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寻梦的好地方(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寻梦的好地方(散文)


作者:冀成 举人,389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43发表时间:2016-07-01 20:14:47


   孔子以后一人功不在禹下碑,位于致敬门东侧。“功不在禹下”语出韩愈《与孟尚书书》:“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孟子坚持儒家正统,功劳可与制水的大禹相提并论。这是对孟子的最高评价。
   仁廉公勤官箴碑,位于致敬门门廊内西侧。碑为方柱形,无额,四面刻字。碑文以凝练概括的语言阐明了公正廉洁、勤政为民、廉勤自律是为官者最重要的人格品质。
   致敬门内是一方形小院,院内外四周墙壁上镶嵌着50多块碑刻,多为历代名人文士前来孟庙晋谒游览时所留下的诗词题咏。
   集王羲之书《邹县重修孟庙碑记》,位于致严堂院门前西侧,碑身刻行书碑文15行,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
   孟庙里的这些嵌刻着历史的碑文,在悠悠的时光里熠熠生辉。这些历代石碑题咏,可谓名人名篇,繁若星辰。这些年来,每当我来到孟庙里用双手轻轻抚摩着那些石碑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见了古代的石匠们,聚精会神的一只手拿着铁锤,一只手拿着铁凿子,在火星四溅中雕刻石碑的特写镜头和工作情景……
  
   四、
   “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结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
   前几天,陪着几个外地朋友到孟庙去玩,尽管我在邹城生活了几十年,去过孟庙无数次,但我知道自己对孟庙的了解并不算多,对孟庙的认识也挺肤浅,跟朋友们解读不了孟庙,走到孟庙大门口的时候,我就请了一个熟悉的导游先生领着我们几个人一起逛孟庙,由这个导游先生给朋友们讲解孟庙,让朋友们认识孟庙、了解孟庙,品读这个举世闻名的古老孟庙。
   昨天在家里,我用了几乎一上午的时间在电脑里查阅了一些有关孟庙的资料,整理出了这一篇没有什么新意的枯燥文字,其目的,不外也就是给自己人生的旅途上留个念想而已罢了。
   孟庙里有各种树木430多株,多为古老的松桧和侧柏,又有银杏、古槐、紫藤等古树点缀其间,使孟庙里一年四季都充满了绿意。这些古树名木历经了千百年的风雨雷电和兵火战乱的侵袭、摧残,但到现在,一棵棵的依然还是枝干挺拔,苍郁茂盛,生长得恣意盎然。这些古树名木不仅为宏伟壮观的孟庙增添了绚丽森然的色彩,而且使古老的孟庙增加了历史的凝重感。这些古树四季长青,形状特殊而别致,如虬如龙,如兽如凤,千奇百怪,姿态各异,而且还出现了许多罕见的生物奇观。
   古柏抱槐。孟庙东墙外有一排苍郁的古柏,拔地参天,姿态万千,颇为壮观,最南端有一棵古槐树,它优哉游哉地生长在一棵古柏树的大树干当中,这两棵古树不知何年何月长成了一体,它们俩紧紧相抱,犹如母子情深,又似夫妻意长,情趣盎然,耐人寻味,令人琢磨和遐思。导游先生跟我们说:“这棵古柏抱槐树栽种于元代,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相当罕见的双树寄生的一大奇特景观。”
   藤系银杏。在孟庙的斋戒门内、致严堂前,有一雌一雄两棵古老巨大的银杏树参天而立,其中一棵银杏树被一棵古老的紫藤旋转曲折缠绕着树干,紫藤一直伸展到树顶。这棵古老的紫藤苍劲盘曲的枝干如虬龙百折,逶迤起伏,腾空而起,煞有气势。导游先生跟我们说:“每年的春季,紫藤花开,如串串玉坠,别有情趣。到了秋冬时节,银杏果实累累,米黄色的扇形树叶随风起舞,装扮得孟庙更加古朴典雅。”
   桧寓枸杞。在孟庙的寝殿前露台和甬道之上,有3株古桧。奇妙的是其中一棵古桧颇为奇特,树顶干枝造型极像“鹿回头”,而且在树干之上的鸟洞中寄生出数棵枸杞,枝繁叶茂,令人叫奇。导游先生跟我们说:“《三迁志》里记载,这3株古桧是北宋宣和年间栽植的,距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是孟庙里最为古老的树木之一。每当夏秋之际,碧绿的枸杞叶簇拥着红红的果实,迎风摇曳,妙趣横生,煞是喜人。”
   洞槐望月。在孟庙的寝殿西侧焚帛池院的西垣墙上,斜倚着一棵古槐,古槐的树干已经枯朽,可树皮上又生长出新的树干,长势旺盛,高大茂盛。裂开的树皮顶端与树干相接处,形成一个直径约1米的大圆洞。导游先生跟我们说:“这颗槐树栽植于唐代,比孟庙的历史还要长。每当深夜有月亮的时候,明月便从槐树的洞中透出来,景色很是迷人,颇有古雅奇趣。”
   孟庙里的古木成林,拔地参天。它们以斑斓的色彩勾勒着岁月的年轮,它们用绿色的生命编织着人类能读懂的传奇故事,它们用无声的语言诠释着孟子的思想境界,它们以万千姿态缔结着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情景。
   多少年以来,别管什么时候,游客们到了孟庙,尤其是读过《孟子》一书的人,观赏着这些姿态奇异、气势雄伟的古老树木,置身于这种肃穆森森的环境当中,看着这些古树凌霜不凋的秀色,坚贞独立的气概,脑子里便会油然地联想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千古名言,心潮不由自主地就会澎湃起来……
   孟庙里还有一大奇景,那就是有几千只苍鹭常年居住在些古树上。它们时不时地伸着长颈,扇着双翅,发出一两句哇哇的叫声。苍鹭的鸣叫,往往能令游览孟庙的人们浮想联翩。这些本应该徙居在沿海沙洲、河口或者内陆河流、湖泊、水田等地的候鸟,为什么选择了孟庙?它们是什么时候来到孟庙的?它们究竟要在孟庙里还要居住多久?恐怕是没有几个人能够说清楚。导游先生跟我们说:“这些苍鹭以鱼、虾、喇蛄、蜻蜓幼虫、蜥蜴、蛙和昆虫为食物,它们天天到附近的唐王湖、孟子湖和尼山湖去捕获食物填饱自己的肚子和抚养后代。”
   那天下午,我们几个人在孟庙里一边听导游先生的讲解,一边观古树,看苍鹭,听松涛,闻鸟鸣,不由自主地就都各自进入自己的梦境当中去了。
  
