你见到人们谈得最多的,一定是我韩佳扶贫的事和那位记者的书。
   那年,我也因为结对扶贫成效显著,先是被省、市、县、镇扶贫单位,评为扶贫攻坚贡献杰出个人,受到省、市、县、镇等各级党委政府表彰。作为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典型人物,当选为省人大代表,被纳入莫友镇镇党委常委干部培养。次年,我便被提为莫友镇副镇长,分管农业生产。
  
   五
   其实,早在马志德种魔芋之前,莫友镇就有农民种植魔芋了,只是不成规模。我尝到种植魔芋的甜头后,便想轰轰烈烈大干一场。于是,我向莫友镇两委班子建议,大力种植目前市场上紧俏的经济作物魔芋,并向镇两委班子领导递交了一份全镇魔芋种植可行性报告。这份报告中包括魔芋产品的市场前景,莫友镇种植魔芋的土壤、气候等优势,发展魔芋种植可能给群众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等内容。镇党委吴书记认真翻阅后,大胆提出政府垫资金,农民种魔芋,赚了钱再还债的主张。我仿佛千里马遇到了伯乐,浑身有了使不完的劲。
   可随后,我又担忧起来。虽然我亲自种了一年魔芋,但真要我在全镇领头大种魔芋,我还是有些底气不足。我害怕,一旦搞砸了,我将成为莫友镇的千古罪人,不知有多少人会指着我的鼻子骂,不但如此,我可能是连政府大门都不敢出去。再说,如果农民兄弟因为技术或其他原因,种魔芋没有赚到钱,那几百万的贷款,谁付?但我不敢把自己的心里话讲出来,我知道当领导最忌讳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六
   欧阳是吴书记领进我办公室的。
   办公室的门虚掩着,这是我的习惯。那天清晨,深秋的阳光正穿过玻璃斜射到我的办公桌上。我正在对自己的工作沉思时,欧阳就进来了。事实上是,吴书记敲了两次门。吴书记首先敲门,我因为走神或者说想着心事,就没有听见,直到他再一次敲门,敲得有些重了,我才清醒过来。但我以为是镇上一般工作人员,也没有当回事,没有去开门,只说了声请进。吴书记进来,我才吓了一大跳。
   吴书记也倒没有怪罪的意思。吴书记进来说,韩副镇长,县魔芋研究所的欧阳,我们县魔芋方面的大专家,该认识吧!吴书记的声音,一听就让人想到阳光、清泉、鲜花。我连忙说,认识,认识。吴书记说,好,认识,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吴书记说完,就出去了。我忙招呼欧阳坐下,倒了杯开水给他,然后,两人开始聊了起来……
   其实,我和欧阳岂止是认识?
   那是我上初中时的事。一天傍晚,我去莫友镇中学上晚自习,路过一段竹林小道时,突然前面传来哎哟、哎哟的呻吟声。我当时汗毛都刺起来了,因为那段路上曾多次发生过抢劫事件,只是我那时兜里一般都没有钱,也就不怕,倒也没有遇到过劫匪。这时,我突然听到了前面传来时大时小的呻吟声。莫不是前边刚发生过抢劫?或许是哪个歹徒在装着受害人,引人上当?我暗想。
   我心里犯着嘀咕,侧耳细听了一会儿。声音是一个跟我年龄差不多的少年发出来的,我那时好奇心特别强。于是,我大着胆子,一步又一步,往前移动。过了竹林,我在一篷喇手草旁,看到一个少年,正抱着肚子打滚,额头黄豆大的汗珠一个一个的不断滚落下来。我又靠近些看着他,有些面熟,这才大步上前问,你咋个了?他见有人问,忙说,我肚子疼。我没有丝毫犹豫,背起他就往莫友镇卫生院跑。他得的是急性肠梗阻。抢救过来后,医生说,再晚半个小时,就无法救了。他就是我现在的好友——欧阳。那时,社会上还没有见义勇为这种说法,更没有这样的奖励部门。不然,在这件事上,我一定能获见义勇为奖。当然,我当时救欧阳,根本不是冲着什么奖去的,而是父母自幼就教育我,多做好事,多行善,好人有好报。
