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夫子河笔记(散文)

精品 【春秋】夫子河笔记(散文)


作者:决决流冰 秀才,2644.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50发表时间:2016-04-09 08:28:32
摘要:我知道一条河的存在,一定有它的历史,即使消亡也有历史。但我不知道,在广袤的大地,有多少条河的乳名就叫“横河”,并且河岸边还留下了夫子的辙迹。时至今日,时光还在见证它的一抹芬芳。


   横河:夫子的辙迹
   河,无所谓横竖。在大地上,随着河床流淌。
   流淌的河床,送走的汤汤逝水,一如圣人慨叹的光阴,一去不返。而总有一些芬芳溅落在草叶上,滋润哺育大地,留下澌澌清香。
   回首处,又是那样的苍茫!
   我知道一条河的存在,一定有它的历史,即使消亡也有历史。但我不知道,在广袤的大地,有多少条河的乳名就叫“横河”,并且河岸边还留下了夫子的辙迹。时至今日,时光还在见证它的一抹芬芳。
   夫子河啊,这大中国唯一以“夫子”的芳名传唱的乡镇!悠悠逝水,叠叠清波,还是那样晶莹透亮;
   夫子河啊,这圣人游学怅然而返的地方,两千多年来,山川如故,乡音如故,车辙的轧痕如故,河边浣衣的女子如故,是否还在期待着圣人的折车再访?
   夫子河啊,你以一条河流横亘大地,汤汤逝水挡住圣人的车路,苍苍黄土磨断圣人的车轴,是不是因为有很多心事要向圣人倾畅?
   历史本来是了无生气的,因为有了传说就变得生动和充盈。
   我记得那一天正是仲秋,鎏金溢彩,河堤边的稻子沉甸甸闪着金光;
   我记得那是个午后,衰颓的先生带着子路,带着颜回,带着冉求,脸上的烟尘掩饰不住长途奔波的疲惫,破旧的木轱辘发出“吱吱”的响声,象是饥肠辘辘。先生或许已经习惯了木轱辘绝望的尖叫,再或是楚国的青山多树、绿水漾波让先生沉溺。一声“咔嚓”,阻断了先生前进的步履,子路和冉求左一圈,右一圈,面对毅然折断的车轴,莫可奈何;
   我记得其时横河边的青石上,浣衣的村妇像撒渔网将一床粗被丢进清流中,左一摆,右一摆,扬起忙槌对着青石“梆梆”敲打,溅出的飞花痛在鱼浪上:
   我记得当子路上前乞求修车的“东西”之后,那村妇默不作声,转身回到茅庐中拿来木料和斧头;
   我记得先生瞬间一脸的惊疑,为什么默不作声的村妇知道他们正需要这两样工具?
   我记得那村妇莞尔一笑:先生所说“东西”不正是这么?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先生车轱辘折断,正好适用;
   我记得先生听后一声慨然:惟楚有材啊,于斯为盛。一个村妇就胸藏丘壑,我何须千里奔波来此讲学?
   我记得子路修好车轱辘后,先生黯然离开。河床上的夕阳照着先生离去的背影,木轮“吱吱”,压在河堤上的辙迹,弯弯曲曲正像先生的心事,不知高兴还是怅惘;
   我记得那辙迹留了百年千年,风雨冲擦不掉,飞雪覆盖不住,沙石掩埋不下。因为它像《诗》中的《国风》,几千年来一直传唱;
   我当然还记得,后世的横河之上,朝云或夕阳,眺望的人们常常还看到沐浴在霓霞中的影子,愈拉愈长;
   今天,历经沧海桑田,横河的辙迹依然清晰透亮!
  
