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论林黛玉的悲剧

绝品 论林黛玉的悲剧


作者:qingyuan88324 布衣,30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978发表时间:2009-09-17 21:10:06
摘要:摘要:黛玉的无家可归、孤高自傲、不愿扭曲自己的性格去迎合别人都与她悲剧命运有很大的联系,〈葬花词〉中也预示了她的悲剧命运,与宝玉爱情的更是直接导致了她的死亡,黛玉的悲剧给人很大的深思。

论林黛玉的悲剧
   随着宝玉生活中所受的历练越来越多和思想认识的愈来愈高,他和封建家长之间的裂痕也就更加扩大。与此相适应,他和钗、黛间的感情也明显拉开了距离。对黛玉的爱也由犹豫不决而日趋专一;而对宝钗的感情则由爱慕,而日益反感。这些变化,开始时黛玉虽不无感受,但总还是不具体,后来黛玉在背地里听见宝玉在众人面前公开称颂她:“林妹妹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时,黛玉才清楚,在宝玉心中,确已把她当成了唯一的知己,宝玉对她的爱情已从犹豫不决转向了真挚、专一,这使黛玉感动不已,“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从此之后,长期来曾发生在宝、黛之间的爱情纠葛、矛盾、争吵也就大大减少以致趋于消失。而同时宝、黛那种建立在思想一致基础上的爱情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确日趋突出而尖锐了。
   林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林黛玉没有贾宝玉那样乐观自信。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也更加显得无能为力。
   林黛玉的小心眼儿,尖齿利牙,得罪了周围好多人,失去了友军。除了宝玉和贴身丫头紫鹃之外,贾府上下没有人关心她,也没有谁替她着想。她还处处不饶人,别人不敢说的话,她偏说。如宝玉和袭人的暧昧关系,大观园中无人不知,但谁也怕捅破这层纸,只有黛玉敢一语道破,对袭人说:“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她的性格孤傲,如他对王夫人的心腹、怡红院中的内奸,竟一点也不顾忌,直率的惊人。封建蒙昧主义最野蛮的地方,往往对人的个性施以暴虐和残害,人性发展加以束缚。在这里,真实的个性存在本身就是叛逆。
   正是因为黛玉的这些表现,让曾经一度视黛玉为掌上明珠的贾母,在意识到黛玉的心事后,明确表示不能将她许配给宝玉,并在薛林两人比较后明显倾向于薛宝钗。王熙凤在贾母的态度明朗后,便使出了“偷梁换柱”之计,对宝玉说给他娶林妹妹而实际上给他娶的是薛宝钗。“风刀霜剑严相逼”,林黛玉在绝望中一病不起,临终前在绝望悲愤之中,焚烧了象征着她与宝玉纯洁爱情的诗帕和记载着她心声的诗稿。
   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
   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在那个世俗的环境中,像林黛玉这样的性格的存在是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她的清高,她的疾恶如仇以及家庭环境引发的敏感和多愁善感等,这些必然导致黛玉的“葬花”悲剧。
   长期来,人们尽管对黛玉形象的评价不一,但大多数读者都承认这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要知道魅力内涵要远比美貌丰富得多,深邃得多。美貌只体现在外表上,而魅力却包涵着精神的灵光。黛玉的聪明和才华,她的美好心灵纯正感情浓郁的诗人气质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正是这些,使这一形象充满着吸引力。
   但黛玉身上这些吸引人的美好的东西,在现实生活里却找不到滋生和发展它的土壤。存在于黛玉身边的这个充满着庸俗腐朽的世俗社会的一切都是和黛玉的气质。情趣和她追求的理想生活是格格不入的。
   人们为适应世俗的需要并在这个庸俗势力的环境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得在复杂纷纭的人际关系中学会虚伪、做作、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就得学得见风使舵、随机应变,并善于巴结、奉承权贵以取得他们的好感,甚至还要学会一切卑鄙狠毒的手段。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就得遵循封建统治者所指引的路子走,而作为一个女子就得驯服地按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三从四德的要求去约束自己。去塑造自己的形象,不允许有背离于封建范围之外的自己独特的思想、情趣、意志和追求;也不用读很多书,不需要有什么才华,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只需学会女红,将来当个“贤妻良母”就够了。在对待自己的婚姻大事上,更不允许有自己的追求,和按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对象,只须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去办就行了,完全听命于命运的安排:“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世俗社会可以容忍种种道德败坏的通奸行为,却不能容忍青年男女之间真挚,高尚的爱情。这方面老祖宗贾母的言行就很有代表性。在贾母看看来男主人婚后与人通奸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从小儿人都这么过",但对发生在才子佳人之间的正常恋爱却深恶痛绝,斥之为“伤风败俗”行为而决不容忍。
   总之,世俗社会要求人们学会一整套圆滑的处世之道,这样就不仅可以避凶救吉而且还有可能春风得意,步步高升。
   黛玉这少女实在太单纯,太纯洁了,似乎未曾沾染是人世间的一丝罪恶似的,她怎么也不会,更不原意去适应世俗社会的要求,总是坚持这按自己的爱好追求去行事,这就必然会在现实生活里碰壁。小说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写了随着思想,个性的愈来愈成熟,她对世俗的反感也越来越强烈,而世俗社会对这样一个"目无下尘"的孤女也不能容忍。在黛玉生活的环境里,除了宝玉给她以希望'温暖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慰藉,即便是那个曾经搂着她大哭心肝儿肉的嫡亲外祖母也不例外,对他表现出了愈来愈明显的冷漠与嫌弃。因此黛玉的悲剧下场是不可避免的了,对此,对此作者已早有预见,所以,在小说的开头就为她塑造了一个还泪的神话故事。
   不过黛玉尽管失败了,但就在她失败的过程中向人们显示了她独有的纯洁而富有诗意的美。这种美,对人是那样的富有魅力,它启迪、'引导人们去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和摒弃一切庸俗、势利、腐朽、罪恶的东西。试想,如果人人都学会一套圆滑的处世哲学,相互间热衷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甚至为一己之私而不惜颠倒黑白,置他人于死地,这样一个充满污秽和罪恶的社会和人生,是多么令人憎恶!生活中没有真、善、美,到处是假、恶、丑,这才是社会和人生的最大不幸!人们从黛玉的执着追求中领悟了生活的真谛,受到了有力的感染和熏陶,我想这是黛玉深刻意义之所在,也是这一形象具有历久不衰艺术生命力的重要原因。而且从这里我们也可更好地体会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匠心所在。
   参考文献:〈敝帚集〉冯其庸论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红楼梦人物谈〉胡文彬论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红楼梦纵横谈〉林冠夫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

