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匈奴:令人生畏的民族(散文)

精品 【流年】匈奴:令人生畏的民族(散文)


作者:杨献平 进士,7341.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20发表时间:2016-09-05 22:33:45


   作为后人,对李广家族之风尚,自然也是想慕不已。至于李陵为什么投降,投降之后会不会再如赵破奴一样回返汉庭,继续为汉朝效力,也很难说。但今人可以从司马迁为李陵所说的“辩护词”中揣摩一二(《汉书·李广苏建传报》)。“臣素闻陵事亲孝,……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司马迁这番话,体现的是一个同僚的拳拳之心,也是一个有远见与正直之心的仁者才能说出的话。当众人顺从震怒的汉武帝,唯独一个太史,当堂说出这样的一番话,司马迁此一作为,已经令人足够敬仰了。然而,汉武帝下令斩杀了李陵全族。这一点,历来被认为是李陵不再回返故国的根本原因。但在匈奴那里,他们却对李陵敬仰和尊重有加。一个年轻的将军,以五千人兵力牵扯其左右贤王八万大军,这是何等的英武与勇敢之举?
   对于“以力为雄”的游牧民族来说,敬重和爱慕勇士也是他们的天性和传统。在这一点上,匈奴做的要比汉武帝更为英明,包容英雄,哪怕他不为自己效力,也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和地位。仅此而言,匈奴是令人敬佩的。在“胡地”的李陵是伤心的,也是绝望的。可以说,李陵是千古第一悲剧人物,他比他祖父李广更为令人惋惜;他在匈奴的孤独天地无可包容,朔风无法吹散,千古无人可解。至唐时,曾有一个中亚民族——夏戛斯遣使前往长安,自称是李陵和匈奴居次(公主)之后,向李世民要求认祖归宗。但没被应允。这对于李陵来说,也是一个迟到的安慰。尽管时过数百年,他的后代还记得自己的来处,愿意向唐帝国表明态度,也是一桩幸事。人都是有心的。游牧民族也不例外。这就是血缘、文化与精神认同的非凡力量。
  
   四、北匈奴最后的单于
   公元前36年秋日的一天,大火熊熊,一举烧毁了郅支单于呼图吾斯费时两年修建而成的郅支城。这一匹匈奴最后的苍狼,也在乱军之中被一个汉军军佐砍掉了头颅。自此,驰骋西域十多年,威震葱岭内外的匈奴王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与之相呼应的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姍则一心归复西汉,并很快收复了郅支单于的故地。自此,匈奴狼性尽失,冒顿开创的匈奴极盛时期的威武与闪电姿态渐渐暗淡,以至于被后来的曹操分解成五部,安置于今安徽、山西、陕西、河北、河南一带。
   可以说,郅支单于当是历史黎明时期匈奴大部落联盟中最后一个嗜血的王者与最勇决的战争之王。先前,匈奴内乱,九王争立,堡垒从内部被自己人摧毁,北匈奴郅支单于和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是最终胜出的两支力量。郅支单于虽有一段时间也曾依附于西汉,但最终毅然决然地向西独行,在今新疆和中亚地区,以不妥协的战斗精神与残忍的杀戮,使得康居、乌孙等部落和国家屈服其下。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府的陈汤、甘延寿二人在未得到汉中央政权的允许下,尽起本部汉军并西域城廓诸国等依附于汉政府的部落兵马,对郅支单于进行了一次孤注一掷的围剿。
   郅支城建在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江布尔市,全部为木质结构。陈汤、甘延寿并西域诸国联军久攻不下,最终采取火烧的方式,使得郅支城在大火中毁于一旦。尽管郅支单于当场战死,其头颅被悬挂在城头示众,直至腐烂、干瘪。与此同时,陈汤、甘延寿等人上书汉元帝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但匈奴的种子并没有因为郅支单于的死亡而熄灭,正如勒内·格鲁塞在其名著《草原帝国》中所说,北匈奴在郅支单于带领下,开始了悲壮的西征。这是西方大匈奴帝国的一个胚芽。四百年后,北匈奴后裔阿提拉横扫欧洲,尽管时间很短,但再一次以强劲的动力,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军事、经济格局,并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从人道的角度看,嗜血、暴力、杀戮都是对生命的严重摧毁和戕害,也是野蛮与蒙昧的表现,但对于早期的游牧民族来说,“以力为雄”“以战止战”“以战养生”不仅是他们的一种民族传统,而且,这种传统的形成必然与其生存环境有关。众所周知,游牧民族大都生活在高海拔地区,“逐水草而居”,生存环境严酷恶劣,要想生存下来,并有所发展,就必须拥有更多的资源。生产条件不够,生产资料缺乏,他们必须相互掠夺。在早期的蒙古高原,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逐鹿的疆场,相互吞并和军事威服的舞台;所谓游牧民族的历史,从来就是一种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淋漓表演。
   郅支单于呼图吾斯的悲壮西征和最终的失败,体现的是游牧民族那种不妥协的战斗精神,也体现着早期游牧民族那种凶悍而决绝的、敢于牺牲的天性。尽管杀戮不可取,暴力让人痛心,相互兼并不可为,可是,从郅支单于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勇敢无畏,是一种处于绝地而不妥协的奋发动力。以往,我们总是将匈奴作为外族来看待,认为中原帝国与其他游牧民族的摩擦和冲突都是国与国的战争,但在当下全球化日益加剧、民族风习和文化兼容甚至趋向大同的年代,再以这样的论调或者眼光去看待历史,尤其是早期游牧民族部落和中原农耕帝国的关系,是有些狭隘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民族和民族,不应当成为一种认知的标示,而应当以“人”和“国家、人类的一员”来看待每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今天,才是真正的开放与兼容,大度与正道。