   那天晚上,我梦见了太上老君,他走出他的炼丹炉房,来到我的床前,对我说:小伙子,你今天做得非常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以后也要多帮助别人,你会得好报,交好运的。
   原来,欧阳也是莫友镇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跟我是同级不同班的同学。从此,我们上学常在一起学习、玩耍,欧阳的父母因为我救了他们的儿子,对我也很好。我和欧阳便成了好朋友。后来,欧阳考上了西南农业大学,而我考了省城的师范大学。毕业后,欧阳分到了县城里的农业局;我则回到莫友镇的初中母校,当了一名人民教师。后来,被借调到莫友镇文化站……
   吴书记走远后,我捅了欧阳一拳说,县魔芋研究所来的大专家,来了也不给我个电话。欧阳回了我一拳,说,这不来了吗?欧阳接着告诉我,今年是他挂莫友镇抓魔芋生产,县里还准备在魔芋生产的主要乡镇,每个村委会招收一名魔芋辅导员,由县财政拨款发工资。我当时就给欧阳推荐了刘家庄的马志德。有了欧阳的支持,我还怕什么。我又想起了太上老君对我说的话:多帮助别人,你会得好报,交好运的。
  
   七
   为了鼓动群众种植魔芋,我们组织了莫友镇魔芋宣传动员宣讲团,简称莫友镇魔芋宣讲团。除了我的好友,县魔芋研究所的欧阳,马志德也被我吸引了进来。刘家庄周围的人不熟悉欧阳,但不可能不熟悉马志德。我们从刘家庄开始,向外成圆周辐射状宣传。
   果然,马志德凭他自己种魔芋赚钱的亲身经历,以朴实的语言让刘家庄、郭家坝、高家寨、卢都庄等村寨群众看到了身边,种魔芋挣钱的活例子。调动起了农民群众种植魔芋的积极性。欧阳对魔芋的及时介绍,又让农民群众了解到了魔芋的广大市场前景,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也了解到了魔芋种植的一些基本知识。此后,我们又以集中讲课,发放魔芋种植技术宣传资料等形式,做了技术工作上的进一步努力。
   去年的亲身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宣传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正如人家说的,你会做,还要会说。谁说不是呢?厂家生产了商品,要让人知道,才有销路。领导干部,做了事,让人知道,才有工作业绩,才能被上一级领导重视,才能得到提拔升迁。而这让人知道的方式,就是宣传。于是,我们开始魔芋种植工作的同时,也在省市县等报刊电视上,大张旗鼓地做起了宣传,并通过政府网站向全国发布了莫友镇种植魔芋的消息。
   莫友镇在刘家庄、郭家坝、高家寨、鲁都庄等村寨或村委会,一下集中冒出了四千多亩魔芋,成了远近闻名的魔芋镇。秋天刚到,各省魔芋厂商便纷纷云集莫友镇。莫友镇的魔芋成了一大买点,莫友镇种植魔芋的农民还清贷款,除去生产成本,净赚一千八百多万元。
   马志德尝到魔芋甜头后,第二年老早就来找我,要我再扶持他一年。我说,马志德,我们镇今年大面积种魔芋,你去年种过,今年是技术、种子和资金全都有了,你不帮还没种过魔芋的乡亲,还要我扶持你?难道还要我象去年跟你去搂松毛、抓杂草、除草施肥?马志德说,不,不是,韩老师,只是没有你在,我心里不踏实,要不,整地、播种时你来看看?
