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回首风华正茂时

编辑推荐 回首风华正茂时


作者:极目楚天舒 童生,673.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59发表时间:2017-07-20 09:54:05

回首风华正茂时
   据说,许阿姨和龚叔叔在九集山岗的生产劳动中互帮互爱,最终喜结连理,一时传为佳话。记得1972年的一天,一群师生正在田里插稻秧,为培育推广杂交水稻做准备。当时正是6月上旬,头上烈日炎炎,脚下热气蒸腾,人在田里就像在蒸笼里一样,汗流如雨。忽然,女教师许玉珠觉得腿肚子痒痒的,急忙从泥浆中拔出腿,只见一大一小两只黑灰色的蚂蟥,吸附在小腿上,蚂蝗两端咬住她不断伸缩着躯体正使劲往肉里钻,她知道蚂蟥是专吸人和动物血的寄生虫。听当地农民讲,这种小虫生命力极强,别人说钻进肉里你再无法治它,即使用刀将其剁碎,用火把它烧成灰,只要一回到水里,它便起死回生,重新生出许多小蚂蟥,真是可怕极了。许老师有些害怕,下意识地用手抓它,只觉得软囊囊、滑溜溜的,越抓越长,越抓蚂蝗越不松口,越发加快了身躯的伸缩蠕动,好像非要钻到她的腿里不可。她吓得大叫起来,顿时花容失色,生怕被它钻到身体里,吸净血,慢慢地死去。听到她的叫喊声,一名学生拿来一只胶鞋,龚友正老师按照他教的方法,挥舞着鞋底朝蚂蟥拍去!只三、五下,它们便蜷着身子从许老师的腿上滚落下来,一伸一缩地游走了。这时,许老师发现被咬过的4个点正在流血,她说感到小腿火辣辣地疼。有了这次学农经历,深切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意,省城来的知识分子再被蚂蝗咬也不怕了。
  
   九
   转眼到了八十年代,设在九集的高中撤并,九集公社中学改组成为初中,许多教师调入南漳一中或返回原籍。“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莫兆平如愿接到上级组织部门调令,将回到广州教学仪器公司效力。这个让他多年热切期盼的结局,也在他内心掀起阵阵涟漪,毕竟还对九集这个地方有些留恋难舍。社员们洒泪相送,他的被褥衣服农具,全都留给还未解决温饱的农民兄弟。莫兆平走时,五丰大队的老队长和社员还有同事学生拉着他的手,陪着送行的汽车走了一程又一程。
   人们对“开门办学”尽管褒贬不一,经过那个时代特殊的环境洗礼的师生中,仍旧走出了许多独当一面的成功人士。“开门办学”的九集公社中学毕业的学生,例如九集本地的畜特品改土专家邹桂秀、襄阳水利电力工程师赵守贵以及一些在襄阳和武汉各界各行颇有名望的人士等等,都是母校引以为荣的学子。“开门办学”这个词儿,50岁以下的人一般都不了解,现在学校更盛行的是“封闭式管理”。“开门办学”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也是不可多得的案例,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基础教育的功能。
   我们通常说,由于“文革”时期的教育荒废,“耽误”了一代人(笔者不赞成“耽误说”,其实,只耽误了一点死的书本知识学习,而社会知识、劳动技能、身体素质、吃苦耐劳精神,不知道比现在的学生强多少倍)。今天回头看,“文革”时期的基础教育,并没有妨碍50年代后期、60年代生的人成为各行各业的成功者。它启示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人才成长与学校教育的内在联系。“开门办学”与“应试教育”比较,至少说明两个道理:一是基础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对人才的影响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自由、宽松、“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同样可以生长出优秀人才。二是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是制度挡不住的,社会总有一批优秀分子,无论是什么样的学校教育、什么样的考试制度,都妨碍不了他们成为优秀人才。一些过来人将那时完全没有课外作业、完全没有考试的学校教育,称为“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有美好的自由自在的、伙伴众多的幸福青春年少的回忆,他们从开放的学校生活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生长。这与我们现行的严酷的、令学生透不过气的“应试教育”是一个鲜明对照。
  
