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檀香.某人杯】兴亡(散文 征文)

精品 【檀香.某人杯】兴亡(散文 征文)


作者:梅清欢 秀才,2073.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67发表时间:2017-02-04 10:50:22

【檀香.某人杯】兴亡(散文 征文)
   我听见她有些不自然地说到:“父亲走了,这店也就没人打理了,我在武汉,以后除了清明,也不会回来了,所以自然是要卖掉了。而且不会有人像父亲一样,开这种不赚钱的店了。”
   我知道自己有些无理取闹。有一种声音在心底叫嚣:我不去念书了,我愿意将老伯的这家店继续经营下去,在这里,哪怕只为一个懂得的人守候。可是最后,这些不甘的叫嚣只是化为了点点叹息。
   “那么,谢谢你,我走了。”说完,我落荒而逃。
   想起老伯曾经跟我讲过的古琴与古筝的区别,古筝是大众化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学,适合演奏,适合哗众取宠,争夺荣耀,而古琴则是小众化的东西,古琴并不适合在人前演奏,古琴只为知己友人,只为明月清风,只为竹林清涧。我也知道从唐朝开始白居易等人就觉得古琴太寡淡幽独了,可是千百年来,古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操守,从喧嚣里淡出,甘于淡泊宁静,哪怕是只为了当年俞伯牙为钟子期弹出的那首高山流水。
   出了那家店,我走在嘈杂的街头,想到,以后,我该是再也遇不到这样的店了。我明明知道,不只是在这里,在很多地方都是,一些东西在兴盛,在蓬勃发展,就必然有一些东西在消亡。
   可是,至少有些人还在坚守,哪怕是在心中坚守,因为这样,总有一些留存在心里的东西不会消亡。
   然而,我还是有些迷茫,我到底该如何,去传承老伯的坚守?
   离开故乡的时候,我知道,这里,又少了一个可以让我牵念,让我身心安顿的地方。
  
