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去列宁故乡(游记)

精品 【雀巢】去列宁故乡(游记)


作者:碧古轩主人 秀才,144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54发表时间:2016-05-12 08:15:21
摘要:那一年乘飞机、倒飞机,又五个多小时汽车,终于到了伏尔加河畔的那所小城。见到了那条浩浩荡荡的生养过俄罗斯人及其列宁的母亲河,见到了列宁出生的小白楼以及八岁后居住的地方。小城温馨而宁静,风吹来,仿佛告诉人们:主义是可以不死的......

【雀巢】去列宁故乡(游记)
   就这样,柳德米拉陪着我们,从楼上跑到楼下,从地下室跑到院子里,楼梯狭窄,屋内有些昏暗,上下很不方便,年逾古稀的柳德米拉喘着气,兴致勃勃地给我们一一讲解,唯恐拉了一件物品,言谈间显得神采奕奕,精神焕发。
   1869年秋天的一个早晨,一位长着大胡子,穿着制服衣服的小个子,看上去有些谦恭文雅的先生领着妻子与两个孩子住进了这座两层的住宅,他是奉沙皇之命由下诺夫哥罗德来此担任小学总督学的。这里就是乌里扬诺夫一家来到这里后租住的第一栋房屋。在前9年中,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一直处于租住的生活状态。
   在这期间列宁出生了,之前,乌里扬诺夫一家已经有了安娜和亚历山大两个孩子。
   故居里有一间不大但却别具风格的屋子,室内一个书柜,两个窗户间放着一张写字台,一张椭圆形小桌子,一张供客人坐的沙发。这就是列宁父亲的书房。列宁小时候,常常因“违犯学习纪律”,被父亲“罚”站在椅子边“思过”。列宁的母亲说:“这儿既是我丈夫的书房,又是他的寝室,那张大桌子还是孩子们学习的课桌。”
   常常地,伊里亚会在写字台边工作到深夜。门开了,乌里扬诺夫太太进来了,她悄悄地给丈夫端来一杯茶,伊里亚冲妻子笑笑,站起身舒展一下腰背。
   伊里亚·乌里扬诺夫是一位具有民主进步思想的教师。他“既是边区的启蒙教师,学校创办人,建筑师,又是地方自治局开办的市教区附属训练班的领导人,还要经常与地方自治局周旋,苦苦恳求他们多拨些教育经费。”他经常“乘马车在乡村奔跑,在严冬的大雪天挨冻,在春天的雪水里跋涉,在客栈里被烟熏,忍饥挨饿,备尝艰辛。”
   1886年的一个春日里,从事了一生教育事业的伊里亚,因积劳成疾,在自家这间狭小的书房里突然逝世。时,列宁仅16岁。在一处十字路的交叉处,有一个街心花园,伊里亚的墓地就在这里,墓碑上刻着列宁母亲玛丽娅撰写的墓志铭。街心花园入口处有一座伊里亚的纪念碑,红色大理石基座上,一个脚穿草鞋、手握牧杖和课本的老人立在那里,望着远方。
   乌里场诺夫斯克的人一直以此为自豪:“列宁墓在莫斯科红场,而列宁父亲之墓却在乌里扬诺夫斯克。”
   父亲死后,母亲玛丽娅,独自一人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含辛茹苦地把列宁及其众多姊妹,一个一个抚育长大……
   玛丽亚不允许她的孩子去夜间的娱乐场所,以免沾上劣迹,监狱的高墙就竖在她家的附近。在那里列宁的大哥因为谋反,失去了自由。
   那一年辛比尔斯克的春天有些温和,斯特雷勒茨卡亚街上,乌里扬诺夫家充满了欢乐,玛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生下一个男孩,一个“漂亮的玫瑰色卷发孩子”。父亲给孩子取名为弗拉基米尔,伊里亚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从不忘记教义。
   乌里扬诺夫家完全沉浸在幸福中,迎接着急忙赶来向“幸福的妈妈”道贺的男女邻居们。
   弗拉基米尔生来好动,大脑袋转来转去,两手乱抓,松鼠一样活泼,小眼睛射出有神的目光。7岁时,父母、6个孩子和老人住这套房实在太窄,伊里亚决定换个住处,于是搬到了现在列宁街上的房子。
   “好动爱闹的”列宁学完自己的功课,便去河边乘坐小汽船遍游几个小镇,跳闹着一样出现在甲板上,边跑边踢东西。他本能地爱耍弄人、爱模仿人、爱开玩笑。对老师,对兄弟姐妹,斜视的目光里闪烁着智慧,斜着眼等待他挑衅的效果。除了他的哥哥亚历山大,他似乎什么人也不崇拜,他要像哥哥一样独自睡一张床,也穿高中学生那种扣子闪亮的制服,用饭时哥哥吃啥他吃啥,哥哥考第一,他也要考第一。伊里亚总是为两个儿子年终获得奖学金骄傲,亚历山大还获得过辛比尔斯克大学预科的金质奖章。
   当自由之风吹进伏尔加河流域的时候,青年到处宣传苦难增加的起因。所有的大学、中学初中组织起激进分子小组。他们坚信,只有彻底摧毁过时的制度,才能社拯救全体俄国人。只有流血才能荡涤暴君们积聚起来的腐败!
