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 味蕾上绽放的花朵(散文)

精品 【春秋】 味蕾上绽放的花朵(散文)


作者:大漠飞雪e 进士,7572.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70发表时间:2016-10-26 10:35:02


   生活节奏快,流动人口多,快餐也就应运而生了。快餐的确体现了一个快字,给人带来诸多方便。周边的几家快餐店有做称菜的,也有做小碗菜的,生意都不赖,上午十点半到晚上七点,那是母亲的爱。母亲从不厚此薄彼,哪怕是她唯一的儿子,也未曾享受过一星半点的特殊待遇。这也是母亲与一般居家女人不一样的地方,居家女人多重男轻女的。那时候,一家人吃饭时间很少同步,母亲便给上学的我们留小碗菜,分量、菜每份都一样。母亲的这一做法避免了孩子间的纠纷,在那时的确是聪明之举。
   母亲喜欢看我们吃饭,坐在一旁很安静地看,眼里的光柔柔的。我们吃得毫无顾忌,吃得津津有味,桌上的菜在我们大快朵颐后盘干碗净的,她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我们长大后,一大家人有时也聚在一起,母亲忙忙碌碌地做一大桌子菜,看我们手里的筷子懒洋洋的,她很失落,小声嘀咕,怎么就不好吃了呢?我们笑着告诉她,是外面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听我们这样说,她才释然,感叹现在的人有口福。
   蔬菜、瓜果用来补充食物的不足,是进入文明社会后的事。商代出现菜园,周代出现果园,这是人们认识的提高。李渔对蔬菜提出的一条标准,“摘之务新,洗之务净”,这条标准也是母亲的标准。母亲喜欢种菜,菜园、自留地都派上了用场。母亲还特别在自留地里辟出一块地种黄花菜,那块地应该有二十多个平米吧,母亲说黄花菜开花就能采摘了,我极力要求母亲把采摘任务交给我。我每天早晨都要去看看,黄花菜开花了没有。晨曦微露,晶莹的露珠滚动在青色的叶片上,我小心翼翼地扒开叶片,采摘黄花菜的花朵。有一次,我把刚打的花苞也给摘了。母亲说你就这样性急呀,这花还在睡觉呢,我不好意思地伸伸舌头。母亲的菜园子极有特色,品种多,长势好。母亲搭的瓜架在当时堪称一绝,母亲就像做房子一样,挑选的竹篙长短粗细一样,细铁丝固定,瓜架四平八稳,不担心风雨来袭。那时还没有大棚蔬菜的概念,按季节种菜,播种、出苗、间苗、施肥、浇水,最缠磨人的是挑菜水。母亲好像特别喜欢种萝卜,尤其是白萝卜,萝卜有小人参之称,其药用价值人们还是有认识的,“冬吃萝卜夏吃蒜”的说法很流行。萝卜的适用季节很长,生吃、炒着吃、熬汤、腌制都可以的,萝卜干、泡萝卜、酱萝卜。为备不时之需,乡下人还喜欢晒干菜、腌咸菜。干藕片相对容易,干豆角、黄花菜是要上锅蒸的,这里有一个火候问题,乡下人从不看钟表,要蒸多久全拼经验,他们的经验很管用。腌腊肉腊鱼是湖北人的传统,一般要在冬至过后,否则味道就不地道了。不年不节的时候,突然有客人造访,有了腊货,就不担心怎么招待客人了,腊肉炒大蒜、腊肉炒菜苔、腊肉煮豆丝蒸腊鱼那时是很受欢迎的。腌制的菜不宜多吃,这主要是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的吧。后来,又听人说腌菜吃多了致癌。这说法也许有几分道理,但我觉得最主要的应该与体质有关吧。像我这般年纪的腌菜肯定没少吃,我们也没必要听风就是雨,自己吓唬自己,有些病就是忧思过度引起的。我们家的餐桌永远都不单调,当然的感谢我的母亲的调配。母亲是有心人,早有准备。我们家的孩子个个都皮肤水嫩,不长包不长痘,头发柔滑如丝。知青们曾误会我们一家也是从城里下放的,好像皮肤水嫩光滑跟乡下人不搭界,这当然是偏见。脸有菜色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跟是不是城里人是没关系的。肚子都吃不饱,还谈何营养?我小时候也种过菜,十一岁那年就开始了。虽说以前也曾跟母亲去菜园帮忙,舀过几瓢水、摘过几根菜,到底那是觉着好玩。轮到我自己种菜,那点神奇变荡然无存了。我个子矮、力气小,种菜于我是一场可怕的梦魇,不知何时才是尽头。我种菜可不会像母亲那样疏密有度,我喜欢广种薄收,菜地太大了,我实在是顾不过来。我们家从外地搬回来,村里的菜地早已分割完毕,队长便把山边的两大块闲地给了我们家,山边的地土质差,又特别容易干裂,而且离水源又远。我最怕的就是挑菜水了,双腿打颤,小肩膀压得生疼生疼,我还得硬生生地把眼泪憋回去,我不想看见别人同情的目光。母亲许我卖菜所得由我自由支配,利诱我学着种菜。两陇白菜换了一条绒线围巾,我体察到种菜的不易与艰辛。至今说来,小腿也不由痉挛、肩膀也隐隐作痛。那段岁月是我记忆里永远的痛。
   母亲是一个居家女人,饮食与政治有无关联她不关心,像《吕氏春秋》中说的“以至味说汤,至于王道”,她不会去想,当然,她的智慧也上升不到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高度。治国她是不懂,治家却很在行,坚持量入而出的原则,不赊不欠,不铺张浪费。就是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我们家也没欠过谁一分钱。母亲在我眼里是当然的美食家,她虽不晓孔子的“八不吃”标准,“病从口入”的道理她很明白,因此很是注意食品的卫生,除了夏天,母亲是不许我们吃生冷食物的。我自今仍保留不吃隔夜食品、不喝隔夜茶水的习惯,这与母亲的教诲是分不开的。母亲也注重食补,红枣银耳汤滋阴润肺,秋天过后,母亲经常熬,母亲的做法经济实惠,将银耳撕成小块放到热水瓶了灌入沸水盖好焖上一夜,第二天早上就能享用了,汤稠爽滑,芳香四溢。母亲说冬天是进补的最佳时机,所以冬天母亲会做天麻炖老母鸡,据说对治头疼有奇效,有没有奇效我不知道,但我们家很少有谁说头疼的。有人说我母亲穷讲究。在那样“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言论流行的年代,母亲的做法确实与人格格不入。一个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你居然有这么多的说道,可不就是穷讲究么。
   家里是备有酒的,过年过节拿出来招待亲友。不是什么名酒,也就是县里小酒厂生产的,不过绝对是粮食酿造的。父亲善饮,少有喝醉的时候,人称他是酒漏子。父亲喝酒是不是遗传我不清楚,我出生时爷爷奶奶早已作古。父亲是性情中人,待人和气,父亲是有酒品的人,善饮却不乱饮,一年里喝酒也就那么三五次吧,当然不会有醉酒的丑态。亲友们在一起喝酒,不猜拳、不讲段子,只聊家常,聊他们的光景,有惋惜,更有希望。气氛融洽。
   除花红叶子外,家里是很少备有茶叶的,村里一般人家都如此。花红叶子便宜,一大包也要不了几个子儿。夏季时用它泡茶水,解渴又消暑。除了夏天乡下人不喝茶,村民们固执地认为,茶是刮油的东西,肚里原本就无多少油水,哪里还能喝茶?至于什么茶寿老人村民就没想过,长不长寿的有啥关系呢,在有生之年吃饱肚子才是最最重要的。
   曾经,吃货是那么地不受欢迎,吃饱肚子已是不易,你还要吃出花样,吃出新高度,谁供得起?!吃货理所当然的要被人揶揄“嘴馋”“好吃”,姑娘家要是摊上了这样的名声,是要影响找婆家的。所以,姑娘们羞于在人前谈吃。物质贫乏、饥肠辘辘、面有菜色,一切的过去都淹没在历史的尘烟里。而今,吃货们再也不用有如此的顾虑了。吃货的时代来了,能吃是一种幸福,会吃是一种享受,谈吃是一种文化。 2016.8.12