   土库:圣庙的光芒
   烟花三月,江南旖旎的风像一床锦被。土库的天空,如练如洗。
   我们来了,草长莺飞的季节,风捎来口信。清露如珠,揉碎了叶的缠绵,将这一隅的绚烂放飞到极致。
   和所有的古庙一样,苍朴中有一种庄严。
   庙门外,两排红继木,像两列队旗,簇积在路的两旁,灿如霓霞,迎风飞扬。“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漆红立碑,说的是一种威严,一种庄重,一种对先圣的敬畏和景仰。
   庙门内,白牡丹开了,朵朵如球,嫩黄的花蕊招来蜜蜂钻心的朝拜。我们或许也像一只蜜蜂,来寻找清露。大殿的孔圣人坐像,微屈头胸,双手交叉,祥和儒雅,虔诚谦恭,不愧是“万世师表”的风范。遥想当年,圣人即使是困于陈蔡,七日粒米未沾,也弦歌不绝。其传道救世之志,坚如磐石。设无信念和倔强,就不会有后世儒家入世的荣光。
   《县志》上说:五百多年前,有周旻、周昶周氏二兄弟,有感夫子游学怅然回车,选一个黄道吉日,从山东曲阜迎先圣像归,供之于山寺;
   《县志》上还说:三百多年前,麻邑富绅豪士在圣人回车处大兴土木建成回车书院,设龛恭奉圣像,让乡间鄙里莘莘学子,诵读之余,沐浴夫子之恩光;
   县志》上还说:回车书院的格物致知,让如许胸怀大志的学子,为华族振兴而走到疆场;
   《县志》上也说:从书院到圣庙,虽然历经时光沙漏的磨砺,饱受尘世轮回的风霜,但总有一种精神还在飞扬;
   当然,《县志》将来还要说:书院的余荫,毓养这一方灵山秀水,让才人志士从汤汤横河驶向大海汪洋。
   手头有一本《河畔》的乡间读物,文字免不了稚嫩,但一个普通的农村学校,有一本自己的文学期刊传阅,记录乡土风情,书写生活点滴,让今天的小我,成就明天的大我,是不是因为圣人折射的光芒?
   “土库”,想起来名字实在是有些土,土得掉渣。但土是大地亲密的儿子,是农人的命根。土积成库,又是何等豪迈?《尚书》说:土爰稼穑。稼穑的土,让“天下晏然”。
   现在,晏然的天下,除了鼓腹之外,更需要内心明亮。而我仰视的圣庙,凝聚沧桑的风雨,像一道飞泉流过心房,飞珠溅玉,光耀璀璨!
  
   傅兴:翠花楼的桂香
   天香云外飘。飘了几个世纪,飘落了大清的凤阁,飘皱了民国的清霜。
   一棵树,伴着江南烟雨,几百年来还是那样青秀苍翠,是多么难以奢望的一件事啊!
   我抚摸着它遒劲的枝干,枝干上斑驳的老皮,纹路清晰,质地粗糙。它的身上洋溢苍郁的沉香。它见证了明清的烟月,见证了中华民国的云裳。在流年的风雨中,它褐黄的穗,翩摇的叶,伴着清风明月浮动暗香。
   “小小麻城县,大大傅兴湾”,让傅兴名闻天下。傅承裕,一个傅兴走出的农商,名如其人,富得冒油,富可敌国。建造的“裕公祠”,每一块夯实的青砖都阳刻自己的铭记。挹翠亭、望月楼、一度轩、翠花楼……这些极具江南风花雪月气息的名字,或许就是他享逸人世风光最好的传唱。在他的心中,子孙万代的富贵,正如这株桂树,静待百世飘香。现在,苍凉的烟尘带走了曾经的磅礴,唯有一栋绣楼和一棵树,让今世的我们还感受到了曾经的富丽堂皇。
   登楼而上,木楼“吱吱”作响。摇摇晃晃的木楼,摇摇晃晃出历史的清影。王谢燕,彼岸花;紫艳半开,红衣落尽。有多少楼台还立在烟雨中?好在阳光正好,清风正好,馥郁的香草正好,清芬的桂叶正好,栏杆上的遗尘正好,袅袅婷婷的影子正好。隔世的穿越也正好——
   春天的鸟声是多么清脆欢畅;夏天的绿荫是多么繁茂葱幽;秋天的沁香是多么深邃绵长;冬天的飞雪又是多么婀娜轻盈。有多少这样的熹微,隔世的你,采珠捧露,一颦一笑落在草叶间?有多少这样的黄昏,隔世的你,望月抒怀,相思万缕独倚凭栏?有多少这样的午夜,隔世的你,秉烛女红,一针一线绣的全是对情郎的爱念?
   今时的风还能翻飞昨日的涟漪么?今时的露还能温煦昨日的冰珠么?今时的月还能催情昨日的花魂么?
   不是我多情,是这个三月苍霭青云搅动了隔世的遗尘;不是我多情,是时间的风化,让我明白唯有青山不老,岁月长新;不是我多情,是多情的绣阁、多情的金桂还在今世嚷嚷着《虫儿飞》:
   黑黑的天空低垂,
   亮亮的繁星相随。
   虫儿飞,虫儿飞,
   你在思念谁?
   ……
   戴家岗:一座龙窑的悲欢
   苍草凄凄。残坯破瓦。
   不是因为有一块文物保护的石碑,就不会知道这是一处龙窑的残址。伟人说:粪土当年万户侯。繁华落尽,一曲成殇。现在的这里,只有一堆拱起的黄土,草丛中吐出了绿芽。
   春天的风是那样烂漫。田畈的金黄,反射到这里,让这一汪枯寂的土地也有生机。一棵高大的冬青树,长在窑的腰眼上,枝叶横陈,飘扬的绿叶像一面旗帜,或许是宣示着某种存在。
   残窑的下方,还有十到二十口残缸,褐黄色的釉,在三月的阳光下是那样了无生气。它们或许知道:它们是窑的弃儿,是经过烈火煅烤后的残次品,是被风尘撇下的孤魂。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或许更长时间,像一场惨烈的战火后留在土地的尸骨,同时也是最后的幸存者。包括拱起的窑砖、撕裂的烟囱、杂树、芳草、残缸、碎瓦。这是一群孤寂者。这种孤寂,让我想到生活在无数乡村的独居老人。繁华过后,一地哀伶。
   没有人能完全说出这龙窑的历史。历史太虚无和缥缈了。或许曾经生产过高、大、上的用品,甚至是艺术品。用这里取之不竭的黄土,锻造成栩栩如生。逼真的图案,活色生香的故事,是否让那些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悦目赏心?要不何以有龙窑流传至今?
   但之于我的见识,看到那些半人高、筛子大小腰围的残次品,更多地让我想到了很多年前,那些走村串户,用托篮挑着大缸大声叫卖的男人。他们讨价还价,和一群娘们浑厚地嬉笑,卖掉了一口,一定会想方设法卖掉另一口。在塑料制品未普及前,淹萝卜白菜,盛谷、盛米、盛糠,哪一户农家没有十几、二十几口缸坛瓦罐?夫子河人的精明和狡黠,从卖纽扣针线、卖陶缸开始,到现在,将捶鱼、肉糕、麻花等土特产卖出了县,卖出了省。说起来,龙窑的衰落,追根问底,是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或许一切都不值得叹息。在岁月的更迭中,存在有存在的道理,消亡也有消亡的道理。
   李明先生曾主政夫子河多年,那时正值艰难困苦。先生是诗人,意气风发,留给夫子河的文化遗产,莫若一雅一俗。雅的雅到了极致,俗也俗到了极致。俗的因为我识字不多,无法用文字记载。雅说夫子河有四大特产:捶鱼不浑汤,麻花脆又香。烟草赛金黄,陶瓷闪金光。真是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这“陶瓷闪金光”说的就是戴家岗的龙窑。
   现在先生已经走了,再也无法听到他的诙谐和爽朗。我经常还读到他的文朋诗友写的怀念的诗。苏东坡说:“何武(西汉贤臣)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一个没有声名显赫的官员,当他离去老百姓还记住他的好,还留恋他的作为,还怀念他的品格,这样的官就是好官。而作为一个诗人,能够在坊间流传一两首经常被人娓娓道来的作品,其实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如此想来,一座废墟的窑,至今还记在百姓心中,也就无需过多哀怨了。
  