   这个时候,弗拉基米尔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并获得金质奖章。校长说:“他是全年级最优秀的学生。”大家都不知道的是,列宁当时用极大的毅力和意志控制了自己的情绪,考出了好成绩。因为几天前,他的哥哥因参与密谋暗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活动,而被处死。
   哥哥的突然被害使他内心受到极大震动,在喀山大学,他参加集会,抨击沙皇的统治,因此被捕。
   警官威吓他:“年轻人,你怎么敢造反呢,要知道你前面矗着的是一堵墙!”
   “是的,但它是一堵腐朽的墙,只要一推它就会倒塌的。”弗拉基米尔平静地回敬道。在被逐出喀山流放时,他读了很多书,苦苦寻求真理。他认为用他哥哥这种个人行刺手段不能拯救俄国,坚定地认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是指导俄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道路。由此,弗拉基米尔渐渐担负起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任。
   在那个足可以认为开创世界历史的10月里,起义的士兵与工人攻入了冬宫。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3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1918年8月30日夜,列宁在米赫尔松工厂遭到卡普兰的枪击,3枪全部击中。
   此后他身体一直不好,晚年患了脑溢血,6年后在莫斯科郊区的高尔克村逝世,终年54岁。遗体一直没有下葬,长期保存在莫斯科红场的水晶棺内。
   苏联卫国战争的困难时期的1941年冬,在乌里扬诺夫修建了列宁博物馆,建成时规模较小。列宁诞辰100周年之际,在原址上重建了列宁生平博物馆。
   80多年里,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的1700万人参观了列宁故居,其中包括国家元首、高官、各界人士。留言有数百本之多,形成一份不菲的历史遗产。
   从出生到去喀山读书,列宁在乌里扬诺夫斯克生活了17年,为了信仰漂泊半生的他,之后竟没有回来过。但他从没有忘记过故乡的河、故乡的人,他多次对夫人说,“我多么想回去看看呀!”
   俄罗斯人并没有忘记列宁,调查显示,有66.7%的俄罗斯人肯定了列宁在历史上的伟大功绩,认为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人物。尤其是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列宁享有很高的声望。
   故乡也没有忘记列宁,苏联解体后,很多以苏联领导人名字命名的地方都改名了,但是列宁的故乡乌里扬诺夫斯克却没有改名,因为这里的人们觉得列宁是他们心中的英雄,应该保留他的名字。
   不仅如此,他们还对所有关于列宁的存留精心呵护。在俄罗斯,列宁曾经停留过、到访过和居住过的地方,有大约一百个小型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遍布各地,分布在萨马拉、喀山、下诺夫哥罗德和莫斯科郊外等地。在漫长的时间中这些小博物馆中的大部分相继关闭了,但是位于乌里扬诺夫斯克的列宁博物馆却保留了下来,并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列宁博物馆。随着苏联的解体,来这里的人少了,游客寥寥,但他们始终坚守着。
   在他们看来,尊重历史便是尊重自己,历史的印记会引发他们思考,激励他们去探索民族富强的道路。
   广场上、纪念馆里以及列宁故居中,有一些国内来的人在参观。柳德米拉告诉我们,来这里的外国人中,中国人是最多的,而且,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对列宁有着深厚情感。
   听了这位老人的话,心底顿时涌起阵阵激情。是啊,东方来的中国人,世事沧桑,多舛兀变,却并没有抛去自小便唱的那首歌:“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曾经的共同信念与追求将不同国籍、不同皮肤的人联结到一起,勿须多言,心与心早已相连。
   这一刻,我理解了托尔斯泰关于英雄主义的解释,那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买了几个列宁的纪念章。我们几个人郑重地将导师的头像挂在胸前。
   于洁白的小楼前,在当年列宁生活过的地方,拉着柳德米拉,我们合了影。照片中,柳德米拉笑着,我们也都笑着,大家似乎都有些欣慰,有些释然。
   伏尔加河畔吹来的和风抚在脸上,曾经照耀过导师和导师全家的阳光洒在我们脸上,于是,小城上空明亮光鲜了许多,我们的心中,也蕴了许多的暖意。
  

共 8304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游记。作者用具有很崇敬的文字色彩,记叙了游览俄罗斯列宁故乡的经过。文章按照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顺序,介绍了前往列宁故乡的整个经过,在叙写中,不时地写列宁出生地的风光和历史,尤其是对俄罗斯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的壮观景象、人文历史、以及伏尔加河对于俄罗斯民族的发展的贡献进行了重点描绘。最后通过导游和列宁故居的解说人的介绍,详细地写出了这位无产阶级的导师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一生。从列宁的父母写起,写了列宁的青少年时代,列宁的家事以及他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的历程,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列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的伟大事迹。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位无产阶级的先导的无限崇敬。推荐阅读。编辑:苏庸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513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苏庸平        2016-05-12 08:19:21
