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诗意甲骨文(散文)

精品 【流年】诗意甲骨文(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68.2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45发表时间:2016-02-19 16:00:32


   王懿荣之后,人们从甲骨文入手,最终发现了轰动世界的殷墟遗址。大量青铜器、玉器、刻纹石器以及石磬、玉棒、铜戈、矛头、铜盔、马车零件、皮革胄等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特别是前后10余万片计100万字甲骨的发现,把一个真实存在的强盛奴隶制大帝国托出水面,重见天日。《诗经·商颂·玄鸟》歌颂商王武丁的诗篇“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描述得到了实证。商朝的领土纵横千里,势力所及到达黄海、渤海、青海湖、洞庭湖一带。殷墟被国际专家、学者赞誉为“第二个古埃及”,其价值可与世界七大奇迹相媲美。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战争、祭祀、农业、天气、未来十天的吉凶,乃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在甲骨文中有着记录。殷墟出土甲骨文的单字数量已有4000到5000字。然而从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到现在117年过去了,人们能辨识的甲骨文还只有1000多字。盘古开天辟地、巢居的发明、“鸟人”少昊、羿射九日、嫦娥奔月、虞舜的身世……这些到底是神话,还是背后另有故事?我想,随着更多甲骨文字的解读成功,我们将破解出这个跨度为五个多世纪的辉煌帝国前身后世的更多秘密。
   甲骨文的秘密正逐渐被破解,然而,甲骨文的源头在哪里?
   这不得不让我们再次回到仓颉造字的故事。儿时,我在乡间曾听到这样的民谣:
   仓颉造字一担黍,传于孔子九斗六。
   还有四升不外传,留给道士画符咒。
   孔子识字九斗六,传与弟子整八斗。
   弟子造就五车书,千秋万代永传流。
   从此学富称五车,自古才高曰八斗。
   在中国民间,人们普遍认为文字是仓颉创造的。据传他头有四目,通于神明,博孚众美,合而为字。文字的创造使得华夏民族由暗昧到光明,由愚昧到智慧,由粗蛮到文明。古籍《黄氏逸书考说:“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乃受河图录字,于是穷于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而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治百有一十载,都于阳武,终葬衙之利乡亭。”这里,仓颉不但是文字的首创者,而且还是一位远古的帝王。他的都城阳武,就是今天的河南原阳县,距离发现甲骨文的安阳殷墟,不过140公里。
   难道仓颉造字与甲骨文真有某种联系?可是又有史料记载,仓颉造字处,远在今西安市西南十五公里处,到唐朝时,已经成了一座荒芜的土台子。故玄宗朝诗人岑参诗曰:“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空阶有鸟迹,犹是造字时。”历史的烟云总在关键处,突然变得扑朔迷离。
   仓颉造字,“天而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天上哗哗下雨般降下谷米,夜晚鬼怪哭嚎不止,天龙也吓得潜藏无踪,这该是多大的动静。这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作背后,是否还有未知的秘密?
