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声声慢

编辑推荐 声声慢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28发表时间:2016-04-16 21:08:56
摘要:摩登伽女曰观音菩萨:我喜欢上了一男子。 菩萨言:你喜欢时,他已经老了,不再年轻、英俊 。 摩登伽女曰:我的爱,超越年龄,超越肉身。我爱的,是他整个的人,是他独一无二的内心。 菩萨言:你们注定分离千里,没有合卺交欢。 摩登伽女曰:我愿隔空相望,文字传情。


   其实,我和丽玲的想法和做法,扩大一些,也可以用于校长们。上边的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对学校学生有益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忽悠”“应付”。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和校长都应该有共同的自我承担。
   海:
   读丽玲,明显感觉到她文字里外的巨大变化。记得两三周前的一次群聊,她发文说,她恋爱了。读了此文,觉得她所说不虚。与教学勇气恋爱之后,她的自我觉知能力、反省能力、理论践履的能力有了巨大的飞跃。
   文章的切入点,是一个母亲的视角:送餐,孩子期末成绩的优异、眼神的不甘,身体原因而造成的体育课的C,C使他从排名第四滑落到464,将要失去的奖金和保送重点高中的机会。作为一个母亲,她觉知到“强烈的挫败感让孩子无精打采”。她的觉知唤醒了她内心母亲的本能,“望着远去渐渐被夜色吞噬的单薄的背影,我胸口堵得慌”。
   作为母亲,她感觉到了“分数”对儿子的伤害。而这种母亲的本能,又唤醒了她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觉知。对分数偏执的追求,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儿子,而且还有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它让她内心充满虚荣和恐惧,让她失去了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她不顾自己的直觉,把基础知识、课文、背诵、阅读能力、提纲和综合卷全部压缩在八个上午的复习里。
   丽玲真的是很勇敢,她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失去自我后的内心纠结:“量之大很难用语言来形容,量多时间少,显然是需要取舍的,取什么?舍弃什么?字词?不行!基础哪能不牢靠?课文内容?不可以,考试纲要中明明白白标注着,卷子里80%的知识点来源于课本。阅读能力丢不得,作文分值大,决定生死大权。一番思索无果,因为我没有勇气大刀阔斧地进行删减,我没有勇气面对垫后的分数排名,我没有勇气面对一直以来对我信任有加的家长”。
   听山水介绍过于丽玲相遇的故事,知道丽玲是一个很有思想、很有自己教育追求的教师。但勇敢如丽玲,依然在期末大考的面前不由自主地失去了自己,匍匐在“分数”的淫威面前。这让我想起晓斌儿子对女音乐教师在监考过程中猝死之新闻的反应:“如果是重大考试,我不会心有旁骛,但是在一般的考试中,我会帮助老师”。如丽玲在文章第一段所说,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教育,让分数承载了太多太多功利,让教育深陷在现实社会最为丑陋的利益纷争的一面,忘记了培育新人、创造更好未来的使命。
   丽玲对内心世界的白描,揭示了应试教育的恶果。应试教育的标准化考试,其出题的方式,主要关注点,不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命具体问题的能力,而是如何保证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并有利于大规模的评分操作。标准化考试的试卷,其知识内容是分离的,语音归语音、书写归书写、阅读归阅读,作文归作文。这种分离的考试方式,不是将学习引向深层次的知识综合和运用,而是引向浅层次的知识再现和单一维度的操作。用标准化的考试来引导我们的教学,就会让教师和学生永远处于浅层次的学习状态,使知识永远分离而得不到综合,使教师和学生生活在知识的碎片之中,永远找不到深层学习的积极主动的意义探索的乐趣。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意义是外在的分数,而分数的意义又在于对功利的追求。于是,卑鄙和猥琐驱逐了理想和高远,心灵像一块被摔碎了的镜子,再也不能承担起物来而照的使命,自己残破也让任何敢于接近它的心灵残破。