   陇上美:田园牧歌
   丘坡、山凹,曼妙而玲珑的曲线;阡陌、沟渠,错织而纵横的山原。
   绿草肥柔,山花烂漫。陇上之美,让我想到了《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窿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塞北草原壮丽的风光,雄浑而辽阔,开迥而宏放。想不到一生未涉足漠国,在这一个叫陇上美的地方,找到了心中的牧场。
   心中的牧场是沃野千里,心中的牧场是蜂蝶翩跹,心中的牧场是牧歌嘹亮,心中的牧场是天低野旷。三色堇、矮牵牛、诸葛菜、紫云英、油菜黄,葱兰、韭兰、春兰、香雪兰,这春天对大地的馈赠,让陇上美披上了五彩斑斓的盛装。置身其中,绿意葱茏,春风浩荡。
   朋友说,踏访陇上美,莫若选择一个小雨轻飞的时候,微风习习,沾衣欲湿。撑一把花纸伞,嗅着清灵的花分子,像小蟊贼轻踏在涵着春雨的草叶上,不徐不疾,且行且止。享受燕子惬意的低飞,享受白云从一座山飞到另一座山,享受一群倦怠的鸽子在矮树上“咕咕”地嬉戏,享受清流在沟坡中涓涓地游弋……或许这就有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意境了。
   而我,刻意选择一个晴日黄昏。独自坐在丘坡上,像一朵花或一株草。
   黄昏的气流是多么沉静和温润啊!天空纤尘不染,极目之处,轻烟从疏落的村庄浮起。落日的金丝,天女散花般扑向大地。大地,将它化成一泓深碧。闲散的黑山羊,三只、五只,将头埋进燕麦中,“叭叭”吸吮,仿佛要抓住最后的余光。白云悠闲飘荡,晚风轻轻吹拂,山雀在矮树上唧鸣,落日从村庄冉冉下坠……我开始勾勒一幅村晚图:一轮弯月、蠕动的炊烟、盘旋的金燕、模糊的土屋、归家的牧童、横背的短笛……这是多么宁静的一幅画面啊,清风朗月,落日飞霞,牧童牛背。一位高僧说:“在那超越意念的宁静之境,我停留了很长时间。”现在,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尘世喧嚣,此刻是该停下来,回眸,凝望。
   后来我想:选择一个黄昏,或许是因为宋时那个了不起的牧童在作祟。那牧童对钟诺翁说: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他的惬意闲舒正好可与钟诺翁的孜孜汲汲相比。可惜,五音不全的我,也和钟诺翁一样,在这草色葱茏中,无论如何摆弄,也吹奏不出悠扬飘逸的笛声来。
  