   仓颉如果真是远古的帝王,那应该与距今一万至八千年的伏羲时代不远。那个时代,不仅是中国,在全球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1982年中国潜水员在东海海域,发现了古籍中记载的澎湖龙井古城。消息传出,以《上帝的指纹》一书扬名全球的英国作家汉卡克,也好奇地潜入海底。当他浮出书面,眉毛上还在滴水的时候,就大声的对同行的妻子喊道:“这里躺着伟大的史前文明!”是的,如今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断发现着史前的奇迹,雄伟的海底古城、精密的航天器具、类似于现代的核武器发射井、准确的天文历法、沉入水底的金字塔,这些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相信,在史前有一个曾经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或许,我们对古代文明的研究,应该在某个方向上换个角度、换个思路。
   然而,这伟大的史前东海文明,也就是商人先祖东夷人的发源地,却在一个早晨或者夜晚沉入海底。
   玛雅《圣书》记载:“灾害发生在一天的中午,刚刚还是艳阳高照,突然之间乌云蔽日,洪水伴着冰雹、黑雨、黑雾降临人间”。西方的圣经、东方的古籍,都记载了这突如其来的世纪大洪水。火山喷发、剧烈地震,还有海啸、海啸!一百米高的洪峰,像怪兽一般咆哮着冲上陆地。天塌地陷,77万平方公里的东海平原瞬间被没入海底;7.27万平方公里的黑海平原也成了鱼鳖畅游的乐园;地球上99%傍水而居的人口被无情吞噬。
   在这场从天而降的巨大灾难之后,从黄河流域,到东海大平原,能够侥幸生还的只有伏羲、女娲兄妹。他们靠着缠在身上的一串葫芦,漂上山东半岛的一座大山。他们在世界上还有未死的同类,那就是他们至死也未曾见到的诺亚一家。他们凭着上帝赐予的诺亚方舟活了下来。
   这场几乎灭绝人类的大洪水持续了40多个日夜,泛滥了150多天。第二年的仲春,大水退下去了。世界一片死寂。女娲终于耐不住寂寞,投入哥哥的怀抱。之后,伏羲、女娲同居生子,他们是东夷人再生的祖先。
   一场灾难性的大洪水,冲垮了人类几十万年积累起来的文明。重新又回到以生存与繁衍为主要目的的母系氏族社会。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有了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嫦娥奔月,这些以女性为主体的神话传说。
   说到这里,你或许会问,大洪水与仓颉造字有什么关系,仓颉造字与甲骨文又有什么关系?那我可以把我的臆想告诉你:如果作为远古的帝王,仓颉造字在大洪水之前,那他的文字体系或许早已随着天灾沉入了海底。如果仓颉造字在大洪水之后,那他所造之字或许就与甲骨文有了传承关系。不过,我不得不承认,这只是我的臆想,没有任何的证据和科学依据。
   中国著名的学者胡适先生,曾说过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我们就先大胆的设想一番吧,至于小心求证,那是科学家和文字学家们的事情。
  
   四
   历史是否定,是淘汰,是一把无情的阉割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玛雅……多少灿烂的文明,被它割断了命脉?战争、瘟疫、天灾,像是一只巨大的粉碎机,将多少曾经鲜活的传奇打成散落在考古洞穴中的碎片,留下大段的空白。天塌了补天,地陷了填海,历尽磨难,九死一生,汉字写满了厚厚的《二十五史》,成为目前世界上文字家族中,唯一从远古走来的老寿星。她像是一支火炬点燃了人类先祖懵懂心灵的第一盏智慧明灯,也让华夏儿女看清了自己的前世今生。
   甲骨文的源头到底在何方?1964年在山东滕州发现的北辛文化遗址出土了至今无人能够辨识的刻画符号,北辛文化距今约七千到八千年;继而在山东莒县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尊上发现12个图像文字,据测距今五千年;1985年起开始发掘的山东邹平丁公遗址,发现了刻有11个正式文字的龙山文化陶片,距今4100年;这之后,在“武松打虎”的所在地山东阳谷县景阳冈上,又发现了龙山文化刻文陶片。专家们经过研究认为,丁公“陶书”与景阳冈“陶文”和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极为接近,应该有某种渊源。
