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花自飘零水自流

编辑推荐 花自飘零水自流


作者:楚云婷 布衣,268.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76发表时间:2016-07-10 20:46:24
摘要:李清照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译文:到了钦宗靖康元年,明诚做了淄州太守,听说金军进犯京师汴梁,一时间四顾茫然,只见满箱满笼都是书籍,一边恋恋不舍,一边怅惘不已,心知这些东西必将不为己有了。高宗建炎元年三月间,我的婆婆太夫人郭氏死于建康,明诚奔丧南来。多余的物品既不能全部载去,便先把书籍中重而且大的印本去掉,又把藏画中重复的几幅去掉,又把古器中没有款识的去掉。后来又去掉书籍中的国子监刻本、画卷中的平平之作及古器中又重又大的几件。经多次削减,还装了十五车书籍。到了海州,雇了好几艘船渡过淮河,又渡过长江,到达建康。这时青州老家,还锁着书册什物,占用了十多间房屋,希望明年春天再备船把它装走。可是到了十二月,金兵攻下青州,这十几屋东西,一下子化为灰烬了。
   高宗建炎二年秋九月,明诚再度被起用任职建康府,三年春三月罢官,搭船上芜湖。到了当涂,打算在赣江一带找个住处。夏五月,到贵池,皇帝有旨任命他知湖州,需上殿朝见。于是我们把家暂时安置在贵池,他一人奉旨入朝。六月十三日,开始挑起行李,舍舟登岸。他穿着一身夏布衣服,翻起覆在前额的头巾,坐在岸上,精神如虎,明亮的目光直向人射来,向船上告别。此刻我的情绪很不好,大喊道:“假如听说城里局势紧急,怎么办呀?”他伸出两个手指,远远地答应道:“跟随众人吧。实在万不得已,先丢掉包裹箱笼,再丢掉衣服被褥,再丢掉书册卷轴,再丢掉古董,只是那些宗庙祭器和礼乐之器,必须抱着背着,与自身共存亡,别忘了!”说罢策马而去。一路上不停地奔驰,冒着炎暑,感染成疾。到达皇帝驻跸的建康,患了疟疾。七月底,有信到家,说是病倒了。我又惊又怕,想到明诚向来性子很急,无奈生了疟疾,有时发烧起来,他一定会服凉药,病就令人担忧了。于是我乘船东下,一昼夜赶了三百里。到达以后,方知他果然服了大量的柴胡、黄芩等凉药,疟疾加上痢疾,病入膏肓,危在旦夕。我不禁悲伤地流泪,匆忙中哪里忍心问及后事。八月十八日,他便不再起来,取笔做诗,绝笔而终,此外更没有“分香卖屦”之类的遗嘱。把他安葬完毕,我茫茫然不知到什么地方是好。
   建炎三年七月,皇上把后宫的嫔妃全部分散出去,又听说长江就要禁渡。当时家里还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所有的器皿、被褥,约可接待上百位客人;其他物品,数量与此相当。我又生了一场大病,只剩下一口气。时局越来越紧张,想到明诚有个做兵部侍郎的妹婿,此刻正作后宫的护卫在南昌。我马上派两个老管家,先将行李分批送到他那里去。谁知到了冬十二月,金人又攻下南昌,于是这些东西便全数失去。所谓一艘接着一艘运过长江的书籍,又象云烟一般消失了,只剩下少数分量轻、体积小的卷轴书帖,以及写本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的诗文集,《世说新语》,《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几件,南唐写本书几箱。偶而病中欣赏,把它们搬在卧室之内,这些可谓岿然独存的了。
   长江上游既不能去,加之敌人的动态难以预料,我有个兄弟叫李迒,在朝任勅局删定官,便去投靠他。我赶到台州,台州太守已经逃走;回头到剡县,出睦州,又丢掉衣被急奔黄岩,雇船入海,追随出行中的朝廷。这时高宗皇帝正驻跸在台州的章安镇。于是我跟随御舟从海道往温州,又往越州。建炎四年十二月,皇上有旨命郎官以下官吏分散出去,我就到了衢州。绍兴元年春三月,复赴越州;二年,又到杭州。先夫病重时,有一个张飞卿学士,带着玉壶来看望他,随即携去,其实那是用一块形状似玉的美石雕成的。不知是谁传出去,于是谣言中便有分赐金人的话语。还传说有人暗中上表,进行检举和弹劾。事涉通敌之嫌,我非常惶惧恐怖,不敢讲话,也不敢就此算了,把家里所有的青铜器等古物全部拿出来,准备向掌管国家符宝的外庭投进。我赶到越州,皇上已驾幸四明。我不敢把东西留在身边,连写本书一起寄放在剡县。后来官军搜捕叛逃的士兵时把它取去,听说全部归入前李将军家中。所谓“岿然独存”的东西,无疑又去掉十分之五六了。惟有书画砚墨,还剩下五六筐,再也舍不得放在别处,常常藏在床榻下,亲手保管。在越州时,我借居在当地居民钟氏家里。冷不防一天夜里,有人掘壁洞背了五筐去。我伤心极了,决心重金悬赏收赎回来。过了两天,邻人钟复皓拿出十八轴书画来求赏,因此知道那盗贼离我不远了。我千方百计求他,其余的东西再也不肯拿出来。今天我才知道被福建转运判官吴说贱价买去了。所谓“岿然独存”的东西,这时已去掉十分之七八。剩下一二件残余零碎的,有不成部帙的书册三五种。平平庸庸的书帖,我还象保护头脑和眼珠一样爱惜它,多么愚蠢呀!
   今天无意之中翻阅这本《金石录》,好像见到了死去的亲人。因此又想起明诚在莱州静治堂上,把它刚刚装订成册,插以芸签,束以缥带,每十卷作一帙。每天晚上属吏散了,他便校勘两卷,题跋一卷。这二千卷中,有题跋的就有五百零二卷啊。现在他的手迹还象新的一样,可是墓前的树木已能两手合抱了。悲伤啊!从前梁元帝萧绎当都城江陵陷落的时候,他不去痛惜国家的灭亡,而去焚毁十四万册图书;隋炀帝杨广在江都遭到覆灭,不以身死为可悲,反而在死后把唐人载去的图书重新夺回来。难道人性之所专注的东西,能够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吗?或者天意认为我资质菲薄,不足以享有这些珍奇的物件吗?抑或明诚死而有知,对这些东西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吗?为什么得来非常艰难而失去又是如此容易啊!