   十
   近几年,不时有当年在九集中学任教、就读的师生从祖国各地赶到九集山岗,寻踪怀旧,回首逝去的青春年华。他们领着家属走进电动伸缩门,带着新奇的目光打量着校园的每一处,上了年纪的人们,对这所学校有多么浓厚的感情啊!当年栽植十几棵梨树的地方耸立起桂冠楼(办公兼实验楼),老厨房礼堂也被加冠楼、皇冠楼(均为教学楼)取代,校园铃声系统安装使用,优美的电子铃声回荡在校园,悬挂喇叭和作息敲击大钟的大榆树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老式的黑板也湮没在时代的尘埃中,教室里先进的电子白板取而代之。太阳能澡堂、装备一新的食堂餐厅,座落在以往干打垒的宿舍、菜园小池塘的位置,茂盛的香樟树、石楠、夹竹桃、雪松装扮着焕然一新的校园,男生院、帼冠楼(女生公寓)和几栋教师单元楼,都粉刷着明黄色外墙涂料,星冠场(操场)有塑胶跑道和光洁的篮球场,还有新式乒乓球台,围墙上蓝色的“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标语和体育运动简笔画矢量图看着就让人振奋。
   年前一个晴朗的日子,父亲的几个老同事分别从省城、县城聚拢过来,戟炳生、龚友正、施发源、杨学武、王礼卿等老朋友们,相聚在九集中学的校园里,叙旧话新,互致问候,畅谈开门办学那段火热的岁月。
   在南漳工作阶段,父亲和同事们学生们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学工、学农、学军”的“开门办学”活动,现在回想起来,“开门办学”对他们的影响大都是正面的。锻炼了他们的筋骨、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还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劳动光荣,每个人都应该热爱劳动,崇尚创造,尊重劳动人民。四十多年过去了,青丝变白发,时至今日,挥洒青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让七十多岁的老师和五六十岁的学生记忆犹新。
   现在的教育体制衍生出一系列弊端:没完没了的补习和考试作业,剥夺了学生的休息锻炼的机会,学生体质下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炫富攀比,厌学早恋,颓废思想过激走极端,还有为考取高分跨进名校博得家长老师甚至社会的赞许,不惜铤而走险;教育主管部门设置一些条条框框,硬规定硬指标限制基层师生的生活工作学习,指令各个学校围绕他们的指挥棒,大家往往疲于应付上级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舞弊造假之风蔓延,淳朴的人性趋于泯灭,这真是天大的悲哀。当然,我们不能武断地判定“文革”的“社会实践”式的“开门办学”教育,和现代的“应试教育”哪一种更利于人才的成长,我认为,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在这两种教育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共 12762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当年,在毛主席提出学生“要学工、学农、学军”的号召下,国务院科教文组与国家财政部于1974年9月29日联合发出通知,认为“开门办学”是教育革命的新生事物,要以工农兵为师。一时间,全国各中小学都在学工、学农,兴起了“开门办学”的热潮。“开门办学”成为那个年代中国教育的特色,经历过的人想必仍是会记忆犹新的。剔除当年关于继续革命、“斗私批修”的特殊环境之现实因素,回过头、静下心来看,我觉得这其中还暗含着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办学导向、“教育革命”的长期深层思考和大胆努力尝试在其中。或者说,正是毛主席本人的非专职科班知识分子与革命活动实践家二合一的身份,正是在他在引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行大道、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大学问观”或一套“实践出真知”的致学教育理念之后,才会顺理成章地做出这等非同凡响、前无古人的伟大尝试与创造来。我的三年半读书生涯,有两年都是在没有教室,没有教科书的田间地头度过的。现在回想起来,“开门办学”对我们的影响大都是正面的。锻炼了他们的筋骨、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还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劳动光荣,每个人都应该热爱劳动,崇尚创造,尊重劳动人民。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7-20 10:34:23
  当年的“开门办学”并非一无是处,它至少锻炼和锻造了一代不少的有用之才,不像现在那些学生,除了数理化,什么都不懂。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