   因为,专家们认定,商代甲骨文的最早成型年代,应该就在4100年左右。
   另外,我想还有一个谜底也应该揭开,那就是甲骨文为什么要刻写在龟甲上?商人为什么要用龟甲来占卜吉凶祸福?而地处中原的安阳,并不出产来自海洋的龟甲。还有在已经被辨识的1000多个甲骨文单字中,为什么与舟船有关的单字就超过了30个。而商朝的货币也是出自浅海的用贝壳加工而成的贝币?我们似乎能够在甲骨文中到处听到东海远古的澎湃涛声,看到源自远古东夷族人的文化基因。
   甲骨文的源头,一定来自曾经是广袤无垠的东海平原,来自山东东夷族人的故地。
   甲骨文的重新发现,让一个几近丢失了的王朝,一个成了传说和神话的王朝,穿透四千年的历史烟云,又血肉鲜活的在世人面前,呈现出被历史筛去的真实细节。
   甲骨文以后的脉络就清楚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今天,我们华夏子孙书写的每一个字符,源头都在甲骨文。
   走出文字博物馆的大门,我觉得眼前一片光明。虽然只有短短的一日,却感受到了历史的深邃。仿佛我的灵魂,借着甲骨文卜辞固有的神性,又回到东夷人的躯体。畅游在无际的东海大平原,奔跑在冀鲁豫大地,山高、水阔、海深、林密。追随着伏羲渔猎、祭天、制造陶器;偷窥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用黄河泥造人;战马萧萧,旌旗猎猎,杀声如雷,血肉横飞,紧握青铜大钺的女将妇好,统帅三军,正冒着箭雨,冲锋陷阵;遍插羽毛,摆满礼器,商王武丁正带领臣民们,在洁净的山岗上击鼓、杀牲、祭血,点燃篝火,祭拜苍天,诵祝神词……“江山古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想”,已经走出博物馆大门好远了,我还沉浸在远古的波涛中,历史的风尘里。
   我沉默着,高天沉默着,大地沉默着。甲骨文给我的震撼,让我久久无语。
   又看见了高耸入云的高大字坊,又看见了由28片青铜甲骨片组成的碑林。我决意把她们带回江南。拿起手机,装上早上在街头刚买的自拍杆,选好角度,把字坊、甲骨文碑林和我自己一起拍进了高科技的数码镜头里。仿佛把数千年的历史烟云,瞬间定格在一起。
   甲骨文,我的充满诗意与神秘的甲骨文啊。是我走进了你的灵魂,还是你走进了我的灵魂里。
  
   初写于2015年9月21日安阳
   改写于2016年2月15日梁溪

共 8750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甲骨文,是华夏子孙书写字符的源头,是一个充满诗意与神秘的中华古文明名片之一。作者是一位尊崇历史与文迹的游学之士,思想开放,有清醒的历史观,信史又不拘泥于史料,敢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迥异于一般背包客的异质趣味和文化格调。作者漫游古城安阳街头,信步文字博物馆,爬梳夏商信史,追溯殷墟甲骨文,邂逅龙骨碎片中的文字盛典,寻捋久已失落的远古文明,了结一段未了的情缘。本文以一个痴迷于占卜的民族帝国荣光的历史沿革行笔,就甲骨文的内容、由来、发现、来历之谜,徐徐铺展,渐次递进,撩开历史烟云,恢复神话记忆,还原真实细节,打捞一个刚毅、豪迈、血性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赏读的同时,读者宛若穿越时空隧道,于历史的风尘与骇浪里,置身古老而厚重的历史场域,重启记忆阀门,观摩连场史剧,瞻仰文物遗址,触摸文明史迹,聆听血性与豪情——慕既爱红装、又爱武装的巾帼英雄妇好,一个集王后、统帅、祭司和诸侯于一身的女英雄;叹商纣王带醉上战场,一败灭国,举火自焚的男子刚性;羡吃龙骨、并揭开龙骨秘密的大清国翰林王懿荣,他勇战敌军,寡不敌众而投井殉国的古壮士之风;赏夏商国家典礼、贵族的行猎,田园牧歌般的民间歌舞;那些传说中的传奇与英雄,那些残片里的纪实与娱乐,皆以慢镜头的呈现方式活生生地得以重放、显影、铭心。作者博古通今,博孚众美,以盘根错节的文脉、简约幽深的笔致、承转自如的写意、沉郁热烈的民族情感、溯本求源的论证热情,越过字坊、甲骨文碑林和片片龟甲,揭秘并弘扬了一个渐已失落的殷商文明及文字瑰宝,大胆设想并考证了中华文化的起始时间及史前东海古文明源头,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历史观感与文化况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芦汀宿雁】【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22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6-02-19 16:06:23