  此篇对于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共产党人,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也让读者了解了列宁这位无产阶级的先驱者的革命历程!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复1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3 10:39:07
  谢苏老师编輯并评点此文。这篇文章是先前在博客中所写,配有当时所拍照片,现在拿出,作一修改,投给崔巢。让先生费心了。
2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05-12 10:43:31
  向列宁同志致敬!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2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3 10:41:11
  列宁在九泉之下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3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5-12 23:32:57
  当我第一眼看到题目的时候,不知为何,突然就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热血沸腾”的感觉。于是知道,在我们这代人心里,列宁是一个刻骨铭心的精神偶像,他领导的苏联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力量——还记得大型史诗《东方红》的那段朗诵么——“苏维埃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大意)”。
   俄罗斯,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但很多次都被各种乱七八糟的理由错过了,但我知道,今生,我一定会抵达那里,一定会!
   不知作者是不是50后,但至少我们的精神是想通的,因为,在您看似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我已经体验到一种呼吸与共的感觉——至少我们对前苏联对列宁都是崇仰的!
   还记得《列宁在1918》,还记得“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还记得“列宁同志已经不咳嗽了”......还记得,那个喜欢双手插兜极富激情的谢顶小个子,以他伟大的魄力,在全世界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可惜啊,前苏联解体了......然而,没有哪个国家敢蔑视她的存在!
   感谢亲爱的作者,跟随你的笔触,我们也拜谒了列宁的故乡——在“我们的心中,也蕴了许多的暖意”。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3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3 11:19:30
  至今手头还有一套《列宁选集》,是七十年代的版本,几次清理书籍都舍不得丢掉。我知道,当克林姆林宫顶的那面镰刀斧头红旗落下后,国际歌声在那片国土上响起的几率便大大降低,甚或在以往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国度里,好像提起马恩,提起列宁,便已经过时,已经不合时宜。前几天,济南的几位游客(很可能也是50后),在纽约时代广场齐唱社会主义好,遭到一些非议甚至谩骂。不仅在想,这个世界怎么了?
   很高兴你能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这说明至少在我们这代人(至少50后)心里,列宁可以被敬仰,被尊重。布尔什维克革命影响到中国,由此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从此中国人不再为奴,不再屈辱,可以挺直腰杆做人了。不光面包有了,底气也已很足!
   要去一下俄罗斯,那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文化底蕴。红场、胜利广场、夏宫、冬宫、伏尔加河、莫斯科河。
   还有河边青年兀自拉着的悠扬的小提琴声,游船上响着的二战歌曲及红军服饰战士的舞步,普希金大街上的书摊,油画......
4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5-12 23:35:25
  请作者将您的详细地址、真实姓名、手机号飞笺给我,您的文章已经收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集,还有获奖证书等,将一并邮寄给您。
   再一次向您表示祝贺!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4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3 11:21:23
  谢谢月楼社长,即刻发过去,让您费心了!