共 7545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匈奴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后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迁入中原,逐渐被汉化,成为蒙古、契丹等民族的祖先,北匈奴西迁中亚。本文作者用大量翔实的资料,试图为我们揭开蒙在匈奴这个古老民族头上的神秘面纱。诚如文章的题目,匈奴是一个令人生畏的民族,严酷的生存环境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形成和锻造了这个民族特有的狼性法则,他们嗜杀、残忍又血性、勇敢,彪悍好战而胸襟开阔。西汉时期屡犯边境,至汉武帝时,飞将军李广、将军卫青霍去病等连年征战,终于大挫匈奴,赢得边疆稳定。作为游牧民族,他们崇敬勇士,并不以成败论英雄,所以他们会给投降的李陵以足够的尊重和地位,体现出一个民族的胸襟和气魄。至汉元帝时,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请求和亲,双方长期交好,北匈奴最后的一个单于郅支率部西行,后被汉军所杀,但其后代并没有就此湮灭,而是远迁西亚和欧洲,并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透过历史的尘烟,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遥远而苍凉的背影。重新登临焉支山,穿越河西走廊,仿佛有战马嘶鸣,凝目远望,却山峦依旧、青翠依旧。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里,他们终于成了传说。作者历史知识丰厚,引用资料翔实,语言凝练厚重,字里行间蕴含浓郁的悲悯情怀,让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还产生深重的历史沧桑感和使命感。佳作,流年倾力推荐阅读!【编辑:闲云落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907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16-09-05 22:36:29
  拜读杨老师的精彩美文!我水平有限,编按有不到位的地方,还望海涵,或者也可以告诉我,再行改正。
闲云落雪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6-09-08 14:47:2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3 楼        文友:西北利小生        2016-09-08 17:52:53
  匈奴的确是让人钦佩的民族,尤其要认可的是,他们最终融入了华夏民族,成为汉人。匈奴的史诗是悲壮的,更是波澜壮阔的!现在看是这样,可是要按当时的历史来看,确实是华夏的敌人!当时华夏民族经过了战国、秦汉之际的战火,白起一次杀人就要45万,以至于到汉初举国才30万兵力。如果不是强大的汉朝,华夏文明差一点被毁掉!文明遭遇了秦火,再遭铁路的践踏,的确是太危险了。读杨老师的文章,让我重温历史风云!祝老师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6-09-09 06:38:52
  我是满怀期待的心情来读此文的,刚看了开头几句,就不想再读下去了。想了想,还是看完吧,读后感到此文有些问题,且不论文采,其思绪也不完整,飘散。历史知识不严谨。少说几句:马蹄铁能和匈奴联系上?匈奴和西夏有什么异曲同工?晋国和赵国可以同时存在?南匈奴是在西汉归顺汉潮?
   关于民族的起源,民族的发展,民族的融合,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这是一个大话题,有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和新思维,用旧资料炒冷饭容易炒糊。一些留言也存在一些问题,不一一列举。
   南山直言,实为文友长远着想,不是挑剔。
   现已知作者可以删帖,作者如不悦,就删了吧!
人生如梦
5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6-09-09 06:52:01
  问三楼:何为华夏?何为秦汉之际的战火?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是秦汉战火?与汉初兵力有直接联系?
人生如梦
6 楼        文友:西北利小生        2016-09-09 08:54:04
  回复五楼:华夏民族么,当然是最高贵最智慧的民族了,真正伏羲、女娲、炎黄、夏商周一系的传人,我们这么多的圣贤,都是纯正血统的华夏人。另外老师你想,战国时秦国东征,一次杀人45万,统一天下后,至少损失了几百万人。再到秦末楚汉相争、群雄涿鹿,项王一次坑杀20多万众,到了汉初时中国还哪有人呀!如其不然,匈奴不可能坐大。就赵国或秦国就能把冒顿搞定。秦统一六国后,始皇帝使蒙恬率劲旅30万,专门剿杀匈奴,比武帝时还要厉害!但是秦末大乱到汉初几十年间,匈奴人因为华夏大乱,才恢复了元气。
7 楼        文友:西北利小生        2016-09-09 09:17:33
  回复五楼:杨老师写得没错,春秋战国时,晋国与赵国与匈奴有战事。春秋时候是与晋国,战国时三家分晋,但与匈奴战事多的就数赵国。因为赵国有边塞。正因为赵国有匈奴这个强敌,才将军事与战斗力磨砺得非常厉害,以成秦军向西的劲敌。历史无法重复,若不是赵括等人让赵国元气尽失,仅一个赵国就把秦国挡死了。
8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6-09-09 09:18:12
  回六楼:你挺好的,可以正常的交流。你说的华夏是传说加考证,不严谨。不能说华夏是最高贵最智慧的民族。秦不可能和汉作战,秦灭后,楚汉相争后才有汉。坑杀四十万赵军后有相当长时间杀伐,秦灭六国、陈胜吴广起义,以楚为主的灭秦,楚汉相争,汉朝建立。坑杀四十万赵军和汉初兵微将寡没有因果关系。
人生如梦
9 楼        文友:西北利小生        2016-09-09 09:36:41
  回复八楼:我是从整体上来看的,不管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统称华夏族。它们的血统是很纯正很古老的,它们的根系都是三皇五帝。虽然说匈奴是夏后氏的苗裔,但是历史上向来都是华夏的敌人。我觉得当年夏后氏当年从文明世界被流放到域外,有可能被游牧部落举为领袖。古书上说过,匈奴人认夏后氏的墓为自己祖先的墓,认夏后氏为宗祖。但我认为夏后氏一个人不可能在几百年间有这么多的子孙。
10 楼        文友:西北利小生        2016-09-09 09:41:18
  需要有系统和精深的历史观,支离破碎是不行的(回复八楼)
共 22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