  二哥的甲骨文,沉酣,厚重,幽丽,真乃一部洋洋洒洒之史诗。
   雁子拜读,仰视,受益。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6-02-19 18:45:28
  雁子, 非常感谢你写了这么好的按语。我没想到编辑能如此准确地把握了这篇文化散文的脉络,可见雁子平时读书的广博,有着很深的知识积累。写这样一篇文字,让人破费心思。中国的夏商史,一直以来就语焉不详。因为,自编写《春秋》的孔子,到修撰《史记》的司马迁都不曾见过甲骨文,后世也就把那段历史当成了传说和神话。中国也就形成了炎黄中心论。清末甲骨文的发现,真是石破天惊,让中华文明的历史前推了2000年,商朝的历史遂成信史。东海文明才大白天下。再次谢谢雁子。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6-02-19 17:10:16
  二哥这篇文,一定费心思了,因为写这样的历史散文让二哥的文采不能任意发挥,毕竟历史是严谨的,然而,博学多才的二哥还是展现了自己的才华横溢的文字能力,给大家奉献了一篇文字大餐!
   可以说,文字以进入安阳入题,又以离开安阳收尾,通向展馆大门的主干道两旁,是由28片青铜甲骨片组成的碑林,与二哥相遇了,定格了历史的穿越的美丽的瞬间!
   读完学习了,以前学历史,有的东西并未认真阅读,今天补了一课!给二哥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江凤鸣        2016-02-19 19:00:17
  山地君,谢谢你认真审阅,修改了许多错字、别字。真如你所言,写这样的文字真是件卖力不讨巧的事,但是,甲骨文从第一眼看到就吸引了我,我被它勾住了魂。说实在的,我对商朝的历史,很久以来,局限于《封神演义》。这本明朝许仲琳写的演义小说,跟《三国演义》不同,它不是七分历史,三分演义。它基本上就是个神话故事。其实,在甲骨文出土之前,夏商两朝的历史,就是传说和神话。外国历史学家,甚至不承认中国还有这么两个朝代存在。长期以来,中国的秀才们跟在外国人屁股后边说商朝是个奴隶社会,其实商朝的国民大多数是平民,奴隶们几乎不参与军队和“一产”也就是田间劳动,他们是干“三产”的,就是在家里伺候人。这才有周朝军队来了,商纣王匆忙组织奴隶上阵,却被奴隶们反戈一击的事。其实所谓反戈一击也是说说,估计大部分人是一逃了之。其实,商朝是个远比我们想象中更文明、更发达的社会,你只要到博物馆去看看那些精美的青铜器就明白了。很多的工艺,我们今天也未必能做出来。写这样的文字,最难的是没办法恣意挥洒,因为历史是严谨的。因此,必须在遵循历史真实的情况下,去大胆发挥想象力。这给文章的结构,带来了不少局限性。谢谢山地君的美言。谢谢。
3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6-02-19 19:50:41
  我搜寻着大脑里有限的词库,翻来倒去,只有“强大”二字回响于心头。凤鸣老弟,你读了多少书啊!安阳文字博物馆一游,便把以甲骨文为主体洋洋洒洒一部上古的社会文化史凝聚在8500字内,老哥哥五体投地拜服,从此不敢再和你抬杠。
   但我还要抬——那是关于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一个枝节问题。据有关史料所述,光绪二十五年秋,王懿荣得病,医生处方中有一味药称龙骨,也就是甲骨。王懿荣确实是派人去宣武门外达仁堂按方购的药,他发现那龙骨上刻有似篆非篆的符号,从此拉开了甲骨文研究的序幕。此说法是否可信?按药房的惯例,龙骨之类药物,是要捣碎煎服的,撮药的伙计从戥子里会直接倒入那铜臼捣碎,王懿荣作为病人而且是主子不可能亲自去药房见证那没碎以前的龙骨片片。这可能只是传说。不过王懿荣倒是说过:甲骨乃河南汤阴、安阳居民掘地得之,辇载衒粥,取价至廉……唯药肆买之。是不是他因病买药才发现了这玩意儿,看来还是得存疑。嘿嘿!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6-02-19 21:14:54