   唉!陆机二十作《文赋》,我在比他小两岁的时候嫁到赵家;蘧瑗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岁之非,现在我已比他大两岁:在这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啊!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绍兴二年,太岁在壬,八月初一甲寅,易安室题。)
   侵略者的铁蹄转瞬间让和平安宁又诗情画意的日子荡然无存,从靖康元年到绍兴元年,正是汉民族国家面临危急存亡之秋的关键时候。在这些战火纷飞铁马金戈的日子里,已届中年的李清照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在丧乱流亡中度过的。在文章中她历数那些多年收集视为无价之宝的金石字画是如何毁于战火,又是如何亡于人祸,字字血泪,读之令人气结。她那遭此惨酷之痛而发出的疑问,那“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把一切归之于宿命的无奈之语,闻之使人不胜唏嘘。
   在与赵明诚依然相守在一起的日子里,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的李清照,仍不乏寄情山水之致。周恽《清波杂志》卷八:“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顶笠披簑,在漫天的大雪下寻诗觅句,这是何等的高蹈之举!也只有像李清照这样深受魏晋风流熏陶的奇女子才具有此番雅趣。当然,山河之变,黍离之悲,生活中的某些不如意,也不时扫了她的兴致,她曾沮丧地写道: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是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时至今日看来,仍为不刊之论。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相提并论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易安词在国手林立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其特点是: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却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在李清照一生中,对她最大的打击,莫过于夫君赵明诚的病逝。她当即大病,“仅存喘息”。在躲避战乱的艰难逃亡过程中,她多么想保存下来那些被俩人视为生命,凝聚了无数共同生活中温馨记忆的金石字画啊!但事与愿违,它们最终都毁亡于丧乱之中,这使得李清照余下的岁月里倍感凄楚。
   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元宵佳节,风景秀丽、被誉为人间天堂的临安春光绚烂。朋友们纷纷盛邀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出门踏春,可她心境却凄凉悲苦,对外出游玩兴味索然,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她追忆往事,缅怀昔日与赵明诚所共度的那些美好岁月,写下了如下不朽的名作:
   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落日镕金》
   宋代刘辰翁曰:“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这位失去爱侣的天才女词人,如今再也无法从曾经痴迷过的花鸟山水中找到深情的寄托,只能在无尽的回忆中聊以自慰了。

共 8899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李清照整理亡夫遗物写起,描写了面对亡夫的遗稿,感慨万千。文章用大量文字,回忆了李清照与丈夫共同生活期间的清廉、节俭和对读书、爱书、刻书、藏书的执着。描写了李清照自幼天资聪慧,出口成诗。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的李清照与夫君有着出游的共同爱好,介绍了两人一起游遍了汴京的东城南陌,看遍了园林中的花卉楼台。他们一起听清词,饮美酒,品佳肴,赏名花,更留下不少清词丽句。特别在夫君病逝后,面对战乱的局势,李清照即使在到处奔波寻找安身之处的途中,仍然不舍那些可爱的书籍和器皿,对途中丢失的书籍和器皿深感挽惜。安顿下来之后,失去夫君的李清照时常沉浸在缅怀昔日与夫君赵明诚共同生活的美好时光,也写出了许多不朽的名作。欣赏。【编辑:紫气东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6-07-10 20:47:54
  拜读大作,作者花费了大量精力,研究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可敬!问好。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
2 楼        文友:楚云婷        2016-07-10 21:06:21
  谢谢紫气东方君!问好1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