   五、
   孟府,亦称亚圣府,位于孟庙西侧,孟府、孟庙仅一街之隔,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占地2.1万平方米,始建于宋代,迄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孟府布局严谨,前后七进院落,拥有楼、堂、阁、室共计148间。以主体建筑孟府大堂为界,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是我国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衙宅合一的贵族庄园之一。
   孟府大门,面阔三楹,硬山式全木结构。一对精雕石狮子坐在大门左右,昂首挺立。门阶两侧有上马乘车用的方形石台一对。黑漆大门上彩绘约2米高的门神。门楣正中悬有匾额,上书“亚圣府”三个贴金大字。
   游客们进入孟府大门,是第一进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一排砖瓦小房,是当年差役和守卫人员的居住之处。院正北为礼门,门洞为三启,正中两扇彩绘顶盔披甲的执刀武士,两侧的四扇,彩绘着执笏的文官形象,显示出孟府一派威严煊赫的气势。礼门正中门楣上横书“礼门义路”四个字,取意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游客们越过礼门,可以看见一座独具风格的屏门,仪门。过去仪门平时紧闭,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重大祭祀或喜庆活动的时候,方才在鸣炮声中徐徐开启。封建社会里只有列土封侯的邦君才有资格这样建造,是一种等级地位的象征。
   孟府大堂位于第二进院落,为孟府的主体建筑,建在仪门北高出院落的方形露台之上。大堂面阔五楹,明镜高悬,正大光明,是孟子嫡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开读诏旨、接待官员、处理公文、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大堂台前甬道两侧,有两棵数百年遮天蔽日的古桧,几丛亭亭玉立的翠竹,给人一种幽深雅静的感觉,在这里静坐能感觉到灵气,在这里漫步异常舒心。大堂内正中,是高出地面的木制暖阁,内设公案,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签筒、印盒。暖阁两侧陈列着肃静、回避、伞、扇、旗、锣等各种执事和世袭翰林、五经博士等红底贴金大字的官衔牌,以及黑红棍、皮鞭等刑具。大堂外,露台的东南角,设置有日晷;西南角,设置有嘉量。这里完全是仿效皇宫的格式,也是一种权利的象征。大堂西侧见山堂前有一个玲珑精美的太湖石。一面刻有清代金石学家阮元手书诗,一面刻有清代书法家、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涑的手书诗文。
   大堂之后是孟府的内宅部分。有一禁门,也就是内宅门,与外界相隔。古代时,这个门戒备森严,一般人不得擅自入内。内宅的第一进院落是上房院,又名世恩堂院。主建筑世恩堂,面阔五楹,是孟子嫡裔翰林博士居住处。东西两侧,各有配房三楹,典型的四合院建筑,恬静幽雅,古朴别致,是孟府收藏日用礼器的内库房和管帐室。
   世恩堂后为赐书楼,位于内宅的第二进院落,是两层楼房,每层3间,前后出厦,硬山式典型明代建筑,是存放皇帝钦赐墨宝、圣旨、诰封、古籍文献和家族档案的地方。
   赐书楼后为五进院,也叫后上房院。有正房九楹,东西配房各三楹,是孟氏亲族居住的地方。西跨院是孟子七十三代嫡孙孟庆堂居住的地方,是一组古老的四合院。三迁书院,清道光年间,孟子第70代裔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广均在这里办学,招收孟氏后裔子弟学习,后来逐渐荒废。
   孟氏小学楼创建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招收孟氏后裔入学,当时授课内容只读《孟子》,新课程有国语、算术、常识,均采用当时小学课本。邹城市政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孟子儒学思想,如今在孟府里设立了习儒馆。习儒馆是山东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教学科研基地。每年都有很多各界人士、中小学生在这里进行修学活动,聆听专家学者传授儒家文化,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领略儒家文化中的谋事、做人、为政之道。
  