  报告江楼老哥,对于甲骨文,我是素来就有兴趣,只是这玩意早前多是高大上的专家课题,咱这样的平头百姓难以触摸。2011年,我得到一本叫做《殷商甲骨文研究》的著作,这本书的写作,列入“十一五”社科重点项目,由河南大学负责。研读这本610页的厚书,用掉了我大约两年的时间,由于过于理论化了,至今也没有啃动。倒是去年9月到安阳的殷墟和中国国家文字博物馆见到了实物之后,才让我眼界大开,茅塞大开。由此想到甲骨文不仅代表了商代文明,她必然有其源头。于是追根朔源到龙山文化、北辛文化,良渚文化,直到东海文明。我用三个月时间,每周蹲图书馆查找与此相关的考古报道,去查找凤毛麟角。由此,我相信自己找到了比炎黄文明更早的东夷族文明。因为孔子、司马迁都没见过甲骨文,所以,夏商的历史就成了空白,成了神话。我现在大胆的设想,夏朝是由北上的良渚文明建立的,同样生存在东海文明圈里的古吴越人,为躲避大洪水,不得不渡江逃入北方,他们建立了夏朝,这就能解释为啥大禹治水的神话和大禹最终死在绍兴的传说了。而东海文明的另一支东夷族人,在大洪水后,侥幸逃入中原,在冀鲁豫转了几圈后,最终在河南定居下来并建立了商朝。东夷人的文明在1.2万到8000年之前。东夷人的文明和良渚人乃至河姆渡人的文明,应该都比所谓的炎黄文明要早,而且质量要高。这是被考古文物所证实了的。而炎黄文明,至今并没有被考古证明。到现在也是个传说。后来的周朝,当时也不是华夏族,他们属于北狄或者西羌。就是他们的继承者秦国,也是狄族的一支。周的文明是灭商后,继承了商族文化才发展起来的。八卦体系其实是伏羲发明的,并非是周文王发明的。而伏羲恰恰是东夷族的再造始祖。按照这样的推断,中华文明不是上下五千年,而是从北辛文明算起的八千年或七千年。起码要提前2000年。北辛象形图画,应该是中华文明的源头,甲骨文的源头。我们说,大海是我故乡,世界各大民族文明都起源于海滨,中华文明也不能例外。这就是我写这篇文字的初衷。不过,俺是个小人物,不敢就此推翻自司马迁以来形成的炎黄文明的固有认同体系。但是炎黄一元文明造就中华文明的说法,现在已经动摇了。多元论正逐渐成为共识。随着甲骨文或比甲骨文更早的陶书、陶文的成功解读,中华文明起源的秘密,一定会大白于天下。谢谢老哥哥的表扬。俺或许就是个臆想,但是,世界上的很多事,不就是在臆想中变成事实的吗?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6-02-19 21:27:32
  关于王懿荣从龙骨上发现甲骨文,这个完全有可能。因为中药不是西药。中药所有的成分都是要切片入药的,不会捣个稀烂,那就不是煎药了,成了煮粥了。因此,在龙骨碎片上发现刻在上面的甲骨文是完全可能的。关于王懿荣的故事,我没有采用百度上的说法,而是采用了唐毅先生《中国古遗址》的说法,因为作为一部学术著作,或许更靠谱。百度,是个大杂烩,经过我多次考证,期中的很多东西,就是乱弹,真实性、科学性值得商榷。
4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6-02-19 23:36:41
  关于中华文明的源头,满可以用上那谁的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挑战权威论断,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更何况咱们还是在自己家里讨论。当然,能掀动磐石更好!至于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机缘无关宏旨,不过,撮中草药的时候,那甲、石类的都是由药师给捣碎入包,如滑石、磁石、紫石英、阳起石等,包括龙骨,没法切片,只能捣碎。王懿荣从龙骨上发现甲骨文这一点确定无疑,是不是他因病撮药发现的,那只是一个传说。我手头也有一些资料:刘鹗《铁云藏龟自序》说:“(甲骨)既出土后,为山左贾人所得,咸宝藏之,冀获善价。庚子岁,有范客挟百余片走京师,福山王文敏公懿荣见之狂喜,以厚值留之。后有……亦售归文敏。”他是把那东西当古董收购的。刘鹗也是研究甲骨的先驱专家。这无关紧要哈!