   我刚才跟他开个玩笑,不想他当真了,看着他憨厚可爱的样子,我笑了笑说,到时瞧嘛!后来,我也没有给他特别帮助,看倒是去看过几次。尽管我每次去都没有像去年跟他一起干,但他仍然很高兴很幸福的样子。刘家庄人看着马志德头年种魔芋得钱,第二年,便纷纷来向他分种子,讨技术,种子马志德是一斤也没有分,种植技术他倒不保留。马志德的收入更多了。马志德每次去莫友镇,或几个土鸡蛋或一两斤洋芋片或苦荞面地给我带点东西。我说,马志德,你来就行了,不要带什么来,你留着卖点钱,能多卖一文是一文,攒点钱把你房子重新盖盖。马志德就会说,韩老师,也没得什么值钱的,再说靠这些东西,攒到猴年马月,也盖不起房子。
   妻子在家见过马志德几次,对马志德十分熟悉,也十分同情马志德的处境。
   后来,欧阳让马志德当了刘家庄村委会的魔芋辅导员。马志德对工作比较负责,经常抽空向其他芋农传授魔芋种植技术,跟其他芋农交流魔芋种植经验,在村寨里人缘也比以前好多了。
   有一次,马志德动情地跟我说:韩老师,活了四十多年,我总算活明白了,你能给别人多大的帮助,才能赢得别人多大的尊重。
   新官上任三把火。那年,我在魔芋生产上,烧了宣传、种植、管理三把火。特别是在魔芋种植和管理上,我采取领导干部包村包地块的承包责任制,完成得好的——奖,完成得差的——惩。年初,就按每个干部每月两百元的标准,开始从工资中扣下一年二千四百元的风险抵押金。这样,使广大干部都与魔芋种植有了相关的切身利益,也使广大干部对群众种植魔芋有了责任感。
   我和欧阳几乎一年都在为魔芋辛苦奔忙。也许是刚大面积种植,土壤、气候都非常适应,也许群众刚开始种植魔芋,种植热情特别高……总之,那年莫友镇的魔芋长得特别好。最让莫友镇干部群众难忘的是,中国魔芋协会来莫友镇,召开了全国魔芋现场会。会后,中国魔芋协会主席还给莫友镇提了“中国魔芋第一镇”七个字。《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特产日报》、《中国经济日报》、《乌蒙日报》、《珠江日报》等国家级、省市级共十余家报刊新闻媒体记者,中央、省、市等电视台记者,都齐集莫友镇。我们莫友镇在全国出尽了风头。中央电视台七台,还给莫友镇镇党委书记,吴志明同志做了人物专访。
   我在莫友镇被提为副镇长的第二年,县里实行干部异地交换。我调出了莫友镇,也举家搬出了莫友镇。莫友镇的吴书记——镇党委书记吴志明同志,也因为大抓魔芋生产,领导农民脱贫成效显著,成了梅花县常务副县长。
   现在,尽管我早不靠捏粉笔吃饭了,成了乌金镇几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名副镇长,可有时回家看望父母,不少乡亲仍称我韩老师,这种称呼我喜欢,因为在别处我只能听到别人叫我韩副镇长或者是韩副,韩老师这称呼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与亲情的温暖。
   有时我想,人这一辈子,好多事真的说不清。你说,如果我当初继续在莫友镇镇一中教书,不借调到镇上,也就不会为扶贫遇到马志德,不为扶贫遇到马志德,我也许就不会有现在的地位。我垫出三千块钱,陪了百八十个工,让马志德走出了贫穷。而马志德呢?让我享受到了扶贫成功的喜悦不算,还让我由一个借用的中学教师,一跃而成了众人仰慕的副镇长。
   你们说,我们这对子,谁是谁的大恩人?他搬家的酒,我该不该去吃?
  
  

共 10460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小说以倒叙夹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下乡扶贫的领导干部“我”,如何带领贫困户马志德脱贫致富的故事。小说语言朴实,没有多余的赘述,却在简洁的陈述里,让人体会到一位乡镇干部的拳拳爱民之心。小说又很现实,现阶段确实需要像小说作者所刻画的“我”这样的干部,但,下乡扶贫,总是被个别人利用,成为为自己镀金的手段。能真心为农民着想,真心想带领农民脱贫的又有几人?能真正扑下身找路子,切实从根子上带领农民脱贫的也并不多。为作者塑造的“我”这个形象感动。小说中,马志德这个农民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有农民的憨厚,与质朴。读作者的小说,能从其实学到很多知识,这是难能可贵的。推荐赏读,问好作者!【编辑:竹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竹儿        2016-01-08 15:32:25
  问好刘怀权老师,感谢赐稿江山,读了老师几篇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写照展开叙述,很佩服老师的观察力,从小生活,悟出大道理。
以文艺的情怀,书写安静的文字!
2 楼        文友:竹儿        2016-01-08 15:37:51
  小说以一位扶贫干部下乡,扶持自己结对子的对象马志德如何致富为主题,真实再现了乡镇干部在乡村的工作。我也曾在乡镇工作了七年,能真切体会到作者小说中,“我”的内心感受。结对子对象,如果吃苦耐劳还好,如果遇上个别好吃懒做之人,那干部可真是要有劲无处使了。很现实的小说,语言朴实,内容积极向上。
以文艺的情怀,书写安静的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