   六、
   孟母林是世界上最大的古柏园林,位于古城邹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环山而建,山林合为一体,整个墓地占地578亩,林内松、柏、桧、楷、槲等各类古树数以万计,古木苍翠、浓荫蔽地,林内墓冢累累,除孟母和他丈夫孟激的墓之外,历代孟氏子孙死后也都葬于这座墓林之内,数得上是中国少有的保存完整的氏族墓地之一。孟母林在50年代就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国家又拨款建起了坚固的围护林墙,典雅古朴的三楹林门,人们在数里之外即可遥见。
   孟母林南路有一条长约百米,宽约四十余米的林道,两旁有立马、卧羊及松柏,那些古老的树干有的成了空心,但枝丫上却生长着层层茂密的枝叶。林道的尽头是祭祀孟母的享殿,三楹殿室由一道高大的红墙围绕在正方形的大院之中,殿内安放着孟母牌位、供桌、香炉等等祭器。游客们走出享殿院往西行走五十多米,有一个高高隆起的大土丘,便是孟母墓。墓高9米有余,底圆长达二十多米,墓前排列着元、明两代祭祀孟母而立的御碑及石桌、石鼎、石凳、石瓶等等石雕,正对墓堆的石碑上,镌刻着十一个醒目大字:“亚圣孟母端范宣献夫人墓”。
   孟母墓西北大约十多米处,是孟仲子的墓,墓前除有石桌、石炉等墓地设置外,还有一块刻着“新泰伯孟仲子墓”的石碑,再往西北走一段路,就是孟子四十五代孙,被封为中兴祖的孟宁墓,墓碑是元代立的,上面刻有记载孟氏家庭繁衍情况的“世系之图”,有“元代至顺四年”字样。
   历代黎民百姓传颂着孟母的故事,文人学士为她立传作赞,达官显贵、孟氏后裔为她树碑修祠,后人把她和欧阳修的母亲欧母,岳飞的母亲岳母、陶侃的母亲陶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四大贤母,而且位居贤母之首。
   孟母教子的影响颇为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随着孟母故事的广泛流传,封建统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都口诵“三字经”,重走当年孟母三迁之路,寻觅断机教子故事的源头,体悟着这位伟大母亲的教子情怀孟子生活在“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的百家争鸣时代,他师承子思,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孟子周游齐、晋、宋、薛、鲁、滕、梁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他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几乎没有什么政界人物采纳他的治国思想。
   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坚持以人为本。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方才渐渐地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才得以提升。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之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被人们称为亚圣。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的社会地位仅次于孔子。
   孟母作为一位女性,她的伟大之处不只是“精五味,置酒浆,养舅姑,缝衣裳”以及“三从之道”。而是数十年如一日,注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约礼等等方面的谆谆教诲,她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们留下了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也给今天的母亲们带来诸多启示。

共 10424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文字结构严谨,从孟府与孔府的热闹奚落开始展开细述。其间详尽了孟府的由来历史,作者以眼到之处又穿插细致的历史辅佐,知识面的全面性让读者对于孟府,孟母林有了细致的认识,显然是一篇极具知识性的孟府百科。作者从建筑结构,景色,内设,植物,甚至于昆虫都详尽说明,可见作者对于孟府的深入研究,对历史古迹严谨态度,值得敬佩。文章延伸了古人思想的精粹,传承震撼了我们后人,更积极的促进了我们对于孟子思想,孟母教育的精神传承。【编辑:傲骨竹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来日方长        2016-07-01 21:05:59
  融知识与趣味于一体,好文章!什么时候教科书也能这样写,就是学生之福了。
2 楼        文友:冀成        2016-07-01 21:40:06
  谢谢傲骨竹香编辑的点评。问好朋友。
留点念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