5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5-13 19:26:51
  感谢古渡站长对本文的认可,通过了社团复审申请。这不是一般的游记,它给予我们得思考是深邃且深远的。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5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4 00:28:36
  感谢社长对此文的关注及抬爱。重新拾取修改整理这篇文章,除了从举起右拳起的那种对誓言的承诺以外,还有对目前信仰危机的忧虑。商女不知亡国恨,此话绝不危言耸听。
6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6-05-13 20:43:24
  下午本想送复审,自己没时间,还让苏老师写复审理由,没想到老大手更快。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回复6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4 00:34:45
  谢长袖。读您的文章,还有点评、推荐词,立意深邃,刻画独特,精准到位,您是一个认真、刻苦之人,学习了。
7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6-05-13 20:45:54
  看看月楼社长的复审理由:“复审理由:它不是一篇普通的游记,也是对一个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的回访。特别有感触的是,作者提到的“主义不死”以及国人对列宁的情感,发人深思。作者用具有很崇敬的文字色彩,记叙了游览俄罗斯列宁故乡的经过。文章按照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顺序,介绍了前往列宁故乡的整个经过,在叙写中,不时地写列宁出生地的风光和历史,尤其是对俄罗斯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的壮观景象、人文历史、以及伏尔加河对于俄罗斯民族的发展的贡献进行了重点描绘。最后通过导游和列宁故居的解说人的介绍,详细地写出了这位无产阶级的导师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一生。从列宁的父母写起,写了列宁的青少年时代,列宁的家事以及他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的历程,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列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的伟大事迹。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位无产阶级的先导的无限崇敬。
   作为正文学的网站,需要提倡这种厚重的文风。”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回复7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4 00:56:34
  長袖总编所转之月楼社长的复审理由,看了心里有了些个感慨。关于加精,我早有态度,红或绿,于我们这等经历或年龄,实在不是件重要事情,因此并不在意。重要的是,我之所思所想于国于民是否有益,于文友、巢友是否能有一些启迪。于眼下拜金、崇商,利益关系唯上,信仰失衡、精神失振情形下,文学是否可以做一些事情,哪怕一点点,也是好的。
8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6-05-13 20:47:14
  苏老师写的推荐加精理由:“一、《去列宁故乡》一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文章的第一部分着重以写心情为主,尽管是坐飞机前往,但是,作者依然从历史的角度写去列宁故乡的意义,于是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引发读者的思绪,同时表现出作者急于见到列宁故乡的急切心情。二、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俄罗斯的伏尔加河,把伏尔加河的壮观场面铺展在读者面前,把现实中的伏尔加河与伏尔加河有关的俄罗斯民族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眼前的景象包括河畔的景观和河边的游人、伏尔加河的地理为之和季节的变化状态都意义铺开,这样的状景描写表现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伟大民族的所在地,便有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列宁的出现,也正是他改变了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也映衬着伏尔加河与列宁故乡的不可分割的血脉。三、着重写在列宁故乡的见闻和感受,并详细地介绍了无产阶级的先驱者列宁的家史,以便为列宁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做铺垫,写列宁的一生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历程。尽管是游记,作者却没有单独用笔墨去写游览中的人文景观,让读者在感受到列宁故乡壮观的自然景观的同时,更进一步了解了列宁这位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伟大事迹和不朽的功绩。四、从结构上看,全文把游览的时间和历史的时段与广阔的空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篇节奏感很强的游记性散文。
   ”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回复8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4 00:59:08
  谢苏老师,谢长袖,真得不容易。你们辛苦了。
9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6-05-13 20:48:36
  两篇复审推荐理由,有异曲同工之妙。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回复9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4 01:02:00
  是有那么回事。都是50后。
10 楼        文友:苏庸平        2016-05-13 20:57:42
  一、《去列宁故乡》一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文章的第一部分着重以写心情为主,尽管是坐飞机前往,但是,作者依然从历史的角度写去列宁故乡的意义,于是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引发读者的思绪,同时表现出作者急于见到列宁故乡的急切心情。二、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俄罗斯的伏尔加河,把伏尔加河的壮观场面铺展在读者面前,把现实中的伏尔加河与伏尔加河有关的俄罗斯民族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眼前的景象包括河畔的景观和河边的游人、伏尔加河的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变化状态都意义铺开,这样的状景描写表现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伟大民族的所在地,便有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列宁的出现,也正是他改变了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也映衬着伏尔加河与列宁故乡的不可分割的血脉。三、着重写在列宁故乡的见闻和感受,并详细地介绍了无产阶级的先驱者列宁的家史,以便为列宁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做铺垫,写列宁的一生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历程。尽管是游记,作者却没有单独用笔墨去写游览中的人文景观,让读者在感受到列宁故乡壮观的自然景观的同时,更进一步了解了列宁这位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伟大事迹和不朽的功绩。四、从结构上看,全文把游览的时间和历史的时段与广阔的空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篇节奏感很强的游记性散文。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复10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4 01:04:34
  好长的,好细的理由。苏老师费心了。保重身体。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