共 7829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味蕾上的花朵——题目形象地将品尝美好的食物比做花朵,既有形的美感,又有质的愉悦;而这些美好的食物都与母亲、童年有关。因此,花朵也可形象借喻为贫穷时代母亲给一家人带来的幸福感受,在灰暗的、衣食不足的年代里,母亲的精心侍弄饮食如一朵鲜艳的花朵,给暗色的底了涂上了亮色的调子。在文中,作者洋洋洒洒,不厌其烦地描写了母亲的多样饮食做法,从自己及弟妹们的热烈期盼等待中侧面烘托了母亲厨艺的高超。文章深一层的含义在于,作者以对母亲常做食品的精心描绘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深爱,同时,也表达了母亲对子女的爱。文章行文中的一个特点是将时间交叉,既有过去的回忆,又有现在的生活状态;既有叙述,也有抒情和议论。变化的结构,多样的手法使文章虽长但耐读。推荐欣赏。【编辑:寻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028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寻君        2016-10-26 10:37:44
  文章还注重细节的描写,记得其中一处,母亲说那未开的黄花菜是在“睡觉”,觉得特别可爱,从中可知母亲是爱一切生命的。另外,文中对文化典籍的引用信手拈来,使人佩服。
寻君
2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6-10-26 14:11:13
  舌尖上的美味,心里的母爱,永远不会忘记的那份感情。
北极主人
3 楼        文友:萧关        2016-10-26 19:00:58
  餐饮家之宝,民以食为天,在作者寻寻常常的饮食描述里,我们体会的是岁月的变迁,是生活的艰辛,是家庭的温馨,是母爱的伟大!一篇好文,令人感动,致敬文友,遥祝秋祺!
萧关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