   二.净土藏地
   暑假去了一趟西藏,主要呆在拉萨和日喀则,我的确该承认,西藏经济并不发达,整个拉萨街,若论繁华程度,还比不上我的家乡小城,尽管我的家乡小城并不值得一提。但我知道,拉萨在经济衰弱的背后肯定有什么东西在兴盛。
   第一次走在拉萨街头的时候,我简直吃惊了,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拉萨街的建筑怎么会这么没有底气?尤其是高大宏伟的布达拉宫附近居然尽是矮小的建筑,可是后来才逐渐发现,我是有多么的愚蠢。
   拉萨街头那些看似并不宏伟的建筑,其实都是历史和民风民俗最好的活化石。仔细观察才发现,那些房屋和建筑起码也有几百年的历史,虽然看起来并不高大,但是你走进去之后,才会知道它有多坚固和舒适。每一间房屋上的装饰图案都让我不得不惊叹它的精湛,路过一家正在装修的店,看到一个高高瘦瘦的小伙子正在房梁上画着五彩缤纷的图案,我顿时觉得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雕梁画栋。他一眼就看出我不是藏族人,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忍不住好奇问他画的是什么,他说是吉祥八宝,然后又给我解释吉祥八宝是什么,寓意着什么,我听到最后目瞪口呆,这次不是因为那些图案,而是因为他那一口流利的汉语。
   我问:“你学汉语多少年了?跟谁学的?”
   “出来工作的时候接触到汉族人就开始学了,没跟谁学,就是自己学的。”他说完嘿嘿一笑。
   我又问:“你多少岁了?”
   “十八岁。”
   这次我是皮笑肉不笑了,觉得他对我的打击太大了。一个十八岁的孩子,随手拿起颜料就能画出如此精美绝伦的图案,还自学现今世界非常难学的汉语,并且说得这么流利。想想自己从小学开始就在学校里每天学英语,可是至今在学校里遇到个国际生还不能流利地跟他交流,我就觉得自己简直太惭愧了,那一刻,我甚至有种想要拜他为师的冲动。后来在拉萨呆久了,才发现,拉萨街头卖水果的小哥都能把汉语和藏语都说得无比流利。我想,除了他们生活的需要,这是否也与藏族人好学的传统有些许的关联?
   八月份是旅游旺季,西藏更是人流如织。为了买布达拉宫的票,我和朋友连续三天从凌晨排队到天亮都没有买到。布达拉宫每天只出售几百张门票,不管是游客众多的八月,还是鲜少有人问津的冬日,都是如此,从未更改。并没有因为此时游客多而加售门票以获取更多的利益,在他们的眼中,保存布达拉宫的神圣完整以及庄严肃穆比获得钱财更重要,如今的敦煌莫高窟就是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布达拉宫的周围没有比布宫更高的建筑,则是为了显示对布宫的尊敬和藏民虔诚的信仰,这样,每一位住在拉萨街头的藏民,只要站在自己的屋顶,无论隔得有多远,都可以看见圣洁庄严的布达拉宫,看见心怀慈悲的佛祖。
   去拉萨,是一定要去八廓街的,而去八廓街,则是一定要去玛吉阿米的,那个传说中当年仓央嘉措和心爱的姑娘每晚相见的地方。玛吉阿米在大昭寺的外面,是一座黄色的建筑,这在拉萨街上是很少见的,玛吉阿米如今也是人满为患,任何时候去人都爆满,我和朋友排了两个小时的队才等到一个位置可以坐下来喝一壶酥油茶,吃点点心。玛吉阿米无疑是拉萨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若是在汉地,有一个地方如此受欢迎,店的主人一定会想方设法扩大规模,说不定店主人的理想就是在全中国各个城市都开这样的分店呢?可是玛吉阿米不会,这么多年了,玛吉阿米还是老样子,老旧的建筑,老旧的桌椅,老旧的手艺,我尝过了,玛吉阿米的酥油茶和藏餐的确与我在拉萨街其他地方吃到的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玛吉阿米,也唯有一个玛吉阿米。
   这让我想起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写过的两件事情。余秋雨在威尼斯的面具摊上挑选面具,摊贩主人一看他手中挑选的面具就微笑了,以为是遇到了知己,可是余秋雨的朋友讨价还价,这让摊主因为突然的失望而伤心,即便是余秋雨愿意原价买下那些面具,摊主也不愿意卖了。
   去一家店,推门进去,坐着一个老人,你看了几件物品后小心地问了一句“能不能便宜一点?”他的回答是抬手一指,说:“门在那里。”
   身在威尼斯这样的城市,全世界的游客来来往往,设法赚点大钱并不难,但是他们不想,他们只想要这样平和,厚重,恬淡的生活,只想守住祖辈们流传下来的一些东西,使其代代传承,不会消亡。店的规模一直都是这样,但是他们不会穷,也不会富,一切都正合适,穷了富了都是负担。
   最后余秋雨说,冷冷清清,门可罗雀,这是他们支付的代价,有人说,这也是他们人格的悲剧。如果说这是悲剧,那么我对这种悲剧是尊敬的。
   其实,拉萨也是这样,其繁华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以及游客人数虽然比不上威尼斯,但是这两座城市古老的居民们所坚守的东西,是一样的,那些一直留存在人们内心深处不曾消亡的东西更是亘古不变的。
   一路从青海走到西藏,短短二十几天的行程,却也是感受深刻的,我并不曾遇到什么大的事件,也仅有几件小事一直留存在心中,想起的时候,心生感动。
   西宁和拉萨的饭店仿佛都还坚守着古老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到西宁站的时候是晚上十点,找到了住的地方,我们一行三人便出去吃饭,但出人意料的是,西宁街上几乎所有的饭店都已经打烊了,后来西宁的同学告诉我,这里做生意的都很守时,按时下班,按时上班,当然,汉族人在这里开的店除外,因为他们习惯不夜城。我听后才猛然惊觉,怪不得一路走来,总觉得灯火有些索然呢。其实,该惊奇的应该是西宁,而不是我,我自是一个近些年生活在不夜城的“黑白颠倒”之人,而他们才是正常的人。是我,惊扰了西宁。
   去青海,尤其是西藏,就是奔着那里的宗教景观去的。那里的各大寺庙都是如出一辙,人可以进去,但是坚决不可以拍照,更要遵守寺庙的相关规定,就算你给钱进去拍照也没得商量,这倒是让我看到了一个在金钱面前也不低头的民族。
   西宁和拉萨街头到处都是流浪狗,但是它们的流浪同某些浪迹天涯的人是一样潇洒的。流浪狗都很肥,无一例外。因为藏民不会去吃狗肉,他们只会给街上的流浪狗喂食,冬天的时候,藏民都会在自家门前搭建一个临时的小窝,供来往的每一只狗安顿身心。我想那些西宁和拉萨街头的狗一定流浪得很恣意欢畅,它们不必担心粮食和休息的地方,更没有性命之忧,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且走到哪里,躺下来就是家。
   信佛的人都知道,去寺庙里的佛殿拜佛是需要捐功德钱的,因为寺庙本就是一个受四方供养的地方,功德钱不需要太多,量力而行,五毛一块就足矣。我去的那几个寺庙都很大,塔尔寺,大昭寺,扎什伦布寺------每个寺庙都有很多的佛殿,朝拜者需要准备一些零钞,很多人没有零钞,但是每个佛殿里都有一个两个大箱子,里面堆满了钱,多数是一毛,五毛,一块的零钞,无人看管,只有朝拜者穿梭其间。前来朝拜的藏民会自己去换取零钞,一块换十张一毛的或是两张五毛的,小人之心我的也发现了没有人多拿,尽管箱子里有别人换下的百元大钞。
   离开西藏的时候,我在想,此行最大的遗憾该是没有进布达拉宫,可是后来想想,并不遗憾,因为我虽然没有进布达拉宫去感受他的圣洁,但是我却通过藏民走进了另一种精神境界的圣洁。
   同样的,如果说这些都是藏民性格中的悲剧,我对这种悲剧也很崇敬。
   坐上离开拉萨的火车的时候,我知道,我不得不回去了。想到去日喀则时,坐在火车上抬头望向窗外时看到了一个广告牌上写着这么一句话:请守护人间最后一片净土。
   我想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有人跟我说“一入西藏误终生”。那么多的人来到了西藏,便再也没有回去,因为他们将心遗留在这个经济消亡,灵魂却兴盛的地方,再也带不回去了。
  