回复4 楼        文友:江凤鸣        2016-02-20 18:37:41
  老哥之说颇有道理。
5 楼        文友:向维鑫        2016-02-20 06:37:02
  这是一篇好文章,用词非常准确,形容的特别到位。老师真是良苦用心,学生要多多向你们赐教。
在文学的海洋里我是一条小鱼,我要穿越在大海的每一个充满生命激荡的地方,那里有我的热血在流淌。
回复5 楼        文友:江凤鸣        2016-02-20 19:45:57
  谢谢小向。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6-02-20 06:46:0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7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6-02-20 13:43:51
  【读后感】
  
   1、凤鸣老师这篇散文《诗意甲骨文》写得真好!
   2、本篇散文作者纵横捭阖,经纬驰骋,穿越历史,跨越时空,让古老的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让历史有了生命的温度!题材真好。
   3、读凤鸣老师这样的文字,真正的是开卷有益啊。让我感动的不仅仅是这篇散文写得好,还有写这篇文字背后的故事。一本《殷商甲骨文研究》专业学术著作,610页厚度,花费两年时间阅读,这种学习精神,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让我更敬佩。
   4、阅读、欣赏,问好!
  
   以下知识点,我想留在点评文字里,以便温故知新。
  
   (1)夷的本义是东方,东夷人就是东方之人。如今的东海,远古时还是个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东夷族的先祖,就生活在那里。历史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房屋的发明家有巢氏、武器发明家蚩尤、射落九个太阳的羿、奔月的嫦娥、三皇五帝中的伏羲、女娲、少昊、虞舜都出自东夷族。
   (2)公元前1600年左右,契的第十四代孙成汤,在鸣条与夏王桀激战,夏军大败,夏桀被俘,最终,汤将夏桀流放到南方的一个荒岛上,大禹王建立的王朝就此终结了。从此,中国第二个王朝——商开始了它550年辉煌的历史。
   (3)盘庚迁殷之后,“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来到安阳的商人,开始了农耕文明,并最终在这里终结了帝国的光荣。
  
   (4)甲骨文是先用朱砂或黑墨写在龟甲、牛骨上,而后用刀刻写而成的。内容多为当时的祭祀、田猎、征战、收成、风雨、天象等占卜诸事,所以后人又称作甲骨卜辞。
   (5)成熟的甲骨文字挺拔瘦劲,尖峭峻利,布局或谨密严整,或错落有致,就算今天看来,也称得上是书法珍品。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今天的象形、会意、假借、形声的构造元素,是一个相当发达的文字体系。
   (6)扫好,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既爱红装、又爱武装的巾帼英雄。
   (7)甲骨文中马、牛、羊、犬、豕、鸡、豚、彘等牲畜与家禽名称颇多,说明商人的远祖,原是游牧民族,其后来的养殖业也相当的发达,从出土的卜辞上可以看到,贵族们祭祖,一次上供的牛、马、羊、豕、犬都是几百头。可以想见当年牛羊满山坡的盛况。
   (8)甲骨文中有圃、果、树、桑、蚕等字,说明商代的园林业、丝织业都很发达了。桃下桑中,是远古人们邂逅爱情的地方。种果树的小伙子与采桑的姑娘,最喜欢在这林荫下碰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9)甲骨文中有宫、室、宅、家、舟、车等字,商代的建筑业相当发达。在殷墟已发现的王宫建筑遗址就有五十多处。建筑技术的发达,也促进了冶铸业、制陶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代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冶铸的鼎盛时代。