共 7706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纵观林黛玉一生,以“悲”为线,无论是出生,还是在世,抑或是她与贾宝玉的爱情,都能深深触动读者的内心。同时,她又以聪明与才华,以其深刻的内涵,博得我们的喜爱。曹雪芹不愧是大家,以其精到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如此丰满的人物。当然,作者也是一个极其认真之人,读书深入心扉,并加以思索,赏析林之一生,又一次给读者以震撼。【编辑:单培文】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918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单培文        2009-09-17 21:11:15
  纵观林黛玉一生,以“悲”为线,无论是出生,还是在世,抑或是她与贾宝玉的爱情,都能深深触动读者的内心。同时,她又以聪明与才华,以其深刻的内涵,博得我们的喜爱。曹雪芹不愧是大家,以其精到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如此丰满的人物。当然,作者也是一个极其认真之人,读书深入心扉,并加以思索,赏析林之一生,又一次给读者以震撼。【编辑:单培文】
-刻画心灵的印记
2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09-09-18 17:08:07
  对黛玉悲剧的成因论述有力,也比较令人信服,对黛玉悲剧的意义有精道评论,足可服众。
3 楼        文友:一缕清风.        2012-02-26 09:40:27
  欣赏美文。
   让我对林黛玉有了个更深入的了解。学习问好。
中国武协、河南作协会员。民权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最新文学、影视、武术作品集请关注公众号qingfengzuopin 微信yilvqingfengz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