   丽玲是一个用心的教师。即使是在她自己心灵残破的时刻,她依然在潜意识中关注到自己的残破对孩子们的伤害。在她那残破的表面?之下,我们依然感受到她母亲和教师双重角色的恻隐:“孩子每天疲乏地应对着语数老师快节奏的轮流轰炸,,那双双闪烁着智慧的会说话的明澈的眼睛不再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迷茫,是无助,是无奈,是无神采。“
   她在认真的听,她在听中不断地思考和感受:“‘老师,为什么要安排复习呢?我不喜欢这样,不是语文就是数学,真无聊!’孩子的质问中带着不满与抱怨。“
   “‘要是明天就期末考就好了!’我读出了他的迫不及待想挣脱复习之牢。”
   “‘背!背!背!我再也不喜欢古诗词了!’他们内心对古文学仅存的一丝爱恋消失殆尽了。”
   在孩子们的残破中,我们感受到了丽玲内心的纠结和自责:“听到沙哑的嗓音,看着他们疲惫的眼神,我的心钻心般的疼,我感觉,我不是家长和孩子眼里那位和善的老师,而是一名冷血的刽子手。”
   丽玲的自我觉知,让她警醒。她开始反思,开始回放那最为让她纠结的时刻:刚刚进教室的逸郎,还没稍作喘气,就被丽玲不容分说立马要求背诵课文。孩子的吞吞吐吐,多字漏字,引发了她的火气,劈头盖脸一顿批评,教室里充满着浓浓的火药味。在丽玲的白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孩子们的同情和对自己的自责:“孩子们的神经绷得紧紧地,就连平日里喜欢在课间凑到我身边的孩子那天都和我保持距离,目光对视时,我感受得到他们心里的怯生生,感受到从没有过的距离感,陌生感。”
   对考试的恐惧,撕裂着教师的自身完整,不仅造成了教师心灵与学科的分离,也引发了教师与学生的分离。这种分离,会毒化教育的空气,让教师害怕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害怕听到学生内心的声音,最后迷失自己,成为应试教育的机器。好在丽玲是一位不肯失去自我完整的教师,即使在自己踉踉跄跄跌倒在应试复习阶段的时候,依然保持着一分内心的柔软,依然在努力地倾听发自生命底层的声音:“失去孩子的认同的我突然有一种挫败感:我这是怎么啦?我到底在干啥呀?为什么会对他们如此苛刻?”
   这样的自我反思带了一种健康的恐惧。丽玲说:“这样的扪心自问换来的是内心的惶恐不安。”这种恐惧,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敬畏。这种源于自身经验而生发的敬畏,让她感受到帕尔默的力量,让她真正体悟到理论对她生命的启示。这是这种生命的体验,让她向伟大事物开放,理论的话语在她的叙事中天衣无缝地对接:“就像任何真实的人类活动一样,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我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是折射了我内心生活中的交错盘绕。”
   丽玲叙事的最后一段,展示了她与理论的生命对接。那天回家,她再次翻阅《教学勇气》,从帕尔默身上去找答案。这意味着实践中的理论自觉:理论不再是与自己生命无关痛痒的、外加的一勺油,而是生命自我提升的必需。丽玲说:“我终于知道,这让人无语的做法源自于我不清楚我是谁,我失去了自我认同。是啊!当一个老师不了解自我时,他就不了解他的学生是谁。当不能够清楚地了解他的学生时,他就不能够很好地引领他们。也不能够读懂他所任教的学科——不能够深入浅出地解读教材,不能用“一粒沙来看世界”。
   具有理论自觉的教师,会鼓足千百倍的勇气去面对教育的挑战。丽玲说:“不,我不要拘泥于为分数,我要活,我要让我的学生活!这是发自肺腑的呐喊。”这样?勇气和理想,让她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教师的角色有了全新的理解:“教学不应该是大浪淘沙,不应该是在题海中沉浮,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透过一粒沙去看世界,要带领学生掌握窥一豹而知全身的本领。”
   读着丽玲的叙事,仿佛亲临其境地目睹了一个教师在应试教育中自我觉知、自我反省、读书践履的心路历程。我在想,我们作为教师,我们是否能够从中获得什么来启迪我们自己充满恐惧的教学生命?我们是否也能够带着我们在教学生涯中的困惑、痛苦,向丽玲那样,“走近帕尔默,聆听他的教诲。”
   丽玲说:“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轻松感,我觉得我的眼前明朗了很多。明天的太阳依然还会升起,但它还会和今天的一样吗?”我想,我们群里共读的朋友,或是已经、或是正在,或是将要有着与丽玲相似的体验,在共同体的分享、交流和激励中超越内心的恐惧,走向勇气,走向自由,开始自己与学生的共舞。