   (10)甲骨文中有田、禾、黍、粟、麦、酒等字,说明农业技术相当先进,并且可以酿成佳酿一醉方休。
   (11)长期以来,中国的秀才们跟在外国人屁股后边说商朝是个奴隶社会,其实商朝的国民大多数是平民,奴隶们几乎不参与军队和“一产”也就是田间劳动,他们是干“三产”的,就是在家里伺候人。这才有周朝军队来了,商纣王匆忙组织奴隶上阵,却被奴隶们反戈一击的事。其实所谓反戈一击也是说说,估计大部分人是一逃了之。其实,商朝是个远比我们想象中更文明、更发达的社会,你只要到博物馆去看看那些精美的青铜器就明白了。很多的工艺,我们今天也未必能做出来。
   (12)2011年,我得到一本叫做《殷商甲骨文研究》的著作,这本书的写作,列入“十一五”社科重点项目,由河南大学负责。研读这本610页的厚书,用掉了我大约两年的时间,由于过于理论化了,至今也没有啃动。倒是去年9月到安阳的殷墟和中国国家文字博物馆见到了实物之后,才让我眼界大开,茅塞大开。
  
  
回复7 楼        文友:江凤鸣        2016-02-20 19:49:09
  明月老师,谢谢你用了这么多的心思来品读我的拙作。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算不上什么。而且做为文学作品,在很多地方是很不严谨的,有些只能算是一种臆想。
8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6-02-20 20:01:26
  之前,对于甲骨文,我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现在,从二哥洋洋洒洒的文字中,我懂得了商文化,殷墟甲骨文。真是受益匪浅!
   感谢二哥的分享。这是一篇集历史、文学、美学于一身的重磅之作。非常值得学习。
   好文陪好按,雁子的按语也值得学习。
五十玫瑰
回复8 楼        文友:江凤鸣        2016-02-20 20:31:10
  玫瑰阿姐,人年纪大了,文字就从情感类转向社会文化。因为再去过度的关注风花雪月,那就未免矫情了。我在试探着转型,由人文向社科转向,看看能不能有些许的成功。谢谢你的鼓励和支持。雁子那是个小书虫,一枚才女子,那个按语写得是相当的精彩!
9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2-21 12:53:10
  确实是难得的一篇好文,情感真挚,文笔优美,角度新颖,语言鲜活,令人回味无穷!
   真诚祝贺并问候文友,期待新的精彩!
回复9 楼        文友:江凤鸣        2016-02-21 16:43:13
  谢谢织雨朋友。欢迎经常来坐坐。你的表扬是对我的鞭策。
10 楼        文友:荒原凌波微步        2016-12-20 01:31:08
  大家好!江山公众号微信平台刊载江山作者江凤鸣江山散文 | 诗意甲骨文,有幸领略:喜旅行至古安阳,少刚只透丰饶魅。开启文脉甲骨文,唱吼梆子如痴醉。揭秘龙骨清壮士,仓颉造字泣神鬼。积淀碎片入珍奇,诗意甲骨文精粹。游学之士,清醒史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博古通今,旁征博引。历史积淀与文化况味互映共辉,散文名家与江山楚翘实至名归。美文敬请文友共阅!
爱诗,爱文学;正直善良,敢说敢当。信奉但丁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回复10 楼        文友:江凤鸣        2016-12-26 11:06:59
  谢谢凌波欣赏并推荐。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