   三.边境
   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大众化的人,很多时候,都与这个世界以及周围的人事格格不入,渐行渐远。一直生活在边境,因为少有的几个知己让我不再孤单。我相信,人生于世,不管活成怎样的姿态,都是不孤单的,因为总有人过着他们想要的生活,一个人,活出了一群人的欢乐,没了时间,没了年龄,没了性别。虽然各自流浪天涯,不明下落,但是知道,在人世的边境,总有人在等着我。
   跟舍友去琼瑶笔下的大明湖畔,那里,尽是热闹,沿着湖边走了一圈,都是吃喝玩乐的地方,大明湖反倒成了陪衬。人流如织,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我穿行在人群里,突然很不适应,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属于这里的人,或者说,这样繁华的景色并不属于我。“心远地自偏”这五个字,说出来简单,要真正做到实属不易。
   逃到湖后面的一片树林里,看到许多年老的人对着一棵树静默着,他们闭上双眼,站在高处,不被任何行人所惊扰。下面是波光粼粼的湖面,以及热热闹闹的盛世人情,可是他们不为所动,带着最朴素的干净与一棵树相依相偎。他们在参禅?在悟道?在打坐?还是仅仅喜欢就这样在一片树林静静地呆着,与自然做最情深意切的缠绵?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并且觉得不重要了,真的不重要了。就像他们出现在这里,并不知道会给误闯的我带来怎样的惊心,这些不知,本身就是最真的情,最深的意。
   离开大明湖的时候,我想,我该在济南落雪的时候一个人再来大明湖,来看残荷,来看张岱在湖心亭听雪。那个时候,它该是落尽繁华,真纯自然了。像柳宗元诗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他一个人身披蓑衣,在天地茫茫的一叶孤舟中,独钓一竿寒冷。
   一个人逃掉热闹,躲避喧嚣,去护城河。那里人并不多,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美丽与古意,仿佛还是宋朝时的模样。我坐在古旧的船上,伴着桨声灯影,闭上了眼睛,也希望它可以带我回到那个大气却也清丽的宋朝。
   船停在一个大碗茶的铺子旁边,我下船后就去喝了一碗大碗茶,有淡淡的茉莉香扑面而来。木制的桌椅板凳,还有粗糙的麻布上写着大碗茶三个字,在风中飘摇,这样的古意,悠悠飘荡在城市的一隅,刹那间让我心惊。来喝大碗茶的人很多,各色人群都来喝,我知道,他们大多数人来喝的只是一种感觉,一种独属于护城河与大碗茶的感觉,这感觉,说不清,也道不明,却真实存在着。他们也不一定懂得茶道,因为大碗茶并不需要懂得,它是中国茶道中的民间茶道,不问来路,不问归程,为每一个人守候。
   每去一个地方,我并不喜欢奔走于最热闹,最繁华的区域,因为那里的兴盛早已将一切我所期许的美好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最后甚至于消亡。所以宁愿穿行在那些狭窄逼仄,寂静幽独的边境,去看一树野花的盛开,一泓清泉的流淌。
   还好,在这种每天复制着每天的日子里,有庸俗的兴盛与雅致的消亡,也还有尊贵的兴盛与功利的消亡。让世间的你我,踏着荆棘,穿枝拂叶,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
  

共 9782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兴亡,新颖的标题,很吸引眼球。开展文章阅读下去,被作者的文笔抓住了,精炼的文字,细腻的感情,如同细火慢炖的一杯清茶,幽香四溢,感染读者。唯美的文字,写出了那些真切的感受,引起读者的共鸣。文章字里行间透着优雅,带来美的享受,堪称精神盛宴。好作品,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候作者。值得细细品读的作品,读后获益匪浅。【编辑:卡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206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卡米        2017-02-04 13:13:52
  祝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
卡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