   这个对话片段展示了应试教育在期末复习阶段对教师和学生生命状态的负面影响,以及教师在读书叙事的鼓舞下对自我的反思和对课堂的变革。这段对话显示,因读书叙事而结成的教师共同体,对于教师的自我觉醒有着重大的意义。它能帮助教师从单打独斗的无力状态摆脱出来,勇敢地走向生态教育的探索之旅。
  
   尾声
   苏黎世,阳光明媚,空气凉爽。室内有些闷热,打起字来,手心有点冒汗。
   出来前海曾查过欧洲各点的气候,法国温度较高,苏黎世则在5度到18度之间。他准备的绒衣毛衣,全然用不上。出门在外,许多事情总是无法预测,唯一可准备的就是自己的心态,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坦然处之,自能领略其中奥妙?。
   前几日在Intelaken,?海一直想找个晴朗无云的天气去欧洲之巅少女峰,但是接连两日错过了登顶的车次,最后一天,硬是顶着乌云上了山。海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来了,就得上去看一看,有风就看风,有雨就看雨,才不算虚次一行。
   当然,路上少不了暗自祈祷,也多了一些忐忑的期待。这种心情,让海对沿途的美景有了一种更为细腻的敏感,和同伴交谈中,他把当下与前几日日内瓦、Spiez小镇,以及First?高山草甸与冰川的风景联系起来,在思考与想象之间编织着一家三口对瑞士的理解。
   风景区的火车,分为三段,第一段为连通全欧的系统,到Inerlaken?Ost?为止;第二段自Interlaken?Ost?到少女峰半山腰壹千多米的地方,分Grinewald?和Lauterbrunnen?两个方向,用Swiss?pass?可以自由往返n次;最后一段登顶少女峰,用Swiss?pass,?票价为133法郎,比正常价格少近百法郎。
   到过瑞士,才能真切体会到网上旅游攻略上常提到的两个字:一个是贵,一个是值。
   登上雪峰,才明白为什么少女峰能够风雪无阻一年四季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瑞士人对少女峰的态度,是虔诚与亵渎的组合。虔诚,让他们有足够的动力,让火车一直开到了少女峰前面的最后一个山顶;亵渎,让他们勇气凿通圣山一个个的山体,将隧洞和铁轨一直延伸到万年冰川和雪峰。
   第一次登上雪峰,海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倾倒。那天,作为最初登顶的几批人,在大雪中一直坚持到下午5点半,最后一趟下山的火车恋恋不舍离开。在静候与膜拜的时段里,夜雨乍停、半晴半阴、鹅毛大雪和雪停放晴无比风韵,海百感交集之也感到受宠若惊。
   站在少女峰前面的万年冰川,仰望在云端清晰可见的峰顶,一切尘世的喧嚣荡然而去。久远恒古的记忆,随着眼前万年的冰川和亿万年山体的裸石,在灵魂深处那个从未意识到的深处渐渐升起,就像那利剑一般的少女峰的峰峦,重新劈斩了思想的地平线。

共 14384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文章用大量往来信件展开故事。通过这些信件,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醉心教育事业的老师们,他们为了一堂课,一份课件,兢兢业业,殚思竭虑,反复思考,琢磨,修改,直到做出令自己和学生以及同事和领导都满意的作品。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教育界的翘楚,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卓著的成就,更是因为他们的那颗心,那颗专注教育,关爱学生的心。推荐阅读。【编辑:上官欢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16-04-16 21:10:14
  问好孙彩文,感谢支持短篇栏目,期待老师更多佳作,祝您创作愉快!
上官欢儿
2 楼        文友:山中树        2016-04-16 23:02:02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人师表含辛茹苦!拜读佳作言之凿凿!问好!
一网情深,相约天下文友!
3 楼        文友:宏声        2016-08-12 08:02:54
  向相隔万水千山的作者问好,宏声拜读了远方老师又一篇佳作。感谢大型文学网站江山文学网使我们相聚,祝福老师万事顺心如意,佳作飘香粉丝万万千。伸手遥握!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