   接天山:冥想或怀思
   接天山,据说离天三尺三。
   “三尺三”是个概数,像李白的三千丈白发。如果相互丈量,不知谁短谁长?
   天地相接,撇开思想神游以外,如果一定要一个实物,莫若一根石柱了。据说不周山曾经就是一根石柱,当年共工与颛顼(zhuānxū)争帝失败后,就怒折了它,幸而天柱仅是折了一节,要不天地合为一起,就更昏蒙混浊了。不知接天山与那折掉的一节天柱有没有关联?
   山的海拔不到千米。在湖广大地,不足千米的山绝不算高山。但因为从平地上突兀而起,就像是一部云梯,直通天庭。远望兀立的巉岩,削平的峭壁上光滑如镜,如果题几个耀眼的朱红大字,一定是极好的。沿着一溜的不规整石阶而上,仙人石、一线天、鹞子翻身、真武观,这些三山五岳用腻的名字,也被拿来这里。站在危岩边,天的低垂,云的飘拂,地的晃荡,像是在孤舟上,身感波涛激撞。天地造化的奇功,除了想到钟灵毓秀外,还想到鬼斧神工。在地壳的运动中,那些悬于半腰的巨石,不知为什么能够稳稳当当地千年万年?
   去年的五月就已来过,回来写了半截文字就放弃了。放弃的原因很简单:那时我抱着很大的希望想听一次鹧鸪声。从前的五月,“鹧鸪声里雨如烟”,现在平畈再也没有这清景了,只好想到深山。我们纵深行走在山后的茂林中,可惜的是从前到后都没有听到鹧鸪唧鸣。看来古人说的“山深闻鹧鸪”也不见效了,只好带着遗憾下山。郁闷,失去了兴味。有些故事还没开头其实就已经结尾了,只好废弃。
   好在这一回是春三月,鹧鸪的啼鸣完全没有希望。没有希望就不会有失望。生活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山气流苏。春天的花、春天的草盎然勃发。道观、松风、竹影,发芽的青草、腐烂的松针、苍黄的芭茅、旧年干瘪的草菇、溜烟的闲云……
   天空地寂,万籁无声。某一刻汗渍的我,静静地坐在树桩上,呆想头枕松涛做一个隔世的清梦。梦的格局辽阔。如果能自由选择,不知梦里是希望变成李太白的金樽?庄周的蝶?元好问的只雁?还是变成辛稼轩的寻常巷陌?
   假如都不可能,我还会退而求其次,就像此刻:白云青霭,修竹幽篁。
   可是,笙歌烈酒是一定忘不掉的。纵算真的隔断红尘,人迹罕至。
   我们总是自欺欺人,远不如一座山朴实。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起身,矗立在矗立的山尖上。
   矗立的山像什么呢?想来想去,像石剑,刺破云,一鸣惊天。而我们站立的山顶,正好是剑尖。这样疑问又来了,刺破天后,我们是否会溅一身的污血?
   我们还真的就不如一座山朴实!
  
   2016年4月

共 582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时代的脚步总会向前进展,那些过往,无论我们如何雕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相信孔子河的涛声依旧,三月的虫鸣依旧。在江南的雨巷,撑一把油纸伞,结着幽怨的行人,在田园的风光中,描绘出一曲翠花楼的馨香。天地万物,竹影、花香、流连成远古的冥想和沉思。作者文字深刻幽怨,谈古论今,天地大气。山河悠悠。拾起昨日的彷徨与惊叹,将温婉的过往抖落在万千红尘之中。问好作者朋友,推荐欣赏!【编辑:娇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41000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娇娇        2016-04-09 08:30:15
  一张一弛,回眸历史足迹,那些过往在心底澎湃出一曲热烈地赞歌!问好决决流水!
娇娇
回复1 楼        文友:决决流冰        2016-04-11 08:00:04
  娇娇辛苦了。
2 楼        文友:文言文        2016-04-09 17:41:44
  文笔如此厚重,内容摇曳多姿,纵谈古今,开阖有度。有内涵,有特色,将历史,现实,人文融合得不着痕迹。好文章,欣赏学习!
文言文
回复2 楼        文友:决决流冰        2016-04-11 07:59:33
  谢谢文言文老师美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